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独裁者报告-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棋祥”是赞襄八大臣为新皇帝所拟的年号。当时已铸币、印历,为新君登位祝贺。政变后改年号为“同治”另铸“同治通宝”
  皇帝、太后、亲王,都要治理天下,问题就复杂起来。好在当时同治帝年龄尚小。只是个摆设。那“垂帘”与“议政”又是怎样的关
  ?
  在皇帝登极大典上,内阁明发上谕,公布了统治中枢的主要大事处理程序。第一步。地方大员及军营的折报均先呈两宫太后披览;第二步,交议政王、军机大臣“诈议”后提出意见;第三步,再把议后的文件交太后裁定;第四步,按太后的裁定意见再由军机处拟旨;第五步。再呈请两宫皇太后审正后正式颁发。
  其实所谓两宫太后,仍主要是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一直是个陪衬和摆设。上述程序已经够复杂了,一份文件递来递去,如果出现分歧,出现争论,争来争去可就麻烦了。肃顺集团是太后和恭王联合推翻的,自然得他们联合实行权力统治和权力分割。
  在分割当时的权力时,奕是想多一些得到权力的。但是,他也如同肃顺那样小看了慈禧太后。在推翻肃顺集团之后,她已取得了更大实际的统治和斗争经验,她知道手中无权就要任人宰割?在当初她与肃顺集团拼杀过,最后胜利的是她。但是,没有奕的支持和参加,她绝无成功的可能。所以。她要给恭亲王更多的权力。
  但她更知道。如果以为恭亲王会永久那么拥护她,也是天天真了。以后,会有矛盾产生的,说不上会有你死我活的尖锐矛盾产生。
  所以,在新的政权出现时,她一定要紧紧地抓住最高统治权,要弄明白“垂帘”和“议政”的关系。她对内阁所发上谕中那个程序,她要王公大臣、六部九卿们一起讨论,一定要讨论出垂帘听政的具体章程来。大家都参加讨论,正好也是让朝中大臣们。都知晓垂帘太后手里有多么大的权力。
  可是关于如何垂帘,王公大臣们查经翻典,绞尽脑汁,商议再三,也找不出其“章程”来。历史上虽有几个两宫皇太后在养心殿东暖阁垂帘听政。
  贤后临朝。如汉朝的和熹后、晋朝的康献后、宋朝的章献后等等,也只是临朝而矣,并未形成章程和制度。恰恰相反,清朝二百多年祖制,是禁止后宫干政的,更无章程可循了。
  慈禧见垂帘章程难产,便以皇帝名义明内阁两道上谕,点出垂帘听政的要点,让王公大臣们据此要点再议详章。
  其中一道谕旨的主要内容:“联奉两宫皇太后懿旨,见在一切政务,均蒙两宫皇太后躬亲裁决 惟缓拟谕旨,仍应作为联意宣示中外,自宜钦遂慈,嗣后议政王、军机大臣缮拟谕旨着仍书联字,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谕旨强调的根本精神是“皇太后躬亲裁决”即一协大权都要掌握于太后手中。这是不容置疑者,不集中体现这一精神。垂帘章程是通不过的。
  根据这一根本精神,王公大臣先后又议了十天。最后总算议妥。以礼亲王世锋领衔奏上。垂帘章程共计十一条,其中心思想确实体现了太后大权独揽的精神。中外一切章疏、官员的升黜大权皆在太后,恭亲王、军机大臣仅有议论之权而已。
  而在这场政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恭亲王奕 。协助慈禧太后取得了辛百政变的胜利。垂帘听政之始,她对一切政事尚不熟悉,京中党派分歧,她也难以操纵。
  故此,她把恭亲王引为己助,如左右手。她接连发布上谕,给恭王许多官衔。如议政王、家人府令、内务府大臣等,又赏食亲王双俸。
  但是奇怪的是。在这次政变中同样功勋卓著的康雪烛,却还是戴了个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的衔,并没有得到其它任何的赏赐。
  如果说慈禧太后和恭亲王是这次政变的策划者,那么毫无疑问的康雪烛就是这次政变的执行者?
