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百双脚穿着新制地军靴同时踏下,大地都在震颤,比起擂动地军鼓尤要响亮三分。在枪阵两侧,两队骑兵倒拿着一面面缴获交趾战旗,亦步亦趋的缓步而行。
“是野战四营!”
“是八百抵万军,坚守城门十余日地第四营!”看着进入场中的旗号,观礼的民众一下骚动起来。这一月,东海军把参战各营的战绩大肆宣扬,岛上的百姓对战功赫赫的各营头的名号都是耳熟能详。但随着枪阵的接近,外来的商客们都被厚重如山岳般的军阵压倒,心神全被震摄,喧哗声一下低了下去。但东海的民众却欢声雷动,往年冬歇时,各村寨的男丁都被组织起进行列队训练,这样的场面他们也惯常见过。
第四营的方阵围着校军场中央空地绕了半圈,在观礼民众的欢呼声中于点兵台前立定。七百余人齐齐转身,枪尾向地面一跺,挺胸收腹,站得如同竹林般笔直。两队骑手同时出列,一个接一个通过点兵他,把手中的一面面交趾战旗都丢在台上众将的眼前。
点兵台上,看着面面战旗在台前堆起,赵武压低声音对赵文说着:“张帆干得不错嘛!收缴的战利品倒真是不少!”
“这已经是少的了。夜袭交趾大营的时候,已经丢了许多,不然,这几百人都能人手一份。”
“怎么没看到炮队?”赵琦微微侧过身子,轻声问道。
“炮队的兵都跟在枪阵里,今天外人太多,火炮还保密点好!”赵文解释着。
献旗已毕,野战四营听着都指挥使的号令,转身起步,通过点兵台,在校军场中绕过剩下的半圈,走进中央的空地,随旗而立。
跟在第四营之后,又一个方阵进入场中,那是水兵们的方阵。闪亮的长枪配着黑色的鱼皮甲,加上毫不逊色的整齐步伐,水兵们的枪阵与野战四营有着同样的威严。
三个水兵方阵连续人场,四周的观礼台上几乎要沸腾起来,但阅兵仪式最后的高潮,却还是野战一营带来。
红色军旗高高举起,金色的野战一营四个大字同旗面中央的黑色虎头在风中飘扬。
“是野战一营!是野战一营!”
“是那个以一破十,一日三战,攻破清化城,炸开升龙府的第一营!是活捉了李乾德的第一营!”
“是陆指使!走在前面的那个是陆指使!”
陆贾举着指挥刀走在战旗下,在他左右的朱正刚和赵大才目不斜视,与他一起护着营旗正步前行。在他们身后,第一营的队列,比前面四个方阵更加的整齐,不论横竖,还是斜向看去,都齐齐的排出一条直线。
“陆兄弟带得好兵啊!”朱聪笑赞着。台上众人中,也只有他披着白色的麻织披风。
“今次战功第一,当然不是靠吹出来的!”
第一营在前所未有的欢呼声走过全场,赵瑜在台上清楚的看到,第一营的方阵中,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有着无法掩饰的自豪与荣耀。这正是他想要的队伍,一只有着荣誉感、有着凝聚力、有着最强战斗力的队伍。
出征交趾的各营都已在场中立定。在台前堆起的旗帜已如同一座小山。鼓声这时静了下来,而号角声却压低了八度。低沉的号声在风中呜咽,仿佛在哭泣一般。观众们的情绪也被号音感染,渐渐安静了。
由几百名穿着朱紫袍服的人群所组成的队伍,拖着一架架大车,吃力的走进场中。原本应该由马匹拉着的四轮大车,被人力拉动着,在校军场中缓缓行进。马车上,一具具黑漆的棺材堆放着,那里承载着枉死者的尸骸。从升龙府外的乱葬岗中搜检到的一百七十二具遗骨,安放在棺木中,展示在所有人的面前。
“是交趾的鸟官!”看台上的一声尖叫,顿时引爆了全场的愤怒。
九三之卷 第30章 祭灵(下)
被俘的交趾官吏拖着一行灵柩大车,在遍及全场的骂声中艰难行进。千夫所指的滋味,这些交趾官吏想必没有见识过,不时有几人吓得软了腿,瘫在地上挣挫不起,但很快就被随行的士兵们用皮鞭抽了起来,再拖着纤绳向前走去。而见到交趾官吏被抽打,看台上便一片高声叫好,显见得这些鞭子是大快人
四周的百姓们破口大骂,但点兵台上,所有的头领们却无人激动。商队被屠杀的真正起因,在东海军的高层中也都通报下去。对于以朱明为首,在李乾德的晚宴上酒后失言,进而害了整支商队的三个人,东海军的高层们半点同情也没有。就算是朱聪,对于他弟弟造成的大错,也无话可说。只能掏出私囊,在下发给商队成员的抚恤金中,添了自己的一份。
不过所谓的酒后失言,也仅仅是直接诱因。真正导致商队被害的,还是东海两面倒卖军械的行为,如果赵瑜没有把刀枪箭弩贩运到占城、真腊,当然也不会造成现在的结果。若是追根究底,真正造成一百七十余人枉死的,应是东海军自己。所以,这个内情不得不是严格保密,要是被泄露出去,对交趾一战的义理基础可就要完全崩溃,而赵瑜为首的东海高层的名声,当然也免不了要大打折扣。灵柩车队在点兵台前停步,赵瑜率众而下,行至车前,一一洒酒祭奠。行动间神色庄重,祭礼时一丝不苟。几百个交趾官吏退在一旁,跪伏于地,脸贴着地面,大气也不敢出。
看台上,一个外来的商客乍舌:“赵大当家果然威风,那些个交趾官儿怕是只有见到天子时,才会这般恭敬罢!”
