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吴承恩孙悟空猪八戒新传 作者:韶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赶忙去看了,都有点惊讶:“如果我们这次真的发现了雪人,也会震惊世界的。”
  可是大家一起观看了半天,觉得又不象是脚印。因为只有两个,没有向前沿伸,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留下的。
  水文学家、研究员马文元说:“我今天采集了几个‘地衣’的样品。有一种是过去没有发现过的新品种。”说着拿出地衣。这是一种低等生物,比针尖还小。大家用显微镜看,果然是一个新品种,这是他们今天的一大收获。
  下午四时,他们完成了既定任务回营地时,于自然教授边走边和朋友们聊天。他看到一公里之外,有一座峙立的冰柱,象古代武士拿着盾牌一样的大冰体。在冰川分类上叫做“悬冰”接着忽然听到了好象拖拉机履带压碎冰层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接着是闷雷般的响声,止步一看,见那座陡峻的象剑峰一样的冰柱,摇晃起来,随着沉雷的卡嚓卡嚓的响声。于自然教授突然感到危险来临了。他说了声:“不好!”说时迟,那时快,随着巨响,一座雪峰向他们扑来,响声震耳欲聋,好象面前爆炸了一颗炸弹。过了一刻,他们稍加镇定,明白这是一次雪崩。所幸的是冰柱没有砸到他们,但冰柱溅起的积雪,却在八个人身上埋了一层雪花。经过细细检查,没有人员伤亡。仪器也被盖了一层积雪。他们稍加打扫,于自然教授又继续观察了一番,根据他多年考察冰川的经验,按附近的冰川形势,不会再有危险了。随又开始工作,继续测量和纪录各项数据。
  于自然教授观察了一阵,忽然发现在几百米之外,刚刚倾倒下来的雪原上,有一个黑点。他想,在这冰晶玉洁的世界,在这几百几千年没有人迹的地方,哪里会有黑色的东西?也许是哪一年登山运动员失事留下的遗体?也许是我们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于自然教授一面观察,一面对同伴喊:“你们看,前面,东南角,二百米,那个黑点,是什么东西?”
  同伴也同时用望远镜观察那个黑点。他们的望远镜,是新近发明的袖珍式WY…23型,可以看到十公里之外的蚊子。大家齐说:“对对对,确实有一个东西,啊,是一只鞋子。于教授说:“我们去看一看吧,也许是我们没有发现过的冰川中的东西,我们的新收获。”
  他们又观察研究了一会,扑下来的积雪,不过一米厚。于是于教授和另一个科学家,淌着积雪慢慢前行。走到那个黑点处,仔细一看露出的果然是一只黑色布鞋。二人小心的用手扒开周围松软的积雪,原来是一条伸展着死人的左腿,再挖下去,曲蜷着的右腿也露出来了。因为刚刚扑谢下来的雪,比较松软,一人拖着僵硬的左腿,轻轻一拉,一具冰冻的尸体,便显现出来了。可是要在齐腰的积雪中把这个尸体抬到临时帐棚,很费力气。于自然教授便指挥他们随身携带的折叠式太阳能直升飞机,吊到营地帐棚附近。这直升飞机平常不用,是准备在人迹难到之处,采集冰样或绘制地图用的。一个队员把直升机绑在背上,打开旋翼,按动电键,无声地飞向目标。直升机只能起重量只有一百公斤。飞到目的地后,于自然教授把尸体绑在绳索上,随即吊到营地帐棚旁面落下。
  于教授二人到来之后,八个科学家面对这具冰冻僵尸议论纷纷:
  “从面相看,这人有五十多岁了。”
  “可是,这尸体是什么人呢?”
  “根据我们掌握的历史资料,近百年来并没有人在这里考察过,所以也不会有人在这里遇险呀!……”
  “也没有登山运动员来攀登过的纪录。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在这里遇险而死的呢?”
  “说不定是一位探家在这里遇到了雪崩……”
  过了一刻,太阳一晒,尸体外面的衣服有些软化。这时他们仔细观察:尸体穿的并非当代人的服装。于自然教授几乎是惊叫地说:“尸体穿的是明朝的服装!”
  另一位科考队员也忙说:“你们看这身衣服,宽袍大袖,帽子是没有了,单从这纶巾看,肯定是个知识分子!”
  大家用手轻轻扯了扯,衣服一点也没有腐烂,竟象新缝制的一样。再看那尸体,面容红润,皮肤还有弹性,竟象刚刚睡着了的人。他们随即对尸体进行搜身,身上没有装什么东西。可是,此时另一位科学家在原来尸体附近的雪堆中,又挖掘出来一个小包袱。包袱内,包有十几两银子,还有相当于现在护照的明朝通关文牒。文牒上的官印是嘉靖年间的,文牒说明:此人是大明王朝的吴承恩先生。




