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碰撞:2004-2006中国改革纪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郎咸平认为,现在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并不能真正使国企走上正路,而只是民企瓜分国资的一场“盛宴”。
  在场的人们对郎咸平的演讲报以热烈的鼓掌,因为讲台上的郎咸平激情四溢,绝对不隐藏自己的观点。叮叮咚咚,这样的响声在演讲过程中不时发出,那是教授讲到情绪高昂处,在擂打面前的讲桌;眼尖的听众会发现,教授在演讲过程中,讲桌后的两条腿一前一后,像是武林人士在练弓步;他似乎全身的力气都灌注在那从口中迸射的话语中。前卫、尖锐、颠覆性的话语让他在只要张嘴就能出名的经济显学中如此不同。对听众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精彩的精神享受。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自己见证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有争议的制冷工程师?一个资本狂人?(1)


  顾雏军
  2003年12月28日晚,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北京饭店,蟠龙金柱装点的宴会大厅,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嘉宾云集、热烈隆重的气氛中开幕。伴随着《自新大陆》壮美的旋律,颁奖典礼一次又一次被推向高潮。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正庆宣读颁奖词:“他将竞争对手变成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并购科龙,控股美菱,他用10亿元的资本杠杆撬动上百亿的企业。他是制冷专家,更是投资‘赢’家”——在热烈的掌声中,顾雏军走上领奖台。
  颁奖典礼上,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欧元之父蒙代尔、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等全球知名人物,向获奖者发来了祝贺。在期待和掌声中10位年度人物依次登场。举办四届以来,本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的平均年龄是最小的一年,只有43岁。顾雏军年仅比平均年龄大一岁。当他和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蒙牛乳业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网易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丁磊等人一起高举起2003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的奖杯,立即迎来了掌声的最高潮。
  毫无疑问,这是顾雏军人生辉煌的顶点。
  1959年5月出生于江苏扬州的顾雏军,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他第一次出现在公开报道中的年龄是30岁,当时作为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的能源工程师,他发明了“顾氏热力循环系统”。但这个成果遭到国内制冷学界专家的集体对抗,这场口水战一直打到1996年,导致了学术界与顾雏军长达10年之久的对立。1994年8月13日,《上海科技报》发表了记者文章《一个神话的破灭——顾氏循环的前前后后》,随后还举行了“清除伪劣科技‘顾氏循环’座谈会”。顾氏循环是怎么回事,不懂制冷技术的人无法去评价对错,但是顾雏军的研究生导师、天津大学教授吕灿仁说,“我的看法它是骗人的。”
  不过这种对立对他在学术界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他在发明了格林柯尔制冷剂一年后,就在1989年下海经商了。1996年之后,顾雏军就正式淡出了学界。他与人合作及自行创办空调厂若干,屡挫屡奋。那时的他,正是人们印象中的“青年科学狂人”。
  长期关注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就会发现,这位富豪几乎从来没有得到过舆论普遍的支持。这位资本高手尽管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和官员的支持,引来的质疑却越来越多。1996年,在指控上海一家媒体和一位记者的名誉权诉讼中,顾雏军突然撤诉,此后在国内销声匿迹。直到1997年后,顾雏军重返国内,在天津开发区以5000万美元设立了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而其个人出资额达到了4250万美元。没有人明白这一切是怎样来的,顾雏军自己也只透露了一点信息。他1996年时曾在美国买了一间纽约主板上市的公司,购买的理由是:这间公司使用的产品是制冷剂,正好是他公司的下游公司,买下来以后,每年可供应1万吨货。1万吨货可以有4000万美元的利润。2000年,他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登陆香港创业板,融资546亿元。
  自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了分行业逐步分批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生产的进程。为配合中国政府加快淘汰氟利昂的步伐,格林柯尔集团相继在北京、广东、海南和湖北投入巨资建立了以替代氟利昂为己任的4家高科技环保工程公司。在这个阶段,格林柯尔在很多省市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公关,取得了在当地作为无氟制冷剂唯一提供商的机会。通过政府发文指定使用的形式来确定格林柯尔在当地制冷剂替换市场的领先地位,是格林柯尔的销售法宝。据格林柯尔科技控股公司2000年年报披露,公司在2000年收入的364亿元中有318亿元来自于北京、深圳、湖北、海南4家工程公司所完成的125项替换工程。这种垄断行为,在南方各省引来了当地报纸的公开谴责。这是顾雏军重返国内后与媒体的第一次交锋,不过凭借着交警、环保等执法部门的保驾护航,顾雏军甚至懒得动嘴去解释。
  顾雏军的历史,前10年时间是顾雏军讳莫如深的孤身海外创业暴富的秘史,后5年则是国内资本市场上顾氏翻云覆雨的速成史。顾雏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做学问,做成科学家;我做企业,做成亿万富翁,谁能比我聪明!”在一些人看来,顾雏军是科学奇迹的创造者、资本魔方的控制者、濒危国企的拯救者。2000年,顾雏军在开曼群岛注册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格林柯尔),并在当年7月13日成功登陆香港创业板。从那时起,顾雏军已从一个热能工程师变成一个资本高手。2001年10月,顾雏军斥资56亿元收购当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科龙。这个花白头发、戴宽幅眼镜的陌生商人,被怀疑为“空手道高手”。2001年国内一些经济类媒体发表质疑文章,火力集中在顾雏军的理论悬疑、公司业绩、收购资金来源等问题上。不仅如此,格林柯尔在2002年4月底遭香港交易所质询,要求对2001年底上市公司格林柯尔与位于天津格林柯尔之间发生的一起关联交易做出解释。格林柯尔的年报显示,这笔总数约23亿元的款项被用于向天津格林柯尔购买未来所需的制冷剂,而香港联交所要求上市公司提供交易的更多细节,包括付运日期。这笔23亿元的交易发生在2001年12月,恰恰是在顾雏军宣布以个人资产收购科龙之后,因此引发了市场的种种猜测,即该笔预付款的大部分有可能被用于收购科龙支付的首批款项15亿元。不过,在质疑阴影中的顾雏军依然不改初衷,继续进行着其收购的步伐。


