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绷紧世界--凡人软哲学-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动力学第二定律:复杂事物范畴的变动主要由其内部冲突决定。
  对于复杂的事物,外界对事物的影响已经不是非常重要,也就是事物的稳定性很强。这时候,事物范畴的变化更多的是由于其内部性质的变化,使外部联系对事物的影响相对加强或减弱。所以,对复杂的事物,主要是将外部环境当作其范畴和性质变化的条件,而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内部联系的相互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因。
  在复杂事物的内部,包含着丰富的内部相互作用。为了掌握事物性质的目的,需要把握这些内部联系。面对成千上万的内部联系,虽然它们是有限的,但也常常超出人的认知能力,这就需要使用一些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出事物内部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矛盾斗争往往最具有戏剧性、决定了事物的性质,给人以事物的发展就是矛盾斗争的深刻印象。毛泽东将其归结为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矛盾法,其核心总结为:1、该办法适用于复杂的事物,越复杂威力越大;2、从事物内部寻找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3、抛弃单一性,即抛弃事物由单一的原因来决定其性质的思想,以事物的发展主要是事物内部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来推动的为前提,承认事物内部不可化归为单一性的多样性,承认矛盾的两个方面斗争的动态、力量可互相转化的特点,而矛盾的双方共同又构成了事物本身,这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双方就像一根绷紧的皮筋两端,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会屈从于谁。
  上述的矛盾法,主要的是一种方法,是研究事物发展的有力工具,它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事物要足够复杂。这个矛盾法,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辩证法是有区别的。通常所说的辩证法是指逻辑上的矛盾律,当断言具有某一性质时,必然存在具有相反的性质。这是逻辑的要求。比如,香的存在,必然有臭的存在,否则也就无所谓香,这种香臭互依即是同一性,香和臭形成一对矛盾。但这种矛盾只是存在于认知逻辑上的矛盾。在实际事物上,这样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也不一定会发生联系。逻辑矛盾的双方并不是当然的会相互斗争,比如香与臭的冲突并不存在于人类社会,对于人类社会,只有以利益标准划分的矛盾部分,才会互相斗争,而这是人追求利益的本性决定的,香人与臭人是不会斗争的。矛盾法所要寻找的是现实的矛盾,而非抽象的逻辑的矛盾,为了区分,我们可以将现实的矛盾称之为冲突。发现冲突只能从事物的具体的内部联系中寻找,冲突必须具有现实性,才真正影响事物发展,也即是我们常说的特殊矛盾。现实中斗争着的特殊矛盾就是冲突。抓住斗争的特殊矛盾,就能把握发展的规律。
  在一个事物内部,可能同时存在很多对冲突,但是我们往往发现最激烈的冲突实际上确定了事物的发展,我们称之为主要矛盾。事物的变质,最终就是其划割内的主要矛盾关系的改变。
  上述这种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分析法,实际上可以扩展到事物和外部的关系上。其依据在于,事物总是与外部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更大事物的一部分。这样,发挥事物生存发展的极大法则,最有效方法也是将该事物放入到更多的冲突斗争中,使之获得更多的外部联系。就事物发展的极大法则来说,最重要的外部联系实际上就是与该事物斗争的联系,事物从这种外部斗争获得的养份,是最剧烈影响事物迅速成长的因素。熟悉中国通讯行业的人都认同,没有中兴、华为的激烈市场竞争(虽然很残酷),这两个企业都不可能成长到现在的规模。
