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圆满,超脱了现实,是一种领略和追求,也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宽容。
《哲理小品》 做一个有家的人
做一个有家的人
○张丹萍
有一句老土的话叫“幸福就是幸福感”,想表达的意思是,感觉很重要。
其实家也是讲感觉的地方。
比如,不会烫嘴的陶瓷勺子有家的感觉,一次性筷子就没有,因为家是一个充满呵护的地方;插在汽水瓶子里的野雏菊有家的感觉,摆在景德镇大红釉瓶里的塑料花就没有,因为家是一个没有伪装的地方;进门换上软拖鞋的家有家的感觉,但不换上软拖鞋就不能进的家就没有,因为家是一个让你放松而不是让你感到束缚的地方。
家的感觉也是一种很特殊的感觉。
办公桌上摆一张孩子的照片,那么办公室里也有了家的感觉;出差在外的夜晚给爱人发一个短信“我睡了”,那么酒店的床也有了家的感觉。
小时候的事情记得的不多,但现在每次出门,当年父母在耳边的唠叨仍旧清晰可闻。记得母亲总是怕我不系好鞋带就向外面疯跑,“急什么呀,别跟没家的孩子似的。”鞋带系不好会让人少一种家的感觉,而一个人看上去没有家是最可怜的。
所以,每次先生出门,我要帮他扶正领带;孩子上学,我要在门口向他道别;我自己出差,也要带上平时用的洗发水而不是去买一个陌生品牌的小包装。对人对己,都要尽职,把家的感觉传达到位。
有一次,春节的前一天,忽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她说:“我在马来西亚,我们的航班延误了,明天可能要晚一点回去。”
我知道,这个朋友是朋友中最快乐的一个,春节不打算回家探父母,也没有男友,所以可以利用这个长假满世界地走,不像我们,似乎为了一顿午夜饭就哪都去不了。
我拿着话筒微微地笑,我说:“真的啊,别着急。”
她在电话的那一端叹气:“我是最不着急的一个,航班延误,包括导游,每个人都在打电话,但我不知道把这个电话打给谁,没有人等我回去。”
尽管没有任何准备,我还是飞快地说:“等着呢,不是说好了到我这儿吃饭嘛。”
我感觉得到她在远方默默地笑了,并且能够和其他人一起幸福地着急了。
那一刻我才知道,有人等或者等人,都是家的感觉,这样的感觉自己有,同时又能给别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哲理小品》 论超脱
论超脱
○雷达
常常见到有人宣称“我很超脱”,却又发现他因为没有在主席台就座而面露愠色;又见有人劝谕别人“你要超脱”,自己却忽然因在人生竞技场上的失利而抑郁成疾。于是我想,世间只有相对的超脱者,难有绝对的、纯粹的超脱者,这大约是世界的物质性所决定的。
超脱之难难在:口头上超脱易,行为上超脱难;理智上超脱易,潜意识超脱难;暂时超脱易,长久超脱难;独处时超脱易,攀比时超脱难;无直接利害超脱易,关乎切身利益超脱难;希望渺茫时超脱易,临近成功边缘时超脱难;在公平原则面前超脱易,在公平的幌子下暗藏不公平时超脱难;在有所补偿时超脱易,在毫无回报时超脱难;健忘、浑噩者超脱易,精明、内向者超脱难;心直口快的“不超脱者”超脱易,常以“超脱相”示人者超脱难;在一时一事上超脱易,在基本生存需要上超脱难。
例如,遇到职务、职称、分房、调资之类的关隘,便是考验超脱与否的重要契机,有时候,不管多么善于克制,欲望还是透过意识的或潜意识的、口头言语的或身体语言的多种途径,顽强地浮现出来。即以职称而言,除了利益成分,还包含着脸面、荣辱、灵魂的安顿、社会的评价,它激起的心理波澜就尤为剧烈。明白事理和灵魂能否开释并非一回事,看重长远价值者,未必能忍受几分钟的屈辱,因而超脱常常是离开规定情景以后的反思。
超脱有真超脱与伪超脱之分:真超脱者眼睛盯着天空的繁星,脚下难免不踩进泥坑;假超脱者眼睛盯着地上的名位利禄,却做出飘飘欲仙的样子。
超脱又有消极超脱与积极超脱之分:消极超脱借“超脱”之名压制正当的个人欲望,用吃亏是福、忍字为上之类的麻药使人昏沉,好让旧秩序和强盗们大摇大摆地通过;积极的超脱把人民的或人类的祸福置于眼前,把永恒的价值放在额顶,或拼死力争,或心系一念,自然忘怀了个人的得失。积极的超脱唯有少数大智慧大境界者方能靠近,古人有之,今人也有之,可以是政治家、军事家,也可以是宗教家、艺术家、隐逸者。
超脱不只存在于玄想中,它更是一种实践过程。林则徐云:观度量,在喜怒时;观操守,在利害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诚为欲超脱者遍历沉浮之彻悟语。
《哲理小品》 幸福的柴门
幸福的柴门
○栖云
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金碧辉煌的大门,我们没有理由停下脚步;但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朴素的简陋的甚至是寒酸的柴门,该当如何?
我们千里迢迢而来,带着对幸福的憧憬、热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带着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沧桑还没有洗却,眼泪还没有揩干,沾满泥泞的双足拾级而上,凝望着绝非梦想中的幸福的柴门,滚烫的心会陡然间冷却吗?失望会笼罩全身吗?