有争议的制冷工程师?一个资本狂人?(2)


  “等我老了,走到大街上,希望听到有人喊:看,那个老头就是冰箱大王。”2003年,顾雏军摘帽“ST科龙”后,带着这个梦想开启中国冰箱业的并购大幕。2003年5月,顾雏军拥有全资股份的顺德格林柯尔,在合肥和美菱电器达成合作协议,顺德格林柯尔以20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美菱电器2003%的股份,成为美菱电器最大的股东。当年7月,格林柯尔旗下的科龙与杭州西泠集团签署协议,收购西泠70%的股权。同时,格林柯尔与南京斯威特集团抢食“小天鹅”,并争购“小鸭”电器。短短两年,一连串资本运作战绩,使顾雏军一跃成为引人注目的“资本狂人”。也就是在抢购“小天鹅”时,顾雏军喊出了他事后一直追悔的经典话语——“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顾雏军还将触角伸向汽车业,并加快了其整体收购的速度。在家乡扬州,顾雏军布下进入客车行业的第一颗棋。2003年12月,顾雏军以4178亿元,通过扬州格林柯尔协议收购了亚星客车115273万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6067%)。
  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标准包括影响力:他们的工作,在2003年中国经济生活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前瞻性:他们的行动体现了新观念、新潮流,预示了中国经济的某种趋势;创造性:他们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开拓出经济领域的新天地,为中国经济做出了独到贡献。在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对顾雏军是这样介绍的:“2003年5月,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斥资2亿,将美菱电器20%的股份收入囊中,成为第一大股东。至今,除在香港上市的格林柯尔外,顾雏军在国内还控股拥有了科龙电器、美菱电器,拥有5个家电品牌(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恩、美菱),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已近百亿元。2003年8月17日,科龙、美菱联手举办全球采购招标,总价值100亿元,引来全球1100多家供应商。目前,格林柯尔已在顺德、营口、成都、吉林拥有4个冰箱生产基地,8条冰箱生产线,400万台的产能”。
  在颁奖现场,顾雏军与主持人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主持人:我听说刚接手科龙的时候,你收到很多员工发来的短信,都是骂你的,骂你最难听的是什么?
  顾雏军:就是我拿着钱跑了,所以那个时候我不敢离开科龙,此时此刻我是科龙心目中的老总,现在所有员工都相信我们把他们领到正确的道路上,而且明年会比今年好得多。
  主持人:因为我们都知道顾雏军有一个梦想,智能化,现在这个目标有多远?现在进入了汽车领域,是不是做起了汽车梦?
  顾雏军:因为上海那个地方变成一个超市让我们搬出来,所以我们决定搬到华东去,后来选的是扬州,这个基地也将是最大的,在这个建设基地的过程中,扬州对我们很信任,我们小心翼翼地做了准备工作,使我们相信,亚星的问题也是可以通过严格的管理和一系列加大力度的经营方式,能够得到改进。
  主持人:也就是说捡了一个汽车梦。祝你梦想成真!
  顾雏军能够在千军万马般的企业家中胜出,当选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证明了他的“影响力”,也表明有关专家学者对他的“前瞻性、创造性”的认同。在某些专家看来,顾雏军“继价格时代、品牌时代之后,开创了中国家电业的资本时代”,俨然“可称做中国第三代企业家的领袖”。


