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 (船长们)说,在某些地方这个海洋没有尽头。”
公元 10世纪伟大的地理学家还有花拉子模的科学家、百科学者比鲁尼
(972—1048),在漫长的有时甚至是被迫的旅行中,他研究了伊朗高原和中
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在被迫随花拉子模的征服者——阿富汗苏丹马哈默德·卡
… Page 66…
支涅维对旁遮普省毁灭性的远征中,比鲁尼收集了印度的文化和习俗的广泛
资料。他把这些资料和亲身感受及观察的事实写进了他有关印度的一部巨
著,并按《马苏特教典》的一般地理学原则,给自己的著作中增添了对他所
知地区的一系列描述。
依德利西(1100—1166)是公元12世纪最著名的地理学家之一,他出生
于休达市(在摩洛哥境内)。12世纪中期,他身居于西西里国王诺曼人罗任
尔二世的皇宫里。国王对一切地理发现的新闻都很爱好,依德利西于是收集
了一大批能够补充罗任尔国王客人们的故事的文字资料,特别是有关非洲和
中亚地区的资料。依德利亚用70张纸绘制了两幅世界地图:一幅是圆形图,
另一幅是四边形图。他把从古代到中世纪的著作家所获得的地理资料都填入
这两幅图里。由于依德利西本人很少出游,所以他所收集的不仅有前人的真
知,也有前人的谬误。在他的世界地图上,各大陆的轮廓歪曲得很厉害。
公元13世纪,雅库特(1179—1229)的大卷本《地理辞典》中综合了阿
拉伯人全部的地理知识。雅库特按出身来说是鲁穆人(即拜占庭的希腊人),
但他是穆斯林而非基督徒。在编纂这本辞典过程中,他不仅利用了穆斯林著
作家的资料,而且还使用了古代的和拜占庭基督教著作家的资料。根据亲身
的经历和观察,他对东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伊朗和中亚地区甚为了解。他在
古老的梅尔夫城居住多年,从这个中亚地区伟大文化中心的图书馆里,他为
他的辞典收集了一部分资料。
伊本·阿尔·巴尔迪也是公元13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他是《奇迹中
的珍珠》一书的作者,他还绘制了一幅圆形世界地图。他的圆形地图与依德
利西的圆形世界地图相比有了一些进步:依德利西把空想的非洲东南角画得
几乎占满南半球,巴尔迪的非洲地图更接近事实;巴尔迪对欧洲的地形轮廓
的描绘也更加精确。尽管他的知识不都是确切的和完整的(在他的著作中,
与阿拉伯国家相比,印度很少得到注意),但是他显然比依德利西更为了解
南亚、东南亚地区。
公元14世纪里最著名的地理学家是旅行商伊本·拔图塔(1304—1377)。
他是柏柏尔人,生于丹吉尔城(位于西北非洲)。1325年大约因为商业事务
的需要,伊本·拔图塔离开丹吉尔,取道陆路前往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从此
便开始了他的旅行生涯。在 25年的漫长岁月里,他沿陆路和海道走过了约
12万公里的行程。他游历过的地区有,穆斯林在欧洲统治的全部地区和拜占
庭帝国、北非和东非(到达南纬10°线)、前亚和中亚地区,以及印度和中
国。他走遍了从莫桑比克海峡到马来海峡的印度洋沿岸和南中国海的大陆海
岸线。伊本·拔图塔年老引退后,口述了自己的游记《伊本·拔图塔游记》。
全部游记都是以自己的回忆为基础的。在这本书里概括了地理、历史和人种
学的大量资料,后来被译成欧洲的多种文字。时至今日,这本书对研究伊本·拔
图塔所游历过的国家的中世纪历史,其中包括前苏联广大地区的中世纪历
史,仍有参考价值。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不仅在地理发现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对地质现
象的解释方面也凝聚了阿拉伯人的智慧。
著名的医学家阿维森纳也是一位伟大的地质学家。他曾从事于“关于矿
物的成因和分类”的重要工作。他有一段对山脉成因的论述很值得我们注意:
“山的形成既有必然原因,也有偶然原因。必然原因是激烈的地震,由于地
震陆地上升而形成山;偶然原因中,水的剥蚀作用是重要的,它能造成洞穴,
… Page 67…
在陆地上形成起伏。”
阿拉伯的科学家“智者”奥马尔和埃尔·亚雷姆用历史事实证实了陆地
与海洋的关系的变化。奥马尔把他那个时代的地图与2000多年前印度、波斯
的地质学家所绘制的地图相比较,得知在此期间,亚细亚海岸的形状发生过
重要的变化。虽然希腊的哲学家早已抽象地阐述过与此相同的设想,但是,
他们是基于哪些事实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是不知道的。奥马尔的设想大
概是从希腊人那里得到的,但是他科学地证明了海的领域比以前扩大了,这
件事实不能不说是科学史上的重要成果。此外,奥马尔论述过盐水泉和沼泽
的季节性变化,这种见解是颇为新颖的。他还强调地质作用需要经过漫长的
岁月才能发生。由于《古兰经》第41章这样写道:“地球是用两天时间创造
的,并在其上安设了山;又经过两天,制造了地球上的生物;以后再用两天
时间,制造了七个天体。”奥马尔的想法与古兰经相矛盾,他被要求修正自
己的“错误”。奥马尔为了摆脱这种压迫,主动地从撒马尔罕出走了。
在阿拉伯的自然科学家中,还有一名说明地质学现象的重要人物,即卡
兹维尼。据说他活跃在13世纪末期。他对沙漠、地震、陆地和海洋变换位置
等情况作了出色的说明,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他阐述的所谓“历史是反复
的”思想。他还说,万物不停流转,人类要了解这些知识是非常困难的。这
不单纯是论述地质现象的观点,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观。这些都在他的著作
《自然界的奇迹》中作了详细叙述。
… Page 68…
2。欧洲地学
中古时代的人和古代人一样,有一个很自然的观点:大地就是他眼睛看
到的那么大。这是小农经济的地球观。11世纪到13世纪,西欧封建主、新
兴商人发动了三次十字军东征,发现地球比他们想象的大得多。13世纪蒙古
人也远征欧洲,这对于东方人的地理观念也是一次重大突破。上述两次重大
历史事件,对于交流东西方文化,扩大地理视野,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271—1295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 (1254—1324)花了24年时间在
中国与亚洲游历。他在元朝任官17年,对中国古代文化颇有涉猎。归国后写
了《马可·波罗游记》,把中国的风土人情与科学技术介绍给欧洲,大大开
