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瑞芳讲聊斋-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蒲松龄二十几岁开始写小说,40岁那年,《聊斋志异》初步成书,68岁那年他写过《夏雪》,记录夏天下雪的奇闻。花费毕生精力创作、修订一部短篇小说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从《聊斋志异》传下的半部手稿可以看出他如何精益求精,百余字的《妾击贼》,题目就修改四次。
  第5节:蒲松龄墓园
  蒲松龄墓园
  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二十二日酉时,蒲松龄依窗危坐而卒,距今290年。他生前因为穷,没有能力把《聊斋志异》刻印出来,《聊斋志异》只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现在,《聊斋志异》已经有25种外文译本。《聊斋志异》虽然是文言,在中国却妇孺皆知。毛泽东主席欣赏《席方平》,邓小平酷爱聊斋。《聊斋志异》是亿万华人的必读书。穷秀才出将入相的理想终成泡影;《聊斋志异》却光芒四射。历史是公正的。 聊斋宫(以《席方平》和《罗刹海市》为主建造的地、海、天三界聊斋宫。中国工程院士张锦秋设计,马瑞芳任文学顾问。)
  姹紫嫣红的爱情百花园
  古希腊神话说:在往古,人是一种圆球样的东西,有四只手,四条腿,四只耳朵,一颗头颅上长着观察相反方向的两张脸。人的能力让奥林匹亚山的众神感到忐忑不安,宙斯决定:用一根头发,把人像切鸡蛋那样切开。人从此变得软弱了,用两条腿走路。人被分成两半后,每一半都急切地想扑向另一半,纠结在一起,拥抱在一起,强烈地希望融为一体……于是,尘世爱情产生了。
  费乐巴哈说:爱,就是成为一个人。
  瓦西列夫说:爱情是人类精神最深沉的冲动。
  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无数作家探索过爱情的秘密和爱情迷人的奥秘,爱情描写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一曲《西厢记》轰动文坛,杜丽娘还魂又几令西厢减价。蒲松龄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他在《聊斋志异》里构建了一座爱情百花园,春兰秋菊,夏荷冬梅,纷纷绽放自己的美丽。今天的读者仍然能从《聊斋志异》千姿百态的爱情故事中得到启发。
  我们通过具体例子看蒲松龄怎么样巧夺天工写爱情。
  人鬼知音情未了
  《人鬼情未了》是好莱坞大片的片名,男主角森被害,他是好人,该进天国,他却不肯离开人世,他放不下心心相印的恋人摩莉。生死隔不断恋人的情丝。《人鬼情未了》回肠荡气的主题曲感动了多少中国少男少女的心?其实美国建国前1000多年,中国作家就已经写出人鬼之恋,而蒲松龄最擅长写的爱情正是人鬼情未了。《宦娘》是代表。
  宦娘
  温如春擅长音乐,因为偶然机会学得了“尘世无对”的琴艺,有一次他回家途中天晚了,又下雨,匆忙跑到一户人家,遇到个天仙似的姑娘。姑娘一见他,回身走进屋子。然后出来个老太太,温如春要求借宿,老太太同意了。温如春问刚才的姑娘是谁?老太太说是她的侄女儿,叫宦娘。温如春马上求婚,老太太说:绝对不可能。问她什么原因?老太太不肯说。因为老太太借给的草垫子很潮湿,温如春就危坐鼓琴,以消永夜。半夜,雨停了,温如春回了家。
