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篡唐-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刹那间,他明白了李孝基的心思。
  这天下会变成什么模样?也许在有些人的眼中,已经有了结论。河洛自古便是中原腹地。而荥阳,则是中原的东面门户。勿论是从军事、政治地位来说,荥阳都非常重要。李孝基是希望言庆掌控荥阳,日后也可以作为进身之礼。
  至于言庆的年纪?
  也许在李孝基看来,那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言庆不由得笑了,他点点头,轻声回答道:“爹,你只管放心,我一定会把荥阳,控制在手中。”
  李孝基不再赘言,翻身上马。
  待李孝基出发,言庆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他紧跑几步,大声问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
  “言庆,不用多久,不用多久……咱们一定能再见。”李孝基说着话,在马上转过身来。
  风雪依旧,可言庆能请出看见,他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
  但愿得,不要太久……
  第三卷 将军百战碎铁衣 第096章 麒麟馆
  送走李孝基后,言庆有一种失落的感受。
  他很难形容这究竟是怎样的滋味。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对李孝基,他感情颇深。幼年时的一载相处,给他留下深刻记忆。可这并不代表,他能够从学生一下子转换到儿子的角色里。如果不是言虎此前曾透过一星半点的话,言庆可能连那一声‘爹’,都无法唤出来。
  轻轻叹了口气,李言庆回到茅庐。
  他答应李孝基要控制住荥阳,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李言庆用一年的时间,才将将找到一些头绪,但是要确实地实行起来,绝非一件容易事情。
  捡起书案上一本杂记,言庆心不在焉的翻阅起来。
  就在这时,房门轻轻敲响,紧跟着门拉开,王頍走进茅庐。
  “王先生!”
  李言庆连忙放下书,起身迎接。
  李孝基对王頍的评价很高,还有郑大士,也认为王頍是不可多得的谋主。他出身豪门,乃王僧辩次子。少年时好游侠之时,一剑在手。有豪士之风;年长后,受兄长指点,开始涉猎经籍。他精通五经,好读诸子,又通晓兵法,在十年前,被世人称之为‘博物学士’,声名响亮。
  只可惜,王頍负盛名时,李言庆尚是一个童子。
  待到言庆成名时,王頍又因为协助汉王杨谅而被列入乱党,周遭众人,不敢轻言他的名号。
  所以,言庆并不清楚,这王頍,究竟有多大的本领。
  正好也想考校一番,王頍自己找上门来了。李言庆请王頍坐下,又让毛小念取来一壶三勒浆。
  这种类似于宫廷秘制的甜酒,入口不会太烈。
  李言庆也不喜欢喝烈酒,所以聊天待客时,非茶既是三勒浆。
  他为王頍满上一杯,微笑道:“王先生,您原来留下来帮助我,指点我,我心里感激万分。
  只是如今,我尚需为祖父守孝。三年之内,难以施为。
  老师临行前。曾叮嘱我做一件事情。我如今尚无半点头绪,所以想要请先生指点迷津。”
  王頍如今也挂着乱党之名,而且不能抛头露面。
  所以言庆说话也很直白,目光灼灼,凝视着王頍的眼睛。
  王頍的眸光,有一些浑浊,让人看不出,他有什么特殊之处。听完言庆的话语,王頍忍不住笑了。
  “九爷的心思,我倒是知晓一些。
  公子如今在孝中,看似被束住了手脚,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公子既然三年不得鸣,何不趁此机会,蛰伏准备呢?其实,老夫倒认为,官职并不甚重要。以公子之才华,三年之后,定然一鸣惊人。所以,公子在这三年中,需要暗中积蓄力量。可问题是,公子您究竟。欲何为?”
  王頍说话很直接,没有任何拐弯抹角。
  事实上,他追随李孝基也有四载光阴,对于李家的境况,李家的想法,也了然于胸。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王頍和李家属于同一种性质。区别只在于,李家虽被猜忌,但实力犹存。而王頍呢,已成为无名无姓之人……
  所以,王頍也无需和李言庆打马虎眼儿,而是直入正题。
  言庆一怔,我欲何为?