阔了欧洲人的眼界,使欧洲人了解,在遥远的东方,还有一个神秘而瑰丽的
帝国。
马可·波罗之书在地理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14—15世纪里,马可·波
罗的书成了当时人们绘制亚洲地理图的指导性文献之一。在1375年绘制的天
主教世界地图上,以及许多其他著名的世界地图,很大程度上都使用了马
可·波罗的地名录。
马可·波罗的书在地理大发现的历史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15—16
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首次探险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使用了马可·波罗影响
下绘制的地图,而且《马可·波罗游记》还成为许多著名地理学家和航海家
——包括哥伦布在内——手边的必读之物。
葡萄牙人于1341年发现了非洲的加那利群岛。1415年,葡萄牙的亨利
王子(小名叫恩利格,1395—1460)参加了葡萄牙人对休达城的探险。亨利
王子是多次海上探险的组织领导者。尽管他从来没有进行过长距离的航行,
他仍被后人称为一个航海家。在亨利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人开始了对非洲
的远征。人类文明史上黑暗的一幕——贩卖非洲奴隶正是从这时开始的。1443
年,一支葡萄牙探险队绕过布朗角,发现了一个低矮的沙石群岛——阿尔金。
葡萄牙人抓获了当地的30多个渔民,以高价在里斯本出卖了。捕捉奴隶加快
了对西非海岸进一步发现的速度。由于害怕葡萄牙人,热带地区的居民们离
开海岸逃往内地。奴隶贩卖商不得不继续向南前进,到那些还没有触动过的
新的海岸去。葡萄牙人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并于1446年到达佛得角。
亨利王子在葡萄牙的历史上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在45年的活动中,他培
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富有经验的航海家,葡萄牙船队一跃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
的船队。在亨利统治时期,被探察和列入地图的非洲西海岸线约有3500公里
之长——起自直布罗陀海,终至现今的葡属几内亚。因此,亨利王子对世界
地理的发现是作出过积极贡献的。然而,这一时期对于西非却是悲剧性转变,
葡萄牙人把西非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捕捉奴隶的场所。
1487年,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随后达·伽马于 1497—1498
年绕过好望角北上,到达印度的加尔各答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的新航路,
对非洲的东西岸大致也了解清楚了。
1492年,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费了好大劲说服西班牙国王,支持他作横
渡大西洋航行。当时欧洲人接受古希腊的一个错误观念,认为欧洲的西端与
亚洲的东端隔大西洋相望;整个地球周长为28800公里,于是横渡大西洋到
达东只有一万多公里。哥伦布正是在这个错误观念指导下,敢于率领三只航
船作横渡大西洋的探险。哥仑布航行33天后,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认为
… Page 69…
这就是亚洲,目的已达到,就此返航。后来他三次航海到达南非大陆,也误
以为是亚洲。
哥伦布是第一个从北半球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横渡大西洋的人;他是欧洲
第一个航驶加勒比海的人;他首先发现了南美大陆和中美地峡;他发现了加
勒比海的全部主要岛屿,并为发现西部的两个大陆——北美洲和南美洲奠定
了基础。
哥伦布发现的巨大意义,仅仅在征服——占领墨西哥、秘鲁和北安第斯
山脉的国家之后,仅仅在成堆成堆的黄金和成队成队的“白银船”进入欧洲
时,才为16世纪的西班牙人所明白,并得到他们的公认。然而哥伦布探险所
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和革命意义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肯定的: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
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
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
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继哥伦布之后,1499—1504年,意大利人亚美利哥·维斯普齐,多次航
海到达南美洲北岸。他在《新世界》(1503)中确认美洲是一个新大陆,并
非哥伦布误认的亚洲。后来人们就用亚美利哥的拉丁名字 (Americus)命名
南北美洲为“亚美利加”(Ameri…ca)。
移居西班牙的葡萄牙人麦哲伦也是位富于进取精神的探险家,他也说服
西班牙国王支持他作航海探险。1519年9月,他率5艘帆船组成的船队,从
西班牙出发作环球航行。前一段走的是哥伦布走过的航线,到达南美后,他
继续前进,沿东海岸南下,越过麦哲伦海峡,到达一个风平浪静的硕大海洋,
因此他把这片海洋称为“太平洋”。横渡太平洋后,到达菲律宾群岛。1521
年,他因介入当时种族纠纷被土著杀害。幸存者乘仅有的一艘帆船继续向西
航行,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此次航行历时3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
球是个球形,发现了太平洋,摸清了南美大陆的轮廓。这使人们第一次对世
界有了清晰的印象,改变了托勒密以来关于世界地理的概念。
与中世纪后期欧洲伟大的地理大发现相比,中世纪欧洲人在地质学方面
的成就不多。当时,欧洲已经积累了一些岩矿的知识,有关岩矿的著作有三
种:①百科全书②植物志③石志。
影响较大的百科全书有英国人聂卡姆的《科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