  此后,他到葛公家弹琴,又和葛家喜爱弹琴的女儿良工一见钟情。他向葛家求婚,葛公嫌他穷,拒绝了。幸好良工还惦记着他,想听他弹琴,但温如春再也不肯登门,看来温如春梅开二度的爱情之花又要凋谢了。但是奇怪的事发生了。围绕没有任何越轨行为的温生和良工,连续发生三件莫名其妙的怪事,最终促成了他们的婚姻。第一件是,良工捡到一首《惜余春词》,有这样的话:“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拚弃了”,显然是女性在抒发对心上人的刻骨思恋。良工很喜欢,抄了一遍,放到案头,被父亲发现,以为是她写的,很恼火。葛公为了避免闺门丑事,打算把良工赶快嫁出去。第二件是,有钱有势人才出众的刘公子来相亲,葛公很满意。刘公子走后,在他座位下边发现了女人的睡鞋。葛公很生气,认为刘公子太轻浮,不肯把女儿嫁给他。接着,第三件怪事出现了。温如春家的菊花变成了绿菊,而绿菊是葛家秘不传人的祖传品种,良工在闺中培育。葛公怀疑良工和温如春有私情送给他绿菊,前去探察,偏偏在温如春的案头发现了他认为女儿写的淫词,还有温如春写的带“色”的评语!温如春立即把葛公手里的词夺走,像做贼心虚。葛公断定女儿跟温如春私相往来,因怕丑事暴露,就把女儿嫁给了温如春。温如春、葛良工有情人终成眷属,又是有情人莫名其妙能成眷属。
  两个人结婚后,发现冥冥中有人在向温如春学琴,学得很执著,越弹越好。小两口拿着一面可以照出鬼魅的古镜,到有琴声而没有人影的书房一照,温如春当年钟情过的少女宦娘出现,说明前因后果。宦娘是死了100年的少女,喜欢琴筝。她对温如春倾心向往,但人鬼有别,她就想方设法给温如春撮合佳偶,报答温如春对自己的感情:“刘公子之女舄,《惜余春》之俚词,皆妾为之也。”“调他人之琴瑟,代薄命之裳衣”(但明伦评语)。她对温如春说:“如有缘,再世可相聚耳。”这是多么深沉的爱情!酷爱音乐的
  少女沉魂为音乐生情、帮助心上人跟他所爱的人结合,自己再跟心上人相约来世。在蒲松龄之前的作家还没有探讨过,男女之情能不能在性爱之外以精神契合为终极目标?蒲松龄用《宦娘》使人鬼恋进入更高级的精神领域,像雪地上永不凋谢的花朵。《宦娘》写恋爱,不涉及性爱,只涉及精神上的联系,在古代小说里是少有的纯美情节,不仅是人鬼恋,还是精神恋爱,是欧洲哲学家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柏拉图式的爱要求男女在“纯”精神享受的云中畅游,具有“天使般的纯洁”。这种爱常常只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幻想。
  第6节:娇娜
  娇娜
  《宦娘》是人鬼之恋,“知音”之恋,精神恋爱,是蒲松龄栽种到神州爱情百花园的神品。另一个精神恋爱的例子是人们百读不厌的聊斋故事《娇娜》。
  孔生雪笠跟皇甫生交往,亦友亦师。不久孔生胸前生了肿块,皇甫生请妹妹娇娜来医治,“引妹来视生,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生望见颜色,呻顿忘,精神为之一爽”。孔生立即迷上了娇娜。娇娜动手割除肿块,“一手启罗衿,解佩刀,刃薄于纸,把钏握刃,轻轻附根而割。紫血流溢,沾染床席。而贪近娇姿,不惟不觉其苦,且恐速竣割事,偎傍不久”。《红楼梦》里宝玉挨打,要喊姐姐妹妹,据说可以解疼。聊斋的圣人后裔早就比宝玉走得更远:因为挨着美女,开刀都不怕疼了!孔生对娇娜一见钟情,向皇甫家求婚,却因娇娜年龄小,娶了娇娜的表姐松娘。再跟娇娜见面时,已是姐夫小姨。我家乡青州有玩笑话:“姐夫小姨,挤眼弄鼻。”娇娜这位小姨在姐夫跟前却表现得那样的活泼、幽默、大方。“娇娜亦至,抱生子掇提而弄曰:'姐姐乱吾种矣。'”对孔生,“笑曰:'姐夫贵矣,创口已合,未忘痛耶?'”真是面面生风,显得天真、真诚、富有情趣。娇娜和孔生既已成为亲戚,他们之间的感情似乎就永远埋在心底了。但是,灾难时刻见人心,当娇娜遇难时,孔生仗剑保护,不顾自己安危,为雷霆击晕。此时,娇娜的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矣!”“娇娜使松娘捧其首,兄以金簪拨其齿,自乃撮其颐,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娇娜已经无家可归,娇娜完全可以跟松娘一起“效娥皇女英”,蒲松龄偏偏不做这俗套的处理,他让娇娜搬到孔生家的“闲园”中,经常与孔生一起喝酒、下棋、聊天,却就是再也不谈男女情!娇娜和孔生甚至于没有像宦娘和温生那样,既有赤诚的爱情表白又相约来世。表面上看来,有情人未成眷属,有点儿遗憾,实际上,蒲松龄正是想通过娇娜这个形象追求一种全新的理念:男女之间高于肉体关系的精神联系是更为难得、更为可贵的。这种精神联系,是善的,美的,更是新颖的。蒲松龄把这样的两性关系叫“腻友”,就是关系亲密却不涉及男女私情的朋友。异史氏曰:“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男女之间除了肌肤之亲之外,还应该有更深的精神联系,而且精神联系胜于肌肤之亲,是封建时代其他作家从来没有涉及的领域。
