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饿三十个小时,来感受和唤起对非洲苦难的孩子们的同情与爱心。
在我们的构想中,也想组织一些小康的家庭,来接待这些从贫困地区来的孩子们。用意是让他们在一两个星期内,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借着例如参观工厂、上课和游戏,来进行这个“小孩学习交换计划”。构想还很原始,但跟几个为人父母的朋友聊过这话题之后,没想到反应竟然非常激烈。有一次餐桌上和北京的朋友们谈完,这些国内的款爷们非常赞同,不但积极地要帮他们自己的孩子报名,还提了一些较能操作的宝贵建议,甚至把地方都定下来了。
当然这种大人的想法,如果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也不一定完全有操作性。为此,我找了恩尼和杰克,想听听他们怎么说。有一天在晚餐时我们的对话就集中在这个题目上。我刚把这主意说完,他们的碗筷几乎都停下来了。接着是一阵长长的沉默,长的像一条没有边的黑腰带。最后在我的追问之下他们才终于说出他们很害怕。害怕没办法习惯吃的、住的、卫生条件,害怕和家人分开,害怕几乎所有的一切未知。但同时,他们又觉得能够接待那些从贫困地区来的孩子们,认识他们和他们一块玩,应该是件很棒的构想。
很显然,我们必须要有较周到的考虑,需要从长计议,才能让事情变得有趣,好玩,但又不失去尊严,不让孩子或父母担忧。因此,我们准备做几件事。
第一,我们希望和恩尼、杰克和他们的小朋友们,当成一个研究课题。希望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应该怎么做最可行。
第二,我们希望从自身简单的事情开始。什么是简单而有操作性的事情呢?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利用暑假回台湾的时候,能够去参加著名的慈济公德会或其他公益团体的暑假小义工。毕竟台湾的公益团体组织比较成熟,而且对孩子们来说也正是他们的假期。虽然他们年纪还小,但回想我自己的小时候,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都已经可以独立离开家里一段时间了。让他们离开安乐窝或象牙塔,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吧。
第三,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养成习惯,过简朴的生活。譬如,不乱买玩具,家中有的旧玩具我们也利用社区的“车库拍卖会”把它们处理掉了,并且用得到的钱去赞助他们一直捐助念书的孩子们。此外,他们也不介意偶尔穿表哥或邻居的旧衣服,只要干净,穿旧衣服其实是一种很时尚的环保观念,是减少地球资源浪费的具体体现。我们很高兴自己的孩子能够配合这种要求,这表示他们自己有很强的自信心。
第四,希望他们能对大自然、对环境保护的议题更加关心。因此,要从小从生活中去实践与领略,我们也要挑选合适的题目和他们一起关心和实现。最近的一次,我们和他们兄弟一起利用五一假期,去了江苏的丹顶鹤和四不象的保护区,去了解和学习如何保护这些已经濒临绝种的野生动物和善待湿地这样的大自然环境。
我们希望他们了解永续发展的重要性,有一天希望他们和同年龄的孩子们能够发现更好的方法,建立更美好的家园。看来,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了。
亚洲演唱会
积极参与公益或慈善活动
我们在上海居住的社区,不是最大,不是最豪华,但肯定是最有人情味的一个社区。七年前决定移民上海的时候,看遍了所有上海适合的房子和社区,最后决定住进这个社区,是因为它离机场近,适合我高频率出差的要求。同时,从社区到学校又只有短短几分钟,方便孩子们上学。
社区的邻居们,都是已经在上海住上一段长时间的外宾和台湾同胞。现在在上海的社区,不太容易找到住这么高比率的外国朋友的社区,而且占三分之一的德国人也都是住了好几年、中文能说几句的老外宾。
社区里的人情味特别浓。我们很难想象一群在上海有缘相聚的台湾同胞,可以从彼此不相识,到友情可以发展得好到这种程度。而我们社区的邻居们,感情好的定义绝对不只是吃吃饭、送送小礼物这种算不上“革命”情感的小事。患难见真情,才是我们社区令人感动的地方。
