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无忌:孺子不可教!我重新再问你,朝廷中,谁赋闲在家?现在官复原职了吗?怎么让他官复原职?
褚遂良:那得陛下说了算呀。
长孙无忌:陛下是自己想通了,还是怎么想通的……
褚遂良:恐怕是要陛下自己想通了吧?
长孙无忌长叹:孺子不可教!你这个谏议大夫平常都谏议些什么?!
褚遂良:啊!我来写左仆射复职的谏议书给陛下就对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你这个笨鼓!敲出我一身汗来!
房玄龄家,长孙无忌与房玄龄对坐。
长孙无忌:陛下今天去芙蓉园观风俗,你要出头啦。
房玄龄:怎么会?
长孙无忌:褚亮的那个儿子褚遂良不是做谏议大夫吗?前天奏请陛下起用你,陛下很高兴,今天去芙蓉园,会路过这里。
房玄龄:这个谏议大夫倒是很懂事。
长孙无忌:对,听说奏章写得文采很好,字也好,陛下把它贴在屏风上。
房玄龄:陛下要是真来了,我得准备一下。
房玄龄想了想,命仆人马上把厅堂重新擦洗一遍。
两人走出房外。
长孙无忌:你若复出,要记得为什么赋闲呀。
房玄龄:当然,当然。
长孙无忌:承乾太子是我妹妹心上一块病啊,去世前还特别叮嘱陛下,不要因为太子脚疾而废掉太子。
房玄龄惊异:会废掉太子?
长孙无忌:唉,太子是将来一国之君,残疾总是危机呀。
房玄龄思索:传言说,陛下看中魏王,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长孙无忌:这种消息你应该第一个知道啊?
房玄龄:为什么?
长孙无忌:你的儿子每天都在魏王府出入啊。
房玄龄:是啊!
长孙无忌:陛下如果心在承乾太子,你就要避嫌魏王,叫你的公子避开魏王。
房玄龄思索:我们都曾经是秦王府的人,话不避轻重,你说,万一陛下立魏王为太子,会怎么样?
长孙无忌:你的话倒很直接,当然要避免立魏王为太子。
此时,仆人过来,告知宫内监传陛下敕,陛下即刻驾临。房玄龄命快去召唤遗直、遗爱接驾。一边望着长孙无忌,一边站起来,向外走着:让你说着了。
长孙无忌坐在席上,满意地搓着手。
李世民走进房玄龄家大门口,房玄龄率家人跪拜。
李世民:左仆射,我来看你了。
房玄龄:陛下这是何必!召臣入宫就是了。
李世民:今天的日子你忘了?
房玄龄思索:六月初四?
李世民点点头:十二年前,这一天跟我在一起的,我都不会忘记。走吧,跟我回宫。
李世民发现房遗爱,房遗爱拜。
房玄龄:这是我的二郎。
李世民:我见过。
房遗爱:魏王编纂《括地志》,我在魏王府文学馆辅助魏王。
李世民:我记得。玄龄啊,他们这一代,是文治的一代。(对房遗爱)用心辅助魏王。
房遗爱:是。
房玄龄随李世民走到车旁。
李世民思索了一下:玄龄,你家两个儿子娶亲没有?
房玄龄:正在给大郎遗直定亲。
李世民:女儿家是谁?
房玄龄:长安卢家,不太容易。
李世民:你在长安还有不容易的事?
房玄龄:卢家是大姓。
李世民:什么卢不卢的!我嫁个女儿给你家大郎。
房玄龄:太好了,陛下,太好了。臣应下。
房玄龄府。
房遗直:我不要什么高阳公主!
房玄龄:放肆!
房遗直:皇族的公主哪个伺候得了?!人不是说吗,世上两件难事,陪太子读书,做公主驸马。我不想委屈自己。
房玄龄:这倒是。看来,给你起的名字遗直里的这个直,你还真做到了,可是也耽误了你。
房遗直:耽误就耽误吧,碰到公主,宁可耽误。
房玄龄:这不是叫我为难吗?
房遗直:遗爱不是拼命往魏王府钻吗?叫他娶了魏王的妹妹算了。
房玄龄:啊,这倒是。可是怎么跟陛下说呢?
第三十六章
尚书省,许敬宗与魏征对坐。
许敬宗:侍中身为散官,仍然在省劳形案牍,实在是朝臣的楷模。
魏征看了许敬宗一眼:你是说朝臣都不尽职吗?为什么说我是楷模?
