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扫黄打非风云录-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那是带有某种庆幸的口吻,他清楚地知道,他的一些很有才华的战友,虽然出生于苦大仇深的家庭,也算是根正苗红的“红五类”,然而卷入那个史无前例的大革命,在革命风口浪尖的风光地带,不知天高地厚地风云一阵后,很快被潮流推进了波谷浪底,毕业后带着“三种人”的帽子,被打发回了他们的出生地,从此万劫不复,这使他想到了命运,尽管他们那时都是壮怀激烈的青年,他的命运在那个火热的夏天经历了人生大喜大悲的转折后,沦落于幽暗无光的水底。因为他那自己都不知道的身世被披露、被揭发,革命接班人和地主阶级孝子贤孙的转变也就在顷刻之间。这转折使他领略了世态炎凉和人生的大起大落所造成的灵魂震颤。
  他暑假从学校回家了,家乡还是那么贫困,几乎和他上学之前没有任何变化。父亲只知道盘着腿在炕上埋头抽烟,这个前大烟鬼,现任村革命领导小组组长的贫雇农,把全家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敢之的身上,他毕竟是村里出去的惟一一个大学生。父亲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文化大革命”闹得怎么学校也不上课了,连村西头的娃娃们那个只是初中的学堂也弄得乌烟瘴气,闹得要批斗学校姜校长。一位多么和蔼善良的教书先生呀,我家敢子就是他教出来的一个大学生,他常常在全校大会上谈起我家敢子在学校的情况。那口吻是骄傲的、赞赏的、沾沾自喜的,仿佛敢子的成功就是他的成功。他教了那么多山村娃子,教出的惟一一个在省城读研究生的也就是敢子了。
  老父亲一边“吧嗒吧嗒”抽烟,一边神情忧郁地用他那布满皱纹的老脸,看了看坐在房里看书的儿子。儿子脸上阴沉沉的,他知道儿子不高兴。杨敢之是前天接到父亲病危的电报,从热热闹闹的省城陵州师范学院打车回家的,他也整不明白,父亲身子骨一直很好,刚刚五十出头又哪来的毛病,而且病危了。于是匆匆忙忙告别了师范学院革命师生造反队的同志们,匆匆忙忙赶回了家乡。回到家却发现父亲壮壮的,没有一点生病的迹象。原来骗他回家的目的是催着他和姜校长的女儿姜玉珍结婚呢。他借口现在革命工作这么忙,学校又要搞斗、批、改,又要造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反,还要到北京去进行革命大串连,去见伟大领袖毛主席。哪有时间考虑个人的事情,还是等一等,再说现在不是提倡晚婚吗?
  父亲沉着脸说:“这事是我和姜校长早年约好的,人家姜校长早把你当儿子待的,要不花这么多心血栽培你?现在眼看你学业有成,总不能当陈世美吧!俺虽是农民,这背信弃义的事情不干,乘这次回来就把这婚事办了,俺老杨家从来不做悔婚这种缺德事。再说玉珍姑娘要人品有人品,要水平有水平,现在也是乡学校的民办教师了,人又出落得如花似玉的,哪点不配你小敢子?你看,你不在家那会儿,你妈得痨病躺在床上,是她像女儿一样照顾的,他家接济咱家也不少呢,俺老杨家可不能忘恩负义。”
  妈也插嘴说:“敢子哎,我这条命没去见阎王,亏着人家姜校长和玉珍姑娘,我们不能悔婚呢。”
  杨敢之说:“爹,妈,这是封建包办婚姻,我们这是新社会,不能再兴封建那一套,男女结婚要讲爱情。”
  爹说:“敢子你这说道,咱不懂,要说感情你从小和她一个班上学,从小学到中学,到人家家吃,到人家家喝,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那会儿,俺家穷得都揭不开锅,是人家姜校长让女儿送来了三斤棒子面。村西头连市里稽昌明书记遗弃在家里的老婆还饿死了呢,俺家能活下来,亏了姜校长呢。俺可不能忘恩负义呢。你现在说没感情,我看你是没良心。莫非你在城里自己对上象了,长了花花肠子了。”
  “爹,瞧你说的。”敢之这话说得有气无力。
