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三角的女人.缅北篇-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金三角的女人。缅北篇 作者:晓曙
金三角,永远的神秘,永远的诱惑。那里不仅有枭雄、残军、缅共、毒品、血腥、暴力、罂粟花下的杀戮,金钱背后的罪恶;还有善良的人们、美丽的风景、野艳的山女、奇异的风景。 
  作者以感性、驿动、非常的笔触,描述了两个现代都市浪漫知识女性结伴走进金三角的生、死、性、爱的亲历境界。 
  途经近50个民族武装割据地盘,哨所关卡不计其数,道路艰险曲折。她们靠自己的勇气、智慧、美丽与赫赫有名的枭雄交往、周旋、斗智斗勇;大上联合国考察团的顺风车穿越“黑色走廊”险象环生;与谍共舞、“狼群脱险”、遭诡谲偷窥、身陷丛林秘屋、亲历大烟交易会;遭遇异国特工的感情困扰…… 
作家出版社 出版    
  前言(1)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貌绝伦的仙女,乘风飞越重洋,来到中南半岛上空时,她身上佩戴的绿宝石不慎失落人间。这块晶莹碧绿的宝石顿时化为一片苍翠的雨林。这位仙女并不惋惜宝石的失落,她愿意给这里的人民带来幸福富饶。托美丽善良仙女的福气,金三角果然富饶。早年,这里森林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生产玉米等农作物。每年三四月,三角洲庄稼一片金黄,故有了“金三角”的美誉。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美丽的,令人心向往之。 
  我曾经不止一遍地问许多人,金三角在什么地方?有人说,那是湄公河上的三角洲。有人说在泰国、老挝、缅甸交界的地方。有人说是泰国的清迈、缅甸的果敢。也有人说是与我国西双版纳、瑞丽接壤的缅甸边境。竟还有人说在越南、柬埔寨…… 
  参考金三角相关资料,阅读不少写它的书籍,关注媒体对它的报道,我对金三角有了进一步了解。鉴于金三角的历史、地理、政治、民族、毒品等问题错综复杂,如果细细道来,三天三夜叙不尽。在下简单撰述。 
  金三角在什么地方? 
  金三角系指缅、泰、老三国接壤的三国地带,其得名是古代人们将中南半岛称为“苏万纳普米”,意为黄金之地或黄金半岛,因之缅甸、泰国、老挝三个国家均称“黄金之国”。三个“黄金之国”交界的三角地带就被称为“金三角”。这里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然而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除了令人羡慕的森林资源之外,山脉河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沙金、铜矿和宝石。“金三角”一词,最早即源于此。 
  因其特殊的历史因素和地理环境使得这块土地成为鸦片的盛产地,由于毒品的巨额利润比黄金更诱人,它又成为了“黑金”三角。每当人们论及毒品时,就自然与金三角联系起来。 
  罂粟是金三角地区的主要毒品原植物。最早发现于地中海东岸,公元七世纪传入东南亚地区。1852年英殖民者攻占缅甸并随即带入了先进的罂粟种植和鸦片加工等毒品生产技术。金三角地区的百姓多信仰小乘佛教,生性柔弱,安于清贫,但也有较重的惰性。种植罂粟的简单劳作形式正好适合山民。罪恶的种子一经播撒,毒品生产迅速扩展和蔓延。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南半岛的罂粟花越开越盛,鸦片生产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逐步成了以泰、缅、老三国交界的清盛为中心,包括缅甸的大其力、景栋和相腊;泰国的清孔和清莱;老挝的会晒等城镇在内的东南亚毒品基地。 
  金三角毒品基地不断向四面扩散,鸦片的年产量达到了500吨左右。上世纪60到70年代,国民党残部也介入了制毒、贩毒行列。毒品基地扩展到了其盘踞的缅甸东北地区,扩大了金三角的范围,包括缅甸的掸邦、克耶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帕耀府和清迈府;老挝的会晒省、南塔省等西南部地区。这一时期的罂粟种植面积达4万—5万公顷,鸦片年产量达600—750吨,其产量在世界同类毒品产量中,从1970年的50%上升到1980年的75%。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由于国际贩毒组织和毒品市场的扩大,金三角从一个跨缅、老、泰三国边界的等边三角区,扩展成为了一个倾斜的大三角,三角的70%已进入了缅甸。 
