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同是佛语,糅杂无妨。《七佛经》本,别行于世;今本不增,有何不足。如
《法华普门品》偈,什公不译。荆溪判云:此亦未测什公深意。今可例云:此亦未测
奘公深意也。
甲三 流通分
【问】:诸师将经末尔时阿难白佛言,云为流通分,今何不然?
【答】:曼殊救脱及以药叉发誓弘经,岂非流通。
流通分三:初诸士发誓弘经,二佛说题名奉持,三大众闻说奉行。 乙初诸士发誓
弘经三:初曼殊发誓,二救脱明益,三药叉发誓。 丙初曼殊发誓三:初对佛发
誓,二如来许说,三阿难称赞。 丁初对佛发誓二:初正誓,二利益。 戊初正誓
二:初闻名,二持经。 今己初。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
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
己二 持经
*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教尊重。
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华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
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
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
【问】:以伎乐供佛,是何意欤?
【答】:《大智度论》云:问曰:诸佛贤圣是离欲人,则不须音乐歌舞,何以伎乐供
养?答曰:诸佛虽于一切法中,心无所著;于世间法,尽无所须。诸佛怜愍众生故
出世,应随供养者,令随愿得福故受。如以华、香供养,亦非佛所须,佛身常有妙
香,诸天所不及,为利益众生故受。
【问】:出家诸众,亦应以伎乐供佛欤?
【答】:《法华经方便品》记云:音乐供养者,有出家内众,音乐自随,云供养者。
自思己行,与何心俱。虽有此文,必须裁择,《梵网》诚制,何待固言。祗恐供养心
微,增己放逸,长他贪慢,敬想难成。
戊二 利益
*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
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
身心安乐。”*
【问】:既云经宝流行之处,应连向之持经科中,今何不尔?
【答】:虽蹑向经宝流行,复有及闻名号之言,须知此举闻持之益。
丁二 如来许说二:初略许可,二广印定。 今戊初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戊二 广印定二:初印向持经,二印向闻名(文但不次耳)。 今己初
*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
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
处。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著新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
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
复应念彼此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愿,一切皆
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若复有人,忽
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
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或有
水、火、、刀、毒、悬崄、恶象、狮子、虎、狠、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蛐
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布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
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问】:澡浴之文,《七佛经》云:日别三时澡浴清净。不繁数欤?
【答】:《摩诃止观》云:日三时洗浴,一日即一实谛也。三洗即观一实,修三观,
荡三障,净三智也。《辅行》云:三时洗者,纵无他缘,亦须三洗,有所表故。
【问】:随所乐愿,一切皆遂,乃至得男女之文。魏塘云:一切皆遂句,则该四教
圣贤三昧辩才,愿生佛国等出世正求;下四即遂世间浅深富寿之求。其说然欤?
【答】:今谓初二句,总举。求长寿,别列。所举寿等,岂一切外;若知一切皆
遂,乃是出世正求,谁言富寿等四,但是世间倒求,文似语近,意实穷远。故释四
求者,应例观音《普门品》疏释之。
【问】:水、火、虎、狼等文,魏塘谓:此皆灭世间之恶,不必约《普门》烦恼业报
释之。其说然欤?
【答】:今谓如请《观音经》云:一切怖畏,一切毒害,一切恶鬼虎狼狮子。闻此咒
时,口即闭塞,不能为害。疏云:一切怖畏者:(一)历十种行人,各各有怖畏
也。(二)作恶鬼虎狼者,例如《金光明》,初地至十地,皆有虎狼狮子之难。此中
十人乃无事中虎狼,约烦恼法为虎狼也。须知但云灭世间恶,使药师利益局在界
内,其咎莫大;况一切之言,岂指少分!
己二 印向闻名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唯当一心,
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
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
三恶趣生。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
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
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问】:何谓菩萨四百戒?
【答】:《法藏》云:菩萨戒以十善为根本,十善者,言信等五根,无贪等三,及与
惭愧合为十善。一一经十,合为百数。此各有四:(一)自持,(二)他持,
(三)赞叹,(四)随喜。如是即成四百戒也。(文),神谟、遁伦,皆述此说。
【问】:何谓苾刍尼五百戒?
【答】:《南山行事钞》云:问:律中僧列二百五十戒,戒本具之。尼则五百,此言
虚实?答:两列定数,略指而言。诸部通言,不必依数。约境相明,乃有尘沙。律
中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可得指此而为所防。准《智论》云:尼受戒法,略则五百,广
说八万。(文)
丁三 因阿难称赞三:初如来问,二阿难答,三如来称赞。 今戊初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
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
【问】:诸佛甚深行处,如何释耶?
