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28日,汪精卫把江南的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张发奎及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参谋
长叶剑英等人召到庐山开会,企图说服他们东征讨蒋。江北的第一方面军唐生智讨
蒋是积极的,自然不要去说服。
“为什么你们刚开抵南得线就驻足不前呢?”汪精卫质问。
张发奎对北伐、东征均已毫无兴趣,一心只想打回广东老家。他冷笑一声说:
“南京方面战将如云,我们不是往死里碰吗?”
“是啊,”黄琪翔谨慎地说,“第四军都是广东人,现在老家让李济深夺去了,
还有什么心思打仗?我看我们还是先打回广东去。“你们不打南京也罢,”汪精卫
强忍怒火说,“但贺龙和叶挺的部队几乎成为共产党的大本营了,我希望你们能迅
速解决。”
张发奎保证说:“他们不是共产党。尽管他们同情共产党,但我担保他们不会
违抗我的命令。”
汪精卫把身子往后一靠,说:“既然如此,那就请你把贺龙、时挺召到山上,
我们共同商量一个解决的办法。”
“行!”
张发奎当日便发了一封电报,请贺、叶上山。不料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是个秘
密的共产党员,他担心汪精卫不怀好意,连夜下山赶到甘棠湖烟水亭的二十军司令
部。告诉贺龙和叶挺千万不要上山。他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移防开往南昌,联合
那里的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等人发动起义去了。
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长夜的静寂,完全由共产党控制的军队在南昌起
义了。从此,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
第二天,听到南昌起义消息的汪精卫从庐山跑回武汉。他一面大骂“一个共产
党徒和一条毒蛇、一只猛兽一样,决不能听他留种于人世”;一面和谭延岂、唐生
智、孙科、程潜、米培德于8月3日联名给冯玉祥摘电报,表白他们已经彻底反共了,
并表示如有和平统一方法,战争可不必有,迁都南京也是可以的。
经冯玉祥沟通,8月8日,由李宗仁领衔,白崇禧、蒋介石等附名,向武汉发出
求和电,声称“共党全退出党部,则党之只有整个善后,并无两派争执”,要求武
汉政府要人及早莅临南京。
不料第二天,在汪精卫的支持下,唐生智再次发出讨蒋通电,称蒋介石“以军
治党,以党窃政”,扬言“一切均可磋商,对蒋氏个人,绝对不能相谅”。显然,
汪精卫集团是在逼迫蒋介石下野。
蒋介石急忙把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李烈钩请到他的官邸。他开门见山地
说,“双方派兵东下,进逼首都。你们有什么看法?”
“这叫‘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他们并非真的要来打南京,只是想为今后
合作准备筹码,好讨价还价。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管他。”白崇禧满不在乎地说。
蒋介石不以为然,神情严峻地说:“南京既为首都,汉方进攻首都,就是叛党
叛国,我们一定要先平定武汉,然后再北伐。”
李宗仁反复强调,武汉问题完全可以和平解决,都是国民党,没有必要一定兵
戎相见。争论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蒋介石怒不可遏地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和谈,
我只好辞职了。”
白崇禧以一种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冷静态度回答:“总司令征马劳顿,能作短期
休息也好。”李烈钧也顺水推舟,随声附和白崇禧。
蒋介石浑身都僵硬了,他的目光急切地朝何应钦射去,他想何应钦肯定会出来
转圜。哪知何应钦却低头闷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蒋介石明白了,原来他们是互通声气
的,此刻都希望他下野。
蒋介石知道,国内各方面对他的意见都很大,武汉方面的矛头主要对准着他,
他这时若恋栈不走,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权衡得失,他决定“以退为进”。追根溯
源,他最恨的还是汪精卫。他在口记中写道:“余以为对同志应退让,对敌人需坚
持。而江乃异其是,诚非人类也。”
8月12日,蒋介石确定下野。在这天的中央执监委会议上,何应钦说:“蒋是自
己要走的。他走了很好,从此我们也可以爱一爱这个国家。”白崇禧说:“革命是
大家的事,蒋走了很好,我们大家联合起来,做革命工作。少了他,我们一样可以
做。”
蒋介石宣布下野之后,宁、汉和在沪的老西山会议派之间依然龙争虎斗,纷争
不已,乱哄哄你未唱罢我登场。
蒋介石悠然于故乡溪口的山水亭台之间,读书赏景,作闲云野鹤状。实际上,
他时时刻刻做着卷土重来的准备。一天,他特意去雪窦寺里请方丈算命。报过光绪
十三年丁亥九月十五日午时的年庚后,再油纸签。老方文掐指推算后说:“恭喜总
