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发展量子物理学的核心,同时意味着,一个划时代的世界创举即将诞生在
20 世纪的20 年代。

吴有训用了3 个月时间,创造出一张被15 种元素所散射的X 射线光谱


图。后来,吴有训将这张图纳入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论康普顿效应》之中。
这篇轰动世界、为中国赢得极高声誉的论文,至今仍保存在芝加哥大学的图
书馆里,成为世界物理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康普顿在他所著的《X 射线的理论及实验》一书中,有19 处引用了吴有
训的工作,特别是那张光谱图。康普顿把它和自己在1923 年得到的石墨所散
射的X 射线光谱图并列,作为证实他的理论的主要依据。

令人感动的是,康普顿教授认为,“康谱顿效应”也可称做“康普顿—
吴有训效应”。此后国内外一些物理教科书,都将“康普顿效应”称作“康
普顿—吴有训效应”,但吴有训知道后,总是谦逊地断然谢绝。

在以后的日子里,康普顿教授一直念念不忘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学生。
他常向人们夸赞吴有训的独到见解和实验才干。在1961 年12 月,年近七十、
即将过世的康普顿教授得悉吴有训的学生杨振宁博士将返回中国探亲时,找
到杨振宁,要他务必代为问候吴有训。

次年1 月,杨振宁博士回到祖国,将自己写的书赠给老师吴有训,书的
扉页上写道:“年前晤康普顿教授,他问我师近况如何,并谓我师是他一生
中最得意的学生。”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为国尽力

1926 年,立志为国富民强而努力的吴有训,不顾老师的挽留终于回国
了。他认为,中国最缺少的是人才,人才多了,学术气氛就会浓厚,各种研
究机构就会应运而生。尽管他回国后努力搞教育、育人才,但现实与自己所
希望的毕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恐怕是他为国家出力所需要做的最实际的
工作了。国家再穷苦,她毕竟是自己的祖国,穷是可以改变的,作为炎黄子
孙,肩上责任重大!

吴有训回国几个月,没能得到妥善安排。随之而来的又是国民党内部分
裂和“四·一二”大屠杀。国家动荡,对吴有训的奋斗决心是极大的考验。

吴有训不改初衷,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在当时,搞理论物理研究,
实验条件不具备,只好搞物理理论研究。他认为这不仅可以使我国的物理学
研究尽早冲出起步阶段,向国际水平靠拢,也是培养尖端人才的必然途径。

吴有训的理论研究,不断引起国内外物理学界的极大关注和轰动。1935
年,吴有训的大学同学、物理学家严济慈教授赞誉吴有训是“实开我国物理
学研究先河”的人。1982 年,由吴有训及其同仁创建的中国物理学会举行成
立50 周年纪念会。在回顾我国物理教学和研究工作时,认为吴有训可以称之
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拓荒者,为草创中国物理事业而历尽艰辛,是
永远值得回忆和纪念的。

在吴有训做研究工作的同时,他还主动任课,以达其育人的宿愿。

一心想报考电机工程学系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钱三强,在听了吴有训几
堂课后,毅然决心投考清华大学物理系,并由此开始了物理学习研究生涯,
最终成为我国物理学界成果卓著的一员,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考入清华大学的钱伟长为吴有训老师科学救国的追求所激励,弃文学
理。。

在吴有训手把手的教诲下,成长起来的物理学尖子还有余瑞璜、王淦昌、
赵九章、陈新民、陆学善等许多人。同时,吴有训很重视为祖国科学建设事


业的全面发展而培养人才,像陈新民,吴有训认定他在化学上有更大潜力,
便说服他改学化学。

30 年代国内气象、地质方面人才缺乏,吴有训便鼓励学生去听气象和地
质的课程,并要求一些学生出国后转学这些学科。像物理系的学生翁文波、
赵九章、傅承义、赫崇本等,都是在他的鼓励下走上了地质、地震、海洋、
气象科学行列的,也都成为我国这些方面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抗战时期,吴有训在西南联大物理系,仍然培养了一批批的大学优秀人
才,杨振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佼佼者。吴有训所在的西南联大物理系为我
国造就的优秀物理人才中,还有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陈芳允等等许多
人,他们都成为科技界的栋梁之材。人们称赞吴有训是我国优秀的教育家是
当之无愧的。

