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思源看红楼 (不全)作者:周思源-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凤姐有病,李纨和探春、宝钗奉王夫人之命管理大观园,在显示李纨“厚道多恩无罚”的同时,也表现出她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对探春的改革计划的全力支持。用现在的话来说,李纨是“第一把手”,探春是副手,执行总监,所以李纨的支持至关重要。在探春提出“承包制”时,李纨说:“好主意……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一席话,简明扼要,几个要点都概括进去了,表明李纨很有头脑,思路清晰,说得很有水平。
  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李纨活泼、开朗的少妇天性终于得到了充分的释放。黛玉开玩笑地对当时正掌管大观园管理大权的李纨、宝钗、探春道:“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李纨却笑道:“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无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当探春掣的诗签上写着“日边红杏倚云栽”,众人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说着大家给探春敬酒,“探春那里肯饮,却被史湘云、香菱、李纨等三四个人强死强活灌了下去”。李纨当时开心、活跃到了什么程度,这“强死强活灌”五个字已经为读者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正因为李纨也参加了“灌”,而且还是“强死强活灌”,所以当袭人掣签后要与众人同饮时,黛玉对探春开玩笑说“命中该着招贵婿的”快喝,探春才会说,“大嫂子顺手给她一下子”。李纨笑道:“人家不得清人为李纨题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足见她的随便和风趣。这时候的李纨在心理、行为上已经和众姐妹没有两样了。
  我们现在回到第五回李纨判词和《红楼梦曲·晚韶华》:“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zhì)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很明显,判词和《红楼梦曲》对李纨的设计和我们如今在小说中看到的李纨形象有很大出入。
  我认为,在曹雪芹原来的构思中,李纨就是一直“槁木死灰”,等到儿子高中,自己凤冠霞帔成为诰命夫人了,不久就死了。但是曹雪芹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有了重要改变,李纨形象的思想艺术内涵大大丰富了。这种情形在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很容易发生。造成对李纨形象的误解的另外两个原因:一是“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十二字出现在小说开始时的第四回,而非后来。在黛玉、宝钗进府以前和进府以后这段时间,尤其是众姐妹和宝玉没有进大观园之前,李纨确实就是这样。在宝玉和众姐妹迁入大观园之后,李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又受到弟妹们的影响,恢复了人性中的许多品格,于是才出现了许多不符“槁木死灰”的情形。二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似非而是、似是而非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惯用的写作方法,让读者在阅读中慢慢不断有所发现,增加阅读趣味。我怀疑曹雪芹之所以保留判词和《红楼梦曲》,不加修改,就是要取得这种效果。十二回跛足道人叮嘱贾瑞“千万不可照正面”处,有一条脂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无论是曹雪芹还是书中人物对他人的评论,都不可尽信。某个人物的形象究竟如何,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人物在作品中的全部表现来判断。
  李纨之父李守中按说起码应该维持家族长久以来对子女读书方面的惯例,但是他却大大倒退。而意味深长的是,他是全国唯一的国立大学校长,是朝廷培养官员的摇篮国子监祭酒。因此他的态度的转变意味着朝廷态度的变化。从而从一个家庭的角度也证明了那个所谓“盛世”,实际上就是以严酷的文字狱为代表的思想钳制更加严厉的“末世”。
  李纨之所以住入大观园,其使命是管束这些弟弟妹妹,是要将他们纳入封建礼教的轨道,用封建礼教规范他们任何一点越轨言行。结果恰恰相反,被“改造”的不是那些弟妹,而是李纨自己。这是李守中、贾政们绝对想不到的。李纨也是一个有才而无命补天者。曹雪芹显然想要表达,人性的损害是可以在一个好的环境中修复的。枯木只要逢春就能够再发绿枝,死灰只要不再泼水就可以复燃烈火。曹雪芹显然是强调改变现实环境的重要,实际上也就是否定这个“末世”。
  
  
  反庶期男贾探春
  
  
  探春在与李纨、宝钗一起暂管大观园中虽然显示出非凡的能力,但是总的说来,留给许多读者的印象都不是很好,总觉得她太势利,甚至连亲舅舅都不认,几乎也不想认亲娘了。但是探春的结局在金陵十二钗中却是最好的:黛玉泪尽而亡;宝钗得到的是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宝玉出家后独守空房;元春不能独得一个男子的全部之爱而且早夭;湘云早寡;妙玉结局悲惨;迎春婚后仅一年便被丈夫迫害致死;惜春出家;凤姐被休;巧姐被卖,得救后沦为农妇;李纨守寡多年,好不容易熬到儿子出息了,不久便死去;秦可卿自尽。探春虽然远嫁,不能经常与父母兄弟姐妹相见,毕竟躲过了贾府抄没之祸,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归宿。这个安排不会是偶然的。探春是贾府四位小姐中曹雪芹最用力刻画的。在她身上,曹雪芹注入了自己的某些理念,从而使探春成为《红楼梦》众多艺术形象中塑造得最成功者之一。强烈的反庶心理和期男意识的生动表现,使探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十分独特的艺术典型。
  中国封建宗法社会讲究嫡庶之别。因为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按照血缘关系将弟兄分为嫡长子的继承制和余子的分封制。嫡庶界限对女性更加明显。五十五回凤姐对平儿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因此庶出往往成为一些女孩子的严重心病,而探春在这个问题上特别突出,从而构成了她和其他艺术形象的首要区别。
