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组的集体体验让我明确地认识到;                        由此而来的研究 
方法;      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了。 
        因此;     我对性格 ( 也称为人格)                 的理解如下: 
“所谓性格;         主要是包含了如特质 ( 如分裂特质、 
躁郁特质等)          之类不发生变化的成分在内的整体在 
个人和群体关系中时时刻刻不断微妙地转变;                               通过 
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而被感知的某人特有的状态。” 
       也就是说;         性格的本质是在群己关系中被相互 
主观感知的事实;             而并非如同石头、木片那样彼此 
毫无关联地、实际存在的物质实体。 
       在实施人格测试或性格检验时;                      有一件不可缺 
少的事情;         就是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会通过或多或少 
 的事前接触;         相互对彼此的人品加以认识。冯·登· 
 贝尔克把这件事;            和画家在画肖像画时;                为了画出 
优秀的作品会与所绘画的物件进行内心交流的情况 
相提并论;         这些都是 “相互主观感知的事项”。 

                                                                        75 

… Page 78…

       当然;      这并不仅仅只是在 T                组当中。同时是 
精神分析的专家弗洛姆 ( E 。From m )                          对性格有过 
这样的描述:          “个人使自己与世界发生关系;                       这些 
关联构成了他的性格的核心。”(                       《自由之于人类》; 
东京创元社)          他的这句话;           可以说是叙述了同样的 
内容。 
       我们对性格、人格、成长这些概念的讨论已经 
花了很大的工夫。其意义在于;                       正确认识 “对人格 
或者说性格从 ‘变化’的侧面来探讨”会是怎么的 
一回事。 
       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前面所叙述过的 T                              组里 
的体验来。 

 76 

… Page 79…

真            第 
 实 三 
 的章 
感 
受 

— 

共 
 同 “共同体验”的深刻程度 
体 能使人生观产生彻底的转变 
               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验 

… Page 80…

      3。1 “集体”的真正含义 

  视线交会的重要性 

       前面的例子中的那位护士小姐;                       由原来的表情 
阴郁、神色惊怯;              总是低着头将身体缩成一团的状 
态;    一下子变成了开朗、笑容满面、舒畅自由的感 
觉。这个转变就发生于她在其他成员、培训辅导员 
的期望、鼓励之下;               终于能够抬起头来;               将自己的 
视线投到每一个人的眼里;                    与他们视线交会的那个 
瞬间。在这里;            让我们回想起在第一章里提到的日 
本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疾病———对人恐惧的一种症 
状。由我的精神疾病医生的观点来讨论;                             在我常年 
的T     组培训的临床实践中;                  累积了许许多多关于 

                                                                         79 

… Page 81…

精神病的经验;            下面我想就这些经验来谈一谈。 
       人际关系培训开始后;                 在 T    组活动的最初阶 
段里;      除了培训辅导员以外;               一般来说;         成员们一 
个个几乎都低垂着眼帘。特别是女性成员;                             将整个 
头都埋下去的时候也很多。在成员们中;                            有的因为 
T  组特别的开幕式而感到不安;                     不时也有人由于对 
培训辅导员的行动感到好奇;                    不断地将视线投向培 
训辅导员。这些人也偷偷地观察其他成员的表情、 
姿势有什么特征;             有什么变化;          但当他们的视线猛 
然接触到培训辅导员炯炯有神的目光时;                            往往都会 
慌张地把眼神移开。 
       T  组培训辅导员的权责;                可以大致概括成下面 
的一句话:         认真地去看、去听、去感觉每一个成 
员;    只在小组真正必要的时候;                     讲真正必要的内 
容;    做尽可能简洁的发言。培训辅导员和医生或教 
师不同;       他们手中没有任何器具和药品;                      也没有教 
材;    他们也不同于僧侣或牧师;                   因为他们身上没有 
背负着宗教的传统权威。T                   组的培训辅导员完全是 
赤手空拳;         除了去看、去听、去感觉以外;                     其他的 
什么都无法做到了。 
       因此;     在由完全素不相识的成员所构成的 T 
组里;      特别是最初 的阶段;                 培训辅导员只能在 

 80 

… Page 82…

“看”上面集中全部的精力。一直低着头的成员们 
也能够感觉到培训辅导员眼神的凌厉。后来;                                有不 
少成员坦言:           “培训辅导员的眼睛很特别;                     实在让 
人难以正视。”随着培训时间的推移;                           T   组的活动 
 次数不断增加;           一个个成员抬起眼睛;                 能够与其他 
人的视线交会。这个过程就是这样的;                            我认为这样 
 的描述丝毫不过分。 
       在 T    组中;      虽然仅仅只不过就是 “抬起眼睛 
与他人的视线交会”这样一件事;                        但实际进行当中 
却是意想不到地困难。真正完全做到这一点实在有 
着无法衡量的重要性。这是我身为一个培训辅导员 
用了10  年时间才体会到的。 