顾雏军向郎咸平发出了律师函(1)


  2004年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针对格林柯尔公司的报告,指出格林柯尔集团董事长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用“七种手段”席卷国家财富的“秘闻”,立即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8月10日,在上海颇有影响的《东方早报》以及《香港商报》对此进行了简略性报道。
  8月11日,新浪等网站对文章进行了转载。网络再次显示了其惊人的力量,一时间,顾雏军成为网络点击率最高的词汇,甚至超过了他获得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时的风头。各种评论也随之而来,当然主要是质疑的声音。顾雏军曾经不止一次地向记者诉苦:“在国外,媒体总是把一个人先看成好人,不管你钱的来路,只问你现在用它做什么事,如果真的有证据证明你确实做了坏事再一棍子打死。而在中国,如果你不交代清楚自己的履历,媒体就总是先把你当骗子看,干什么事似乎都是不怀好意,而且会毫无顾忌地把难听的话直接骂到你的脸上来。”事实似乎再次应验了他的抱怨。
  此时的顾雏军还沉浸在汽车梦里,而且似乎离他的汽车梦越来越近了。因为这时他已经以4178亿元的价格,通过扬州格林柯尔协议收购了亚星客车115273万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6067%),从而在家乡扬州布下了进入客车行业的第一颗棋。而且在与国外汽车企业谈判和有关运作,以求打通客车从设计到零部件再到整车生产的整个产业链(当年11月顾雏军完成了收购计划)。至此,顾雏军在完成一系列收购之后,他的格林柯尔系已悄然成形,产业顶端是格林柯尔制冷剂,作为产业链的上游资源,一条线路是直接向下游两家电器类上市公司出口,另一条线路是向两家汽车及其汽车配套类上市公司产业延伸。曾有记者问顾雏军2004年有什么期望。顾雏军说:2004没有悬念。但是,这个愿望注定落空。8月,波澜骤起。郎咸平的演讲,仿佛一脚踩在顾雏军的脚指头上。
  曾有记者问:作为企业家,你最看重的是什么?顾雏军回答说:“我不是一个把钱看得很重的人,但是很看重名誉。”看重名誉的顾雏军不像张瑞敏说“不需要回应”,他回应了,还相当激烈。
  8月13日,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委托香港齐伯礼律师行向郎咸平发出律师函,要求郎咸平“澄清事实”,停止对公司和顾雏军的“诽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