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马辂

                   目录

(第一部)              
第一回 孙中山创立民国 袁世凯窃取政权
第二回 韬光养晦雾失楼台 披坚执锐血醒梦幻   
第三回 孙总理重组革命党 蔡将军高擎护国旗
第四回 众叛亲离魂飞魄散 风狂雨暴花落枝稀   
第五回 独秀创办《新青年》 群英火烧赵家楼 
第六回 孙中山重回广州 毛泽东二进北京   
第七回 毛泽东喜庆新婚 蒋介石痛哭失妣  
第八回 南湖画舫聚精英 卡尔故乡崭头角   
第九回 促联合俄国人牵线 怀鬼胎陈家军叛变  
第十回 宋庆龄危城伴夫 蒋介石军舰救主   
第11回 莫里爱路商大计 士敏土厂建府邸  
第12回 朱玉阶万里觅新路 毛润之三大进中央   
第13回 蒋介石赴苏学经验 鲍罗廷来华作顾问  
第14回 修改党规决心破疑心 贿选总统支票换选票   
第15回 李大钊解释合作政策 廖仲恺怒斥右派言论  
第16回 两党喜聚五羊城 一人擅离黄埔岛   
第17回 蒋介石来粤操兵权 毛泽东赴沪遇逆境  
第18回 囹圄吓煞张国焘 党团难住陈独秀   
第19回 三监委抛出弹劾案 大买办煽动罢市潮  
第20回 动刀动枪叛乱失败 无声无息政变成功   
第21回 逊帝逐出紫禁城 英才离开法兰西  
第22回 黄埔需要周主任 北方欢迎孙总理   
第23回 一代英雄病中斗顽贼 三千壮士阵前建奇功  
第24回 伟人长逝惊天地 遗教永存昭日月   
第25回 师回广州中二逆 血溅五卅醒万民  
第26回 罢工运动后浪推前浪 权力斗争新招连旧招   
第27回 刺廖失算胡许离粤 破案得利汪蒋联合  
第28回 右派纷纷离别去 精英渐渐聚拢来   
第29回 女师大掀风潮章鲁开战 革命军再东征蒋周联手  
第30回 水面无波偏投石头 山中有灵岂庇叛逆   
第31回 郭松龄倒戈丢性命 陈独秀退让缚手脚
第32回 蒋介石试探汪精卫 沈雁洋协助毛泽东   
第33回 ‘三一八’腥风血雨 ‘三二0’扑朔迷离  
第34回 能进善退被动变主动 一让再让有利化不利   
第35回 蒋介石整理党务 柳亚子力陈危言  
第36回 合作北伐健儿逞英豪 孙吴自何强兵如山倒   
第37回 周恩来冒险指挥起义 白祟禧和平率部入城  
第38回 一夫下令群凶举刀 万花凋谢众星殒落   
第39回 石头城王气逼人 黄鹤楼风雨飘摇  
第40回 国共合作曲终人散 蒋宋联姻龙飞凤舞   


