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张春兴编著-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常见的读书坏习惯
从行为科学的观点而言,习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可是从教育标准和社会规范的观点而言,习惯就有所谓良与不良之别,符合教育标准与社会规范者为好习惯,否则为不良习惯。今天谈读书习惯,我们不采取这种观点。我们来取比较客观的原则作为区别习惯的标准,凡是有助于读书效果的,叫它好习惯,凡是有碍于读书效果的,叫它不良习惯。而且,所谓好与不好,最好根据学生们实际读书经验的数据资料来判断。
就在这样一个构想之下,我最近调查了师大一至四年级178位同学。要他们以不记名(但写性别)方式,凭个人10 多年来求学读书经验,自由列举有碍读书效果的不良习惯。调查资料经整理统计后,得到以下表列结果。
由调查统计的数字看,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把自己的读书不良习惯归属于以下6 种:① 姿势不良,② 胡思乱想,⑧ 边吃边读,④ 兼顾杂务,⑥ 音乐电视,⑥ 外因分心。事实上,这6种习惯可归并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坏习惯:读书时姿势不良。
第二类坏习惯:边吃东西边读书。
第三类坏习惯:注意力不能集中。
在大学生读书习惯的调查分析中,姿势不良虽高居不良习惯的首位,但此习惯受环境支配的可能性较大,革除比较容易,只耍使读书场所(如图书馆)没有躺卧的可能,躺卧的习惯就不难革除。至于边吃东西边读书的习惯,倒是值得分析研究的心理问题。此一习惯女同学最多,几乎有70%的女生是如此。根据一般了解,近年来由于生活富裕,食物中营养成分丰富,女孩子们对身材特别注意,故而形成节食少吃的风气。读书时吃零食,照样吸收养份,使人发胖。根据我个人辅导学生的经验, 很多女同学就因不能戒吃零食而发胖感到苦恼。因此,边吃边读的习惯,岂非是认知与行动不一致的心理冲突现象。很多同学写的“读不能获益,食不能知味”,正表达了这种矛盾心境。
为什么每读书就想吃东西呢?我跟很多女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根据她们的意见,可归纳为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吃点东西可以减轻读书的苦感,多年来,读书都是为了升学考试。升学考试有严重的失败威胁,故而读书的气氛多半是既苦且惧的,“嘴里有点东西”就会感觉轻松一点,因而使焦虑的痛苦减低。久而久之,自己似乎体会到,吃点东西就是支持自己,安慰自己。第二种解释是,这个习惯是由家庭中父母给养成的。父母重视子女学业,对放学回家读书作功课的关照,无微不至,父母担心子女读书不努力,于是哄之捧之,不遗余力,这些心思表现在其体行动上,就是准备好 的东西给孩子吃,结果成了习惯,读书与吃东西联在一起。 
(三)集中注意最为重要
从知觉心理学观点言,读书是运用感官,在认知的环境中选择资料和吸收资料的身心活动历程。在读书活动中,个人经由耳听、目视、手触、心感、体觉等各种不同的厉程,接触、选择、吸收环境中各种资料,而后加以整理、归类、贮存,留待以后随时取用。在这样一个身心交感的读书活动中,每个人都会经验到两种奇妙现象:其一,眼睛不同于照相机。它并非将视野内所有东西尽数收存,而是对其中某些东西视而不见。其二,耳朵不同于录音机,它并非将所有声音全本照录,而是对其中某些声音听而不闻。你曾有过眼睛盯着读页而对其内容一无所知的经验吗?你曾经验到呆坐教室对教授所讲一切充耳不闻吗?我曾做过几次有趣的小实验。如发现有学生坐着发呆,我就改变话路,向班上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名要发呆的学生回答。在他不能回答时,我要求他只要对我的问题复述一遍,即可免于回答。结果都会发现,他茫然不知原来提出的是什么问题。
在读书时,像此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心理现象,对读书效果并非全然有害,如能运用得当,不但无害,反而有益,因为,人的知觉活动既是选择性的,读书也止是一连串的知觉选择活动。读书时如能做到该选的选入,不该选的排除,对读书效果自然有益无害。此即研究读书习惯时必须考虑知觉心理的原因。
