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座起去。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摩诃迦旃延,住在释迦族的诃梨聚落
    那时,诃梨聚落主长者,身遭病苦。
    尊者摩诃迦旃延,听说诃梨聚落主长者身遭病苦。知道之后,早晨着衣持钵,
进入诃梨聚落乞食,渐渐接近诃梨聚落主长者的住处。诃梨聚落主长者,远远看
见尊者摩诃迦旃延,从座位中想要起身。

211 修习六随念

212 原始佛法生死书

    尊者摩诃迦旃延看见长者想要起来,即告诉他说:“长者,不用起来!还有其
他的座位,我可以坐在那里。”
    尊者问长者说:“你觉得如何?长者!病痛可以忍受吗?身体各种痛苦,可有
减轻些?没有增加不适吧?”
    长者回答:“尊者!我的病痛很难忍受,身体各种痛苦,有增无减。”……即
说三种譬喻:头痛欲裂、腹如刀割、足似火烧,同前《差摩比丘经》所说的种种
痛苦。
    尊者摩诃迦旃延告诉长者说:“所以,你应当修习四不坏净,也就是对佛、法、
僧深入的了解、思惟,直到内心得到完全、不动摇的信靠,身、口、意行落实于
佛陀制定的正戒律,直到戒行圆满具足。此刻应当于此四法,独静多修习。”
    长者回答:“就像佛陀所说四不坏净,我都成就了。我现在对佛、法、僧、戒
已经有完全的了解、思惟、体会,已得到完全、不动摇的信靠,戒行具足。”
    尊者摩诃迦旃延告诉长者说:“你应当依止于四不坏净的状态,进一步修习
佛、法、僧、戒、施、天六念:
    一、念佛功德:长者!应当忆想佛陀名号,思惟佛陀的生命状态以及对生命
所产生的作用。如此忆念:
    ˙如来如实而来,如实而去,所说如实,事如所说。他如实知真实法(四
圣谛、因缘法),亦如实说真实法,照见五阴、六界、六入处无常、苦、无我,对
一切身心现象的生、灭、流转,明觉、不动、不取、不着。
    ˙应是灭尽一切烦恼的阿罗汉(断除贪欲、瞋恚、身见、戒取、疑等五下
分结,出离欲界的系缚;也断除了色爱、无色爱、慢、掉举、无明等五上分结,
出离色界、无色界的系缚),他维持色身,是为了做法布施,帮助众生也能离苦得
乐、究竟解脱。他清净完美的生命,是世间无上福田,应当受天、人供养。
    ˙等正觉依四圣谛证得一切智,了知一切法,是完全觉醒的生命状态。
    ˙明行足灭尽无明,圆满成就戒、定、慧,身行、口行、意行都完全明觉、
清净、没有爱染。

213 修习六随念

214 原始佛法生死书

    ˙善逝好去(灭尽贪瞋痴,住寂灭涅槃,完全从轮回中解脱出来,成不生
法)、好说(如实说法、善说法,能观察众生智慧差别,应机教授,或说持戒、布
施往生善界,或说四圣谛、十二因缘、寂灭涅槃的解脱道,教导众生入法、证道)。
    ˙世间解如实了知一切世间的集、灭、味、患、离,从贪、瞋、痴的世间
中解脱出来。
    ˙无上士开发显示四圣谛、十二因缘法,自知自证无上正等正觉,是三界
中第一殊胜者,没有任何天、人能够超越他的成就。
    ˙调御丈夫善说善教种种深妙法义,是那些堪受调伏者的无上引导者,令
其朝向解脱;就像伟大的驯兽师善于驯服百兽。
    ˙天人师是一切天人、人修学解脱道的导师。
    ˙佛他是觉悟者,靠自力觉悟真理,并且把真理用众生能了解的语言表达
出来,帮助众生走向觉悟之道。
    ˙世尊是世间最尊贵者,受一切天人、人所尊崇、敬爱。
    二、念法功德:忆想世尊教授教诫正法、正律的意义、导向、作用,思惟、
领悟、受持,当下就可以出离世间的干扰、忧苦,不必等待特定的时候。这是缘
自于如实知见了一切现象的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不相在,以及对‘苦、
集、灭、道’的觉悟,而能够正念、正智、舍心住。
    三、念僧功德:忆想世尊的弟子僧修梵行者,思惟他们的种种努力和用心,
善向(离断欲恶不善法,有自觉的自护护他、自利利他)、正向(一切修学只是为
了通达究竟解脱,不为任何其他目的)、直向(无间断的觉察身、受、心、法,依
正法扫除一切世间爱染,不思外缘,不求外力)、等向(一切身、受、心、法都在
无所取着的警觉当中),一切身、口、意行,起心动念,都在这样的用心当中无间
断的修学,就会次第得到相应的生命境界,而且自知自作证,所谓
    ˙向须陀洹:依正法修学的人,已经对佛、法、僧产生信靠,身、口、意行
也都谨守正戒律,长期在正法的薰习之下随信而行,其心意识渐渐得到净化,趋
向须陀洹的境界。

