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肠内革命-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④促进肠子的蠕动,防止便秘的产生
  双歧杆菌在肠内繁殖时,就会制造出乳酸或醋酸等有机酸,作为代谢产物。可促进肠子蠕动,防止便秘。
  ⑤预防和治疗腹泻
  如果肠内细菌丛失去平衡,有时就会引起细菌性的腹泻。
  双歧杆菌能在肠内繁殖,即表示肠内细菌丛已保持正常的平衡。因此,可以预防腹泻;就算已经在拉肚子了,若能使双歧杆菌增加,也能充分治疗腹泻。
  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双歧杆菌的菌体中,含有可刺激体内免疫机能,提高免疫力的物质。一般认为,肠内的双歧杆菌可因自我溶解,令菌体的成分被体内吸收,而有助于免疫能力的提高。
  ⑦分解致癌物质
  肠内存在着使食物成分转变成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坏细菌。但另一方面,双歧杆菌却具有分解某种亚硝胺的作用,这是根据试管实验所获得的证明。
  如果双歧杆菌在肠内也具有相同功能,双歧杆菌应该有助于预防某种癌症的发生。虽然我们只知道这些,但相信各位已经了解,双歧杆菌对我们的健康有多么的重要。

  肠内的氨所引起的可怕疾病

  有很多机会喝酒的上班族,到了中年时也应该注意肝脏的情况。
  有些罹患肝硬化的患者会神志不清,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种症状称为“肝性脑症”。
  健康人肠内的有害物质,会与其他的营养素一起被肠管吸收,而在肝脏中进行解毒。
  可是,如果肝脏机能有障碍,或含有有害物质的血液未通过肝脏,而误入大循环之中,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就无法充分被去除。
  当这些有害物质到达脑部,就会引进意识障碍或使记忆力减退。这样一来,手指就会产生轻微的颤抖,对时间或场所的感觉也会发生混乱,甚至陷入昏睡状态。引起这种症状的有害物质之一,就是氨。
  这种物质是由双歧杆菌以外的肠内细菌制造出来的。另外;胺、吲哚(indole)、细菌毒素等物质,也会引起肝性昏睡。这些是肠内细菌分解蛋白质时,所产生出来的有害物质。因此,在治疗“肝性脑症”的食物疗法中,通常都会将蛋白质的摄取量,抑制在一天30克以下。
  不过,如果以这种方式来治疗慢性的肝脏障碍,由于长期抑制蛋白质的摄取,反而可能延误治疗的时机。在这种状况之下,必须使用化学疗法,施以硫酸新霉素等抗生素,这样就可以抑制肠内氨的产生。
  此外,还有一种更大胆的治疗法,就是用外科手术切除大肠中会形成氨的部分。

  没有副作用的肠内细菌丛的改善法

  然而,即使应用上述的方式治疗,有时情况不见得都很好。因此,我们必须想出长期使用,也不会产生副作用的肠内细菌丛改善法。
  换句话说,就是用抑制会产生有害物质的肠内细菌,以调整肠内细菌丛之平衡的方法,来谋求整个身体结构的正常化。
  肠内细菌丛改善法有二种,一种是直接给病人服用双歧杆菌嗜酸菌;另一种则是给病人服用可间接使双歧杆菌增加的大豆低聚糖。
  根据某报告指出,开始服用时,将掺有双歧杆菌的奶粉,一次10克溶入开水,给肝硬化或肝性脑症的患者一天服用三次,然后逐日一点一点增加分量,最后让病人一次服用100克。于是,肠内的双歧杆菌就会增加,症状也会明显地好转。
  以往的治疗法必须将蛋白质的摄取量抑制在30克之下,但用此方法则可以将蛋白质的摄取量增至50克左右。因此,患者能从原本衰弱的状态中,早日恢复健康。