  故现在对金三角有了广义和狭义之说:狭义金三角的标志是一座石牌楼,位于泰国清莱府清盛县的索叨区,是一座颇有气势的牌坊,用雕刻精细的大理石建成,拱门上方的造型像一朵罂粟花的剖面,上面刻有金三角的示意图。这只是泰国政府利用昆沙和国民党残军争夺鸦片而打的“班关之战”的名气,吸引观光客、为旅游需要、新建的一座牌楼。这标志着狭义金三角的牌坊,仅是广义金三角东南方的起点,由此蔓延扩展。 
  现在闻名于世的金三角,地域上要比狭义的金三角大得多,是一片广袤的土地。它的区域虽遍及泰国、缅甸、老挝交界的范围,主要区域却大部分在缅甸的掸邦。 
  掸邦,是缅甸联邦的最大邦区。与中国接壤的东北部地区,与老挝、泰国接壤的东南部地区正好横跨在上下缅甸之间。居高原地区,地广人稀,几十个少数民族散居在丛山峻岭之中,形成许多类似部落般的群体。这些民族中,结绳记事仍然可见,不仅存在自然经济的运作,而且种毒、制毒、贩毒有百年历史,已成为当地山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该地区近15年来是金三角最重要的毒品产地。 
  联合国禁毒署资料表明:20世纪下半叶,在亚洲南部种植罂粟为生的各国人数超过1000人,地域主要分布在萨尔温江流域甚至湄公河流域的大约20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带,区域面积广大,相当于缅甸国土的三分之一,或者是七个台湾岛加在一起的总和。这个地带就被形象地称为“魔鬼金三角”。 
  风云变幻的金三角: 
  黄金金三角成为了魔鬼金三角,令人谈虎色变。有人说,金三角是毒品、暴力、邪恶的代名词。其实,每一个到过金三角的人都会真切地感到,金三角不仅仅是鸦片,也不仅仅是罪恶。广袤的土地,美丽的山河,流淌着生命,人们在那里哺育并繁衍。 
  金三角有些少数民族跨境而居,无国家和国界观念,长期以刀耕火种为生。外来人走进他们一贫如洗的茅屋,会受到倾其所有的招待。他们遵循自然法则,生活得纯净朴实。原始森林里的部落首领每天向辖下交待的两件事:对敌人勇猛,对妻子亲爱。这简单的伦理信条令许多来自所谓文明世界的人嗟叹不已。绿林草莽的山大王近乎粗俗的强悍、狭心义胆、快意恩仇的真性情,比都市社会中贪官污吏道貌岸然的虚伪、利欲熏心、尔虞我诈可爱得多。当然还有,还有那漫山遍野绚丽多彩的罂粟花。罂粟花本是美丽的,只是人们对它的滥用才产生了罪恶。   
  前言(2)   
  金三角是东南亚局势最诡谲多变的地区。古朴与新潮,原始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存。豪富与赤贫形成极大反差,英勇尚武在凶险杀戮中变得残暴,人性最朴素的本能向贪欲妥协。鲜花水果的清香混染鸦片怪异的气息,山林峡谷的寂静会被枪声划破。权利与鸦片联系,人间仙境,龙蛇纷争,风起云涌,美丑善恶,较量搏杀,交融变异;使金三角蒙上极其浓厚的神秘色彩。 
  美丽伴随丑陋如同光明伴随黑暗。这亘古不变的法则在金三角,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块亚热带土地,地下蕴藏璀璨的宝石,地上生长美丽的罂粟花。复杂的政治问题、民族问题、毒品问题交织在一起,使本身已经负担沉重的金三角更为错综复杂。 
  金三角问题与毒品问题密不可分。金三角鸦片发展历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殖民时代。即自1852年以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开创的鸦片贸易时代。他们在东南亚、印度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罂粟,生产鸦片再向中国倾销。他们是金三角毒品的开山鼻祖。 
  第二阶段为20世纪40年代末期,从大陆撤退的国民党残军进入缅甸后,为了立足和生存而兴起的鸦片贸易时代,在金三角开了以毒养军的先河。 
  第三阶段是缅甸国内民族战争和缅共时代。其中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鸦片将军罗星汉。之后金三角又进入坤沙时代。坤沙集团将鸦片深加工做出能生产高额利润的海洛因。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金三角的鼎盛期。 
  第四阶段是1996年坤沙集团投降至今,据国际禁毒机构统计,金三角地区的毒品数量并没有因坤沙集团的覆灭而减少,反而不断增加。同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毒品种类——脱氧麻黄素(冰毒)。这种毒品现正风靡全球。 