【答】:《金光明经》序品初云:如来游于无量甚深法性诸佛行处。并方等部,彼此
义同。释迦所游,药师所住,二无差别,体性全一,故引大师彼疏释之。彼云:微
妙三谛,故言甚深;非是二乘下地菩萨之所逮及,故言甚深也。又非别有一法,名
为甚深;即事而真,无非实相;一色一香,莫非中道;皆中道故,即是甚深。诸佛
行处者,正显佛智甚深;佛智甚深故,行处亦甚深;行处甚深故,佛智亦甚深。举
盖显函,正在此也。
戊二 阿难答二:初明持经不疑,二明持名难信(若夫持经不疑,以何持名难信;
若夫持名难信,以何持经不疑?何况迹示三果非庸常人,岂有一信一不信耶?一纵
一夺,譬励后来耳)。 今己初
*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
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
佛所言,无有异也。*
己二 明持名难信
*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
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返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
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
戊三 如来称赞(此中单举持名蹑阿难答故也。)文五:初反斥,二正宗,三简
非,四校叹,五结叹。 今己初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
恶趣者,无有是处。*
己二 正示
*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
己三 简非
*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
菩萨。*
【问】:何谓唯除一生所系菩萨?
【答】:秋篠云:一生所系菩萨者,即一生补处菩萨,如弥勒等也。道理通论,初
地以上菩萨,各得无分别智,地地别证真如法界,于佛所成名称功德,随分信解。
今言唯除一生所系者,据因位之中信极者而言,以此菩萨因中见性分明,故作此说
非谓一生以外,皆不信解也。(文)——案:此文本唐疏。
己四 校叹
*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
号,复难于是。*
己五 结叹
*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
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问】:文云无量广大愿者,于前十二大愿外,更有无量广大愿耶?
【答】:非也。凡诸菩萨,皆发总别二愿。总则四弘,别则数异。若开出之,即是
无量广大愿耳。
丙二 救脱明益三:初明救病患,二明攘灾难,三明转后报。 丁初明救病患二:
初正向佛明,二答阿难问。 戊初正向佛明二:初正明,二结劝。 己初正明二:初
正明苦相,二略出忏仪。(有生已来谁无病患,如薄拘罗虽无头痛,未离无明。止
观十境,通称病患。蕅益所谓众生良药无如病,思之思之!) 今庚初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
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
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
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
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
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
【问】: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古疏作何释耶?
【答】:秋篠云:若其患人,决定令死,则受鬼身,容可琰王别遣鬼为使,而引取
之。如其未决定死,则未受鬼身,何有鬼身,有得引生人之识!不可别人之识在别
鬼身中,若不在鬼使身中,识心既不孤游,云何可引得至琰魔王前?当知此是药师
如来及经之威力,令得患人第六意识见分之上,起此三种行解相分:(一)为琰魔
王,(二)为王使,(三)为己身,为自神识所依随使之行至琰王前。其实,神识
未曾离身,若是本识随所舍处,则死成尸,不可说离身;若是六、七等识依本识
故,而得现起;若离本识,无种子故,无由得生;是故八识俱无离身孤行之理。此
盖如人梦中梦现见师僧,或复父母,遣使来唤,梦现见己身随使而行,远至师僧及
父母前,当知师僧或复父母、使人、己身,皆是第六意识见分上,现此三种相分;
似有去来,实无去来。所以然者,以一切心及心所取境之时,非如灯明舒光照物,
不同铁钳动作取物;但如明镜远照,影现镜中,如人在远,遥见日月,此亦如是。
药师如来,及经威力,令彼患人,见如此相,似有往来,实无往来。故《涅槃经》
云:若有闻是《大涅槃经》,言我不用发菩提心,诽谤正法,是人梦中,见罗刹像,
心中布惧。罗刹语云:咄!善男子!汝今若不发菩提心,当断汝命。是人惶怖觉
已,即发无上菩提心。是人命终,若在三恶及在人天,续复忆念菩提之心,以是义
故,是大涅槃威神力故,能令未发心者,作菩提因。—案:此文本唐疏。《义疏》
云:此是唐靖迈疏意。今谓云云,玆略不录。
【问】: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古疏作何
释耶?
【答】:秋篠云:言俱生神者,若约实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