  话确是捅到了痛处。他和学院红卫兵造反队的女学生梁灵凤确实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疾风暴雨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这友谊欠着一点就要上升为爱情了。因为大家忙于造走资派的反,忙于商量如何夺院党委、省委、市委的权,有点顾不上去升华,大家只差没有点破。这下好了,被爹横插了一杠子,又冒出了从小青梅竹马的姜玉珍来,真正使已成为红卫兵革命造反派宣传部长的杨敢之有点猝不及防。这一夜在家里的小土炕上翻来覆去睡不好觉。
  四周静悄悄的。除了一阵一阵传来树上知了的聒噪和水田里青蛙的鸣叫声,四周显得格外安静。他的思绪却像是河沟中的流水一样向远方流去。
  那个年头是充满饥饿的年头,吃的是照得人影的稀饭汤、糠菜团团,饿得他头昏眼花。尤其是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他沿着崎岖曲折的山路到乡里中学去读书时,浑身已没了力气。坐在教室中,他强打起精神听姜老师讲课,肚子却饿得前心贴在后脊梁上,浑身一阵阵发冷,他止不住颤抖。但他并不知道一个皮肤白白的圆脸女生正同情地看着他,她就是姜玉珍。课间她递给他一只烤熟的山芋。揭去焦黑的皮,里面是酥软滚烫的红心心。这香味真诱人,他迫不及待地把这只山芋送进了肚子。那味道真甜,这甜味遍及全身,于是他回头看了这个可爱的姑娘一眼,她望着他抿着嘴浅浅一笑。以后几乎每天他都能品尝到一个这样的山芋。看到她那双大大的黑白分明的杏仁眼,他心中就涌起一股暖流。他终于度过了那个难熬的寒冷冬天,心中记下了那浅浅的笑靥。
  回家时他看到日见消瘦的父亲和母亲,心中充满着酸涩。他想努力帮助父亲多干点活,挑挑肥,打打猪草,帮母亲烧饭喂猪,他带着愧疚的心情想替下他那营养不良的父母亲,好让他们喘口气。他们总是说,你看你的书去,明天还要上学。农村的青年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都学会侍弄牲口,下田犁地了,可他细皮嫩肉的,肩不能挑,手不扶犁把。他对父亲说,他想犁地,学着吆喝牛。可爹说,伢儿呀,这些活我们来干,你安心读书,天下只有读书有出息。班上一些同学退学了,他也不想上学了。当他战战兢兢地向爹提出自己不想读书时,爹真的发火了。从来没有动过他一个指头的爹竟扇了他一个耳光,脸上火辣辣的。他看到父亲蜡黄的脸色,埋头抽烟那种冷漠和沉默的样子,感到在这个黑黑的屋子里充斥着一股寒气,他不寒而栗。他不知道爹在想什么,只是瞪着惊恐的眼,含着泪注视着爹,他不知道埋在爹心中的秘密。
  杨飞龙在想他的哥哥杨飞天。十八年前那个血雨腥风的日子,一个漆黑的夜晚,衣衫褴褛的杨飞天气急败坏地拍开了他的家门。杨飞龙知道,杨飞天如今是丧家之犬,随新四军北撤后,又打回来的枣县独立团政委、县委书记稽昌明正在到处追捕他。杨飞天藏到五莲山的深山老林里去当了土匪,说是要等国军打回来。想当年杨家有出息的大少爷竟落到了落草为寇的地步,他感到他们兄弟之间的今是昨非。是这个亲哥哥把自己五花大绑捆到了族长面前,开除了自己的族籍。他现在要感谢这个大哥,要不兄弟他又何以成得了无产阶级,当今新四军的依靠对象呢。他昂起了头,大哥竟低下了高傲的头。恳求杨飞龙看在兄弟情分上救他一命。杨飞龙答应了。他借口替哥哥搞点吃的就消失在黑暗中。杨飞天倚在弟弟那张土炕上,像是睡着了一样。突然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在他落脚的房屋周围运动着。那声音在黑暗中像是猫走路那样,但是多年游击生涯,已使他养成了高度警觉的习惯,他警惕地睁开疲惫的双眼,下意识地从腰中拔出了手枪,把身子藏在门背后,眼睛看着漆黑的门外。他看到火光照耀的老槐树后面躲着的人影。十多个持枪的民兵举着火把,稽昌明这个狗日的亲自带人来了,弟弟杨飞龙把他出卖给了共产党。他已两天粒米未进了,这高度的紧张使他暂时忘记了饥饿。他像一条饿昏了的狗,惶惶不可终日地下了山,又鬼使神差地闯进了弟弟的家。他哪里知道弟弟已经被赤化,正在积极要求入党呢。
  前门、后窗都亮着火把,火光照耀着他的脸,脸上闪烁着狰狞的目光。他咬牙切齿地想,他妈的,老子与稽昌明有杀父之仇,决不能落在他的手中,杀死一个够本,杀死两个赚一个。门外响起稽昌明的声音:“杨飞天,你这个民族的败类,你跑不了了,出来投降吧,接受人民的审判。”