  矛盾的分析方法,既适用于最小原理的分析,也适用于极大法则的分析,成为一种基本的有效方法。正是因为矛盾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将矛盾法绝对化,上升到一种适用于所有情况、硬性僵化使用的地步,甚至登峰造极无聊到“软久必硬,硬久必软,软是为了更好的硬,硬是软的目标”之类软和硬的“辩证”套用。事实上,冲突只是联系形式的一种,大量的联系并不带有冲突的性质。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就要直接以联系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这样,我们在应用矛盾法这一利器的时候,不能无中生有地认定一些矛盾,而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寻找冲突,这可以说是有效使用矛盾法的最根本要求和条件。
  这章经过庸俗化,相信众凡人不会再觉得辩证法玄妙无比,也能用来干点实事了。再总结一下要点,极大法则与最小原理构成了事物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对矛盾。最重要、最剧烈影响事物发展的就是冲突这种联系。以冲突为核心,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为矛盾法,越复杂的事物矛盾法越准确也威力越大。
  第四章  主观和客观,宇宙的绷紧
  讲来讲去,都围着“理”的本源打转,对人生意义的问题,连碰都没碰过。到底一进入实质性问题,就感觉底气不足,资格也浅,凡人能从生活里咂出个啥味道?话虽如此,但是我们不也搞出好多公式解决了“事物”的问题了吗,再接再厉,看能不能咂出点新味道。
  接着本篇开头所说的,人生意义只能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里寻找。爬山最安全的是走迂回道路,人生意义主要在主观方面,我们要从“客观”的含义来迂回入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主观出现之前,无所谓客观,只能说世界是一群无穷无尽的联系之海。主观出现之后,客观才同时产生了。所以,到哪里去找“客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兜了一圈,看来还得回老巢“主观”那里去一趟。
  把我们脑海里的“客观”拿出来仔细端详,可以发现实际上我们在两种含义上使用“客观”。第一种含义,客观仍是无尽的联系,称之为“原始客观”或客观。第二种含义,则是“桌子”、“凳子”、“玄武门事件”等所谓的客观事物,也就是划割成团的联系,这个含义的客观我们称之为“事物客观”。“事物客观”实际上是通常使用“客观”所暗指的含义。但是,“事物客观”其实不能称之为客观,“事物客观”是依赖主观的,没有主观的存在,“桌子”的存在也就失去了依据。“事物客观”已经包含了主观的作用,既通过主观划割来赋予原始客观以意义,只不过因为最小划割对于认知的拓扑性或准客观性,使我们认为这些客观事物是不依赖个体主观的。原始客观被赋予意义是通过在最小划割而后概念化成各种“事物”来完成的。本质上说,客观获得意义,也是来源于认知的有限性这个缺陷,是主观认知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再想一下,平常我们的脑子里充满的是不是都是“事物客观”,哪有“原始客观”的影子?就像我们买衣服,看到的是各种款式,想都不会想它们是布料做的。这不是责怪主观,而是因为主观确实无法把握原始客观那无限的联系,只能尽量忘记它,就像我们对待痛苦一样。主观的运用不是直接发生于“原始客观”,而是与“事物客观”相互影响。这样,我们找到主观和客观发生关系的模式:原始客观…划割赋意…主观,或者原始客观…事物…主观,也就是说主观和客观不是直接面对面发生作用的。
  这个关系模式,咋一看无关重要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但是下一步我就要开始推演了,让它发展成一个人生观体系。
  首先划割是主观和客观之间发生关系的纽带。这样的结果是划割使主观和客观之间形成一种张力。当主观受客观束缚较大时,客观在主观看来是丰富而强大,不断刺激主观进行大量的划割,推动主观不断壮大而试图摆脱客观束缚,从而在主观和客观之间产生“排斥力”。人类发展历史上人的主观性不断增强就是证明。当主观脱离开客观进入虚幻境地之时,认知依然会以划割为工具,但是划割的准客观性,又会将主观拉回客观,使主观和客观之间形成“吸引力”。
