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小的孩子,当他成年以后,就会打骂和体罚小孩,如果是男人,也可能会打骂女性和儿童。”
要杜绝教师体罚、伤害学生事件的发生,我个人认为应该做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在教师中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宣传活动,让老师们熟知《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老师们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知道怎样做是合法的,怎样做是违法的。只有当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不至于做出体罚、伤害学生的事情。现在很多老师做出体罚、伤害学生的事情后,连他们自己都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已经给学生造成了伤害,甚至已经违法、犯法了!他们还在为自己辩护:“这样做是为了学生好!”
记得几年前我去一家小学办事,路过教室的时候,看到有几个班里都有学生跪在地上写作业,我把此事反映给学校领导时连学校领导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不符合《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连她们也觉得个别小孩调皮、不完成作业,罚他们在地上写作业也是教育他们,岂不知这样的做法已经剥夺了小孩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已经违法了。
这是在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城市重点小学的情况,在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教师不知法而违法、犯法的情况更可以想象。因此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活动很有必要!
现在各级教育部门对教师的上岗培训比较重视,尤其是实行新课标后,更是实行全员培训。广东省的提法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参加)培训不上岗。但培训的内容只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培训。我个人认为在对教师进行上岗培训时,应该加进法律知识的培训,只有广大的教师明确了法律条文,树立了依法治教的意识后,才能最有效地杜绝体罚、伤害学生事件的发生。
其次,要在教师中倡导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良好教学风尚,摒弃“严师出高徒”的落后教育思想,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平等,有效地防止体罚、伤害学生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我国目前的教育基本还是应试教育,社会、学校、家长对于教师的最大要求就是要保证升学率。教师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考试等多方面的压力,当这些压力不能够及时释放的时候,就导致了教师心理的严重扭曲,因为心理扭曲而做出的各种体罚、伤害学生的事情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要防止和杜绝教师体罚、伤害学生事件的发生就必须给教师减压,改变现行的评价机制,使老师从精神上得到放松。此外还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教师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还可以设立心理咨询点为教师服务。教师的工作压力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了,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了,教师体罚、伤害学生的事件就会自然地减少或者消失。
值得重视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资料]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此后不久,上海对全市小学教师的一项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存在心理问题,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这是一件叫人非常不安的事情。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对教育、学生以及教师本人都有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认为老师做的都是对的,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一切以老师为标准……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教师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学校,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景:班主任老师活泼、有朝气,他的班级也同样活泼、有朝气;班主任老师内向、沉默,他的班级也同样内向、沉默。所以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相反,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环境,教师情绪不稳,学生也会受影响。
专家指出:“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通过不当行为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从教育本身来讲就必须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首先要分析教师的心理健康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问题?怎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教师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恐怕是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学校、教师本人要做的实事,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才有实际意义。
现在全社会似乎都很关心教育,但真正关心的是学校的升学率以及一切围绕分数展开的事务。社会、学校、家长对于教师的最大要求就是要保证升学率。至于教师在想些什么?教师辛苦不辛苦?教师的工作、生活压力大不大?教师的身体、心理健康会不会有问题……却很少有人关心过。
看吧,每年的高考、中考过后,从办公室到街头巷尾,议论最多、最热的话题就是:哪家学校出了高考 “状元”!哪家学校的哪个老师所带班级考得好,哪个老师所带班级考得差,如果以后自己的孩子上学,千万不要到哪个学校或者哪个老师所带的班级!