  无法到达的视线 

       标准的I R T        培训由为期四天三夜到五天四夜 
 的基础培训;          和两个月后进行的雨天一夜的追踪后 
续培训这两个部分组成。这两次的培训都参加了; 
才算是完成了整个培训。培训开始后至少前两天甚 

                                                                         8 1 

… Page 83…

至前三天这一段时间里;                  在小组中;         成员们或者因 
为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总是无法清楚地表达出来让 
人明白而烦躁不安;               或者在其他成员说话时;                  因为 
看不见对方话语之中的含义或感情;                          因而产生极大 
的误解;       并由此对对方产生厌恶之情。我注意到了 
下面这样一个事实:               在这一段时间里;              无论培训辅 
导员怎样严厉地指出:                “你现在没有在看 !”或者提 
出要求:       “看着大家的眼睛 !”或者其他成员提出期 
望:    “希望能看着我的眼睛 !”或者就算应要求或期 
望将眼睛向对方看去……这一切几乎都是毫无效 
果。视线确实向一个一个成员、向我的眼睛望过来 
了;    但怎么也无法让人产生被注视着的现感。也就 
是说;      就算视线的方向是正确的;                   但这视线根本没 
有到达对方、到达我的眼睛里。 
       眼神交会实际上是相互看待彼此的内涵、真实 
的存在以及真实的想法。所以;                       “紧盯着别人的眼 
睛看是不礼貌的”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说话不看 
对方的眼睛是不是礼貌的”这种说法是对的。但 
是;    前者是在重视修饰和虚伪世界里的;                          而后者则 
是在重视诚恳和真实想法的人际世界里的真实状 
态。但是;         因为我们都或多或少带着修饰和虚伪生 
活着;      不可能完全脱离;             所以;      讨厌与人视线相对 

 82 

… Page 84…

是很正常的。 
       在这一点上;          还有来自于文化的最大差别。本 
书开头的地方曾叙述过;                  欧美人中;        “注视别人眼 
睛”( gazin g )      和 “用眼神交会沟通”( m utu al)  ;                 在 
数量上要比日本人多;                这一点不论是在临床现象中 
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出;                      从各式各样的实验 
社会心理学的资料中也已被证实。然而;                            就算是对 
欧美人来说;          过度地说 “注视别人的眼睛”也是无 
礼的;     有时甚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受到攻击 的 
感觉。 

  怎样做才能看得见呢? 

       注视他人的眼睛是需要勇气的;                      更不用说用自 
己的眼睛来接受别人的视线了。在被注视的时候甚 
至会感觉到身体在颤抖。但这只是在这些视线真正 
到达我的眼睛、我的内心的时候才可能有的现象。 
当某人的视线朝向这边;                 但却没有到达的时候;                这 
个人的眼睛只是一个单纯的眼球。在这种时候;                                与 

                                                                        83 

… Page 85…

其说这个人的眼睛是有生命的;                      还不如说看起来更 
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水晶球体。 
       在 T    组中;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 日 
常生活的人际关系中;                如果稍微留心一下;              也肯定 
会注意到的。同时也是眼科医生的英国心理学家赫 
顿 ( J。M 。H eaton )          认为;       眼睛呈现 出这种状态; 
表示眼睛正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我们在看日常的 
事物时;       不会感觉到做了特别的努力。赫顿写道: 
“如果对什么东西特别注意;                    必须看 ( look )         它的 
细部的时候;          我们会允许 ‘凝视’( gaze )                被唤醒; 
使其停留在想看的东西的细节上。但是;                            当眼睛处 
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时;                 眼睛被物件 ( 物体)              化了。 
这种时候;         本来被世界里各个物件所引导的眼睛; 
就变成必须要通过另外的某种东西来进行操作的物 
体了…… ( 眼睛处在紧张的)                        患者们;        不是用 
 ( Wit h )   眼睛来看;         而是通过 ( T h rough )             眼睛来 
看。”(  “T h e  E ye :     p h en om e nology  an d  psych ology  of 
Fu n ction    and   Disorder ”;     19 68 ) 
       在 T    组中;      成员们努力将视线投向对方的眼 
睛;    而其他成员们却说:               “感觉不到被注视”;             “现 
在你眼睛完全就像是在看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一 
样”等———这种事情在 I R T                培训中可以说几乎是 

  84 

… Page 86…

每次都发生———这样的情况;                  我想可以说都是一种 
体验的、主观的表明;                 刚才说过的 “视线没有到 
达”同样是这种情况;                赫顿关于眼睛紧张的学说; 
与我们在 T        组里的体验不同之处在于;                  赫顿的学说 
是以大量的 “患者”为对象的;                     而我们体验的对象 
则是健康的社会人。在 T                组里体验到这种情况的时 
候;    我们曾向被对方认为 “感觉不到被注视”等的 
成员进行确认。这时;               我们知道了;          尽管他自己觉 
得拼命地在看对方;              但实际上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