“那是当然的!”附近的一个东海百姓傲然道。:“我加大当家烧了升龙府,杀了十万交趾兵,连交趾王都捉将来了,他们哪敢不服?!”赵瑜被夸,他仿佛自己也被赞着,感觉上也是与有荣焉。
赵瑜在东海的名声其实极好。也甚受爱戴。一方面有宣传之功,另一方面,赵瑜也的确有许多仗义疏财、救助百姓的举动,东海上下受其恩惠者难以计数。何况,他的战功赫赫,自起兵以来未尝一败,文治武功都有可赞之处,尤其是今次为商队复仇出兵的举动,更是大得民心。不论是浙人福佬。还是粤人民,都为此战胜利而欢欣鼓舞。不同地域间的隔阂,仿佛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赵瑜护家地行为。也使台湾岛上的百姓们终于初步默认了自己东海人的身份,而他起家的根基,也就在这时候才算真正扎下。
拜祭之后,赵瑜领众回到台上,灵柩大车重新被拉动,缓缓的停到了校军场的边缘处。鼓号声重新响起,今日真正地压轴好戏,这时才刚要上演。
校军场中,近万对目光同时聚焦在入口处。随着人们的期待,两队甲士当先持枪而入,从入口直到点兵台前,整整齐齐的排了两列,中间留出了一条两人宽的通道。
甲士们稳稳站定,两个士兵领着一个身穿十二章衣、头戴通天冠的老者,走进人们的视线。老者佝偻着身子,踉踉跄跄的,一条白练搭在他脖颈上。虚虚缠住双手,表明了他俘虏的身份。他在两列甲士之间的通道走着,每向前行了三步,就跪下来叩拜一次,五体投地,神色恭谨之极。
赵琦在台上,看着那老者三步一叩地慢慢走近,冷冷道:“想不到李乾德还真是能屈能伸,他以为这么做。我们就会饶他一命吗?”
赵瑜轻笑道:“人老了。自然会贪生怕死起来,千古艰难唯一死!我给了他一点活命的希望。他的脸都可以不要了。”
“他好歹也曾是一国之君。还自称过大越皇帝!怎么连点气节都没有?”
“从古到今。可曾有过一个有气节地降王?”赵瑜地笑容更加寒冷。
由于要叩拜。李乾德走得却是甚慢。四周看台上地民众只有低低地交头接耳声。没有一人大肆喧哗。前面他们对着一群交趾官吏破口大骂。但见了正主反倒没有骂声了。李乾德毕竟曾是一国之主。他地身份对于连七品知县都没几人见过地平民们来说。犹如高居云中之人。就算是已经成了阶下囚。围观地人众也不敢多加轻侮。
整整两刻钟过去。李乾德终于走完百来步地距离。他跪伏在台前。三拜九叩。大礼参拜。这礼节。完全是僭越了。李乾德有着大宋郡王地身份。按礼制。能得他叩拜地。只有宋帝一人。不过赵瑜却不在乎那么多。其他头领也觉得理所当然。而最有可能提出反对意见地陈正汇。却也没有多言。而是看着李乾德把整套朝觐面圣地礼节完成。
等其叩拜完毕。两个领路地士兵上前缴令:“禀大当家。降王李乾德带到!”