不光如此,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监督……学生、家长、校长、教育局以至整个社会。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甚至是神经过敏。再加之上级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什么“学者化”、“专家化”等这化、那化的东西,还有像职称评定、业务进修、知识更新等问题也都成为教师无形的精神压力,使得教师长时间超负荷运转而疲惫不堪。以上种种都是教师工作本身带给教师的压力,是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最直接因素。
除此之外,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面对的主要是孩子,而中小学工作繁杂、细碎,工作需要认真细致、小心谨慎,这本来是工作的需要,但是长期如此,就形成了认真、死板的性格特点。当教师离开了学校面对社会的其他人群时,教师的优点就变成了缺点,就显得与社会的其他人群有差异,甚至格格不入,尤其是官场、商场、娱乐界人士对教师颇有看法,现在的电影、电视作品也多拿老师的认真、死板作笑料,这些也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压力。
就拿我自己来说,在课堂上觉得自己为人师表,有一种神圣的感觉,一旦离开课堂,接触到社会,看到自己的同学、朋友好像个个都神通广大,吃香的、喝辣的,逍遥自在却不少拿钱,而且办事容易,和他们比我立刻感到自己很渺小、无能。有时候我也自问,除了教书我还能做什么?看到别人买了车、买了楼,自己却什么也买不起,总觉得对不起家人也对不起自己……
以上种种都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导致教师心理疾病的元凶,而这些因素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压力”,教师面对的压力太大了!当教师本人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心理问题就产生了。
现在很多人在声讨中国的应试教育,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实施者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批评或批判。但是社会上有几个人能够站在教师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教师想一想呢?如果说应试教育摧残了学生的话,教师是比学生更加严重的受害者!要预防和治疗教师的心理问题,依我看最根本的就是要真正地给教师减压,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小了,教师的心理问题自然就会减少或者消失。
现在有好多专家、学者都在分析、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专家、学者们还就如何克服、治疗教师心理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像什么:“学会宣泄与转移压力、多休息、听音乐、唱欢快的歌曲、找知心朋友倾诉、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多进行如郊游、打球、散步等活动、找心理医生……随时排解自己紧张的情绪”。
专家、学者们的建议从理论上讲是对的,但是如果专家、学者们真的来做一段时间的中小学教师(比如2年)就会发现,上述种种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许你在唱歌的时候,在听音乐、打球的时候,确实能够排遣压力、消除烦恼,但是当你唱完歌、听完音乐、打完球回到学校、回到办公室,要面对谈话、批评、甚至下岗的时候,你的心情还真的能够平静?真的能够没有压力吗?要知道教师是人不是神仙,就说教师不为自己着想,不考虑自己的荣辱也得考虑家属的颜面,也得考虑生活、生存的问题啊!
教师的压力能不能减下来?怎样减下来?并不是几个学者的几篇文章能够解决的事情,它需要政府的强制措施和全社会的全面配合。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社会上追求“状元”、追求名校、追求升学率的现状不改变,学校、社会对老师的评价机制不改变,其他任何的措施和努力都是徒劳无效的!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关心教师心理健康”,也都仅仅是一个理想的目标,一个美丽的名词而已。
教书好的老师也一定擅长写论文吗
[资料]几年前,我所在学校缺一名化学老师,消息一出立即有多位老师应聘。每个老师都拿着自己的业绩材料,学校根据材料和本人气质,选出了三位让其试教。有位曾经在多家刊物上发表过文章的老师,一再地请求学校给他一个试教的机会,当时的教务主任问他:工作几年了,10年。教过高三吗?没有。那你还是回去吧!
当时我也在场,那个老师走后,我开玩笑地对主任说:“人家有那么多的论文发表,你还不给一次试讲的机会就把人打发了,人家的论文不就白写了?”主任听了我的话说:“工作10年了没有教过高三就证明水平有限,那么多的论文管啥用?会教书的人不一定会写论文,写论文好的不一定教书好,我哪有时间让他浪费一节课……”
是的,会教书的人不一定擅长写论文,作为一线教师,我知道他的话太对了。
拿我学校来说,有几个老师,他们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学科教学能力都是很强的。但仅仅因为不善于动笔,没有在任何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没有达到职称评定中论文的规定指标,而不能申报高级职称。我还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他们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也因为论文的事职称评定不过关,而不得不向我求助。
但是,我是谁?我一个人怎能帮得了那么多人呢?就拿我们化学科目来说,全国仅《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几家专业刊物,再加上省级刊物(大多数是综合性的),每年刊出的文章总数也不过几千篇,全国那么多化学老师,如果不论质量高低,篇幅大小,只按人头排队的话,恐怕三年五载才能够排到,更何况有的刊物对一些学者、名家的东西登得过多,一般老师论文的刊出率就更加少得可怜了。
由此就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在职称评定、等级晋升时候设定的有关标准是否科学、合理?
不知从什么时候,中国教育界刮起了论文之风、科研之风,鼓励、要求、规定老师要进行论文撰写和参加教育科研等工作。依我看,让老师们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撰写论文、参加教育科研,其目的当然是好的。它不但可以促进教学科研从被动走向主动,而且对从教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但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也不能太死、太严。如果把这些东西看得过重,要求过高,规定过死,把它当成评价老师教育教学能力中具有生杀大权,具有一票否决能力的东西时,显然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老师的首要职责是教学、是管理学生,而非撰写论文或搞科研开发。书又教得好,论文、科研又搞得好的老师当然有,但是不多。大多数老师因为忙于教学,忙于管理学生,而没有时间去写论文,尤其是带毕业班的老师。也有的老师虽然有教学能力,也有时间,但苦于文字功底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