  反庶期男贾探春曹雪芹处处突出探春自己竭力回避、淡化这个嫡庶之别,以及一旦涉及庶出时的强烈反应。但庶出毕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而她的母亲赵姨娘恰恰最不理解探春的心思,锱铢必较,总认为她没有给自己这个亲妈和亲弟弟贾环好处,胳膊肘往外拐,因此不时揭开这个庶出的伤疤,从而使探春非常气愤。因此探春的主要矛盾对立面竟然是她的母亲。这种奇特的人物关系使得探春的势利与反庶心理、期男意识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二十七回宝玉提起有一次探春给他做了一双鞋,赵姨娘知道后就怪她没给亲弟弟贾环做。这话传到探春耳朵里,她气得“登时沉下脸来,道:‘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怎么我该是做鞋的人么?环儿难道没有分例的,没有人的?一般的衣裳是衣裳,鞋袜是鞋袜,丫头老婆一屋子,怎么抱怨这些话!给谁听呢!我不过是闲着没事儿,作一双半双,爱给那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这也是白气。’”探春这段话的要害在于“我该是做鞋的人么”和“谁敢管我不成”两句,这是她要强调自己的主子身份,不是该做鞋的奴才。潜台词是,作为半个主子的母亲赵姨娘是没有资格来管她的。因此探春势利是现象,其实质是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与观念已经深深地在探春心中扎根,毒害之深,很少有其他“钗”能与之相比。“主子—半个主子—奴才”的界限,在她心目中极其分明。这个主子身份,曹雪芹在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中有一段描写,将探春的这种心理生动地外化了:“因探春才哭了,便有三四个小丫鬟捧了沐盆、巾帕、靶镜等物来。此时探春因盘膝坐在矮板榻上,那捧盆的丫鬟走至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沐盆;那两个小丫鬟,也都在旁屈膝捧着巾帕并靶镜脂粉之饰。平儿见侍书(探春的首席大丫鬟)不在,便忙上来与探春挽袖卸镯,又接过一条大手巾来,将探春面前衣襟掩了。探春方伸手向面盆中盥沐。”人人都要盥洗,《红楼梦》中也不止一处写到,但是精细如此,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里堪称第一。探春显示了什么呢?不仅仅是主辱亲女愚妾争闲气子架子,更重要的是主子心理的满足,尤其是坦然接受平儿的伺候。也就是这位探春才会如此心安理得,换了任何一位小姐,都不会等平儿下手才洗。平儿可是凤姐的重要助手,是贾琏的通房大丫鬟。但是探春要的就是这个气派。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二十七回为了做鞋的事,探春会声明:“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其实探春岂是不知,正因为清清楚楚地知道其中的利害,所以,总是千方百计抹平这个界限,突出自己心中只有贾政和王夫人。“我只管认得”、“别人我一概不管”这几个字,足见她是多么忌讳这个庶出,以致显得实在是太势利了。五十五回她和李纨、宝钗管理大观园时,适逢其舅赵国基死,管事的来回发放丧葬费事宜,探春依例办事。赵姨娘觉得探春对自己的亲舅舅连袭人之母都不如,当众责备她“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噎噎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按,指王夫人之弟王子腾)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探春公事公办,不徇私枉“制”,虽然不错,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应之激烈,话说得如此绝情,表现得势利和不近情理。
  但是如果以为探春只认得父亲贾政和太太王夫人,于是就巴结,在他们和贾母等长辈面前就小心谨慎,事事讨好,那就错了。曹雪芹自然不会如此简单化来处理。探春这个形象经得起琢磨,原因之一就是她在关键时刻表现得有胆识,有水平。四十六回当鸳鸯当众以利剪铰发誓死不做贾赦之妾,气得贾母“浑身乱战”,严厉责备王夫人,“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想把鸳鸯弄走,“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薛姨妈不便劝,李纨则赶紧将女孩子们都带出屋子去。这时探春见“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不好辩”,宝钗“不便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迎春老实惜春小,更不必说了。于是她进来直截了当地对贾母说:“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连凤姐这么会说话的,此刻都不敢言,而探春几句话就把贾母说得眉开眼笑,自认“老糊涂了”,“委屈”了王夫人,要宝玉替她向王夫人赔不是。探春明辨是非,分寸拿捏得准,确有不同凡响之处。
  金陵十二钗中探春的判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他诸钗在各自的《红楼梦曲》中都对判词作了重要补充,加进不少新内容。惟独探春的性格、才华、命运全都包括在判词之中了:“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曹雪芹对探春形象的设计基调是才精志高,显然也是个被末世耽误了的有才而无命补天的少女。探春的志高在众少女中十分突出,倒有些和王熙凤相似。强烈的期男意识是探春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曹雪芹赞她“志自高”之“志”所在。在大观园的众多少女中,探春是罕见的有抱负者。她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五十五回)但是她仍然心有不甘。论诗才她远不及黛玉、宝钗、湘云、宝玉,之所以发起组织诗社,主要是为了满足期男心理:“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三十七回)颇有点子“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气概。在封建社会中,女性有这种意识,不甘心永远生活在男子的阴影下,在当时是一种超前意识,具有相当大的进步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