  “他妈的战死也是死,被穷棒子斗死也是死,我杨飞天效忠国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咬咬牙,瞄准了越来越逼近的人影,做困兽犹斗状。“啪啪”两枪他朝稽昌明打过去。由于紧张,枪子擦着稽昌明的身子飞过去。他听门外有人喊:“这小子有枪,大家当心,他再顽抗就击毙了他。”
  他想,横竖是个死。于是再次举起了枪,枪声未响他的左手被击中,枪“哐啷”一声掉在地上。他大叫一声:“他妈的。”又举起了右手中的驳壳枪拼着命发出了仇恨的子弹,一枪击中稽昌明身后的民兵,民兵应声倒地。这时窗外的枪声响了,枪弹击中了他的后背。他倒在血泊中。他至死不明白这一枪是弟弟杨飞龙打的。十几支枪的枪口几乎同时对准着他,他浑身成了血窟窿一般,鲜血流了一地。他大睁着双眼,瞳仁中最终的定格是大仇家稽昌明那张凶神恶煞的脸和弟弟那张血色全无的脸。
  村里的钟声响了,村民们全部集中到了昔日的杨家大院,现在的贫下中农协会。杨飞天的尸体被拉到了院子中央。由稽昌明领着召开了现场批斗会。会上贫雇农们历数杨飞天的滔天罪行。杨飞龙也跳到会场中央哭天抹泪,控诉杨飞天如何巧取豪夺霸占他的房地产,毒打欺侮他的罪行。讲到被开除族籍,赶出杨家大院的屈辱,他还掀起了他的衣服,他的前胸后背果然伤痕累累,都是他被杨飞天绑在大院的银杏树上用马鞭子抽的,说到这儿他泣不成声。真是亲不亲阶级分,地主阶级的哥哥,怎能不痛恨一个无产阶级的弟弟呢,他是雇农当然是无产阶级。杨飞龙是上过私塾的,有点文化,一些共产党用的新名词,他很快就学会了,他理所当然地成了后来抗战的积极分子。那天在会上惟一晕过去的是他的二嫂子,杨飞天的姨太太。她是看到浑身血窟窿,连天灵盖都打飞脑浆外溢的丈夫睁着双眼的惨状,被吓的。那时她怀着身孕。
  声讨控诉会散了之后,杨飞天就被草草掩埋在杨家大院的院墙后面的坡地上。是杨飞龙趁着天黑种下了一棵银杏树好有个辨认的记号。如今这颗树已长得高高大大,枝叶茂盛。树阴下长出一片青葱的蒿草。杨飞龙暗暗称奇,大哥的坟地竟然长出了一片蒿草。在村里,按老辈人的说法,这意味着我杨家要出大官,要出头面人物。杨家没人了,只有杨敢子,他是哥的遗腹子,后来事实一再证明敢子就是这片蒿草的证明。从小学到中学,他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直当班长、大队长的,深得姜成山校长的喜爱。现在敢子突然提出退学,他一巴掌把敢之的念头扇没了。敢子没有哭,只是盯着爹那忧郁的眼睛。
  爹一字一句地说,敢子,咱农村人送你上学不易,现在家里是穷一些,但日子与村上农民比还是好的。我们省吃俭用就是盼你有出息,家里的活你可以不干,但书不能不读,你要为俺杨家争气。姜校长很器重你。你千万不能有退学的念头,你退学,你爹你妈都会被你活活气死的,你自个儿掂掂分量吧。果然,自那次之后,杨敢子再也不提退学的事,仿佛一夜成人了似的。以后入团,在高三时还考过县里第二名。看来,大哥坟场那片蒿草还真他妈的显灵呢,把敢子培养出息了,我也算对得起死去的大哥了。那时也不能完全怪我去告密,枣县全境都被新四军占领了,他这个汪精卫的伪区长,血债累累的大汉奸,逃到哪儿都是死。敢子有出息了,也对得起惨死的大哥了,但愿大哥在天之灵能理解他的苦衷,原谅他与敢子他娘结合的善意。
  “杨敢之,你不要装蒜,你睁开你的狗眼看一看,革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睁开眼睛,他看到了梁灵凤那张因激愤而变形的俊俏脸蛋。脸上红扑扑的,陪在她身边的是威武壮实的稽胜利,他们双手挥着红宝书,站在主席台上。他们的身后是几天前还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他老人家正慈祥地看着他的红卫兵在批斗地主阶级,尽管他只是一个早已死去的地主儿子……
  稽胜利和梁灵凤还继续着他们的风光。他们冲上街头大破四旧,抄了学校几个老教授的家,当稽胜利批判这些满腹经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