新中国建立后,吴有训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数理化学部主任,全面
负责全国科技发展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他在科学领导工作中,有魄力,
有远见卓识。早在建国初期,他就提出要及早在科学院建立计算机、半导体、
电子学等新的研究所的倡议。后来,这些研究所都先后建立起来并作出了贡
献。

在吴有训的组织下,中科院及早重视了基础理论的研究,并持之以恒,
这才奠定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石”。吴有训的得意学生、著名核物理学家
钱三强在总结回顾我国原子工业发展时,强调指出:“我国原子弹、氢弹成
功的经验中的一条,确确实实是与我们及早地抓了理论物理这一基础科学研
究工作分不开的。”

再比如,吴有训亲自点将的谢希德和黄昆,为我国半导体工业确立了理
论基础,在两年多时间里就培养了300 多名我国第一批半导体专门研究人
才,很快拿出了我国第一枚单晶硅、第一块半导体材料和晶体管。

1958 年4 月19 日,在我国海南岛可以观察到日环食。吴有训立即派天
文台陈芳允、王缓绾等同志参加我国和苏联专家共同组织的观测,利用这个
机会,及时地为发展我国射电天文事业打下了基础。

1965 年冬,在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鉴定会上出现了分歧。所有到会的
生化学家和药物、药理学家都认为已确定无疑地合成了胰岛素,但有一部分
化学家有不同看法。吴有训从事实出发,促成了意见的一致。

吴有训深有感慨地说:“我们不少旧社会过来的科学工作者,崇洋的尾
巴很不容易割掉啊!他们常常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根据合成产物的晶体形
状、生物活性和指纹图谱,他认为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
人已合成了胰岛素!

吴有训请钱三强、王淦昌和张文裕“上阵”,拉起了我国原子科技队伍。
之后,在多方面的支持、关心和参与下,终于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就。。

以吴有训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其卓越的聪明才智,以其优秀的个
人品质,奠定了我国现代科技事业的基础,并创造了诸多伟大的成就,我们
应该深深地怀念他们。

(蒋志峰)


林巧稚
——著名妇产医学泰斗
(公元1901~1983)

倔强的少女

1901 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2 月23 日,在福建厦门鼓浪屿,一个男主
人叫林良英的殷实之家,诞生了一个姗姗来迟的小女孩。此时她的哥哥姐姐,
有的已到该论婚嫁的年龄了。

这个小女孩,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不仅父母,还有哥哥姐
姐都时刻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她长大了,又把自己的全部爱心,献给
了无数的姐妹和孩子们。

这个小女孩,就是林巧稚。她5 岁时,入了幼稚园,也正在这一年,她
母亲因患子宫癌病故。林巧稚永远不能忘记母亲病故时那极端痛苦的一幕,
她朦胧地意识到,做女人是多么的不易。7 岁那年,她进入蒙学堂,开始了
学习生涯。

林巧稚的童年,正是中国备受欺凌的年代。她的家乡在东南沿海,常能
看到外国人高人一等的样子,人之间的不平等给了她强烈刺激。她的家乡,
又是郑成功、戚继光抗击过外侮的地方,这又常常使她感到自豪。在她幼小
的心灵里,不甘屈辱的强烈自尊感与她的年龄悄悄地同时生长。

1920 年夏,19 岁的林巧稚已在厦门女子师范学校读书8 年,马上就要毕
业了。毕业后去向何方?在常人看来,一个女子在青春妙龄之际,正是确定
“终身大事”——嫁人的时机,但林巧稚却不这么想。她从小就不信女子不
如男人,她觉得这个世界处处给男人以机会,而对女子却有种种限制,这太
不公平了!她要抗争!

冲突终于在她毕业时公开了。父亲问她:“今后打算怎么办?”她说:
“我想读书,上北京的协和医学院!”这个决定,立即遭到了大多数家庭成
员从爱护角度出发的反对。“上协和?那要读8 年才能毕业啊,你受得了
吗?”“这会误了你的终身大事的!”“女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早晚还不
是嫁人!”

