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三十四头痛治法
补气之剂
属性:宝鉴顺气和中汤治年高气弱清气不能上升头面昏闷本无表邪因发汗数次清阳之气愈虚故
苦头痛恶风不喜饮食气短脉弱弦细而微宜升阳气
黄 (一钱半) 人参(一钱) 白术 陈皮 当归 白芍(五分) 甘草(七分) 升麻 柴
胡(各三分) 川芎 细辛 蔓荆子(各二分)
上锉作一服水煎食后服
按此即补中益气汤加减法也内伤头痛本方加蔓荆子三分痛甚加川芎二分项痛脑痛加 本
二分若苦头痛者加细辛二分诸头痛并用此四味足矣若头上有热则此不能治当以清空之剂
卷三十四头痛治法
补血之剂
属性:机要四物汤治头疼
四物汤中倍加川芎
元戎古方治头痛欲裂
当归(二两酒一升煮取六合)
按此二方并出厥阴例药也
搐药
本事方治八般头风
草乌尖 细辛(等分)
黄丹(少许) 为末搐入鼻中立效
秘方治头痛不可忍
玄胡(七枚) 猪牙皂角(肥实者二个) 青黛(二钱)
上为末水丸成小饼子如杏仁大用时令病者仰卧以水化开用竹管送入男左女右鼻中觉药至
喉少酸令病者坐却令咬定铜钱一个于当门齿当见涎出成盆即愈
三因搐鼻药
荜茇 良姜(各一分) 白芷(一钱) 细辛(半钱)
上为末每服一小字先含水一口分搐鼻内吐水即止
秘藏搐鼻郁金散治风热头痛
石膏 芒硝 白芷(各二钱) 郁金(一钱) 薄荷(三分)
上为末极细口含水鼻内搐之
按此阳明经药也
太阳经嚏药
防风(二分) 羌活(二分) 红豆(二个)
上为末鼻内搐之
元戎搐药瓜蒂散治偏头痛久不愈服药及针灸不效者以其湿气在头也
瓜蒂一味为末少许吹鼻中清水徐徐出一昼夜湿尽病止为度
按此以上搐药元戎云亦吐之义也经云湿气在上以苦吐之故邪在胸中服之邪在头目搐之皆
吐之属也张子和点目出泪搐鼻流涕口含漉涎皆以同乎吐也
贴药
前本事方或三因药为末和葱白捣泥为膏贴两额上
杂方
严氏葱附丸治元气虚壅上攻头痛
附子(一只炮去皮脐)
上为末葱涎为丸桐子大空心茶清下
玉真丸治肾厥头痛不可忍其脉举之则弦按之则坚
生硫黄(二两另研) 石膏(硬者) 半夏(汤洗十次) 硝石(另研各一两)
上为末研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米饮下
按头痛古人多从风而议治故其药虽有辛平辛凉辛温辛热之殊大抵皆于解散之中分所挟之
寒热
耳至于伤寒头痛仲景论中亦详兹不详载但内因痰厥气虚血虚头痛之类东垣虽有论有方学人亦
宜随病审机而用药亦难拘于所录之方以尽其变也又严氏治气虚头痛用附子治肾厥头痛用硫黄
等药本出三因之论其义皆未切当今姑存之以备其说耳
卷三十五头眩门
论头眩属肝虚
属性:内经云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按许学士云上虚者肝虚也攻肝虚则头晕徇蒙者如以物蒙其首招摇不定目眩耳聋皆晕之状
也故肝厥头晕治宜钩藤散(方见后)
卷三十五头眩门
论眩晕属肝木风火之证
属性:原病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风主动故也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
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皆属阳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故火本动也焰得风则自然旋转也
卷三十五头眩门
论伤寒头眩属虚
属性:成无己云伤寒头眩责其虚也起则头眩与眩冒者皆发汗吐下后所致是知阳虚也故针经曰上
虚则眩然风家亦多有眩者风主动故尔
卷三十五头眩门
论眩晕分内外所因等证
属性:严用和云眩晕之证经虽云皆属于肝风上攻所致然体虚之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皆能眩晕当
以脉
证别之风则脉浮有汗项强不仁寒则脉紧无汗筋挛掣痛暑则脉虚烦闷湿则脉细沉重吐逆及其七
情所感遂使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眉棱骨痛眼不可开寸脉多沉此为
异耳若疲劳过度下虚上实金疮吐衄便利及妇人崩伤产后去血过多皆令人眩晕当随其所因而治
之
按此所分四气痰饮亡血等证可谓亲切但其所集之方则欠发明学人当自求之
卷三十五头眩门