  抗生素会破坏肠内细菌的平衡

  在治疗细菌感染症上,抗生素可发挥极大的作用。但是必须注意的是,长期服用抗生素,会使肠内细菌丛发生异常。
  以往在肠内占优势的细菌将失去踪影,在人体健康时处于劣势或几乎检验不出来的细菌,会异常增加。这是形成各种疾病的原因,称之为“细菌替换症”。
  在人体健康时,有些细菌的繁殖会受到优势菌的抑制。可是,当优势菌遭到抗生素的排除后,肠内细菌就会以不怕抗生素的细菌为中心,形成肠内细菌丛新的平衡。
  如果成为中心的细菌是病原菌,就会引起腹泻;另外,若是侵入血液、脑部、肝脏、肾脏、肺部等地方,有时也会引发败血症、脑肿瘤、肝脓肿、肾脓肿、肺脓肿等。
  不过,根据某项报告指出,在服用抗生素时,如大量服用双歧杆菌制剂,或大豆低聚糖,就可防止因抗生素而引起的“细菌替换症”。

  能克服放射线障碍的肠内好细菌

  我想,各位知道,置身于放射线之下,会令身体造成各式各样的障碍。障碍的内容,也会因所照射到的辐射剂量而有不同。
  低剂量,会引起骨髓等造血器官障碍(骨髓死);中等程度的剂量,会引起消化道障碍(肠死);高剂量,就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脑死)。
  其中,受到会引起骨髓死或脑死之剂量的放射线照射时的反应,深受肠内细菌丛的状况所影响。
  有一项实验,是培养老鼠吃双歧杆菌或嗜酸菌,然后让老鼠照射放射线,发现其生存期间比无菌的老鼠还要久。
  这项实验显示,以双歧杆菌为首的部分细菌,对放射线可发挥某种抵制效果。
  此外,从另一项实验得知,喂食双歧杆菌和大豆低聚糖的老鼠,生存的日数比仅喂食双歧杆菌的老鼠还要长。
  而且,不只是喂食的双歧杆菌,连在照射放射线前即已栖息在肠内的双歧杆菌,也有增加的趋势。
  换句话说,在肠内繁殖的双歧杆菌,可防止放射线障碍作用,阻止会引起感染的细菌进入血管内。

  制造出大量维他命的双歧杆菌群

  栖息于肠内的细菌,有不少会消耗维他命B2。嗜酸菌等乳酸菌,也需要维他命。比起其他细菌,双歧杆菌不太需要维他命。不仅如此,反而还会在肠内制造出维他命。
  双歧杆菌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一些双歧杆菌会制造维他命B1、B2、B6、B12、叶酸、烟酸。
  另外,由这些双歧杆菌制造出来的维他命量,是大肠菌所制造维他命量的2~20倍。不过,这些维他命是否实际为人体所吸收、利用,还是个问题。
  双歧杆菌的内部确实蓄积着维他命B1,但因为与菌体成分强烈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无法为体内所吸收。有些生物学家则认为,这在生理上并没有什么意义。
  可是,如果有一部分蓄积着维他命的双歧杆菌死亡,菌膜遭到破坏,而流出维他命,就能被体内吸收。因此,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意义。
  另外也有研究报告指出,肠内有双歧杆菌的婴儿,血液中的维他命B1值,比没有双歧杆菌的婴儿高。
  从报告中得知,如果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占优势,血液中和尿液中的维他命B1量,会增加2~3倍。
  吃母奶的婴儿粪便中的维他命B1量,比喝牛奶的婴儿多,这一点可以显示出,双歧杆菌制造的维他命为体内所吸收。
  母奶中并未含有那么多的维他命B1,可是吃母奶的婴儿粪便中,却含有大量的B1。反之,用来作为人工营养的奶粉中,含有很多维他命B1。可是,喝牛奶的婴儿粪便中的维他命B1量,却没有那么多。
  换句话说,肠内是否有双歧杆菌,决定维他命B1的数量。
  双歧杆菌在肠内生产,由肠管被体内吸收的,不仅是维他命B1而已。维他命B2、B6、B12、叶酸、烟酸等物质,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提高免疫力,使身体充满活力

