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的条件-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人类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中,这个世界中的物质比人类劳动更具永恒性,有时或许比其生产者的寿命更长,因此也就决定了人类物质世界具有现实性及耐久性。人类的生活(就其建造世界而言)致力于一种不停的具体化过程,以及提高所生产东西的世俗程度,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类的技能,物质世界本身的永恒性决定了构成人类世界的物体的现实性。          
《人的条件》 
汉娜·阿伦特著        
第三章    
   劳动    
  13.劳动与生命    
  最缺乏耐用性的有形东西是那些生命过程所需的东西。这些东西一生产出来就被消耗了,用洛克的话来讲,〃对人类生活真正有用的〃、〃有益于人类维持生计的〃〃好东西〃,通常都是〃短命〃的,如果不被消耗,也会自行腐朽灭亡。国这些〃好东西〃仅仅在世上存在了短短的一刹那,就马上回归一种它们一产生就立即被人类的动物性生活过程吸收的自然过程,或以自行腐朽的方式回归产生它们的自然过程。生产者创造出它们人为的形状,使之在人造物体构成的世界中得以短暂存在,接着比其他物体更快地从这个世界中消失。就这些东西的世俗性而言,它们是世界上最缺少现实性的东西,与此同时,又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东西。尽管它们是人造物品,但它们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耗尽这一过程与自然界不变的周期循环过程十分相似。循环也是现存有机体的运动方式,人类也不能除外,只要它能经受得住渗入其存在并将其激活的过程。生命就是一个无处不在地消耗耐用物品并使其磨损和消失的过程,直到死亡(这是每一个微小的、单一的周期循环的生命的结果),最终回到自然界无所不包的巨大循环中,在那里,自然万物周而复始地重复着自身的过程。    
  自然界无生与死,容纳自然界万物的自然循环过程也无生与死。人类的生生死死并非一个简单的自然过程,而是与这一世界有关。单个的人(各不相同、无法相互替代也无法重复的个体)来自这一世界,也离开这一世界。生死首先假设了这样一个世界,这一世界不是一直处于运动之中,而是它的持久性和相对永恒性使得在这一世上的来去成为可能(这一点在一个单个的人出生之前已经存在,并在他死后仍然继续)。没有这样一个人类的生死与之相依的世界,那么剩下的只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的循环,人类会同其他物种一样,永远不会死亡。一种还未断言正如尼采做的〃永恒轮回〃是万物生灵的最高准则的生命哲学根本不知道它在说些什么。    
  然而,当〃生'与世界联系起来,用以指出生到死亡之间这一段时间的话,那么它就具备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由于受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事件生与死的限制,万物生灵的生命活动是一种严格的线性运动,其驱动力是生命的生理过程,正是每个生物的生理过程使得自然界的循环运动生生不息。人类的生与死构成了现实世界中的事件,每一个人一生中都充满了各种事件,每个人老了的时候,这些事件说不定成为这个人的亲身经验,或成为故事或自传为他人所知晓,这也是人类生活特殊性的主要标志。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充满经历的生活〃也许是某种pr。xis〃题即hi。s,它不同于仅仅是。e的生活。言和行而讲述的活动(正如我们在前面看到的那样),在古希腊人的政治观中是紧密相联的,它们确实是两种及其最终结果可成为一个具有连续性的故事来讲的活动,不管一些事件及原因有多么地偶然。    