一向显得温顺的小妹妹再也听不下去了,“不,我要读书,读书就是我
的终身大事,我不嫁人,就是不嫁人!”小妹妹的吼声和从她秀丽的眼睛中
透出的坚定目光,令全家人折服了。本来,他们也都是疼爱她,知她一向聪
明,又有一股不凡的气势,于是便改反对为支持。特别是她的大哥林振明,
终于说服了父亲,从而使林巧稚迈出了具有人生决定意义的一步。

1921 年7 月下旬,她和女伴余琼英同去上海赴考。七月的天气,酷热难
耐,但在考场上林巧稚忘记了一切,只是紧张地答卷子。忽听有人用生硬的
中国话喊:“密斯林巧稚!”林顺口冒出一句英语“我还没答完!”那美国
老师也改用英语继续说:“密斯林,请出来一下!”无耐,林巧稚只好出来
了。原来,是她的女伴中暑晕倒在考场需要她帮助处理。她二话没说,立即
与另一女生将余琼英迅速抬到阴凉处,解开旗袍领口,放一块湿毛巾在头上,
并给琼英上海的姐姐打了电话。仅用十来分钟,她便迅速敏捷地处理完了这
起突发事件。然而,回到考场,考试时间已过。林巧稚只好悻悻地离去。这


时她已不对考试结果抱什么希望了。

可在发榜之时,她却发现在百里挑一的金榜之上有她的名字!原来,在
考场之外,她被考官发现了难得的素质:第一,会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对在
协和学习至关重要;第二,处理突发事件沉着果断有序,这是当医生不可缺
少的;第三,她的各科总成绩并不低。

林巧稚终于实现了到协和学医的愿望!

协和的淘汰制极严。75 分才算及格,一门主课不及格留级,二门不及格
除名,绝无补考和商量的余地,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啊!但林巧稚
凭着她的苦学和聪慧“生存”下来了。

有一次,当一个男生在谈话中对女生表示轻视时,她毫不示弱地说:“哼!
不要觉得男生行,女生不行。你敢比吗?你考100 分,我就考110 分!”

果然,在漫漫8 年学习中,林巧稚独占鳌头,一路领先。当1929 年6
月毕业之时,入学的25 人,只剩下16 个了!而她却高居榜首,并获得协和
的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同时获得了博士学位。要知道,这是在她同
时担负着繁重社会活动的情况下获得的!她以自己的实际结果向世人证明:
女子比男人一点也不差!

不平凡的职业道路

被留下在协和医院当住院医的林巧稚,选择了妇产科。说起来,这还有
段经历。关于毕业后搞什么专业,她曾有过多种选择。开始,她想过搞公共
卫生专业,但当听人说女人学医只能搞公共卫生,这使林巧稚感到不平,从
而坚决放弃了。她也想过搞儿科,但后来她觉得许多儿童的病痛来自先天,
看来妇女的病痛是影响下一代的大问题,加上每每想起母亲死时的惨状她就
不能平静,最后终于选择了妇产科。林巧稚成为协和医院第一位女住院医。

仅仅半年时间,她就以自己出色的表现折服了众多同行和上司,被破格
聘为总住院医,走完了按常人需要5 年才能走完的路。紧接着在第三年她又
赢得了去英国深造的机会。到1935 年,林巧稚已成为“协和”很有名气的主
治医了。

林巧稚事业上的成功,是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的。那个时代,妇女总是
处于受歧视的地位。协和医院院规明确写着:“愿做实习女医师,住院女医
师,请勿结婚”。林巧稚历尽千辛万苦为自己争得的事业,怎么能放弃呢?
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要家要事业的人生之路。即使后来她的地位已不受婚
姻限制时,她也再没有成家,她怕家庭、孩子拖累自己,从而影响把精力放
在她的病人身上。她把这个信念坚持了一生。

林巧稚是一位勤奋的实践家,她一生中亲自为成千上万的妇女接过生,
治过病,甚至为不少母女二代人接过生。林巧稚带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