  这是个很难说清楚的答案。
  从重生之后,李言庆倒也没什么心思,甚至一直在想,该如何去抱李二的大腿。这个想法,一直持续了整整十四年。直到去年他从高句丽回到巩县,这个想法,才开始产生了变化。
  我想抱李二的大腿,可李二也要能接受我才行。
  如果我手中没有让李二看重的实力,李二又怎么会把我放在眼中?
  这念头一起,言庆从单纯的抱大腿心里,开始发生变化。他希望能拥有自己的实力,能够在未来,自保的实力。
  征伐天下?
  言庆此时还没有那种想法。
  所以当王頍问他时,他沉吟片刻,轻声道:“我欲自立,该如何施为?”
  他说的这个‘自立’,可不是自立为王的意思。王頍微微一笑。“公子欲自立,又有何难?
  公子即立于巩县,乃天下之腹地所在。西进为东都,东进乃齐鲁。此皆为物华天宝之所在,诚可为公子之根基。荥阳,勾连东西,扼守南北,乃三秦之咽喉,东都之锁钥。所以,公子欲自立,必先掌控荥阳……荥阳在手,足以令公子立于不败之地,此天赐于公子之根基。”
  李言庆开始正视王頍了!
  李孝基说的果然不错,这王頍的确有两把刷子。
  “但不知,如何掌控荥阳?”
  “公子,以为这世道,将会如何?”
  “这个……”
  “呵呵,其实公子不说,我也知答案。我曾与九爷谈及,若公子之答案能合我心,我当留下;若不合我意,则遁入山林。事实上,昨夜九爷询问。亦是代我考校。公子的答案,甚得我心。
  这天下,会乱,会很乱,会更乱……”
  李言庆倒吸一口凉气,诧异凝视王頍。
  王頍说:“杨氏,不可否认,其才华出众,手段亦极其高明。然则其人,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加之杨氏乃篡国之臣。故而对其臣下,多有猜忌之心。昔年先帝在时,尚能用人,而至杨广以来,贤臣凋落,奸臣当道。其征辽东,原为大善。可惜一征、二征皆失利,已动摇国家根本。
  如今,关东群小四起,盗匪丛生。
  杨广不思尽快平定,反而一味穷兵黩武,要来年三征辽东。
  高句丽,弹丸小国,本不足为虑。关东乃根本所在,杨广却弃之不顾……即便打下那高句丽,与江山有何益处?不过是为他颜面耳。故我断言,三征辽东,即便获胜,亦将天下大乱。杨广的性情,我多有了解。此人顺利时,可意气风发,若遭遇挫折,恐怕是难以复起。
  所以公子的‘三乱’之说,我甚为同意。不过从目前而言,公子欲掌荥阳,还需杨氏襄助。”
  李言庆沉默不语,心中却暗自感叹。
  提起隋唐,人们必言房谋杜断,必言李二英明神武,必言徐世绩如何了得。
  殊不知,这大时代中,藏龙卧虎多如牛毛。似王頍这样的人物,竟然没有留下任何功绩?
  时耶,命耶?
  想到这里,李言庆起身一揖,“还请先生教我。”
  “公子如今,还需要做很多事情。不可否认。公子在士林中,颇有名声。然而在民间,知公子之名者,几人邪?若得荥阳,若欲自立,当先求百姓之名。此公子今可为之,且易如反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为水,我为舟乎?”
  王頍忍不住抚掌大笑,“公子所言,甚为贴切。”
  “但不知,如何令水载舟?”
  “今杨玄感肆虐河洛,虽已失败,其危害犹存。我一路看来,但见处处荒芜,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故今冬必有流民四起,而杨氏意欲三征辽东,来年必然引发更大的灾难。
  公子可愿见荥阳百姓受此疾苦否?”
  “自是不愿!”
  “如此,公子可在荥阳、巩县、偃师沿途,设立粥棚,就救济荥阳百姓。这并不需太多花费,只需公子您出面即可。到时候公子可以联络荥阳缙绅世胄襄助,于公子不过小小花费,然于百姓,则是活命之恩,此为其一。”
  李言庆为王頍满上酒,诚恳问道:“愿闻其二。”
  “公子丁忧,此为蛰伏。
  若只是蛰伏,则有可能淡出杨氏视线。故其二,公子需令杨氏,持续对公子之关注。公子为当今名士,鹅公子、半缘君之名,为士林所知。所以,公子若振臂一呼,定会士子云从。
  既有此能,又何必弃之不用?故而这其二,请公子设立文学馆,编修经史,以令士林关注。”
  “文学馆?”