许敬宗有些尴尬:我是心感佩之,说得不恰当,侍中原谅。
魏征:你没有事情吧?
许敬宗:没有什么事情……啊,倒是……最近内宫在准备聘充华,有的忙了。
魏征:内宫的事自有宫内监管理,你不必操心。
许敬宗:侍中大概不知道吧,内宫准备聘的这位充华是郑氏女,而这个郑氏女其实已经许聘陆家了,而陆家没有解聘。
魏征愣了一下:没有解聘?这样的事,你怎么知道?
许敬宗:原来我为我儿子请聘这个郑氏女,后来不成,郑氏就与陆氏联姻,郑氏之女就许聘陆家了。
魏征:郑氏是荥阳的郑氏吗?
许敬宗:是,正是荥阳郑氏,而且这个郑仁基在隋朝为通事舍人,是个有头有脸的人。陆氏的这个儿子陆爽,是个读书人。好婚姻不好婚姻不去说它,郑陆两家没有解聘,宫内监就去聘郑氏女,恐怕对陛下名声有碍吧?
魏征点点头:确实不妥啊。如果是这样,我要谏阻。
两仪殿,李世民与房玄龄对坐。
魏征进来,呈奏章。李世民接过展阅,很惊异,将手折转递房玄龄。
李世民:你说的这个事,我怎么不知道?
魏征:臣事先也不知道,但郑氏女已许聘陆家,此事臣查过了,属实。
房玄龄放下奏章:郑仁基并没有说女儿已经许聘陆家,他也是做过官的人,难道不知道欺君之罪?聘礼已经下了,不能中止。皇家下聘礼,是天下最大的信用,中止了,损害太大。
李世民:先令册使停止,查一下。
房玄龄:请陛下急召士人陆爽。
陆爽入层层宫禁,面有惧色。内侍引陆爽进入两仪殿。
房玄龄:陆家已经聘了郑家的女儿吗?
陆爽:没有。
房玄龄:可是有人举报,郑家已经许聘女儿给陆家。如果查有实据,郑家是欺君之罪,你在陛下面前说没有,也是欺君之罪!
陆爽沉默,拜:婚姻之议确实有过。
房玄龄:你现在要句句说实话。
陆爽:郑家确实已经许聘女儿给我。因为郑氏女要入宫为充华,郑家就退聘了。
房玄龄:这么说,你们两家已无聘约了?
李世民:郑氏女不会再入宫为充华了。
陆爽伏拜不起。
魏征:你这是谢恩呢,还是觉得得罪不起呢?
陆爽:我与郑氏女曾经有过聘约,绝未行过婚礼,现在聘约也解除了。
李世民:这是宫内监做事不周到,你没有什么过失。你可以和郑氏女继续聘约。
两仪殿外,长孙无忌与许敬宗走出来。
长孙无忌:陛下要立杨妃为皇后。魏征挡了。陛下聘充华,魏征又挡了。你看魏征总是挡这类事,总会得罪陛下吧。
许敬宗:恐怕是。
长孙无忌:听说阻挡陛下聘充华,是魏征听你的说法,才去阻挡的?
许敬宗脚步一下慢了:这倒确实。我是为陛下好啊,没有别的意思。
长孙无忌转回身,看着许敬宗:我也没别的意思。只是,将来别因为魏征而连累了自己。
许敬宗:对对对,魏征到底不是咱们自己人。我当初和右丞同在李密手下做事,可是我当年投靠陛下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这一路过来到现在,不容易啊。魏征就不是这样,李密之后投窦建德,窦建德之后又投隐太子,隐太子之后幸亏陛下宽宏大量,才有今天的局面。我知道,我知道,他到底不是咱们自己人。多谢大人关照,以后要常常请教。
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正月,历经十一年,《贞观律》修成。
两仪殿,李世民坐在御坐席上,长孙无忌、房玄龄、戴胄侍坐。内侍们依序摆放《贞观律》,李世民展卷,览阅,点头微笑。
房玄龄:《武德律》规定兄弟不在一起居住,兄或弟有了好处,互相并不得益,可是兄或弟有一方谋反,互相连坐都处死刑。而祖辈和孙辈,有一方谋反,另一方只是发配流放。现在《贞观律》规定,祖与孙,兄与弟,因为连坐而该处死刑的,都改为发配苦役。
李世民:这样好,又合礼制,又合情理。
房玄龄:《贞观律》只有五百条,设立刑罚二十等,比起隋朝律法,少了严酷刑罚九十二条,少了流放发配中的七十一条,像这样的精简,改重为轻的地方,就更多了。而全部的条文,只有一千五百九十余条。
房玄龄拿起摆放在一起的刑杖、笞杖:比如刑杖,规定大头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半,又删改了武德以来已经成为律法的敕、令,只留下七百条。
李世民拿过笞杖,在手上试了试,轻敲自己的腿,点点头:所以我也不能发出这七百条之外的敕令。
房玄龄:是这样。所以陛下要小心。另外,武德年的制度,太学里的祭祀,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祀;我们建议停止祭祀周公,以孔子为先圣,他的弟子颜回配祀。
李世民对戴胄:我看呈报,近来刑罚就重不就轻,是什么道理?