我记得有一次,邻居的一个小孩急诊,从学校送到医院。当时情况有点出乎意料,而且又临时需要输血。我们社区的很多妈妈们知道之后,立刻通知爸爸们,联络认识的人,或与医院熟悉的朋友们以及在医院行业工作的朋友们,大家用尽自己的朋友资源,运用各种最迅速的办法,来帮助自己的邻居小朋友。同样的,当我们家恩尼住院开刀的那一星期,社区的妈妈们,有的轮流煮恩尼喜欢吃的补品带到医院来,而有的会到医院来给恩尼讲故事。社区的邻居就是中国人传统说的“远亲不如近邻”的最佳写照。
由于社区的小孩子很多,我们的社区妈妈们也经常办活动,让孩子们可以玩在一起。例如,暑假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会办自己的“亚洲夏令营”。取名亚洲,是因为社区的名字开头是亚洲。亚洲夏令营是让社区的父母们,轮流帮孩子上课,或组织各种活动。美术、绘画、摄影欣赏什么的。有一次,社区里办过很多次画展的解爸爸帮孩子们上绘画欣赏课,最后以让孩子画一张写生来作结束。我们家的杰克画的像是汉堡包加上一盒薯条。令人啼笑皆非,但幸好不是画寿司卷。我后来问他,他说他在写生的时候不够高,所以只能看到摆设静物的桌脚,桌脚看起来特别像汉堡包。我后来知道,他们画的时间是比较接近午餐的时候。
此外,我们习惯在每年冬天的时候办一个社区演唱会。说是演唱会,倒不如说是表演会。因为除了少数的德国朋友还有他们的孩子会来唱几首歌之外,大部分都是孩子们的乐器演奏。社区里人才济济,孩子们每人几乎都学一到两种乐器。我们利用冬天做这样的安排是有一些原因的。一方面,冬天孩子们比较少在户外活动。并且,每一年的学习总该有个“验收”或总结,让孩子们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现表现他们平常的学习成果,也给他们机会,增加点临场表演经验。另外,在冬天,我们正好可以让他们在圣诞节学校放寒假之前有个活动,可以和社区的德国朋友和孩子们,一块庆祝圣诞节。所以,冬天的演唱会可是我们这个小社区里的一件大事。
对恩尼和杰克来说,几年下来,他们在亚洲演唱会上的进步是跨越式的。我记得第一次杰克上台的时候,除了忘记事先教他的礼仪之外,简直是手忙脚乱,连乐谱都来不及翻。恩尼虽然比较稳定,但也会有越弹越快的毛病。对学音乐的孩子来说,我们这个定期的社区活动还是帮助挺大的。它给孩子一些额外的机会练习临场经验。
亚洲演唱会的另一种贡献,是让孩子有机会和老人院的爷爷奶奶们联谊。这是我们事先完全没有想到、无心插柳的结果。有一次,社区帮很多孩子做家教的钢琴老师刘老师,建议我们让孩子们在社区的亚洲演唱会结束后,去附近的老人院,为院里的爷爷奶奶们表演,和他们一块玩。社区的父母们都觉得这是很好的主意,我也特别安排时间,回到上海来,加入他们的联谊活动。
院里的老先生、老奶奶们,也特别有诚意。其中有些人的英文水平还不错,连介绍词都是用英文,来欢迎他们这些孩子们。此外,他们还帮孩子们准备自己做的比萨饼。虽然看起来比较像是煎饼果子,上面铺上一层香肠和玉米。孩子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他们和院里的老先生、老奶奶玩游戏、演奏乐器。短短的时间,但建立起不平凡的忘年之谊。
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是很多教育学家肯定的儿童活动之一。不管是美术、音乐或者舞蹈,一切的艺术活动,不只是儿童的消遣活动,更重要的,也能够促进孩子大脑发育,使孩子更聪明,更有朝气的家庭教育。许多教育专家会建议,尽早让孩子接触音乐等艺术教育。但是,艺术教育并不只是在家里摆一些乐器或图画这些肤浅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希望透过艺术教育给孩子一个美的心境、美的理想、美的感受与追求。透过这样的过程,让孩子在长大之后,变成一个具有较高层次审美情趣的人,道德是非标准也会是相对较清晰的人。
此外,社区活动或者慈善活动,在现代的美国孩子的教育系统里,是一项新兴的、很受重视的活动。尤其在美国现代很多大学入学的资格里,虽然没有明文,但却是一个普遍认为很受重视的课外活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申请到好的学校,也会鼓励孩子们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时间,到公益团体或在社区里,参与公益活动或慈善活动。整个教育的精神是人道的,是以人为本的,所以,参与公益活动或慈善活动,也特别受到学校的重视。
