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艺术的梦与现实-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鲁迅自己说过:“《这样的战士》,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
助军阀而作。”①我们知道,鲁迅写《这样的战士》的这一年(1925),北
京城里的所谓文人学者,利用种种好听的名词(如公理、正义等),造
出貌似公正的“舆论”,去帮助北洋军阀的反动政府,压迫进步学生,
并诬蔑和攻击敢于挺身而出、仗义赞助进步青年的鲁迅等。鲁迅虽然受
到围攻和免职的迫害,但是,他并不气馁,也不受骗,始终果决地用笔
枪纸弹对他们作战到底。这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和鲁迅的战斗精神,都是
有一定社会典型意义的。鲁迅这篇赞歌,正是对于这些社会典型的最精
炼的、强有力的艺术概括。它也可说是鲁迅当时战斗精神的一个纪念碑。

除了《这样的战士》,鲁迅又在《过客》里写出了一个前进者的形
象,这位跋涉人世长途的旅人,为了响应一个在前面号召的声音(这是
催促人觉醒和前进的历史声音),尽管那时天色已暮,身体疲乏,他还
是不顾旁人的劝阻,在喝过清水之后,毅然拖着流血的脚,不住地往前
走。这个前进者跟上面所说的战士,虽然在某些地方有所不同,但是在
抱着不屈不挠的积极精神这点上是一样的。他们决不休止,更不后退!
这种精神,正是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所比较缺少
的。他们即使在运动开始时有些勇气,但是,过了一阵(特别在敌人强
大,战斗进入艰苦阶段的时候),往往就退下来了,甚至投降敌人或走
回头路。五四运动后期及左联时期,新文化阵营受到严重压迫时,有些
原来“前进的”知识分子所表现出来的情形,不是有力的证明吗?鲁迅
在那种“团体(指《新青年》社)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的时
候,却始终配合着少数前进之士,仍在坚持奋斗。这篇散文诗里的旅人


我记得,这两句诗后来又曾题在《客音情歌集》(1927)的扉页上。


的思想和行动,对于当时的鲁迅来说,是具有个人历史写照的意义的。

此外,鲁迅在这个集子里还表现了不少的积极的、进步的人物和事
物形象。例如“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使天地变色的猛士(《淡淡的
血痕中》);听了被压迫者的诉苦,便动手去拆老财主的房子的“傻子”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在风沙里被打击得粗暴起来的“鲜血淋
漓的”灵魂(《一觉》);“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
枣树和因为趋向光明而死在白纸灯罩上的苍翠的“小英雄”(《秋夜》);
不甘心冻灭在冰谷,宁可烧完的死火和他的携带者(《死火》);有许
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的好故事(《好的故事》),
和“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的“滋润美艳
之至”的江南的雪花(《雪》)。。鲁迅赞扬这些人物和事物,在思想
内容上都不能不说是健康的、积极的。这些大都是那黑暗年代的社会里
所迫切需要的,也就是战斗的民主主义战士所要努力争取或赋予同情
的。

不错,鲁迅当时的思想,有的地方已经超越了民主主义的范围。但
是,归根结底,他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小资产阶级的,进化论的哲学和
个性主义的思想还占着相当位置。因此,在这个集子里所反映的,从他
后来所信奉的马列主义的观点看来,是有局限的。就是在他那些表现着
积极的思想、感情的诗篇里,这种局限也不能不流露出来。例如在《这
样的战士》那样体现着猛烈的战斗精神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的作品里,
还是不免存在着某种思想上的局限:单身匹马的战斗和对未来认识的模
糊。又如在《秋夜》里,他用力歌颂了那敢于和天空作对,并且“一意
要制他的死命”的枣树(战斗者的象征),“他(枣树)知道小红花的
梦,秋后要有春”,这是壮健的;但是“他又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
秋”,这就有些黯淡了。又如《过客》里那旅人的奋斗方式和对前途的
看法跟《这样的战士》里的思想是相似的。自然,这种思想上的缺点,
在他后期的诗歌和杂感文等创作里,就必然地烟消云散了。