在读书活动时,为什么会有此种选择性的心理现象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注意”问题。由前节大学生们自述的读书不良习惯看,注意不能集中是读书缺乏效率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读书时如何保持适度的注意力,自然是必须突破心理障碍之一。
在讨论如何集中注意之前,宜先了解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引人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第二,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在很多刺激构成的环境中,某种(些)刺激之所以特别引起注意,主要由于两个条件:一是利激本身的特征,二是个人的动机与心向作用。就第一个条件看,谁都知 道,在感官所及的环境中最为特殊的刺激,最易引起注意,特殊的刺激使人替觉好奇,引人注意,这也就是广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人在清醒时,周围存在着很多刺激,可是人的感官能力有限,他不能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心理学家早有实验证明,人的一心不能二用,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兼做两件并行的事。曾有学者设计两耳分听的实验;戴上分别与两个录音机相连的两个耳机,同时传送两个故事。结果发现,一个人不能同时两耳分听,只能听下完整的一书故事,或是忽而左耳忽而右耳的转来转去,左右转换的主要原因,正是决定于刺激的特征(故事内容的高潮)。看电视也会有同样经验,不能同时对两台的节目注意。只能甲台看一眼,乙台看一眼,转台看的原因也是由于刺激的特征所引起的。
根据一心不能二用或同一时间内只能注意一件事的原理,我们就可了解,读书时如不能排除书本之外的其他刺激,读书的效果是不可能提高的。而且,书本之外的刺激也不限于个人周围的事物,个人内在的刺激干扰,更能影晌对书本的注意。像饥、渴、病痛以及意念联想等,都是影响个人注意的内在刺激。
再就心向作用言,在个人已有心理准备的状况下,易于对环境中的刺激特别注意。这也就是我们一再强调读书要有求知动机的原因。在赛跑时,运动员对起跑枪声特别敏感,就是明显的心向作用,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心向作用的读书效果实验。将能力相似的一群大学生,以随机的方式分为AB 两组,在同样的时间内阅读同样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论文。实验开始时主试告诉A组学生说,在阅读之后将举行一次测验,而且要大家注意,两周之后再举行第二次侧验。主试对B组说法稍异,开始阅读前只告诉他们读完将举行测验。等到第一次测验完毕之后,再补行告诉他们,过两周之后再做第二次测验。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使A组学生为第二次洲验多加一层心向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读完第一次测脸的成绩,两组无分轩轾,但两周后第二次测验的结果,A组成绩远胜于B组。心理学家解释,这是由于A组先有心理准备,阅读时加深了注意,因而影晌到两周后的记忆。像这样的心向作用影响读书效果的实验,希望对那些读书但求应付近期考试的同学们,能由之领悟到一点启示。
读书时,为什么注意力不能集中呢?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以下两个问题来问:
第一,读书时,为什么不能排除对其他刺激的注意而专心注意于面前的书本呢?
第二,即使个人能够勉强自己,做到心无旁顾专注于书本,但为什么仍然缺乏效果,甚至读来读去观念茫然,最后反而昏昏欲睡呢?