  李言庆心里一颤。
  自家本事自家清楚,他不免有些踌躇。
  王頍说:“这文学馆成立,无需公子亲自打理。只需选一二得力之人负责,已然足够。”
  “也就是说,只借我之名号?”
  “正是如此……昔年蔡邕注两汉纪,东观学士云集,而蔡邕究竟出力几何?郑玄修五经,令天下文士附从。然则郑玄,也非事必亲躬。公子成立这文学馆的目的,是为名;而士子云从,亦为名。此两相得益之事,公子又何乐而不为乎?”
  李言庆连连点头,“先生所言极是。”
  “这其三,公子欲控荥阳,还需消息通畅。
  这又牵扯到了先前所说粥棚之事,公子设立粥棚时,将耳目撒出。不过若行此事,还需有专人打理,更要设一署衙,负责此事。此项花费颇巨,但可量力而行。而开设文学馆,正可将此署衙掩盖,不使人觉察。
  此老夫为公子所谋三策,请公子斟酌。”
  李言庆这时候,显然对王頍敬服不已。
  他这三策,环环相扣,招招相连。若拆开来看,似乎并无出奇之中,可合并一起,却又是高妙至极。
  “先生所言三策,正合我意。”
  言庆在屋中徘徊思索,片刻后在王頍身边坐下,“此事不宜拖延,当从速进行。我原本准备在百花谷附近修建田庄,如今看来,却正合文学馆所用。不过,我有不情之请,还请先生答应。
  这耳目署衙,需一智谋深远者打理。我如今身边,并无此等人物,故而一事不烦二主,请先生代我掌控,如何?”
  王頍惊讶道:“公子可要想清楚,此署衙乃公子命脉所在,交给我……”
  “我父既然举荐先生,想必对先生信任有加。我与家父的关系,先生应该心知肚明。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无法归宗认祖。家父既然相信先生,我为何信不得先生?而且这件事,唯有先生最为合适,我即将此事托付于先生,我身家性命,亦一同托付。万望先生,莫推辞。”
  李言庆言语恳切,令王頍颇为感动。
  当年他在汉王杨谅帐下,虽名为谋主,然则并不受重用。
  许多事情,杨谅都是一意孤行。王頍即便是劝说,杨谅也不肯听从。其实,历史上王頍的命运,也正是因为杨谅的失败,最终自刎。而今日他试探着献出三策,不成想李言庆全盘接受。
  这,算是一种知遇之恩。
  古人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此时此刻,王頍心中,正涌荡这种念头。
  他站起身,拱手一揖,“王景文愿为公子,效犬马之劳。”
  “我会命沈光协助先生负责此事,并每年拨与先生五万贯,来打造这个署衙。一应花费,由先生决断,不过在名义上,我会以沈光为主,负责此事,还请先生能够体谅我的苦衷。”
  王頍如何不能体谅?
  他本身就是见不得光的人,还真不适合主持此事。
  李言庆接着说:“至于文学馆,就以‘麒麟’命名,为麒麟馆,先生以为如何?”
  这麒麟,是古之祥兽,更与儒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据说,儒家圣人孔子,因麒麟而生,因麒麟而亡,故有‘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兮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的词句流传。从某种程度上说,麒麟,又代表着传统儒家的文化。
  王頍颔首,“麒麟馆,此名甚佳。”
  “先生所属,命‘麒麟台’,不过只有你知我知。
  至于麒麟馆的魁首,我再行考虑。当务之急,务必要在新年前,将麒麟馆的框架,打造起来。”
  “这是为何?”
  “因为新年之后,朝廷将派来新的郡守。”
  王頍眼睛蓦地一亮,从言庆这一句话中,他听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新任荥阳郡守,究竟是什么人?
  至今尚无人知晓……而且朝中对这个人选,也是争夺的很激烈。言庆竟然能说出新任郡守的上任时间,那岂不是说,他已然上达天听?也就是说,当他开始筹谋计划的时候,李言庆已经有所行动。而且,言庆的计划,竟和他是不谋而合。刹那间,王頍对言庆,又多了几分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