跟上述那些光辉的、正面的人物和事物的出现同时,在这个集子里,
我们也看到那些黑暗的、反面的人物和事物。这类形象,又代替了魔鬼
的地狱统治,而更加严酷,终于把那些发出反狱绝叫的鬼魂打入了剑树
林中央的统治者“人类”(《失掉的好地狱》),有那些极力残害、辱
骂、戏侮受难的改革者的祭司长、文士、兵丁和路人(《复仇(其二)》);
有凌辱那为了她(女儿)而忍受过一切艰苦、耻辱的老母亲的女儿(《颓
败线的颤动》);有无耻的、伪善的说教者和心甘情愿地受奴役的奴才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有对死者好作无聊或苛刻的议论的“闲
人”(《死后》);有装着虚伪的、造作的声调、手势的求乞者(《求
乞者》);有上文所提到的那些头插种种好名称的旗帜和身裹种种好花
样的外套的极端虚伪的家伙(《这样的战士》),以及那把繁霜洒在“野
花草上”的“奇怪而高的”天空(《秋夜》);“暗暗地使人类流血,
却不敢使血永远鲜秾”的怯弱者——造物主(《淡淡的血痕中》)。。
那些人物大都是社会的鬼蜮或渣滓。其中有些对象,例如虚伪的绅士、
好事的旁观者以及好訾议死者的“闲人”等,就是鲁迅所不止一次地在
文章里批判或讥刺过的。在散文诗里表现上述种种消极面的形象,目的
是为了在现实上扫除它。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社会前进的一种必要步


骤。

从上面的论述看来,鲁迅在这个诗集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不像
过去有些人所说的那么消沉、灰暗。反之,绝大部分的诗篇,是思想壮
健和积极的。它跟他前期别的形式的作品,在思想上并没有什么根本不
同。这也完全符合他在年轻时就牢牢抱着的“用文艺去帮助社会改革”
的伟大理想。



自然,不能否认,在这本散文诗里,的确有着一些态度上比较消极、

色调上比较灰暗的作品。如《影的告别》、《墓碣文》等就是。但是,

我们首先要知道,这类作品,在全书里所占的数量是极少数,而对于它

的看法也需要有分析。在《影的告别》里,有下面一类的语句:“在我

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倘若黄昏,黑夜

自然会来沉没我,否则我要被白天消失,如果现是黎明”。有人把这看

作他的悲观失望情思的反映。我们知道,当时北方正处在极端黑暗时期,

加以他所身受的种种迫害(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碰了许多钉子”),

而这时他的思想基础大体上也还是旧的,他跟南方的革命势力还没有结

合起来,在这样的时候,思想上、情绪上有些消极的成分,并不是很奇

怪的。但是,鲁迅的思想是极深刻的,加以他表现上的隐晦,所以有些

话,并不是用普通粗浅的想法所能理解透彻的。

《影的告别》里的那些话,未尝不可以作另一些解释。前两语,可
能是一种“狷介”的想法,换句话说,他要求一种更为纯粹、更为理想
的东西。(客观上有没有这种东西,那是另一个问题。)又因为他一再
得到过关于社会变革失败的经验,使他不容易天真地相信未经身历或确
证过的关于未来的观念。(由于国内外反动派的造谣,这时他对苏联也
还没有很清楚、正确的了解。)这样解释,虽然仍旧不能彻底消除他当
时思想上存在的某些弱点,但却不像一些人所理解的那么简单。至于后
四语,表现当时鲁迅(诗里的影子)“不愿意彷徨于明暗之间”,而希
望干脆沉没于黑暗里,或消失于光明之中。这是心绪极端怫郁时愤激的
念头,而主要还是对黑暗势力的诅骂。正像夏桀时的人民对于这位暴君
所发的誓言那样:“时(是)日害(曷)丧,予及女(汝)偕亡!”①老
百姓愿意跟他一齐死亡,可见他们对暴君愤恨的程度。我们明白鲁迅当
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和他个人的遭遇,对于这种一时的愤激想头就
可以相当理解了。又作者曾经在一条《随感录》(四十一)里,鼓励青
年,处黑暗环境中,要敢于发光,那怕小如萤火也得。他接下去说:“倘
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这些话也可以
当作解释他情愿“消失在光明中”的想法的一种帮助。