论头风眩晕有饮宜吐
属性:子和云大风头风眩晕手足麻痹胃脘发痛皆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在上谓之停饮可用
独圣散吐之吐讫后服清上辛凉之药
按此法施于胸膈痰涎闭塞多年眩晕不已血气充实之人其效甚捷
谨按眩晕一证人皆称为上盛下虚所致而不明言其所以然之故盖所谓虚者血与气也所谓实
者痰
涎风火也原病之由有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阳而致当升阳补气有血虚者乃因亡血过
多阳无所附而然当益阴补血此皆不足之证也有因痰涎郁遏者宜开痰导郁重则吐下有因风火所
动者宜清上降火若因外感而得者严氏虽分四气之异皆当散邪为主此皆有余之证也世有所谓气
不归元而用丹药镇坠沉香降气之法盖香窜散气丹药助火其不归之气岂能因此而复耶内经所谓
治病必求其本气之不归求其本而用药则善矣
卷三十五头眩治法
治风之剂
属性:本事川芎散治风眩头晕
山茱萸(一两) 山药 甘菊花 人参 茯神 小川芎(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按此名治风眩而用药带补肝之意若因风而头眩者分其所挟寒热而用辛温辛凉之剂可也若
因肝虚而病者此药虽近理亦难执此而用
卷三十五头眩治法
治风寒之剂
属性:严氏三五七散治阳虚风寒入脑头痛目眩耳鸣
天雄(炮去皮) 细辛(各三两) 山茱萸 干姜(炮各五两) 防风 山药(炒各七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按此治上焦阳虚发散风寒之药也若果有风寒所伤而头眩者但用辛温辛热之剂解散可也何
必拘此
卷三十五头眩治法
治湿之剂
属性:严氏芎术汤治冒雨中湿眩晕呕逆头重不食
川芎 半夏 白术(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姜七片煎
按此和中散湿之药也亦可治痰
卷三十五头眩治法
治湿之剂
属性:子和芎黄汤治头目眩晕
大黄 荆芥 川芎 防风(各等分)
上为粗末大作剂料水煎去滓服以利为度
按此泻上焦风热之药也若果有风热头眩如防风通圣之类皆可选拣而用
卷三十五头眩治法
治痰之剂
属性:严氏玉液汤治七情感动气郁生涎随气上逆头目眩晕心嘈忪悸眉棱骨痛
大半夏(汤洗七次)
上每服四钱水煎生姜十片煎入沉香水一呷温服
风痰眩晕者宜青州白丸子选用
直指二陈汤治因气郁痰眩晕
二陈加干生姜煎服
按此二方去痰和中之平剂足太阴阳明经药也若痰气甚者如吐下之法皆可施自宜随证而用
去痰和中瑞竹堂化痰丸亦妙(方见咳门)
卷三十五头眩治法
治血虚头眩之剂
属性:严氏芎 汤治一切失血过多眩晕不苏
芎 当归(酒浸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服
良方治风六合汤治风虚眩晕
四物汤加秦艽羌活(详见中风门)
按以上二方皆补血和血之药并出厥阴例然芎归补血之阳而四物则阴阳俱补秦艽羌活可为
佐使不宜等分而用
卷三十五头眩治法
治气虚头眩之剂
属性:直指香橘饮治气虚眩晕
木香 白术 半夏曲 橘皮 白茯苓 砂仁(各半两) 甘草(炙) 丁香(各一分)
上锉每服三钱姜五片煎吞苏合香丸本方加芎归各三分官桂半两治血虚眩晕
按直指方云淫欲过度肾家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而上此眩晕出于气虚也吐衄崩漏肝家
不能
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此眩晕生于血虚也夫既曰肾家不能纳气使气奔上而用此香散辛热之
药此药果能降气乎又曰气虚此药果能补气乎又
曰血虚加芎归官桂夫血虚用芎归则可矣所加官桂与丁香木香等药纵使血有虚寒亦难例用若血
虚有热者其害将何如哉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者正此类也
卷三十五头眩治法
治下虚头眩之剂
属性:局方黑锡丹治阴阳不升降上盛下虚头目眩晕
养正丹治虚风头旋吐涎不已此药升降阴阳
二方并见局方以乳香泡汤送下
顺气散治体虚痰盛气不顺头目眩晕
南星(一两炮) 川乌 附子(各半两) 木香(二钱半)
上每服三钱姜十片煎
严氏沉香磁石丸治上盛下虚头目眩晕耳鸣耳聋
沉香(半两另研) 磁石(火 醋淬七次研) 胡芦巴(炒) 川巴戟(去心) 阳起石( )