我们很高兴自己的孩子能够和社区的其他孩子们一块,除了给自己一个练习音乐表演之外,也能够有机会来参与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一些事情,为别人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亚洲演唱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希望社区的家长和小朋友们,能够再接再厉,借此学习更多的待人之道。
从自我介绍开始
人际关系能力从小培养
这个单元想谈一谈孩子人际关系能力培养的看法和做法。我们自己很看重这项能力的培养,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于工作上面的体验。我自己在外企打工这么多年,对人和人之间的互动能力体验最深刻。一般而言,在企业用人的时候,尤其是新员工的选拔,除了专业技能之外,总会把人际关系能力看成是一个面试的重点,看看新人是否能够在群体或团队里顺利地
与别人合作。
人际关系能力并不是指逢迎拍马的功夫,指的是与人沟通、倾听的能力,关怀别人、协调能力和以大我为重的这些概念。很可惜,在我们的现代教育里,以分数为主的教育制度,间接的是在鼓励孩子自己单打独斗,自己藏私,自己独善其身。好像只要把分数弄上去了就好了。有时候为了排名,最好只有自己是惟一的成绩最好的。但是,进入社会,才真正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是竞争和合作分不开的“竞合时代”。也就是说,是一边相互竞争,一边相互合作的。这种情形和国家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是很类似的。你必须在自己的工作上努力,要设法拔尖,但是要突出的方式并不是要踩在别人肩膀上爬上去;相反的,还得学习如何帮助别人也能爬上那座高墙。我想最好的比喻是团队拓展训练里的爬墙,你不能够是那个一翻墙就撒腿开溜往前冲的人,你必须有能力翻墙,还有能力帮助别的队友翻墙的人。
我们很幸运自己的孩子不用像自己过去一样,在成绩排名和同班同学友谊之间为难。但是,我们觉得还是有很多的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是必须仰赖家庭教育的补充。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和朋友聚会,我们会留意到有的家庭的孩子会在客人到家里来的时候,和客人说话或和客人的孩子一起玩。有的孩子在家里被宠惯了,对客人不理不睬,觉得好像和大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自己做自己的事,玩自己的游戏机,吃自己的东西。这样一来,往往将来孩子的社交能力没有跟上,等到他们自己长大成人之后,再重头开始学起,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机会。更何况,长大之后再学习的代价是高昂的,一般对大人的容忍程度会比较低,比较有限。我自己最深刻的体验是中学第一次在寒假打工的时候,中午帮老板接电话。老板妈妈的朋友来电话说要找许太太。我的回答是:“请问找年轻的许太太(老板的老婆)还是老的许太太(老板的妈妈)?”这段对话传到“老的许太太”之后,我往后的工读日子就变得很痛苦,自己每次见到老板的母亲也特别尴尬,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无心之过。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自己很在意孩子在家里和客人接触的机会。很希望他们能在我们的示范和要求下,养成社交的一些好习惯。我们对他们的第一步要求就是从自我介绍开始。由于我们经常会邀请同事、朋友、客户到家里来作客,我们要求恩尼和杰克在每一次客人来家里的时候,一定要和客人打招呼,因为他们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也是主人。为了让他们接受,我们夫妻也用同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邀请到家里来的同学和朋友。
通常,我们会在客人来之前先向他们介绍客人的一些简单背景。提醒他们和客人用英文或中文交谈,尽量不要中英夹杂,避免尴尬。告诉他们如果有别的孩子来,他们要负责照顾,陪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