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界。
三色湖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奇石矗立,林木葱茏,繁花争艳。不远处银白色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直泻而下,蜿蜒曲折的河流在深山幽谷里静静地流着,淙淙作响。站在山巅远眺,小河、密林、湖水尽收眼底,一座座灰色的茅屋,就象碧海上的点点渔帆。三色湖的岸边绿树成行,浅水处芦苇丛生,有成群的天鹅嬉游在其间。湖中水生植物繁茂,游鱼种类很多。
在三色湖周围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在克利穆图火山脚下,有一对青年恋人发誓要结成夫妻,但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他们来到充满神秘色彩的三色湖畔,投入到呈艳红色的湖水中,双双身亡。因此,现在当地居民每逢佳节都将丰盛的祭品投到湖里,祈求天神保佑那对青年恋人。
三色湖红、绿、青相邻,雾云景迥异的独特天然奇景,成为印尼著名旅游胜地。
多巴湖
多巴湖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的马达高原,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驰名世界的高原湖泊,著名的旅游胜地。
多巴湖由断层形成,湖面呈长菱形,长87 公里,最宽处约26 公里,面积1300 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可达529 米。多巴湖原是古代火山口遗址,因年久积水而成湖,湖边断层崖壁高达600 米,崖壁下面是狭窄的平原。湖中央有一个长约7 公里,宽约2。5 公里的小岛,名叫沙摩西岛,这个小岛约占全湖面积的三分之一。岛上山峦起伏,仅四周沿湖处较为平坦。这里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是一处绝妙的自然景观。岛上有亚齐王朝西达布塔尔的陵墓,大约建造于250 年前,用石块建成,高离地面,尸体直接放在石块之中。陵墓前有一棵粗大的“圣树”,树附近地面上有很多隆起的树根,树根上放置着木板,游人可以坐在这里听取介绍陵墓的历史及典故。陵墓的前面有西达布塔尔的石头像,后面是一位公主的头像。陵墓附近还有一些石像,是古代巴塔克人许愿求神的地方。
在沙摩西岛上建有巴塔克人的传统长屋,屋顶高大,两头翘起,形似牛角,这里的居民都相信水牛角可以避邪。岛上的安巴里塔村内有石桌、石椅和石刑具,原是巴塔克王和官员开会和审案的场所,犯罪的人在此受刑受诛。
岛上的锡马尼多村内有一个露天展览馆,收藏着西达乌鲁克王国时期的古物,还有国王的住宅“鲁马博洛”,房屋柱子上挂着的10 个水牛角,表示有10 代国王曾经在此居住和生活过。
在多巴湖的西北端有一个较为著名的瀑布,名为西比索比瀑布,落差300多米。瀑布的水从石洞里流出,注入湖中。这里湖光山色,银瀑飞涌,甚为壮观。
多巴湖周围环绕着许多火山,海拔在2000 米以上的有西巴亚活火山和森纳布活火山,山口时有轻烟喷出,白云缭绕,景色迷人。著名的避暑胜地马达山,海拔1400 米,山峰峻峭,树木葱茏。附近的佩玛丹。普尔巴村内,有建于200 多年前的西马伦甘王的宫殿长屋,整座建筑以树木和绳索造成,不用铁钉,进门处中央的木架上放着12 对牛角,每对牛角代表一个王朝。宫中有一间小屋为王的寝室,其余的大房屋,中间是走道,两旁高起约2 尺,是嫔妃们的住处,每个妃子有一块小地方,并有锅灶,是她进餐的处所。
多巴湖西北的东迎渔村,幽静美丽,人称“世外桃源”,村与湖湾相对的地方建有一座小公园,背山面水,崖影波光,清绝诱人。
因多巴湖所在的马达高原平均高度是1000 米,湖面海拔906 米,所以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加上这里湖水如镜、奇峰环抱的景色以及不断兴建的各种旅游设施,多巴湖成为印尼这个终年夏日炎炎的热带国家所罕见的避暑旅游胜地。
马都拉岛