  只有在人类社会中,自然界的循环运动才表现了自身的盛衰。确切地说,盛衰和生死一样,不是自然现象,并不属于整个自然界周而复始的永恒循环圈的一环。只有在进入人造物体构成的世界后,自然界才具有盛衰的过程。只有当我们将大自然的产物(如这棵树、那只狗)作为一个单个的东西来看,因而使它们脱离其〃自然〃环境并进入人类社会,它们才开始盛衰的过程。自然界通过人类生理功能的周期循环在人的存在中表规自己,并通过不断地威胁超越和使人类社会堕落,使后者感受到它的存在。人的生理过程与物质世界盛衰的过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它们都是自然界循环过程的一部分,因而都是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所有出自生活必需品需求而应付这些过程的人类活动,必然导致自然界周而复始的循环,因而确切地说,也使自己变得无始无终。与工作(一旦生产出东西,过程也就结束,物质世界又增添了一件新的东西)不同,劳动则一直在同一个循环中运动,这一循环是由有机体的生物过程规定的,只有当这一有机体残废时,它的〃辛劳和麻烦〃才会结束。幽    
  当马克思把劳动定义为〃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资源适应着人类需求的变化〃,因而〃劳动将自己与劳动对象结合了起来'句时,他清楚地表明他是〃从生理学角度〃'讲这番话的。劳动和消费只是周而复始的生命循环过程中的两个阶段。这一循环需要通过消费得到维持,而提供消费手段的活动是劳动。国不管劳动生产什么,这些东西总是几乎马上就为人类生命过程所消耗;然后再产生生命过程,产生应该说是重新产生进一步的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新的〃劳动力〃。国从生命过程本身的急迫需要即〃生存必需品〃来看,正如洛克所指出的那样,〃劳动与消费联系得如此紧密〃,两者几乎合二为一,构成了一个相同的运动,当这一运动必需再开始一次时,它几乎是没有终结的。〃生存必需品〃决定了劳动和消费,当劳动将自然界的物体结合在一起,〃聚集在一块〃,并完全将之〃融合〃为一体时,因它会随身体的运动而消耗身体的营养。两者都是一种获取和消耗物质的毁灭过程,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只是在为自身最终毁灭作准备。    
  当然,只有当我们从物质世界的角度,从区分〃劳动与工作〃(工作只是改变物质的存在形式,以便加以工作,使用完成的产品,而不是准备与这些物质合为一体)的角度来看,劳动的毁灭、破坏性质才能为人所见。因为从自然的角度来看,是工作而非劳动具有破坏性,因为工作过程从自然中获取物质,但并未以身体的快速的自然新陈代谢的方式将物质还给自然。同样与自然运动周而复始的循环相关,〃人类的生活状况〃国不怎么急迫地强加于人的是劳动的第二个任务坚持不懈地抵御盛衰过程(自然一直通过这个过程来侵害人类的技能,威胁世界的持久性以及它对人类使用的适用性),使世界免受自然过程的侵袭是一件辛劳的事,这需要不断重复的、单调的日常零星劳动。这种抵御性质的劳动(与仅仅为了满足生理需要的劳动不同,尽管它比人与自然直接的新陈代谢更缺少〃生产力〃)与世界的联系更密切,它以这一世界来抵御自然。古老的寓言神话故事常常记载着某一个伟人与势不可挡的外力作斗争的英雄事迹,如在希腊神话中就有大力神赫克勒斯用河水在一月之内清洗完奥吉亚斯正的牛圈里3000头30年里未被清洗过的牛的英雄事迹,这是十二件英雄伟业中的一件,英雄伟业的一个相同的、需要以与鬼怪故事中智勇双全的含义,则表现在中世纪人们使用的〃劳动〃(travail,arbeit)一词上。但是,人类每天都在进行的保持世界的干净以免其腐败的斗争很难使人留有英雄伟业的记忆;使天天更新所需的持久性不是勇气,使努力招致痛苦的不是危险,而是这一努力无休止地重复。虽然赫克留斯的〃劳动〃包含了所有独一无二的英雄事迹,但不幸的是,如果这些英雄不付出辛劳,那么即使是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奥吉亚斯王的牛圈,它依然还是肮脏的。          
《人的条件》 
汉娜·阿伦特著        
第三章    
   劳动    
  14.劳动与繁殖力    
  劳动从社会中最低下、最为人看不起的位置一下子上升为一种人类最值得尊敬的活动,这种变化是从洛克发现劳动是一切财产的来源后开始的。当亚当·斯密断言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当马克思的〃劳动体系观〃囫劳动成了一切生产力的源泉,是人性的一种表达使劳动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时,情形更是如此。不过在三个人中,只有马克思关心劳动本身,洛克关心的只是作为社会根基的私有财产制度,而斯密则只是想解释并获得不受任何阻碍的财富无限累积的过程。    