  免疫力降低时,就容易受到感染或罹患癌症。为了维持身体的健康,必须经常提高免疫力。而在这里,双歧杆菌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把羊的红血球注入老鼠的肚子中,淋巴球受到刺激,就会制造出抗体,称之为第一次免疫反应。
  如果将一种双歧杆菌,注入老鼠的静脉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数,比没有注射的老鼠要增加2~3倍。总之,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提高免疫力。
  负责免疫的细胞是淋巴球。分为来自胸腺的细胞(T细胞)和来自骨髓的细胞(B细胞)两种,全都是受到来自细胞外的刺激,而进行分裂、繁殖。淋巴球繁殖越多,免疫力就越高。
  因此,东京大学药学部教授厚井芳则博士等人,曾经针对双歧杆菌是否有促进淋巴球分裂繁殖的作用,进行过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双歧杆菌的死菌,具有促进淋巴球分裂繁殖的作用。另外,作为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来讲,不仅淋巴球,巨噬细胞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抗原进入体内时,首先会被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成适合产生抗体的样式。而此抗原的讯息,则传至T细胞和B细胞。巨噬细胞也具有防止癌细胞繁殖的作用。因此,使巨噬细胞产生活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厚井博士经由实验,也证明了双歧杆菌具有促进巨噬细胞产生活力的作用。不过,这些全都是从外部将双歧杆菌注射至老鼠体内的实验所获得的结果。因此,如果长期居住肠内的双歧杆菌不具有相同的作用,就没有提高免疫的效果。
  关于这点,“耶在”免疫研究所的难波三郎先生等人曾做过彻底的实验。他们将某种双歧杆菌与溶菌酶、蛋白酶,制成可溶化的双歧杆菌细菌壁,连续喂食土拨鼠5天后,从土拨鼠对乙型肝炎滤过性病毒表面抗原的反应,调查免疫力提高的情况。
  结果发现这些土拨鼠的免疫力比没有喂食双歧杆菌细菌壁的土拨鼠增强了二倍。有很多单位都在进行类似的研究,全都证明肠内的双歧杆菌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如果双歧杆菌在肠内占优势,其中一部分成为死菌被吸收,刺激免疫能力的可能性非常高。

  正确食用大豆低聚糖是健康人生的第一步

  一般人在了解双歧杆菌具有这么多的功能之后,可能会立即想去食用含有双歧杆菌的食品。
  这对维持健康来讲,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只有想到时才吃,而没有定时服用,就毫无意义。有人说,持续做下去就会产生力量。所以,平时应该努力摄取双歧杆菌,这一点相当重要。
  另外,前面也已经提过好几次,不只是摄取双歧杆菌本身,同时也必须摄入双歧杆菌因子。双歧杆菌因子的代表,即为下章所要叙述的大豆低聚糖。
  了解大豆低聚糖的性质,学会正确的食用方法,这是健康人生的第一步。

  一、用大豆低聚糖进行肠内洗涤

  名配角大豆低聚糖
  就好像电影或戏剧中,光有英俊小生和美貌女主角无法成立一样,为了调整肠内环境,也需要“主角”和“配角”。
  因此,如果说肠内双歧杆菌是“主角”,那么,大豆低聚糖就是一位“名配角”。若
  不发挥此配角的功能,就无法使肠内获得真正的干净。
  何谓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所含的可溶性糖类的总称,简言之,是甜物质的一种。其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子糖。水苏糖和棉子糖是难以消化的大豆低聚糖,是双歧杆菌的食料,特点是不被对我们身体有害的大肠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利用。
  具有优良食效的大豆
  蛋白质不但构成我们的身体,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在成人身体中的含量大约有8~10千克,每天其中大约有70克被分解排出体外,因此,这排出的部分就是每天必须补充的部分。食品中的蛋白质在体内一旦分解成氨基酸、缩氨酸被吸收,就通过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在细胞内再合成人体所必须的蛋白质。
  人体所必须的蛋白质是由20多种氨基酸以不同形式结合而成的。其中有8种在体内不能合成,我们称之为必须氨基酸,是必须从食品中摄取的氨基酸。
  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肉、鱼、蛋、牛奶等动物食品和大豆、米、面粉等植物食品。与动物食品相比较,植物食品必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低,所以认为营养价值较低,但大豆含有其他植物性蛋白不足的赖氨酸,所以被誉为“田中肉”,它含有适宜的优质的营养。除此之外,大豆中还含有各种营养成分,下面对其主要成分的做用作简单的介绍。
  大豆脂质具有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在牛肉、猪肉等动物性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脂质,但是,这些脂质多数含有动脉硬化诱因的饱和脂肪酸,最近弄清了摄取过多的危害。与此相比,大豆所含的脂质中,含有较多能够降低胆固醇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所以能够防止动脉硬化。并且大豆蛋白质还能对肝发生作用,阻止肝对胆固醇的吸收,在最近的研究中证明了这个作用。
  大豆的食物纤维具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