马都拉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东北部,全岛东西长约150 公里,南北宽45 公里,面积约5290 平方公里。岛中央峰峦叠翠,绵延不断,最高点海拔高度为471 米。
马都拉岛与爪哇岛之间有马都拉海峡与泗水海峡相隔,马都拉海峡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三、四公里宽。岛上有一座被华侨通称漯水的城市,名叫双根纳,是古代马都拉王国的故都,今有故宫和王陵的遗址。相传19 世纪的马都拉苏丹诺多古苏摩曾聘请中国的木匠、荷兰的建筑师和阿拉伯的穆斯林到这里来大兴土木,门窗家具等木工活均由中国木匠制造,后来这些人都留在此地居住。又传三保太监郑和曾访问此地,他的随行人员也有人在此地留居,所以这里有很多华人。王陵在双根纳郊外的山腰上,名为“阿斯达。登吉”。
在南部海边有一个叫阿尔玛塔的地方,阿尔玛塔意为“泪水”,是马都拉王国的又一处王陵所在地。此处山麓有一汪清泉,四周景色清幽美丽,传说此泉是古代失去爱人的少女泪珠积聚而成,此处因此而得名。
马都拉州首府巴默卡山坐落在岛中央南部,市内有外型美观的清真寺和朴实肃穆的烈士纪念塔。在市南3 公里处的半山腰上,也有一处温泉,风景如画,幽美诱人。
在马都拉岛南部的格塔邦镇,有一瀑布,水正好倾泻在海边,附近海中又有一淡水泉,是地下河流的出口,游人海浴后,即可在淡水泉中冲洗。岛上还有一镇,名尼巴镇,镇外的小树林中有圣寺,香火旺盛。林中有许多猴子,被人称为“猴子国”。这里的猴子训练有素,如果游人将果品扔给它们,它们是不会拾取的。必须由看守人拾取,交给群猴,再由猴群中的猴王扔给群猴后,它们才去取食。林中有很多果树,猴群也从不乱摘。
马都拉岛上还有很多有特色的村镇。位于巴默卡山与双根纳之间的拉朗安镇,产天然“白砖”。这里的人们在地上挖洞,掘出地底下的“白砖”,锯断后搬出洞外。卡尔都鲁克村以出产精美的雕刻艺术品而闻名。岛上很多地方都盛产各种水果,处处飘香。
奥玛尔·阿里·赛福丁清真寺
奥玛尔·阿里·赛福丁清真寺位于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中心,是文莱达鲁萨兰国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此寺年代并不久远,始建于公元1958 年,是为纪念文莱前任苏丹奥玛尔。阿里。赛福丁而建造,并以他的名字作为寺名。
这座清真寺是世界上罕见的巨富的象征,是一座用金子、花岗石、雪花石、大理石、五彩水晶石组成的宗教建筑物。这些建筑材料来自世界上好几个国家,其中花岗石来自中国,大理石来自意大利,五彩水晶石来自英国。
这座清真寺的造型也极为奇特,寺基的大部分在湖水环绕之中,寺身高大巍峨,周围有群塔簇拥,使清真寺就像一艘文莱古代帝国的古舟飘浮于碧水之中。寺内的柱子是花岗石制作的,犹如一株株挺拔而立的树干,进入清真寺后,仿佛置身于高耸入云的花岗石森林之中。阳光下,巨大的圆形金顶和镂空乳白色尖塔,与寺周围清澈见底、水平如镜的湖水交相辉映,如同银海泛金,构成一幅极为美丽的天然画卷,美不胜收。塔内建有现代化的高速电梯,可以直达塔的顶部。游人可在塔顶饱览斯里巴加湾市旖旎的岛国风光。
奥玛尔·阿里·赛福丁清真寺还是一座集历代伊斯兰文明于一身的宗教建筑,既有倭玛亚王朝的印记,又有阿拔斯王朝的遗痕,还有蒙古人统治时代的传统特色,体现了多种文明融和的特点。这座清真寺不仅是文莱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高峰,也是文莱最大的会礼场所,在该国的宗教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泰姬陵
泰姬陵坐落在印度古都亚格拉城郊的依亚穆纳河南岸,是17 世纪中叶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帝王沙贾汗为爱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陵墓。
泰姬陵始建于1631 年,由来自土耳其、波斯、印度和欧洲国家的建筑大师和工匠参加建造的,耗资4000 万卢比,历时22 年方才建成。泰姬陵占地17 万平方米,长约576 米,宽约293 米,四周为红沙石围墙,墙上角楼耸立。
