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绛雪园古方选注-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之 
直 
其 



上卷和剂

芍药甘草附子汤

属性: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法〕,分温三服〔法〕。 
芍药甘草附子汤,太阳少阴方也。太阳致亡阳,本由少阴不内守,少阴表恶寒,实由太 
阳不 
散失 



上卷和剂

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

属性:甘草四两(炙)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麻子仁半升 生地一斤 阿胶二两 麦 
门 
冬半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法〕,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法〕,纳胶烊消尽〔法〕 
,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炙甘草汤,仲景治心悸,王焘治肺痿,孙思邈治虚劳,三者皆是津涸燥淫之证。《至真 
要大 
脾以 
之咸 
载引 
津液 
门户 
相交 



上卷和剂

当归四逆汤

属性: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白芍三两 细辛三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 甘草二两(炙) 通 
草 
二两 
上七味, 咀〔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当归四逆,不用姜附者,阴血虚微,恐重劫其阴也。且四逆虽寒,而不至于冷,亦惟有 
调和 
得行 
阴, 
之络 



上卷和剂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属性: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 
枚 
(擘) 
上九味, 咀〔法〕,以水四升,清酒四升〔法〕,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日三服〔法〕。 
厥阴四逆,证有属络虚不能贯于四末而为厥者,当用归芍以和营血。若久有内寒者,无 
阳化 
发表 



上卷和剂

乌梅丸

属性:乌梅三百个 人参六两 当归四两 黄连一斤 黄柏六两 桂枝六两 干姜十两 蜀椒 
四两 
上十味,各捣筛,合治之〔法〕,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 
泥, 
日 
乌梅渍醋,益其酸,急泻厥阴,不欲其缓也。桂、椒、辛、附、姜,重用辛热,升达诸 
阳, 
生阳 
法矣 
至 
肝 
之 



上卷和剂

烧散

属性:取妇人中 近隐处,剪烧灰〔法〕,以水和服方寸匕〔法〕,日三服〔法〕。小便即利, 
阴 
裤裆穿之日久者良。阴阳易本无客邪,惟病患愈后,蕴蓄之热,乘虚袭人,溷逆三焦, 
仍取 



上卷寒剂

白虎汤

属性:石膏一斤(碎,绵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白虎汤,治阳明经表里俱热,与调胃承气汤为对峙,调胃承气导阳明腑中热邪,白虎泄 
阳明 
母性 
阳明 
自解 



上卷寒剂

白虎加人参汤

属性:石膏一斤(碎,绵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阳明热病化燥,用白虎加人参者,何也?石膏辛寒,仅能散表热,知母甘苦,仅能降里 
热, 
而 



上卷寒剂

竹叶石膏汤

属性: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炙) 
粳米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法〕,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法〕,温服一 
升〔法〕,日三服〔法〕。 
竹叶石膏汤,分走手足二经,而不悖于理者,以胃居中焦,分行津液于各脏,补胃泻肺, 
有 
于 



上卷寒剂

葛根黄芩黄连汤

属性:葛根八两 甘草二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法〕,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法〕,分温再服 
〔 
是方即泻心汤之变,治表寒里热,其义重在芩连整肃里热,虽以葛根为君,再为先煎, 
无非 
定, 



上卷寒剂

栀子柏皮汤

属性: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栀子、柏皮,表剂也。以寒胜热,以苦燥湿,已得治黄之要矣,而乃缓以甘草者,黄必 
内合 
使 
则在表也。 



上卷寒剂

白头翁汤

属性:白头翁二两 秦皮三两 黄连三两 黄柏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 
白头翁汤,治厥阴热利后重者,太、少二阴下利属寒,惟厥阴下利主热,以厥阴司相火 
也。 
者皆 
乃于 
胡之 
如是 



上卷寒剂

文蛤散

属性: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法〕,以沸汤和一钱匕服〔法〕,汤用五合〔法〕。 
蛤禀天一之刚气而生,故能独用建功,味咸性燥,咸寒足以胜热,寒燥足以渗湿。大陷 
胸汤 
斯毕 



上卷寒剂

大黄黄连泻心汤

属性: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痞有不因下而成者,君火亢盛,不得下交于阴而为痞,按之虚者,非有形之痞,独用苦 
寒, 
即寓 
伤正 



上卷寒剂

茵陈蒿汤

属性: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法〕,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法〕,分温三服 
〔 
茵陈散肌表之湿,得大黄则兼泻中焦之郁热,山栀逐肉理之湿,得大黄则兼泻上焦之郁 
热。 
同义 