215 修习六随念

216 原始佛法生死书

    ˙得须陀洹(证初果):已得四不坏净,如实知见苦、集、灭、道,已经知法、
得法、入法,自知自证身见、戒取、疑三结断,超脱了对人界的爱着,至多七次
于天界、人界受生,就可得究竟解脱。
    ˙向斯陀含:在须陀洹的境界当中,知见了生命的无常、苦,想要出离,继
续对生命的集、灭、味、患、离,修学、觉察、舍离,弱化贪欲、瞋恚的冲力,
渐渐趋向、接近斯陀含的境界。
    ˙得斯陀含(证二果):自知自证身见、戒取、疑三结断,而且贪、瞋、痴三
毒已转为薄弱,至多一往人界、天界,即可证得究竟解脱。
    ˙向阿那含:虽然身见、戒取、疑断,贪、瞋、痴已经转薄,但还是觉、受
生命的无常、苦,想要出离,继续依正法于所处境界的集、灭、味、患、离,觉
察、舍离,渐渐趋向、接近阿那含的境界。
    ˙得阿那含(证三果):自知自证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五下分结已断、
完全超脱了欲界的干扰和爱着,心意识达到色界或无色界的境界,只待‘痴断、
无明灭’,即可证得完全的解脱。
    ˙向阿罗汉:虽然贪欲、瞋恚已断,仍然自知不得安稳涅槃,因为还有色爱、
无色爱、掉举、慢、无明等冲动,此时仍然依‘无常观’无间断的觉察、舍离,
渐渐趋近阿罗汉的境界。
    ˙得阿罗汉(证四果):当色爱、无色爱、掉举、慢、无明都永断无余,就是
‘痴断、无明灭’,念念明觉,得究竟解脱。是贪、瞋、痴俱断,识无所住的阿罗
汉,一切烦恼、轮回永断。
    像这四种果位、八种境界的人、天人,称‘四双八辈’之士,就是世尊的弟
子僧,他们于各种境界都具足各种层次的戒行、定力、智慧、解脱、解脱知见,
是应当被供养、恭敬、尊重的对象,是世间至高无上的福田。
    四、念戒功德:忆想世尊所制定的正戒律,思惟持戒的心念状态和作用,自
觉性的亲自持戒,而不是只说不作、或叫他人作自己不作。于消极面,对持戒不
诋毁、不缺漏、不间断、不破坏、没有任何虚假不实;于积极面,对持戒是彻底