泰姬陵的底部是一座巨大的白色大理石正方形台基,高约7 米,每边长约100米。台基之上是泰姬的寝宫,寝宫亦呈正方形,每边长约60 米,寝宫连同台基高约74 米。台基的地面用黑、白色方形大理石交错铺成,好象绘制的一个棋盘。寝宫外壁各有一座三角大拱门,6 座小拱门。小拱门分双层排列,形似石雕窗户。寝宫正上方有一个巨大的穹形圆顶,圆顶直径约17 米,顶端是一座金色小尖塔,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寝宫顶部有4 座小圆顶凉亭,分布在4 个角落。在四周的拱门上,雕刻着《古兰经》的经文,经文四周有贵重宝石作装饰花边。正面入口的大门尤为美观,门的四周镶嵌着各色宝石的花卉图案,寝宫内的门扇窗户,都是用白色大理石透雕成棱形花边小格,墙壁上用翡翠、水晶、玛瑙、珊瑚和红绿宝石等镶嵌着色彩艳丽的花朵,花朵的枝干用黄金制成。寝宫内部呈八角形,共分5 间宫室,中央宫室由辐射状通路连接着其余4 间宫室。
在中央宫室里,置放着玛哈尔和沙贾罕的白色大理石棺模型,上面镶嵌着彩色宝石的花卉图案。其真棺则安放在寝宫的底层,与石棺模型相似。玛哈尔墓石上雕塑的是茉莉花和玫瑰花,沙贾罕墓石上则大多为罂粟花,每朵花都用32 块宝石拼成。玛哈尔的墓在中心线上,是由沙贾罕亲自安葬的,沙贾罕的墓石比玛哈尔的大,安葬在泰姬墓旁边。石棺四周由精制的大理石透雕屏风围绕着,屏风上镶嵌着晶莹夺目、价值连城的宝石,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艺术品,花了整整10 年才制成。陵墓的东西两侧分立着由红沙石修成的清真寺和聚会堂,它们与白色大理石的主体建筑在色彩上形成极大的反差,煞为夺目。
泰姬陵这个通体为白色大理石修建的园顶陵墓,坐落在一片如茵的绿地和扶疏的树木中间,是印度人的骄傲,成为一个民族文化艺术和勤劳智慧的象征。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红堡
红堡是印度最大的王宫,坐落在德里城东北部亚穆纳河畔,建于1638年,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帝王沙贾汗花费10 年时间建成的王宫。整座宫殿建筑全部用红色沙石砌成,外观呈暗红色,形似城堡,故有“红堡”之称。
整座城堡呈不规则八角形,南北长915 米,东西宽548 米,城墙全长约2400 米,高33。5 米。城墙上建有塔楼、亭阁、阳台和透雕的大理石窗户,有二大三小5 座城门。西边正门称拉合尔门,有拱门、护门楼、凉亭和塔柱。
南门称德里门,比拉合尔门小。3 座小门分别为克什米尔门、喀布尔门和阿兹末门。拉合尔门内是一条长70 米、宽8 米的拱廊街,两侧有30 多间拱屋。
沿拱廊前行,是一座长方形的2 层建筑,叫奏乐阁。奏乐阁第一层的中央,有一个拱门形城楼通道,这是进入宫殿的必经之路。除王子外,所有进入宫殿的文武大臣和官员,都必须下马步行。奏乐阁的二层,是“印度战争纪念馆”,陈列有古代的兵器、盔甲等。经过奏乐阁,就是觐见宫。
觐见宫是大莫卧儿皇帝接见达官贵人、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的地方,原坐落在长164。5 米,宽128 米的庭院中心,设计庄重威严,现在庭院已不复存在。觐见宫是用红沙石建造的,起初顶部曾覆盖灰石,琢磨得象牙般光滑。
宫殿呈长方形,长24。4 米,宽12。2 米,底基高出地面1 米多,只有东墙,其余3 面敞开。宫内雕柱高约5 米,纵横成行,雕柱把宫厅分为3 个通廊,形成7 个方格。觐见宫三面檐下装饰雕刻华丽的齿形拱门,宫殿内墙壁中央有一个壁龛,前面是国王的大理石宝座,高约3 米,上面雕工细致,镶嵌着各色宝石,光彩夺目。墙上是意大利式的彩色宝石镶嵌画,有花、鸟和水果,也有希腊神奥甫斯喂养野兽的故事,形象栩栩如生。在国王宝座前面,有一个大理石平台,这是向国王报告国外新闻和上呈的地方。平台下面是土王、使节的席位。其后是下级官吏和公众的席位。
觐见宫左侧,有一扇挂着红帐帘的大门,此门只准国王亲信进入。门内为内宫,用大理石或珍贵石头砌成,宫殿雄伟。内宫中央是娱乐宫,长46。6米,宽21 米,内有24 根镶嵌华丽宝石的石柱,把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