戴胄:道理在君王,不在群臣。君王好宽则宽,好重则重。律法规定,官吏判刑过重,要受减三等官的处罚,判刑过轻,减五等。这样一来,判轻,反而处罚重,所以官吏为了自保,当然要往重里判了。假如陛下依照律法行事,风气马上就改变。
戴胄顿了顿,又接着说:臣也听说过一些做君王的道理。关键是要分辨善恶。善者,则爱之;恶者,则憎之。近君子,远小人。君王的对善恶的好恶要是明确,则会引君子靠近,让小人躲远。不过,小人也不是没有小善,君子也不是没有小过。看清主体才是关键。
李世民若有所思。
安礼门,马拉轿车停下,卫士上前验视,验符牌。轿里伸出一只手。卫士取过手上的符牌,对验,交还。轿略掀开,卫士近前探视,一惊,退后。缝里一张又凶又丑的女人的脸,微笑着:陛下喜欢的人,难道你不喜欢吗?
车在神龙殿附殿停下来,丑妇下,牵扶下头盖红巾的武氏女。两人入殿,宦官引入两人,跪拜。杨妃坐于席,宦官除去背影的武氏女的盖巾。
杨妃略惊讶:啊,武氏,有这样的女儿呀!父丧已满吗?
丑妇:武大人贞观九年去世,今年正满三年。
杨妃:名,字呢?
丑妇:名约,字明空。
杨妃:字明空?啊,你母亲信佛,才会起这样的字吧。
武氏女:是的。
杨妃:先验身吧。
武媚娘头转来转去地看着宫殿,完全不理会对她的检验。
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十四岁的武媚娘入宫为李世民后宫才人。
两仪殿,李世民坐在御坐席上,李承乾坐在太子席上,有些困顿。房玄龄、魏征、王珪对坐。
王珪:虽然我为魏王的教师,但是,我认为,三品以上的朝臣在路上遇到魏王,都从车上下来致敬,这是不合乎礼仪的。
李世民:你们这些人崇贵了,有了些地位,唉,就轻视我的儿子了。
魏征:我记得从前议论过三品与诸亲王的礼仪。现在又来了,我还是以为,诸亲王地位低于三公,而是与三品平等。三品都是九卿、八座,他们见到亲王下车致敬,真的是很不适当。
李世民:生死的事情很难预料。
众人都不解地看着李世民,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转了话题。
李世民看看李承乾:太子,读书时间是否已到?你去读书吧。这里没有你可以做的事了。
李承乾跛着离开,所有人都目送他离开。
李世民摇摇头:万一太子有不幸,你们怎么知道接位的亲王将来不是你们的主人呢?你们还要轻视亲王吗?
魏征:自周朝以来,礼的规定是,总是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父亲的兄弟,儿子的兄弟,都不可以继承皇位。这样做的道理是断绝血缘旁系的企图,事情也就简单了,断绝了祸乱的源本。做君王的人要深深引以为戒。
李世民:你是在说玄武门的事吗?
魏征:陛下反复告诫我们有话要直说。玄武门的事,已经过去十二年了,所幸的是,陛下是明君。陛下难道要大唐世世代代都有一次玄武门吗?
李世民一惊。
魏征:陛下如果明白的话,应该是从十二年前以后,就立下合乎礼制的继位规定。也就是永远是长子的长子的长子,这不是很简单吗?这不是很容易吗?这不是可以根除世世代代的祸乱吗?两次议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