  但是,康雪烛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东西,就连胜保都得到了赏赐,可是,唯独只有功劳赫赫的康雪烛没有,没有人能读懂慈禧太后为什么要这么做
  见洋人居然对自己服软了,肃顺心里的气多少也平息了些。毕竟现在是非常时期。自己也不好过多的得罪洋人
  乔尼却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样:“哦,对了,中堂大人,我的一个朋友很想见到您。但又怕您不肯接见,所以委托我把他带了过来”。
  “哦,是谁?”虽然上朝时间快要到了,肃顺还是好奇地问了一声。
  “中堂大人。是我
  随着这一声声音,一个人从乔尼身后闪了出来。
  “康雪烛!”肃顺顿时大惊失色。
  康雪烛?康雪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康雪烛微微笑着,然后慢慢地拿出了一样东西:“肃顺,接旨!”
  肃顺怔了一下,等看清了康雪烛手里拿的的确是圣旨之后,犹豫了一小会,终究还是跪倒在了地上。
  “传陛下圣导。大行皇帝遗昭:肃顺、载热、端华、景寿等人品行不端 着免去一切职务  。
  “不可能。不可能!,跪在地上的肃顺一迭声的说着,他怎么也都不肯相信这份圣旨。
  康雪烛阴冷地笑了一下:“中堂大人,难道你以为我还敢伪造遗书吗?好吧。你先谢恩,自己拿去看看罢”。
  肃顺谢了恩。双手哆嗦着接过了圣旨,圣旨上面清晰地盖了玉垒,和先帝两枚印章
  “中堂大人。此必是康雪烛伪造圣旨,想置中堂大人死地,我等拼死护卫中堂。去向陛下申冤!”
  肃顺边上部下一齐大叫,纷纷拔出刀来。
  “大胆,想造反吗?。随着康雪烛的这一声厉吼。那些身边的”洋夷士兵。一齐举起了枪来,虎视眈眈的对准了肃顺部下,乔尼却只当是个没事人一样站在了一边。
  之前康雪烛就已经通过自己拜访了英法公使。转达了北京即将发生政变的消息,英法公使看清了北京的形势,认为肃顺集团是一个封闭的、对外人充满敌意的保守分子组成,不如能让奕这般有开放眼光的政治家掌权。
  康雪烛说出了自己的全盘计戈,并且希望借助英法之手,让肃顺这些人丧失戒心,从而一举政变成功。
  英法公使对于康雪烛的计戈大加赞赏,并且当即任命乔尼中校协助,同时还赋予了乔尼中校一项特别的权利,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必要的手段来协助康雪烛尽快平息政变!
  乔尼当然知道所谓“必要的手段。是什么意思。不过在这个时候乔尼还是更加乐意看着康雪烛是如何来应对眼前这些情况的。
  “你们都想造反吗?。康雪烛声音阴冷:
  “我奉圣旨拿贼,反抗者皆杀无赦!凡放下武器者。既往不咎。
  告诉你们,兵部侍郎胜保已经进京了,难道你们真的想满门抄斩吗?。
  肃顺那些部下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手握京、津军事大权的胜保也站到了太后这一方吗?还有那些“洋夷士兵。”当中虽然有些是康雪烛的部下假扮的。但却真有英国士兵在其中。难道。自己真的要和洋夷血拼?
  肃顺长长叹息一声,知道自己一时不察,中了康雪烛的诡计,乃至大势已去,他颤抖着身子站了起来,哆嗦着朝自己的部下挥了挥手:
  “我和他们去。我和他们去,你们不要枉自送了性命,回去好好等候朝廷发落。
  八月初二。“北京政变。爆发,在肃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迅速成为了阶下囚。谕旨宣示谕令罢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一切职条;令其他五人退出军机处,分别治罪。
  几乎就在同一时亥,载垣、端华入宫,见到宫中居然多了不少陌生面孔,不知发生了何事,冒失喊道:“太后不应召见外臣!”
  奕见状再宣准备好的谕旨,安布将载垣,端华、肃顺革职拿问,交家人府严行议罪。
  载垣等热门大喊:“我辈未入,诏从何来?”即认为诏旨必由顾命大臣拟定才可以锋印下发?