217 修习六随念

218 原始佛法生死书

的、喜悦赞叹的、清净无染的、不厌不烦的持守。
    五、念施功德:忆想、思惟布施的作用和福利,想到布施可以让他人、众生
少苦得乐,心中自然生起喜悦、鼓舞,悭吝闭锁的心胸因而敞开,虽然在家,而
能够以无所取着的心去布施,常常布施,以欢喜心布施,多方面的布施,没有分
别心的布施。
    六、念天功德:忆想天界、天人,思惟四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
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各种美好的境界、充满喜悦的天人,是由于他们在人
间时,精勤不懈的闻、思、修,于佛、法、僧得不可摇动的清净信,圣戒成就,
在这样的身心状态之下命终,才能够化生那样的天界。我也是精勤修学的世尊弟
子,已得佛、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布施具足,多闻正法,积集解脱智慧,
我若能保持这样的身心状态命终,也必定能够化生天界。
    长者!对佛、法、僧、戒、施、天,都有正确、深入的了解之后,心安止于
四不坏净的状态,增修六念处。”
    长者禀告尊者摩诃迦旃延:“世尊说安止于四不坏净的状态,增修六念处,我
都成就了!我一定会继续无间断的修习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尊者摩诃迦旃延告诉长者说:“善哉长者!既然你自知依四不坏净,增修六念
处,而且全都成就了,能自记说得阿那含。”
    这时,长者禀告尊者摩诃迦旃延:“希望尊者能够在此接受我的供养。”
    尊者摩诃迦旃延,默然接受邀请。
    诃梨聚落主长者,知道尊者摩诃迦旃延接受邀请之后,立即办理种种净美饮
食,亲手供养。
    尊者摩诃迦旃延饭后,洗钵、漱洗完毕,再为长者开示种种法义,示教、照
喜。示教、照喜之后,从座起,离去。

219 修习六随念

220 原始佛法生死书

'提要'

    生命的品质,就是心意识的品质。而临终的生命品质,直接影响转世的境界。
所以,临终的生命品质,实在非常重要等于总结此世的业行与修行,直接决
定来世。所以,修行人莫不重视临终/死亡的过程,有的甚至认为,如何面对死
亡,是此世修行成果的总验收。
    正法中的修行,其实是“等生死”而平等舍离的。因为,有生就有死,老、
病、死,就存在于整个“生”的现象里,俱是随因缘而生灭,无常、苦、非我、
非我所,都只是五阴/身心现象的生灭、变异。因此,随时修习三依一向,舍心
住。
    不过,对于没有悟入涅槃智、甚至法住智也不是很深刻的人而言,为了保障
转世品质,就有必要特别着力于临终的强力忆念/思惟,以凝聚心意识的力量、
转化心意识的品质与方向,才能创造一个更好的转世境界。如本经中,尊者摩诃
迦旃延对长者的提醒:在“四不坏净”的基础上,增上修习“六念法”,便是临终
时最简易、有力的修法,不仅可以断除病中或临死的忧悲和恐惧,更可以转化心
意识的品质与投射方向,直接与人、天善界相应,是此世与他世生命品质的真正
保障,值得修习再修习。
    当然,这一切修法,都要以知见“四圣谛”、“十二因缘法”为根本。具足正
见,加上努力闻、思、修,若能见法、知法、入法流,佛说此人必不堕恶道,至
多七往人、天即究竟苦边。这才是对未来最有力的保障。

221 修习六随念

222 原始佛法生死书

'第十五篇'
修习六明分想
    汝当依四不坏净,于上修习六明分想。何等为六?
    谓一切行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
    观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


224 原始佛法生死书

'经文' 印顺本病相应一六经、大正本一0三四经、佛光版一0二二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长寿童子,是树提长者孙子,身婴重病。
    尔时,世尊闻长寿童子身婴重病,晨朝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次第到长
寿童子舍。
    长寿童子遥见世尊,扶床欲起,……乃至说三受,如《差摩修多罗》广说,
乃至病苦但增无损。
    “是故,童子!当如是学: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当如
是学!”
    童子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四不坏净,我今悉有。我常于佛不坏净,于
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佛告童子:“汝当依四不坏净,于上修习六明分想。何等为六?谓一切行无常
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观食想1、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2。”
    童子白佛言:“如世尊说,依四不坏净,修习六明分想,我今悉有。然我作是
念:我命终后,不知我祖父树提长者当云何?”
    尔时,树提长者语长寿童子言:“汝于我所,顾念且停!汝今且听世尊说法,
思惟、忆念,可得长夜福利,安乐饶益!”
    时,长寿童子言:“我于一切诸行当作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观食想、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常现在前。”
    佛告童子:“汝今自记斯陀含果。”
    长寿童子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住我舍食。”
    尔时,世尊默然而许。
    长寿童子即办种种净美饮食,恭敬供养。
    世尊食已,复为童子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而去。

225 修习六明分想

226 原始佛法生死书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