  金三角的“沃土”哺育神话传奇,流传最多的是暴力神话,最传奇的人物是草莽枭雄。 
  金三角是一个谁也管不了的自由王国,“山高皇帝远”,有枪就是草头王。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往往有二三十人、七八条枪,就可以称得上一支武装。它占据一个山头,你要通过是一定要留下买路钱的。缅甸当阳地区的莱蒙山上,曾有这样一桩事情发生:一位不满13岁的少年,居然号召了五六十人上山为匪。其自称团长,手下人马不是营长就是连长。他们收各种各样的“税”,或帮人护“货”,也倒收入不菲。后被罗星汉火并。该少年又勾引某头目的小老婆出逃。此人至今仍活跃在中缅边境,往来做玉石生意,那个小老婆也变成了大老婆,因为他已经有不下10个太太。这大概也是较为特殊的人文条件所决定的。 
  金三角的鸦片种植区,许多是政府无暇顾及和控制力较低弱的地区。所以,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武装与民族利益武装集团,一般选择这些地方作为他们的根据地。金三角的罂粟果养育了各种武装,这些武装也在从事着非法的鸦片生产与走私,一些首领们已经富甲天下。 
  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三角地区已存在着大小近百个武装割据势力,在世界上可能是最多的。金三角隐秘复杂的纷争、传奇的历史人物,演绎了许多鲜为人知而又精彩绝伦的故事。 
  金三角第一支庞大的武装就是原国民党驻缅泰的三军、五军部队。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导致金三角地区有了近代第一支政治武装,就是这支特殊的武装,开创了金三角种植鸦片并进行大规模武装贸易的先河。由于缅北地区几乎是华人文化区域,国民党残军在这块土地上,收编了各种各样的民族武装,由出身黄埔的老军人执教,开办军事培训班(后来在金三角叱咤风云的罗星汉、彭家声,均是其中的学员。坤沙的“掸邦革命军”的总参谋长张苏泉也是国民党黄埔老兵)。 
  国民党残军进入泰国后,两次帮人打仗,以生命和鲜血换来生存下去的权利。纵横挥戈几千里,出入三国如入无人之境。金三角地区几次赫赫有名的“鸦片大战”,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泰北重镇清迈、美赛的格杀,与坤沙集团的争斗……熟悉金三角历史的人都记忆犹新。 
  作为一支外国军队,在第三国能驻扎这么长的时间,不仅本身要具有一套适应热带丛林作战的本领,而且需要有极高的生存能力与应付环境的能力。 
  金三角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不能不提,那就是世界著名毒枭——张奇夫(泰名坤沙,缅名关约。祖父是中国云南人,父母是缅甸掸邦掸族的贵族)。曾被美国政府悬赏200万美元缉拿、被西方媒体称为“金三角毒品大王”。 
  1993年12月,坤沙在缅甸的东北角与泰国夜丰颂府边界附近的一个山区村落——贺蒙,建立了名副其实的毒品王国“掸国”。为自己加冕了“总统”的皇冠。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召开了盛大的记者招待会。并给美国总统克林顿发了一封电报:请美国和国际社会伸出援手,向他的军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及医疗照顾,协助他们修筑道路和建立其他通讯设施,并对他们的鸦片替代计划提供必要的协助,他辖下的军民愿摧毁所种鸦片,他愿意把自己交给国际社会处置,以换取“掸国”独立。天下哗然。 
  坤沙接受哥伦比亚记者戴维斯·雷奇勒采访时说:“我的人民,掸邦人和我,都是为了从缅甸也从泰国争取独立而斗争。我们得不到任何外援,种植鸦片成为我们惟一的经济来源。”   
  前言(3)   
  他自称为“掸族人民的儿子”。也曾私下说,他最崇拜的是毛泽东、胡志明,“因为他们使自己的民族成为了主人。”坤沙还说过一句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无法相信的话:“世界上真心实意禁止毒品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吸毒者的母亲,一个是我。” 
  名扬四海的大毒枭,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