上卷寒剂

猪肤汤

属性:猪肤一斤(用白皮,去其内肥,刮令如纸薄)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法〕,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法〕 
,温分六服〔法〕。 
肾应彘,而肺主肤,肾液下泄,不能上蒸于肺,致络燥而为咽痛者,又非甘草所能治矣, 
当 
循 



上卷温剂

四逆汤

属性: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法〕,分温再服〔法〕。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 
干姜三两。 
四逆者,四肢逆冷,因证以名方也。凡三阴一阳证中,有厥者皆用之。故少阴用以救元 
海之 
者 
开 
故可缓制留中,而为外召阳气之良法。 



上卷温剂

通脉四逆汤

属性: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用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法〕,分温再服〔法〕。其脉即出者愈。后加 
减 
通脉四逆,少阴格阳,面赤阳越欲亡,急用干姜、生附夺门而入,驱散阴霾,甘草监制 
姜附 
其脉 
太阴 
方之 



上卷温剂

人参四逆汤

属性:人参一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五钱 附子一枚(生,去皮,切八片)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四逆加人参,治亡阴利止之方。盖阴亡则阳气亦与之俱去,故不当独治其阴,而以干姜、 
附 



上卷温剂

茯苓四逆汤

属性:茯苓六两 干姜一两五钱 附子一枚(生)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一两 
上五味, 咀〔法〕,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茯苓四逆汤,即真武汤之变方。《太阳篇》中汗出烦躁,禁用大青龙,即以真武汤救之, 
何 
参 
逆 



上卷温剂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属性:干姜三两(强人四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猪胆汁四合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法〕,纳猪胆汁〔法〕,分温再服〔法〕。 
四逆加胆汁,为阳虚阴甚从治之方,津液内竭,脉微欲绝,是亡阴亡阳。由于吐已下后, 
用 
胆 



上卷温剂

白通汤

属性: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脐,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白通者,姜、附性燥,肾之所苦,须藉葱白之润,以通于肾,故名。若夫《金匮》云, 
面赤 
之阳 
由胃 



上卷温剂

白通加猪胆汁汤

属性: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法〕,纳胆汁、人尿,和令相得〔法〕,分温再 
服 
白通汤,阳药也。少阴下利,寒气太甚,内为格拒,阳气逆乱,当用监制之法。人尿之 
咸, 
阴, 



上卷温剂

附子汤

属性:附子二枚(生用,去皮) 茯苓三两 白芍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附子汤,少阴固本御邪之剂,功在倍用生、附,力肩少阴之重任,故以名方。其佐以太、 
厥 
开 
生 
君 
其 



上卷温剂

术附汤

属性:白术四两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切) 大枣 
十二枚 
(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法〕,分温三服〔法〕。初服其人觉身如痹,半日 
许 
使 
湿胜于风者,用术附汤。以湿之中人也,太阴受之,白术健脾去湿,熟附温经去湿,佐 
以姜 



上卷温剂

桂枝附子汤

属性:桂枝四两(去皮) 熟附子三枚(炮,去皮脐,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切) 大 
枣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法〕,分温三服〔法〕。 
桂枝附子汤,两见篇中,一治亡阳,一治风湿。治风湿者,以风为天之阳邪,桂枝、甘 
草辛 
固心 
用之 



上卷温剂

甘草附子汤

属性: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 
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方。风淫于表,湿流关节,阳衰阴胜,治宜两顾。白术、附 
子顾 
解也 



上卷温剂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属性: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 
(炮,去 
皮, 
上五味, 咀〔法〕,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恶寒止,停 
后 
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者,下后微恶寒,显然阳气涣散于中下矣,当急救其阳,毋暇顾恋 
阴气 
之策 



上卷温剂

甘草干姜汤

属性: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上二味, 咀〔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法〕,分温再服〔法〕。 
甘草干姜汤,桂枝甘草汤,同为辛甘化阳,而有分头异治之道;桂枝走表,治太阳表虚; 
干 
二 
为 



上卷温剂

干姜附子汤

属性: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去皮)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法〕,顿服之〔法〕。 
干姜附子汤,救太阳坏病转属少阴者,由于下后复汗,一误再误,而亡其阳,致阴躁而 
见于 
势力 



上卷温剂

理中丸及汤

属性: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子黄大〔法〕,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法〕 
,日三四服,夜二服〔法〕。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法〕,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根据两 
切〔法〕,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日三服〔法〕。加减法 
理中者,理中焦之气,以交于阴阳也。上焦属阳,下焦属阴,而中焦则为阴阳相偶之处。 
仲 
皆不及于汤,恐汤性易输易化,无留恋之能,少致和之功耳。人参、甘草甘以和阴也,白术 
、干姜辛以和阳也。辛甘相辅以处中,则阴阳自然和顺矣。 



上卷温剂

桂枝人参汤

属性: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炙) 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