  知己之恋的颂歌
  连城是个美丽才女,知书达礼,擅长刺绣。他的父亲史孝廉拿她的“倦绣图”征少年题咏,其实想挑女连城婿。
  “倦绣”是少女怀春的意思。贫士乔生写了两首诗,其中有两句:“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刺绣刺到鸳鸯时非常失落,停下了针线皱起了眉头。想什么?当然是想自己年轻美貌却不能像鸳鸯那样成双成对。乔生读懂了连城对爱情的渴望,跟连城产生共鸣。连城看到乔生的诗,很高兴,对父亲极力称赞乔生,但史孝廉嫌乔生穷,原来史孝廉征诗择婿,征诗是幌子,挑有钱人做女婿才是真正目的。连城逢人就夸乔生,还伪称父命,派佣人送银子给乔生,让他安心读书。乔生说:“连城我知己也。”思念连城,如饥似渴。连城和乔生取得感情契合时,还从来没见过面,这和因外貌吸引,以“色”为标志的一见钟情有本质区别。连城大概想通过帮助乔生金榜题名实现洞房花烛,但父母之命却用金钱说话,史孝廉把连城许给盐商的儿子王化成。不久,连城病倒,奄奄一息。西域头陀出了个偏方,用男子胸头肉一钱做药引子。这时,父母之命选择的女婿露出自私面目,嘲笑史孝廉:“痴老翁,欲剜我心头肉耶!”史孝廉一气之下宣布:哪个男子肯割肉给连城治病,就把女儿嫁他。关键时刻,乔生登门,亲手割下胸前肉交给头陀,知己之恋发展为给心上人献身。史孝廉被感动了,想实践诺言。这时,在生死考验面前溃不成军的王化成又跳出来,坚持对连城的占有,要告官。史孝廉只好把乔生请来,用1000两银子致谢。乔生拂袖而去:我不爱惜心头肉是为报答知己,我不是卖肉的!这时,连城派仆妇劝乔生说:我梦到三年必死,你何必跟人争“泉下物”?乔生明确表示,他对连城的爱是知己之爱:“士为知己者死,不以色也。”只要连城和他同心,婚姻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形式。连城信守忠诚,在盐商逼婚时忧愤而死。乔生前往吊唁,一痛而绝,相从地下。乔生对连城说:你死了,我怎么能自己活?他追索连城的托生地,想继续追随,结再生缘。他们的痴情感动了一位在阴司掌权的好朋友,给他们争得复活的机会。经过生死相从,连城、乔生在阴司完成了自主婚姻。连城和乔生为了爱情,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生死死不变。他们的爱情是生死恋,更是“知己之恋”,他们是超越贫富之别的知己。在这个爱情故事里,以封建家长、官府为一边,以真心相爱的青年男女为一边,白热化相拼,在金钱不能诱、威武不能屈、生死不能隔的恋人面前,父母之命、金钱官府被打得落花流水。《连城》是一曲顽石为之点头的“知己之恋”颂歌。
  聊斋还有个知己之恋的小故事《瑞云》。瑞云是杭州名妓,身价很高,清贫的贺生喜欢她,却没能力跟她相聚,给她赎身。不久,有位异人在瑞云额头上按了一指头,瑞云脸上留下一块墨痕,并一天天变大,美女瑞云变得丑状类鬼。这个时候,贺生毅然将她赎回家。瑞云不肯以正妻自居,贺生大义凛然地说:“人生所重者知己,卿盛时犹能知我,我岂以衰故忘卿哉!”故事结局是喜剧性的,异人帮瑞云恢复了如花的容颜,而且感叹:“天下唯真才人为能多情,不以妍媸易念也。”古代小说的妓女形象经常是美丽的,蒲松龄却写个丑状类鬼者而且让她的情人经受考验,唱了曲“知己”之恋的赞歌。
  第7节:辛十四娘
  辛十四娘
  《辛十四娘》也写知己之恋。冯生偶遇娇美的狐女辛十四娘,拚命追求,把十四娘娶回家。冯生为人轻薄,十四娘劝戒他远离小人,冯生不听,和豺狼公子楚某往来,被诬陷入狱,十四娘费尽心力把冯生救出。本来轻脱纵酒、好色猎艳的冯生把对辛十四娘美色的迷恋转移到对爱情的忠诚上。狐女十四娘施展法术让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