  奕挥手令侍卫拿下。几名侍卫拥上,将载垣等摘下顶戴,推出隆宗门,锁禁于家人府。
  就在政变发生的同一天,在奕授意下朝中大臣纷纷上奏,要求太后垂帘听政;带兵大臣胜保请求的奏折也在这天到京;僧格林沁也正式来函告知拥护太后的垂帘和近支王辅政。
  下午,康雪烛将肃顺押到宫中,愤怒的两宫太后立即宣布查抄肃顺在京和在热河的家产。
  经家人府和刑部等官议定,两宫太后批准,谕将肃顺“斩,立决。;勒令载垣、端华自尽;另五大臣也根据轻重分别治罪。
  场夺取最高统治权的宫廷政变,在慈禧与奕、康雪烛等人的联合行动下,完全成功了
  没有过了几天,紫禁城养心殿里举行了“垂帘听政小,仪式。养心殿正中硕大的龙椅上,坐着全身帝服、年仅六龄的小皇帝载淳。新皇帝身后,是一架八扇黄色纱屏,屏后并坐着两位年轻而美丽的慈安和慈禧皇太后。恭亲王奕
  第三百九十二章议和争权夺利
  政轰烈烈开始的北伐,像一把利剑样直插满清心脏!
  陕西之谢逸、张荣浇、李世贤部,河南之夏侯清、俞锋部,四“之石达开部,前后大小战斗累计两百余次,歼敌四万余人,无一败绩,势如破竹。
  进入八月,陕西、河南百战军以狂风扫落叶之势,击破山西、山东之敌,合兵河北,对河北之抵摆出攻击态势。
  四川之石达开部。鼎定宁夏,会攻山西,次后大部抵达河北,至此,三路合兵,会攻河北之战略态势已经形成。
  在两湖之地,左宗棠部连续两次对格沈噶统帅之满清新军发起大规模进攻,首战歼敌五千,次战歼敌八年,曾经不可一世的满清新军,终于遭遇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刚刚经历过政变的满清朝廷惶惶不可终日,匆忙调集僧格林沁残部,会同河北八万清军。号称二十万,由僧格林沁统一指挥。意欲死守
  。
  在僧格林沁接受了这一任务之后,随即给朝廷上书:
  “我军败无可败,虽有十万之众,难挡贼军锋锐,此战战则必败,败则京津震动。故臣以为战不如和 ”
  “战不如和?诸个臣工以为如何?”动嘴的不是有刚刚登基的小皇帝,而是那个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
  这个终于开始执掌起朝廷最高权利的女人,面对的却是一副烂摊子。其实仔细想来。这样的权利即便掌握了又有什么用处?
  “臣以为,僧格材沁提议似乎可行。”恭亨王在那想了一会,说道:“目前贼军气势正盛,不可力敌,朝廷当遣出议和大使,商议停兵之策。同时请求英法洋夷出面干涉,施加压力。”
  “议政王此言大蔫!”一个上了一些年纪的大臣出班说道:
  “时间,现在朝廷最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只要能给朝廷足够恢复元气的时间,不妨给予贼军一些好处。甚至是给他们几块地,给他们一些银子,那也没有什么太大干系”
  朝堂里一片窃窃私语,似乎大多数人都赞成这一意见,只有康雪烛声色不动,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奕注意到了这一点,随即问道:“康雪烛,你心中有何想法?”
  康雪烛上前一步,说道:“皇上,太后,议政王,臣却以为战或者可有生机,议和则我大清必亡!”
  言才出,众目睽睽,康雪烛丝毫不以为意,只淡淡说了下去:
  “贼军北犯,为的就是京师,若是不达目的,他们岂肯罢手?此其一也。贸然议和,只会让将无战斗之心,士无必死决心,故臣以为议和则必亡,此其二也。至于请求洋夷干涉,更是提也休提,张震在上海尚且敢和洋夷大打出手。眼下京师在望,不说洋夷肯不肯出面,即便愿意出面,难道张震就会肯了?
  所以臣以为,只有打,大打,誓死保卫京师。河北有兵十万,天津有兵六万,京师又能够集兵十五万,加上关外之军,未尝不能打,未尝不能胜…
  “康雪烛此私心也!”又是那个上了年纪的大臣开口说道:“康雪烛之师死于张震之手,故康雪烛意欲为师报仇,此言决不可听,臣坚决赞成议和!”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个声音接着一个声音,很快议和就成为了主流。
  帘子后的两宫太后在那低声商议了会,慈禧太后说道:“既然大家伙儿都赞成议和,那就议和罢。着大学士瑞常为议和大使,吏部尚书朱凤标、户部侍郎吴廷栋副使,即刻出京议和,这条件嘛,不妨答应的优厚一些,以显朝廷浩荡皇威。只是在议和之中,须要有理有节,进退得法,不可失了皇家脸面!”
  这议和的事可就定了下来,康雪烛也没有再反对什么,只是默默走了出去,后面有个相熟的官员快步上前,只问康雪烛的意见,康雪烛苦笑了一声说道:
  “议和必不能成功。此去徒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