第一回冰川崩裂遇险吴承恩再次复活(3)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生于公元1500年,亡年其说不一,反正是一位长寿老人。吴承恩在嘉靖年间的科举考试中,屡遭挫折,到了四十多岁,才是一个“补贡生”,任过浙江省长兴县一届县承,由于宦途困顿,又对现实不满,潜心写作了一部长篇小说《西游记》,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他怎么会在这里被冰雪埋了五百多年呢?
  于自然教授兴奋地说:“好好好!即使我们此次的科考任务全部完不成,只发现吴承恩先生遗体这一点,就足够轰动世界的了!”
  科学家们齐说:“如果把五百年前的冻尸救活了,也是世界科学史上一个伟大奇迹!”
  随队医生来了。更令大家惊奇的是,尸体僵硬,面容惨白,但表情甚为安详,闭着眼好象睡着了一样。他们揭开刚刚软化了的衣服的一角,皮肤也开始软化,用手指一按,还有弹力。于是大家立刻兴奋起来:“抢救!抢救!立即抢救!”
  医生们开始忙录起来。
  科学家们人人都知道抢救冻死的人,是不能迅速增温解冻的。他们把尸体装进一个大塑料袋中,又塞进一些冰雪,医生倒进一瓶“缓解剂”,过了一个多小时,皮肤向皮肤深部软化,并且出现了弹性。
  于自然教授说;“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们研究宇宙旅行时,就遇到一个难于克服的障碍:即使到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毗邻星去,还有四点三光年呢。如果按火箭的第三宇宙速度每秒十六公里计算,得五万年才能到达,更别谈在那直径有十万光年的银河系了……”
  周韵音说:“所以,当时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假想:把宇宙旅行家用冷冻的办法,使他休眠。这样,他可以不吃,不喝,心脏停止跳动,一切的新陈代谢停止了。等到达了目的地,再把他‘唤醒’,以完成科考任务……”
  李一民教授说:“如果我们把吴承恩先生救活了,这就证明,科学家们在七八十年前的科学预想是正确的。
  科考队长于自然教授重新布置任务,说:“医生们抢救,其他同人按计划到预定地点,继续完成测量和取样工作!”
  大家便分头去了。
  两个医生继续观察着塑料袋中僵尸的变化。五个小时之后,皮肤深部也慢慢软恢复弹力,这增加了他们的信心。等日暮时分,大家从野外归来,那尸体的嘴唇和眼皮开始微微蠕动了。
  到第二天早晨,这冻尸居然伸开手脚,像醒来的醉人一样打着阿吃,睁开眼睛开始说话了。他环顾四周,疑惑地问:“这是何时?何地?尔等是什么人?”
  在场的科学家们无不惊喜万分;但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接着问:“先生到底是谁?您是怎么到了这里?”
  那人又把眼睛闭上了,好象休息和回忆似的,过了许久才又睁开眼睛说:“鄙人姓吴,名承恩,号射阳山人。系江苏山阳人士。”
  大家一阵惊喜,纷纷问道:“先生真是明朝的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先生怎么到了这里?”
  吴承恩好象回忆似地说:“余在科举途中,屡屡受挫,虽然在嘉靖年间中过补贡生,任过小县丞,可是见官场之腐败,自己又无能为力,便无意仕途。胡思乱想地写了些文章……其中就有《西游记》一书。……”
  “那么,先生怎么到了这里?”
  “余自幼爱读《山海经》,其中所描写各国之山川地貌,人事风情,神怪故事,无不令人神往。在完成《西游记》写作之后,即产生了寻找和周游《山海经》各国的欲念。可是经过十余载,在五湖四海奔波之后,仍然没有找到……后来到了川藏之地,偶遇塌天之祸……。那么你们是什么人?怎么到了这里?”
  于自然教授一面吩咐给吴承恩预备晚饭,一面对他说:“吴先生可能自己也不知道,您在这冰雪世界已经熟睡五百多年了。明朝被满清灭亡,建立了大清帝国,又过了二百多年。后来又有辛亥革命,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唉,话太长了!我们这些人,是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来此的任务是考察冰川的。”
  此时,晚饭端上来了。
  大家都没有吃饭,好奇地看着吴承恩先生沉睡五百年后吃的第一餐。
  吴承恩慢慢品尝着,过了许久,放下餐盘,继续说:“当年……谁知过了川西,过入西藏边境,越走山越高,越走气候越寒冷。有一天,面前冰山高纵,一片银白。我写过唐僧过火焰山的故事,而面前的却是无尽头的冰山,便继续一路前行,想看个究竟。有一天傍晚,忽然天崩了,地裂了。随着雷鸣般的巨响,一座雪山向我压过来。以后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围着吴承恩的科学家们无不感到惊奇。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吴承恩喘息了一下问。
  于自然队长答:“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即2030年5月8日。时间是晚上八点钟。”
  “那,是不是现在是未时?”
  “是的,对的。”
  吴承恩说:“那就是说,我在这里睡了五百四十年了。当年余写《西游记》时,让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想必他成佛之后要报复我,施展法术在冰山下也压我五百多年。”
  大家都笑了。于自然队长又和吴承恩谈了些话,劝他在另一个帐棚内休息。随即和大家商量,面对这个重大发现该怎么办?