司令,从此逢凶化吉了!论总司令的八字,今年流年是丁卯,犯天狗星,据说交狄
之后冲动,不死也受伤,但正在行运,后福无量,决无妨碍,远则两年,近则一年,
必然东山再起。明年流年戊辰,非常顺利,那时总司令的权位,要比现在高,贵不
可言哪!”蒋介石眉开眼笑,亲手向方丈送上谢仪。方文笑纳,并说:“这是贫僧
凭总司令的八字命运推算出来的,决无虚言:”
9月下旬,蒋介石利用国民党各派互相厮杀、争吵不休的肌会,决定去日本一游,
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日本意图;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是拜见正在日本养病的宋老
夫人,请求其同意他和美龄的婚事。
蒋介石于9月29日抵达日本长崎,10月3日即与宋子文乘车到神户马大旅社,拜
访宋老夫人。他比当年孙中山幸运,由于他表示信奉基督教,所以很顺利地通过了
老夫人的严关,他当天就把与美龄的订婚戒指送上老夫人。随后,他与宋美龄合影
留念,到各处名胜游玩。蒋介石又拜访了日本军政界官员和社会名流,活动了44天,
于11月10日踌躇满志地回国。
11月26日,蒋介石在报上刊载启事,声明与姚焰诚、陈洁如均无婚约;与毛氏
离婚,今后断绝一切关系。
关于蒋、宋联姻,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大公报》创始人之一胡霖分析道:
蒋的再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政治行动。他希望同美龄结婚后能把孙夫人和宋子
文拉过去。此时,蒋还开始考虑到需要寻求西方的支持。美龄成为他的夫人后,他
就有了同西方人打交道的“嘴巴和耳朵”。另外,他对宋子文这位金融专家评价很
高。但是,要说蒋不爱美龄,那是不公正的。蒋显然把自己看作英雄。在中国的历
史上,英雄往往爱美人。为了政治目的,蒋什么事都能干出来。在那种情况下,另
娶新妇对蒋来说是理所当然之举。
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先于宋宅举行基督教婚仪,由牧师余日章主持,观礼
者只有上海少数近亲。然后又在大华饭店举行中国式婚礼。参加婚礼的有1300多人。
介绍人为谭延阎、王正廷。证婚人原聘何香凝,为何拒绝,复请蔡元培。大厅里悬
洼着孙中山的大幅肖像和国民党青天白日旗。40岁的新郎蒋介百首先人场。容光焕
发,乐不可支。之后,30岁的新娘挽着哥哥宋子文的手,在四位女傧用的陪伴下,
在《新娘来了》的乐曲声中步人大厅。她身穿银白色的旗袍,手待一大柬白色和粉
红色的玫瑰花。蒋介石则穿着一身笔挺的黑礼服,与宋美龄的穿着形成鲜明的色彩
对比。婚礼之后,举行了盛大的庆祝舞会。
次日,各报均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蒋、宋婚礼的报道。《上海时报》说:“这是
近年来的一次辉煌盛举,也是中国人的一个显赫的结婚典礼。”因蒋介石又名中正,
故当时有的报纸以“中美联合”为大标题报道他们的婚礼盛况。
蒋介石以能和宋美龄结婚,视为平生最得意之事。他在当天写下的《结婚感言》
中说:“余今日得与最敬爱之宋美龄女士结婚,实为余一年以来最快慰之一日……
余确信,今日与宋女士结婚以后。余之革命工作必有进步。余能安心尽革命之责任,
即自今日始也。”
这时的政治形势,也对蒋介石十分有利。在你争我夺的混乱之中,各派都想拉
拢他,请他出面调停。婚后第三天,就在他的新居上海拉都路3ll号召开了国民党二
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此后,他先后挤走了汪精卫、胡汉民等人。1928年2月初,四
中全会决定恢复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之职,并改组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和军
事委员会,由蒋兼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半年后,蒋又兼任国民
政府主席。从此,蒋介石成了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独揽了党、政、军大极。
这时,中国共产党正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在异常艰难而严酷的环境中奋
起,寻求和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在挽救革命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独具慧眼,率先提
出了“上山”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新路,展示了他作为革命领袖的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才能。
此后十年,国共两党之间没有合作。只有生死搏斗,没有和谈,只有武器和武
器的“对话”,人们共同卷进了烽火硝烟之中。
正是:
尘世难逢开口笑,
萁豆相煎一何急!
十年一觉风雨梦,
何日剑啸换莺啼?
欲细十年后将会如何,将在下部书中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