  因此,洛克为了使劳动从只制造〃非耐用品〃这一困境中摆脱出来,不得不引进货币一种〃人们携带在身而不遭污损的耐用品〃没有了金钱,劳动者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生产什么具有永恒耐久性的物品,如财产,因为劳动过程需靠〃耐用品〃维持才可以进行。    
  由于洛克与斯密都不关注劳动本身,因此他们都能接受某些原则上是劳动和工作之间的差异,如果这一差异不是将劳动的真正特征说成是互不相干的东西的话。这样,斯密把一切与消费有关的活动均称作〃无生产力的劳动〃,好像这是一些有生产力的东西的一种可以忽略和非本质的特征似的。他以蔑视的口吻描述〃充满奴性的任务和服务怎样在刚完成时便消失殆尽,不留任何痕迹和价值〃,这一描述与其说是与现代社会劳动光荣有关,不如说与前现代社会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更有联系。洛克与斯密还意识到存在着这样一个事实,即并非所有劳动都旨在〃创造出不同的价值〃,国还存在着一种〃对其劳动对象不产生任何价值〃的劳动。当然,劳动也是自然界中人类拥有的东西,只不过自然赋予人们的〃好东西〃和人们在劳动成果和工作成果上增添的东西的比例恰好相反。用于消费的〃好东西〃总是保持着其自然性,例如面包中的谷物仍是谷物,可是被制成桌子的树木却已不再是树木了。因此,洛克(虽然他并未在意自己在〃身体的劳动与双手的工作'之间所作区别)也不得不承认〃非耐用品〃与持久经用、人类不会损坏的永久性物品两者之间的差异。斯密与洛克面临的难题是同样的,他们的〃产品〃必须在这个物质世界里长久存在,成为〃有价值〃的东西,至于价值,是被洛克定义为〃可以保存并可以成为财产的东西〃,还是被斯密定义为〃可以长久存在并与其他东西进行交换的东西〃,这都是非物质性的。    
  这样就产生了这一问题,为什么洛克及其后的思想家如此顽固地认为劳动是财产、财富及所有价值、最终是人性的起源呢?或换言之、对摩登时代如此重要的劳动的内在涵义究竟又是什么呢?    
  从历史上说,自17世纪以来的政治理论家面临着一种迄今为止还未听说过的财富、财产和不断增长的过程。为了说明这种稳定的增长过程,他们自然而然地将焦点聚集到这一增长过程本身的现象上(这也是我们将在后几章节中讨论该现象的原因)。〃过程〃这个概念成了新时代以及新时代推动的历史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用语。从一开始,这个过程(由于它没有终期)就被理解为一种〃自然过程〃,或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生命过程特征的自然过程〃。摩登时代的至高迷信钱生钱,以及这一时代最深刻的政治洞见权力生权力,都将其可能性建立在对人类自然繁殖力比喻的基础上。在人类所有活动中,只有劳动(不是行动,也不是工作)才是永恒的,随着生命的进步自发地向前发展,不受任何人为决定或人为目标的影响。    
  就马克思而言,劳动就是〃劳动者自身生命的再生产〃,这种劳动保证了个人的生存,而生育则是〃另一生命〃的生产,它保证了〃整个人类的生存〃。这种观点始终成为马克思理论的起源,然后,他通过用〃生命有机体的劳动力〃取代〃抽象劳动〃,通过把〃劳动力剩余〃看作在生产出满足劳动者本人再生产过程后还剩余的劳动力的那一部分,对这一理论作了详细阐述。马克思以此道出了一种其前人否则他要将所有重要的灵感归功于他们和其后来者从未达到过的深刻的体验。    
  人类与自然新陈代谢的繁殖力(它来自于劳动力的自然剩余)至今仍在分享着我们在自然界中到处可见的物质。劳动之所以有快乐,或成为一件人生乐事,在于人们以其独特方式感到自己活着的巨大幸福,就同所有生物一样。人们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在由大自然规定的生理循环过程中生存下来,自由地发展,劳作一休息,劳动一消费,就普通得像白天一黑夜、出生一死亡的交替,充满合乎自然的规律性。大自然的繁殖力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