对第一个问题,我们根据前述知觉和注意的选择现象看,书本的刺激,不但是平淡无奇,甚至由于临书恐惧的经验,而使人望之生厌。所以,一个学生如没有强烈的动机和浓厚的兴趣,的确是很难排除其他引人注意的刺激而集中于书本的,单就学生放学回家之后在家做功课来说,家庭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刺激都比读书活动更具吸引力。诸如电视、收膏机、唱片、报纸、杂志、食物、饮料、再加上别人的谈话、电话的铃声以及自己生活中未完的琐事等等,随便选一样去傲,都比读书有意思。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每晚自修时间一到,很难把自己拉到书桌面前,即使工作开始,读本摊在面前,总还是受其他刺激吸引,东蹭西磨,剪一下指甲,照一下镜子,喝一点饮料,吃一口东西,半小时过去了,还没有收心入书呢。前文曾多次提到,除了武侠小说之类的引人入胜而又不致遭受成败威胁的读物之外,其他如学校的教科书参考书都有相当的难度,而且读了要考,关系着成败,因而此类书本刺激,在性质上本具排斥性,容易使人逃避。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有两点解释。其一,表面排除了外在刺激的干扰,确实做到对读本以外的刺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可能仍有内在刺激发生于扰。此种内在刺激使人分心,但个人未必全然了解。其二,只是面对书本强加注意,并未能对书本内容发生心智的交流作用,只是顺着文字逐字逐句阅读,缺乏理解和思考的认知活动。像这样的读书方法,表面上看是集中注意了,实际上是在作自我催眠练习;不但读书无效果,反而越读越使心智活动力减低,最后自然昏昏欲睡了。
(四)专心读书四大要则
集中注意既然是读书的必要条件,但怎样才能养成专心读


书的习惯呢?对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四点建议:
排除外扰刺激只要有决心,就不难做到。实际进行时可从三方面入手:① 改变读书环境,使自已不与外扰刺激接触。到图书馆去,选择面壁的角落,就可达此目的。② 使随身携带的东西简化,除书本文具必需物之外,不带其他分心的东西。③ 如在家自修,务使自己的房间保持单纯,桌面少摆陈设,使自己的眼睛除书本之外注意不到其他东西,很多年轻人读书时喜欢讲究情调,殊不知情调正是使人分心的刺激。
单一时间内只作一件事  第一件事做完再做第二件,如此可免牵东挂西不能专心。如有数事待做,工作顺序宜于先做简易者,而后依次做较难者,最后再回头来做容易的。这样可以维持工作动机,不致因时间因素影响工作效率。因为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呈抛物线型式,中段时间效率较佳,两端较低。
多重感官并用 多重感官并用可以加强心智活动。读书时除口诵有碍阅读速度不宜采用之外,眼、心、手三到是应该并重的,只用眼心二到容易使人疲劳,加上手到更有助于心智思考。手到之法有二,一是要点划线,二是随时笔记,两者均须将作者意见重组,因而需要主动思考,避免只作被动接受。
善用心向作用的原理  心向既可加深人的注意,在读书前与读书时最好时时善于运用。运用心向作用的方法可采用古人说的“于不疑处有疑”的办法,有疑问自然随时在书中求答案。另外的办法是读书之前先有目的,按预定目的在书中查寻所需资料,自然容易保持注意。

(五)怎样革除不良习惯
按心理学的原理,革除不良习惯的方法要靠学习,习惯原经学习而养成,习惯也须经学习而改变。改变既有习惯,有以下四种方法。
惩戒法  惩戒法是教育上最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强迫性的制止法,只要习惯性的反应出现,即施以惩罚,惩罚可由别人实施,也可由自己执行,前者如上课磕睡被老师罚站,后者如古人所说的头悬梁锥刺股,都是惩戒法的例子。惩戒法并非革除不良习惯的好方法。因为惩戒时常伴随产生痛苦情绪,即使对旧习惯暂时发生制止作用,也可能因痛苦的情绪反应与惩罚时使用的刺激之间产生联结学习,形成新的不良习惯。
耗尽法  这是训练动物常用的方法,是一种颇不仁慈的方法。例如驯服野马即用此法。野马多有坏习惯,骑上去跳跃奔腾不受指使。如善骑者跃上马背,任其跳跃,决不放弃,甚至鞭策有加,使它不得休息。最后野性发完,体力耗尽,终会俯首帖耳任人指挥。学校训导人员有时采取此法纠正学生恶习。例如,强迫有吸烟习惯的学生连续不停吸烟5支10支,直到吸醉恶心呕吐为止。此种纯属外制的办法,对改变习惯不易产生持久效果,且行之不当难免产生不良副作用,破坏师生感情,甚至形成不正常的情绪反应。
代替法  这是以良好习惯代替不良习惯的方法,也是最适当的一种方法。此法系根据前述同一时间一心不能二用的原理,企图在引发旧习惯的刺激情境下,先设法引起另一种新反应(好习惯),使旧的习惯反应受到压抑没有机会出现。多次练习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