至于《墓碣文》,全篇(除了末一行)的形象和气氛,的确有些阴
森。这一方面反映着当时他周遭环境黑暗的沉重,另一方面又说明作者
正极其认真地在内心世界里进行着一种严酷的解剖,说明着这位战士正
在经历一场剧烈无比的精神矛盾和斗争。这种激烈的自我思想斗争的状
况,从他这时期前后一些涉及自己的文章或通信里,也可以得到一些旁
证。但是作者是要更英勇地战斗和前进的。他不愿意停留在这种阶段里。

① 《歌谣杂谈》之3,第71 号。

在这篇散文诗的末一行,明白地表现了他的意思:“我疾走,不敢反顾,
生怕看见他(指死尸)的追随。”作者在这个诗集里,一再引用过匈牙
利伟大的诗人裴多菲的那个警句:“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这说明作者当时虽然具有一种失望情绪,但是他并未沦于真正绝望。这
种意思,他在给人的信里也明白说过;而更好的证明,是他同时期所写
的某些散文诗和许多杂感文里斗志的旺盛,以及1927 年后他终于发展成
为光辉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战士的铁的事实。鲁迅这本散文诗里
的一些阴暗的,消极的思想、感情,是当时极端恶劣环境和自己旧的世
界观的反映。由于他不断地对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因而迅速地解放着自己,发展着自己。原来那种精神上的阴影,不过是
黎明前暂时的黑暗。事实证明,接着来的,就是那种霞光万道的精神境
界。



《野草》是一本用散文诗体裁写成的作品(《我的失恋》一首例外)。
这种体裁是世界性的文学形式,如法国的波特莱尔和俄国的屠格涅夫,
就是用这种体裁写过一些作品的。我国新文学产生后,也曾有人用它写
作过。但在内容的深刻上,形式的精美上,都不能和鲁迅的《野草》相
提并论。这种特殊文学体裁,形式上的特点是比较一般格律诗自由(没
有一定的字数、音数、行数及押韵等的限制),但不等于一般的散文。
它要求更紧凑、更精简,内容须具有诗的要素和意境。它比较适宜于表
现偏重思想因素(反省和思索)的诗(像诗学上所谓“反省的抒情诗”)。
鲁迅在《野草》里所抒写的大多数是这类题材(他自己说是“小杂感”),
这也许是他选择这种特殊体裁的重要原因。由于他思想的深沉、情感的
强烈,加以艺术手腕的老练,在他同时期或稍前时期所作的杂感短文里,
就有一些和散文诗相近似的作品,如《战士与苍蝇》、《长城》、《无
题》等。不过它都分散在杂文集里,只有《野草》里的这些被集中在一
起罢了。

造成这些艺术珍品的因素,除了内容的深刻性、战斗性之外,作者
非常特殊的想象力,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这种想象力,首先表现在许
多诗篇的结构上。这些诗篇大都很简短,但每篇的结构,并不是随手拈
来的。它往往经历了深思苦想的过程。作者曾经说过,为了给《过客》
的内容以适当的表达形式,他曾经摸索过许多时候。其实,在这个集子
里的许多诗篇,恐怕都是经过相当考虑的。例如《复仇》,主题是要揭
露那无聊的看客,却奇特地构想出那样两个男女相对峙的场面,结果使
那些看客“面面相觑,慢慢走散”。又如《死后》,为了要揭穿那些好
议论死人的“闲人”的真面目,他构想出那个还存着知觉的死者来经验
那种被论长道短和草率处理的情景。此外,像《影的告别》、《死火》、
《墓碣文》等的构想,都是很奇警的。

作者更重要的想象力,表现在对某些事物的描绘上。他在一些作品
里,用了极单纯的情节和粗枝老干的写述,去表现出深刻的题旨(如《狗
的驳诘》、《立论》和《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这自然是一种优
越的想象力的表现。而在另外的一些篇章里,又用了灵妙的笔去描绘出
一种光彩满目或竦动心魄的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