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一卷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 作者:刘红林-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六,是关于赖和和鲁迅比较后的结论也存在谬误。虽然陈文对赖和作品的分析颇有独到之处,但是像以下的结论:“至于赖和在殖民地台湾思索的‘现代性的危机’,则与鲁迅对启蒙、现代性等价值的肯定有着不同的态度。由于是在殖民地,启蒙现代性等价值本是随着殖民者而来,知识分子一方面在学校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却也笼罩在接受‘进步/野蛮’等二分法的价值体系与驯化于殖民体制的危机当中,赖和能指出这些危机说明了他对殖民教育机制当中‘知识/权力’之关系的思考是具有本土主义色彩的,这一思想特质显然是来自于赖和对自我及当时最接受启蒙价值之知识分子的危机的一种洞见。不过,由赖和的狱中自白来看,在殖民地要想维持一种恒然批判的角色恐怕是很难的,因为殖民者将以国家暴力加诸其身,如果说赖和与其他台湾知识分子曾经对殖民主义的暴力性格感到恐惧与自卑,也必须由台湾现实的环境中来加以理解,和鲁迅身处的中国来相较,毕竟台湾的知识分子面临的是无所逃于天地间的殖民地社会,此一思想特质实为赖和较难为人所知(或亦不愿知)的部分。” 
  事实上,赖和深受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经常阅读各种大陆新文化运动中的刊物,不仅自己创作新文学,而且还培养杨守愚、杨逵等新文学作者。赖和所接受的新文学观念和现代思想,前文已经说过,很大程度上是从祖国大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来的,和鲁迅是一脉相承的,绝对不是受日本殖民教育所获得的。 
  至于陈文一再“强调两人在不同历史与物质条件下,所产生的思想特质之现实指涉性。同样是追求群众的精神与身体的解放,追求中国或台湾人的思想启蒙与家国现代化,鲁迅把知识分子引介的启蒙价值视为一帖重药,强调启蒙对中国人生存于世界的重要性;而赖和却意识到过分相信启蒙价值的真理性很可能带来认同的错乱,并且愈加巩固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 
  对陈文关于赖和的这一结论,明理的人恐怕都无法苟同。在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台湾,赖和始终是一个揭露黑暗、争取光明的民族主义战士。赖和对知识分子的批判,正是因为在台湾的殖民教育下,出现了一批崇洋媚日,数典忘祖的“皇民知识分子”,所以赖和才一再表示担忧。因为这种“皇民思想”的出现,真的会导致陈建忠所说的“带来认同的错乱,并且愈加巩固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对可能出现的这样的情况,赖和自然忧心如焚,要对这样的所谓的“带有启蒙性现代性”的“皇民思想”进行质疑和批判,因为这种“皇民意识”观照下的“殖民现代性”,正是可以愈加“巩固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所以我们要区分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启蒙价值的真理性”、“现代性”和“皇民意识”观照下的所谓的“启蒙价值真理性”,陈建忠故意将之混淆,将赖和启蒙的良苦用心,歪曲成“皇民意识”观照下的“启蒙性”,其用心真是不难揣测。 
  了解了陈文这一章的实质,就不难把握全文的面貌。 
参考书目  
  1。 《赖和全集》,林瑞明编,(台北)前卫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2。 林瑞明:《台湾文学与时代精神——赖和研究论集》,(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出版。 
  3。 《赖和作品选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4年4月出版。 
  4。 叶荣钟:《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8月30日出版。 
  5。 陈昭瑛:《台湾文学与本土化运动》,(台北)正中书局1998年4月出版。 
  6。 梁明雄:《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运动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出版。 
  7。 李南衡主编:《日据下台湾新文学·明集》,(台北)明潭出版社1979年3月出版。 
  8。 施淑:《中国短篇小说选析》,(台北)长安出版社1983年出版。 
  9。 施淑:《两岸文学论集》,(台北)新地文学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 
  10。 王晓波主编:《台湾的殖民地伤痕》,(台北)帕米尔书店1985年出版。 
  11。 [日本]矢内原忠雄:《日本帝国主义下之台湾》,周宪文译,(台北)帕米尔书店1985年7月出版。 
  12。 [日本]中岛利郎编《台湾新文学与鲁迅》第91页,(台北)前卫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13。 许俊雅:《日据时期台湾小说研究》,(台湾)国立编译馆主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 
  14。 许俊雅:《台湾文学论——从现代到当代》,(台湾)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7年出版。 
  15。 白少帆等主编:《现代台湾文学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16。 朱晓进、唐纪如主编:《鲁迅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17。 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 
  18。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后  记  
   
  本书的选题,是在本套丛书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遐秋女士的不懈努力下促成的,也是在赵教授的大力支持和认真指导下几易其稿写成功的。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多次聆听了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先生的殷殷嘱托。他希望我把久为政治遮蔽的历史,真实地告诉世人,还“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先生的本来面目,以真相来粉碎“台独”分子为达到其分裂祖国的目的而刻意捏造的谎言。 
  只是,赖和这位曾为台湾新文学作出奠基性贡献的文学家,被遗忘得太久了,即使在台湾,虽经有心人士的大力搜寻,赖和先生的资料也是不够丰富。何况,还有海峡的阻隔,第一手资料更是来之不易。本书虽然努力展现赖和的全貌,告诉读者历史上真实的赖和,但“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才疏学浅的我?因此,本书难免会有某些疏漏和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在资料方面,我曾得到挚友、河南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樊洛平教授的无私援助。我在写作过程中,还曾得到赵遐秋教授、台湾清华大学吕正惠教授、台湾社会科学研究会会长曾健民先生、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学术委员会白舒荣副秘书长、福建省社会科学院萧成博士的悉心指导。在此,我向所有曾给我帮助的人深表感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