第一回冰川崩裂遇险吴承恩再次复活(4)



  周韵音研究员高兴地大叫:“空前大发现!我们应该立即向新闻媒体发布消息,它会震惊全世界的!”
  于自然队长思忖了一刻说:“这是我们此次科考的意外收获,并不亚于人类登陆月球,也真的会震动全世界!也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大发现。但是,现在我们都是科学家,科学研究,贵在一个‘真’字,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现在对外必须严格保密。如果这一消息现在就发表,不等我们回到北京,全世界媒介的记者们,会把我们‘撕得’粉碎的。这是一;其次,发表这样的新闻,必须慎重,必须建立在绝对科学的基础之上,经得起检验,所以要慎之又慎;第三,我们必须先发个加秘的伊梅尔给中国科学院领导,当然他们还要报告国务院。消息发不发表,何时发表,我估计得到了北京之后才能决定。”
  大家思索了一刻,觉得有理,一致同意。
  于队长又说:“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我们的科考工作。该采取的资料、样品,一定要采集到,该绘制的地图,一定要绘制完成。我提议,这几天,由地球物理学家刘建中教授,陪着吴承恩先生,一方面照顾他的生活,以恢复他的身体健康,一方面给他解释五百多年来,科学技术之发达,人类社会之进步,社会之现状,并且把我们携带之卫星定位仪,漫游世界之电话,摄象机等设备给他讲解,以求他在融入当今社会生活时起些作用。”
  也就在这天晚上,由周韵音起个草稿,经于自然审定,给中国科学院领导发了个加密伊梅尔,报告了他们发现吴承恩先生的前后情况。当天夜里,科考队接到了中国科学院领导的发回来的加秘伊梅尔:
  于自然队长:
  收到所发信息,万分惊奇。事关重大。务请绝对保密。到北京后,你和队员们不要回家,也不要和外界接触,更不要接见任何新闻媒体采访,暂时住在“未来饭店”。已在108层1008号,给你们订好房间。届时有人接待。你们一回到北京,于自然队长立即到科学院汇报有关情况。
  科学院院长张庆先(签字)
  又过了几天,科考队完成了既定任务之后,先是步行回大本营,乘汽车回到昌都,然后乘上喷气式客机,只需两个小时,就到达了北京。




第二回数千记者采访吴承恩回答媒体(1)



  科考队回到北京那天,于自然队长连夜向科学院院长张庆先详细汇报了发现并救活了吴承恩先生的经过。张庆先院长当然相信他的汇报是绝对真实的。他们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不可能作假,更不可能集体作假。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