我决不会收回叩门的手。
岁月更迭,悲欢交织,命运的跌打,令我早已深深懂得什么是生命中最最值得珍惜的宝贝。
只要幸福住在里面,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
幸福的笑容从没因身份的尊卑贵贱失去它明媚的光芒。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
《哲理小品》 朋 友
朋友
○巴金
我的生命大概不会很长久罢。然而在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盏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旧家庭给我留下的阴影扫除了的也正是它。
世间有不少的人为了家庭抛弃朋友,至少也会在家庭和朋友之间划一个界限,把家庭看得比朋友重过若干倍。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也曾亲眼看见一些人结婚以后就离开朋友,离开事业。
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在好些人的行为里我发现了这个信条。这个信条在我实在是不可理解的。对于我,要是没有朋友,我现在会变成怎样可怜的东西,我自己也不知道。
然而朋友们把我救了。他们给了我家庭所不能给的东西。他们的友爱,他们的帮助,他们的鼓励,几次把我从深渊的边沿救回来。他们对我表示了无限的慷慨。
我的生活曾经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分了给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这些不要报答的慷慨的施舍,使我的生活里也有了温暖,有了幸福。我默默地接受了它们。我并不曾说过一句感激的话,我也没有做过一件报答的行为。但是朋友们却不把自私的形容词加到我的身上。对于我,他们太慷慨了。
这一次我走了许多新地方,看见了许多新朋友。我的生活是忙碌的:忙着看,忙着听,忙着说,忙着走。但是我不曾遇到一点困难,朋友们给我准备好一切,使我不会缺少什么。我每走到一个新地方,我就像回到我那个在上海被日本兵毁掉的旧居一样。
每一个朋友,不管他自己的生活是怎样苦,怎样简单,也要慷慨地分一些东西给我,虽然明知道我不能够报答他。有些朋友,连他们的名字我以前也不知道,他们却关心我的健康,处处打听我的“病况”,直到他们看见了我那被日光晒黑的脸和膀子,他们才放心地微笑了。这种情形的确值得人掉眼泪。
有人相信我不写文章就不能够生活。两个月以前,一个同情我的上海朋友寄稿到《广州民国日报》的副刊,说了许多关于我的生活的话。他也说我一天不写文章第二天就没有饭吃。这是不确实的。这次旅行就给我证明:即使我不再写一个字,朋友们也不肯让我冻馁。世间还有许多慷慨的人,他们并不把自己个人和家庭看得异常重要,超过一切。靠了他们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靠了他们我还要活下去。
朋友们给我的东西是太多,太多了。我将怎样报答他们呢?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不需要报答的。
最近我在法国哲学家居友的书里读到了这样的话:“生命的一个条件就是消费……世间有一种不能跟生存分开的慷慨,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从内部干枯。我们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的花。”
在我的眼前开放着这么多的人生的花朵了。我的生命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开花?难道我已经是“内部干枯”了么?
一个朋友说过:“我若是灯,我就要用我的光明来照彻黑暗。”
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
《哲理小品》 心 扉
心扉
○'台湾'刘墉
十几岁的心扉是玻璃的,脆弱而且透明,虽然关着,但是里面的人不断向外张望,外面的人也能窥视门内。
二十几岁的心扉是木头的,材料讲究且雕饰漂亮,虽然内外隔绝,但只要爱情的火焰,就能将之烧穿。
三十几岁的心扉是防火的铁门,冷硬而结实,虽然热情的火不易烧开,柔情的水却能渗透。
四十几岁的心扉是保险库的钢门,重逾千斤且密不透风,既耐得住火,也不怕水浸,只有那知道暗码,备有钥匙的人,或了不起的神偷,才能打得开。
《哲理小品》 爱与孤独
爱与孤独
○周国平
凡人群聚集之处,必有孤独。我怀着我的孤独,离开人群,来到郊外。我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
原来,孤独也是一种爱。
爱和孤独是人生最美丽的两支曲子,两者缺一不可。无爱的心灵不会孤独,未曾体味孤独的人也不可能懂得爱。
由于怀着爱的希望,孤独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
当我独自在田野里徘徊时,那些花朵、小草、树木、河流之所以能给我以慰藉,正是因为我隐约预感到,我可能会和另一颗同样爱它们的灵魂相遇。
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所谓分享和分担,未必要有人在场,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远没有人知道,绝对的孤独,痛苦便会成为绝望,而快乐——同样也会变成绝望!
交往为人性所必需,它的分寸却不好掌握。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我相信,前一种交往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它是马丁布伯所说的那种“我与你”的相遇,既充满爱,又尊重孤独;相反,后一种交往则是熙熙攘攘的利害交易,它如同尼采所形容的“市场”,既亵渎了爱,又羞辱了孤独。
相遇是人生莫大幸运,在此时刻,两颗灵魂仿佛同时认出了对方,惊喜地喊出:“是你!”人一生中只要有过这个时刻,爱和孤独便都有了着落。
《哲理小品》 正确地浪费时间
正确地浪费时间
○杜比
我每天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为4小时,其中包括早上醒了之后躺在床上按摩日渐隆起的腹部(计半小时),去健身中心来回路程(计一小时),在健身中心游泳(计40分钟),蒸桑拿及洗澡(计半小时),脱衣服穿衣服(计20分钟),午饭后及晚饭后散步(各半小时)。
有人替我算了一笔账,说像你这样锻炼身体,能多活10年,可你每天花在锻炼身体上的时间太多了,除去8小时睡眠,一生中四分之一的时间在锻炼,却只为多活10年,而且是老朽不堪的10年,这岂不是不划算吗?
这位朋友的算法,我觉得很有道理。早上醒了以后不赖在床上,午饭后的散步取消,这就省下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多干点儿活儿,就能多挣些钱。但他说我的睡眠为8小时,这是错的,不管工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