附
子(炮) 椒红(炒) 山茱萸肉 山药(炒各一两) 青盐(另研) 甘菊花 蔓荆子(各半两)
上为细末酒煮米糊丸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按以上诸方皆是温热金石镇坠之药虽能补下焦之阳虚然金石体质虽重必候火 而成佐以
燥热之药多致飞越之亢况眩晕多有属风属火之证用者宜致思焉
杂方
本事钩藤散治肝厥头晕清头目
钩藤 陈皮 半夏 麦门冬 茯苓 茯神 人参 甘菊花 防风(各半两) 甘草(一分)
石膏(一两)
上 咀每四钱姜七片煎
按前许学士所论近是则此方用药其义未详
谨按头晕诸方用药俱未切当直指香橘饮之说尤为背理大抵外邪之感理宜解表但随其风寒
暑热
以治痰涎内蓄者必当清痰为先气虚者宜补气如东垣之法血虚者宜补血如四物增损之类若肾虚
而气不降者又当益阴而补肾若专执前药岂能中其肯綮耶
卷三十六咳逆门
叙咳逆为病
属性:内经云岁金太过咳逆金郁之发咳逆少阴二气咳逆
按内经所言咳逆者止此他书惟伤寒论咳逆脉散者死又金匮治咳逆上气诸方而已似皆指肺
金及
火为病也活人书谓咳逆证为极恶仲景所不载孙真人云遍寻方论无此名遂断咳逆为哕证而灵枢
云哕者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故寒气与新谷气俱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
故为哕注云哕气仵也仵偶敌也保命集又以咳逆为噫噫气者胸中气不交也少阴经至胸中交于厥
阴水火相传而有声灵枢云噫者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复出于胃故为噫注云噫象火烟随焰出心
不受邪故噫出之愚谓二说各有其义未知是否而难知力辨朱氏之非其论见后
卷三十六咳逆门
论伤寒咳逆有寒有热
属性:活人书云咳逆者仲景所谓哕是也胃寒所生伤寒本虚攻其热必哕又云伤寒大吐下之极虚后
极汗
出者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橘皮干姜汤羌活附子散半夏生姜汤退阴散主之不瘥者灸乳
下
必愈然亦有阳证者咳逆者有潮热时时哕小柴胡汤橘皮竹茹汤又云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何部
不利利之愈
按活人书以咳逆为哕故今从而以仲景言哕者入于咳逆之门纵使仲景言哕非此证而活人论
证用
药则是咳逆而非呕哕大抵咳逆者多由汗下之后胃虚而作活人以虚作寒治故用诸温热之药然亦
有虚而有热者有实而有热者所引橘皮竹茹汤未能详尽也
卷三十六咳逆门
咳逆分阴阳证
属性:略例云阳证咳逆者胃热失下也阴消将尽阳逆上行使阴不内也为之恶候或兼以舌挛语言不
正而
反昏胃与咽痛者少阴也速下之宜大承气汤若阳极脉微将尽者不宜下宜泻心汤养阴退阳而已凉
膈芒硝清肺亦可阴证者内已伏阴阴气太甚肾水檀权肝气不生胃火已病丁火又消所有游行相火
寒邪迫而率集于胸中亦欲尽也故令人发热大渴引饮并去盖覆病患独觉热也他人按之身体皆寒
此火即无根之火也故用丁香干姜之类温胃其火自下咳逆乃止非如阳证以凉膈泻心汤退心火阴
气乃生且阴证咳逆从呕哕而生胃寒呕哕不已阳逆继之也
按咳逆本由阴气已虚阳火暴甚直冲而上出于胃入于肺而作声东垣用凉药者所以泻热降火
也若
夫所谓阴证咳逆者盖以阴气先消阳火亦竭浮于胸中亦欲散也故不宜用寒而反以温药养胃留其
阳气胃气一和阳生则阴长之说也而此略例以阳证为失下用承气泻心二药分便秘便软用之则可
矣以阴证为阴气太甚肾水擅权寒邪迫火而上愚谓肾阴若盛则火自不妄动矣其所谓寒邪者未审
其指受外寒耶内寒耶还只是虚耶姑俟明哲
又案张子和云火欲上行为寒邪所遏寒不胜火故作声此则是上寒遏下热与外寒郁内热之义
同亦与前说不同
卷三十六咳逆门
辩咳逆与哕不同
属性:难知云夫咳逆证活人断为哕逆其说似是而非盖哕者干呕也若有物直出则为吐也呕物旋出
则为
呕也呕无物出则为哕也咳逆者或水渍于肺而心痞或连续不已而气逆或喜笑过多而气噎或咽饮
而错喉而气抢或急食干物而气塞皆能作咳逆之声连续不绝俗谓之吃忒是也大抵咳逆者不顺之
义吃忒者差错之义二者皆气不得下为火热托之而使上至咽喉中噎而止也人或以纸捻鼻嚏而止
或诈冤盗贼因恐而止或鼻热闻食香调气而止皆抑之骇之而使气下也千金以咳逆上气者为病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