      第一回 
孙中山创立民国 袁世凯窃取政权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话说时代的列车越过秦时月,汉时关,唐宋的兴衰,元明的更替,清朝的沉沦, 
终于到了1911年。武昌城头的炮声撼天动地,黄龙旗倒,五色旗立,孙中山创立了 
三民主义为本的民国,历史开始了新纪元。 
  孙中山,名文,宇德明,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礁, 
故而又号中山。与他的名字相反,他不是坐看阔云野鹤的樵夫,更不是飘逸世外的 
神仙,而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尊“大炮”。十次起义,三度流亡,九死一生, 
坚韧不拔,终于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2年1月1日上午11时,孙中山僧同外国政治、军事顾问及各省代表会的代表 
数十人,从上海乘专列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专车启程时,上海万人空巷,礼炮 
震天,欢呼雷动、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沿途各站,均有党政军官员及各界人 
士列队迎送。直到下午5时,专车才进入南京。 
  晚10时,临时大总统受任典礼夜江苏省咨议局举行。大厅里灯光如昼,主席台 
两边各接着一面鲜艳的五色旗。 
  孙中山身着黄色呢质军服,头戴军帽,容光焕发,在热烈的掌声中庄严宣誓: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 
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 
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刚任职就想到何时辞职,岂不令人扼腕长叹? 
  孙中山当场启印,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并发布宣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 
  内政方针为: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治之统一、财政之统 
一。 
  对外方针为: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及对外无知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持乎和 
主义。与我友邦益增睦谊,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随后,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内阁各部正副部长名单: 
  陆军总长黄兴、海军总长黄钟瑛、司法总长伍廷芳、财政总长陈锦涛、外交总 
长王宠惠、内务总长程德全、实业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汤寿潜、教育总长蔡元培; 
陆军次长蒋作宾、海军次长汤芗铭、外交次长魏宸祖、内务次长居正、实业次长马 
君武、财政次长王鸿猷、司法次长吕志伊、教育次长景耀月、交通次长于右任。 
  接着,代表会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孙中山任命胡汉民为秘书长、黄兴兼参谋 
总长。 
  这样一来,在临时国民政府担任副总统及九名正部长中革命党人只有黄兴、王 
宠惠、蔡元培三人,其余全是旧官僚、前清名流及立宪派分子。 
  1月28日,临时国民政府参议院成立。 
  在以后的短短三个月内,孙中山颁布了三十多件有利于民主政府和发展资本主 
义的法令,并在3月11日公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临时约法》共七章五十六条,其主要内容为: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 
  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人民有言论、著作、集会、结社之自由;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人民享有请愿、陈诉、考试、选举、被选举的民主权利; 
  政权机构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即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 
法院行使司法权,三者互相独立、牵制、分而治之; 
  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人民享有参政权,国家实行民主管理…… 
  《临时约法》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使统治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的 
封建制度宣告结束,从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人人心,使后来任何帝制复 
辟都只能是短命的丑剧。 
  远在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对孙中山及其革命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 
赞扬孙中山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然而,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处于极不巩固的地位。一方面投 
机革命圈立宪党人、官僚、政客钻进了这个政权的内部进行破坏;另一方面清政府 
起用了大野心家袁世凯来绞杀革命,而衰世凯得到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全力支持。 
  在此之前,1911年11月1日,清朝政府解散了皇族内阁,任用北洋军阀头子袁 
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和统制全部兵权的钦差大臣。衰世凯喜不自胜,便在彰德府 
“遥领圣旨”,下令北洋军攻打民军,攻克了汉阳后,便按兵不动。11月中旬, 
袁世凯进京走马上任,完全控制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旋即下令北洋军隔江炮击 
武昌,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战云密布,战火纷纷。 
  英国公使未尔典深惧战火妨碍和危及英国在长江流域的利益,便与袁世凯商定, 
对革命军展开“和平”攻势,诱使革命党人向袁世凯交出大权。 
  11月3日,朱尔典命令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向湖北军政府转达了三项议和条件: 
(一)双方即日停战;(二)清帝退位;(三)选举袁世凯为大总统。 
  这样一订一拉,革命党人不得不接受停战议和的建议。 
  谈判桌设在上海南京路工部局市政厅。12月18日,宣布独立的革命南方,与代 
表清王朝的北方,举行首次南北会谈。南方首席代表为沪军都督府的外交总长伍廷 
劳,北方首席代表为袁世凯派来的唐绍仪,另外还有武昌自称“中央大都督”的黎 
元洪的代表,而表示决不干涉和谈的英、美、法、日、德、俄的驻沪领事,居然也 
列席了会议。会谈期间,六国领事公然以“非正式照会”的形式,向和议代表施加 
压力。 
  谈判讨价还价,断断续续地进行到年底。 
  伍廷芳:“盖承认共和,则一切办法皆可商量。” 
  唐绍仪:“君须予我以时间,俾我得劝解彼等。” 
  争论的焦点沥渐集中到在哪里建都问题上,史称“民元争都”。连袁世凯都看 
清了建立共和不可阻挡,要害是上海、武昌、北京三大势力集团都想把首都争夺到 
自己的怀里。 
  就在这时,孙中山突然从国外归来,接着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在南京成立了 
临时政府。孙中山反对南北议和,于1912年1月11日宣布亲自督师北伐,并制订了六 
路北伐的计划。13日,北伐军前锋在宿州打败清军,徐州的守军也闻风而逃。 
  但是,孙中山的主张却遭到了革命党内外和临时政府上层集团多数人的反对和 
非难。 
  “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大总统职位吗:” 
  孙中山哭笑不得。在各方面的包围下,他不再坚持己见,并致电伍廷芳,让伍 
廷芳转告袁世凯:“如清帝实行退俭,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 
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袁世凯接到电文,觉得这个临时政府是他攫取最高权力的过渡机构,心中窃喜, 
遂做出一副拥护共和的姿态来,立即调转矛头,开始收拾清室了。而不久前,他还 
对清室信誓旦旦:“决不辜负孤儿寡母!” 
  袁世凯授意驻俄公使陆征样,联合各驻外公使致电清室,要求清帝宣统退位。 
袁世凯亲自朝见听政的隆裕太后,上演了一出逼宫戏。他跪在隆裕太后面前,装出 
一副痛哭流涕的样子奏道: 
  “海军尽叛,天险已无,仅靠北洋六镇,无法防卫京津,虽效局室之播迁,已 
无相容之地。除非皇帝自行退位,实行共和,以换取优待条件外,别无出路。如若 
迟疑不决,难免不道外国干涉,民军亦必因此对于朝廷,感情益恶。读法兰西革命 
之史,如能早顺舆情,何至路易之子孙。靡有陈了遗也……” 
  隆裕太后闻奏,早吓得掠恐万状。 
  此后,袁世凯即称病不朝,暗中操纵。 
  以良粥、铁良、毓朗为首的三十多个皇亲国戚,以“君主立宪维持会”的名义 
发表宣言,宣告成立宗社党,维护满族皇权,反对清帝退位,反对共和。 
  袁世凯指使他的心腹段棋瑞等五十名将领,从前线纷纷发来电报,要求清带退 
位。他们异口同声地明确要求清室: 
  “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 
  隆裕太后召开了几次御前会议,但只是吵来吵去,议而不决。她左右为难,只 
能伏案痛哭。 
  而这时,宗社党首领良粥被革命党人炸死,宗室亲贵们见大势已去,树倒猢狲 
散,有的逃亡青岛、旅顺,有的躲进了天津的外国租界里。 
  到了这个时候,清政府再召集会议,早已无人人朝了。 
  这时的袁世凯却越来越惬意。他在外交大楼的寓所里吃着热气腾腾的什锦火锅, 
时而与姨太太打情骂俏,时而哼几句河南梆子。在他的授意下。外交大臣胡惟德、 
民政大臣赵秉钩、邮传大臣梁士治等人,不时入朝恐吓隆裕太后。隆裕太后吓得魂 
不附体。只好让胡惟德等人转告衰世凯,授权他与南京临时政府磋商退位条件,并 
哀告:“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 
  袁世凯立即与南方代表伍廷劳电文交驰。往返磋切。最后,由南京临时政府参 
议院通过了优待皇室八条。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带着六岁的小皇帝博仪,在养心殿举行清王朝的最 
后一次朝见仪式。隆裕太后悲痛欲绝地发布了《清帝退位诏书》。诏书曰: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方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将领亦主张于后,人 
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人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 
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