鼓号声再一次停了下来。所有人地目光都集中在赵瑜身上。李乾德是生是死。就等他一言而决。赵瑜静静等了片刻。待所有地杂音一齐消去。整座校兵场寂静无声。才一摆手。高声喝道:“拿去!”
听到赵瑜的声音,李乾德不敢置信的猛然抬起头,正要大声喊叫,身边的两个士兵便一把把他架起,一团麻絮塞进他嘴中,不论他想要说些什么,都被堵在了喉咙里。几个士兵同时动手,褫冠解带,把交趾王身上地衮冕一一扒去,只给他留下一套白色小衣,披头散发着,如拖猪狗一般拖向灵柩车队前。
灵柩车队前,一根竹竿已经竖起,深深的插进地里。一个身穿红衣的刽子手带着几个助手已等在竹竿下。等李乾德拖至,助手们便压着李乾德的四肢,把他硬生生的埋进一旁早已挖好的坑中,填上土后压实,只留着颗花白的头颅在外。竹竿被掰弯下来,一个助手用一条结实的细麻绳,把竹竿的杆头和李乾德地头发系住,牢牢绑定。这是交趾特有地处刑方法,也是东海商队的成员曾经受到过地刑罚…………既然要报复,就报复个彻底,这也是赵瑜的意见。
行刑前的预备工作全数完成,刽子手把一柄大斧抗在肩上,等待着赵瑜最后的命令。
“斩!”赵瑜轻喝。
“斩!!”他身边的头领跟着喝道。
“斩!!!”所有的东海官兵们齐声大喝。
刽子手举起大斧,手起斧落,斧刃贴地而过。一道血柱随即喷起,竹竿复回笔直。花白的头颅随着竹枝左右摇晃,曾经的交趾国王,现如今的东海俘囚,在另一个历史中,作为享国五十余载的明君,而留名青史的大越皇帝,现在就被悬首于竹竿之上。“这只是第一个!”远望着竹枝摇摆,赵瑜自言自语轻声说道。天下间的国主君王,不知凡几。今日,李乾德开了一个头,日后,随着他前进的脚步,吊在竹竿顶端的国君首级,不知还会有多少。
失去了遮盖的颈腔还在喷溅着血液,见到这一幕的交趾官吏,个个噤若寒蝉,俯首帖耳,而看台上的百姓却一阵轰然。
“万岁!”一片嘈杂声中,不知谁起了一个头。
隔了片刻,第二声万岁也被喊了出来。
紧接着,高呼万岁的口号在四面的看台上同时响起。刚开始,还略有混乱,但很快就和成了一个节拍。
“万岁!”
“万岁!!”
极有节奏的呼声震天响起。狂热如同传染病一般,在看台上快速散播着。很快,这狂热也感染了场中的军队,士兵们再也忍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也开始振臂高呼。
赵瑜在呼声中,闭起双眼,静静享受着。他喜欢这万众欢呼的场面,他喜欢被人顶礼膜拜的样子。
千余年前,汉高祖刘邦在家乡看着始皇帝的车驾驾临,在万民的叩拜中,立下了誓言:“大丈夫当如是焉!”
而霸王项羽,面对始皇帝浩浩荡荡的巡国大军,所说的则更为直接:“彼可取而代之!”
但凡有点野心的豪杰,都会憧憬着万众朝拜的场景。而赵瑜也在想象着,若是日后真的坐上汴京城中那个最高的位子的时候,欢呼声不知会比现在响亮多少?!
他想像着,更期待着!
政和七年二月十五日,东海诛交趾王李乾德于基隆。此信一出,哄传天下。消息传入汴京城中,宋帝赵佶坐立不安,连夜召集众相,细商对策。而赵瑜的名字,也终于进入了大宋百姓们耳中。尤其是广西、广东,由于多年受交趾侵害,苦于乾德已久。东海为其复仇,感恩戴德者不在少数。邕州、钦州的百姓中,甚至有为赵瑜私立长生牌位者,官府禁之不绝。
自这一日之后,投奔东海的豪杰好汉,络绎不绝。而读书的士子们,也不在少数。在争夺天下的势力中,东海也终于走上了前台。
九三之卷 第31章 局势(上)
政和七年三月十一日,己亥。【西元1117年4月14日】
让东海上下热血沸腾的祭灵大典已经过去了近月,而诛杀李乾德带来的余波却还没有反馈到台湾岛上。没有了外事刺激民众,进入三月后,农民耕作、商人出海、士兵训练、学生苦读,各有各事,基隆也就重新恢复了平静。而赵瑜,也在经历了数月紧张刺激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