  看出来了吗?这种情形,划割很像一条弹簧,两端分别系着主观和客观,当主观与客观“距离”太近时就推开它们,当主观与客观“距离”太远时就拉近它们。如果这种张力发生了断裂,就意味着“划割”不再发生,既主观的死亡,或者主观脱离开客观而滑落进完全的幻觉既主观的疯狂。当看到有人站在街边,戴着大沿帽,裸露着身体,以标准的姿势和含混的语音指挥着交通,不用问了,这里发生了一起张力断裂事件。不过,千万不要嘲笑拉断张力的人,对他们的世界我本人是充满了好奇,并且他们还是一群可敬的人。因为不管你相不相信,只有人才能拉断张力。
  在这样一个类弹簧系统下,隐藏着什么呢?在弹簧系统里,当你挤压或拉伸弹簧的时候,也就是扭曲弹簧的时候,弹簧所连接的物体具有了势能。在客观—划割赋意—主观模式下,主观和客观之间的辩证张力使主观本身具有了一种潜能量。此处,“张力”升级为“辩证张力”,是为了和弹簧的张力区分一下,实际上,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才能称为真正的辩证关系,也是宇宙间最大的辩证法。
  这种绷紧的辩证张力所带来的潜能,就是隐藏在客观…划割赋意…主观背后的东西,它标示着主观摆脱和影响客观的能力,这个很容易想象。我很想替这个潜能起一个名字,找来找去都不合适,终于有一天午睡之后,突然发现这个名字其实用了很久,就是意志。这样,意志与客观—划割赋意—主观所蕴含的潜能等同起来,代表了主观和客观之间绷紧的程度。不知道别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反正我心里立刻感觉到了一种美,就像麦克斯韦尔发现光就是电磁波、或者牛顿发现苹果落地与天体互相吸引源自于一种性质的力时的那种感觉。两个表面很不同的东西被发现是一个东西,这种感觉很美。当然,我也知道,这个成果没麦克斯韦尔和牛顿的伟大,但在我心里引起的美感却没太大不同。
  由此可知,“事物”其实是主观和客观交汇的场所,意志之能量在每个“事物”场所里充盈激荡。这些意志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只需要环顾四周,看看地球上巨大的城市,看看被驯服的家猪和马匹,看看巨大烟囱里冒出的黑烟,看看被修理成赏心悦目的七彩梯田,这些都是意志能量令人目瞪口呆的杰作。这巨大的可以改造和创造一切的意志能量,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物质当中蕴藏的巨大物理能量,既爱因斯坦的伟大发现:一切物质蕴藏着能量(E=MC2),这个著名的公式,最终促成了可怕的原子弹的诞生。物质蕴含物理能量,“事物”蕴含意志能量,这一工整的对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意志是另一种形式的“原子弹”。
  每个人都是一个客观—划割赋意—主观系统,从小到大我们所做的其实都是在建立和完善这个系统。对于每个鲜活的个人来说,最小原理必然带来收缩,极大法则必然带来扩张,这对矛盾双方的不断拉扯绷紧,贯穿了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除了在这个过程里所蕴藏着的意志力,我实在检查不出还有什么东西能够说明人的价值。所以,对于我也就没有什么余地可以周旋了,意志就是主观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人活着的意义可以有个尺子来衡量了,这把尺子就是意志。你的意志越大,作为人来说你就越有价值,你的生活也就越有意义。还是那一套,又是意志呀什么的,早都听得耳朵起茧子了。但是没办法,走到这一步,我们都是实实在在,没有花里胡哨,看来人活着的意义不会有什么天大的秘密,只能老老实实接受,也一样可以从简单的意义中活出丰富的生活。
  离开主观,就没有这种意志,而离开客观,辩证张力无所依据,也同样丧失了意志。在辩证张力的推动和束缚下,意志的释放,推动了主观和客观既排斥又吸引的平衡发展,构成了宇宙史上最绚丽的运动—实践。主观认知使宇宙装上了眼睛,人使宇宙拥有了双手,眼和手的有机结合,宇宙可以主动来改变自己了。
  站在整个宇宙的角度上来看,实践就是宇宙的绷紧。其标志就是主观和客观之间不断加强的拉张。其中,划割起到基本的中介作用。划割对于认知的作用来说,就是归约、简化,认知层次上的划割,其表现形式是发现。划割对于实践来说,就是提供了各种实践对象,实践无非就是建立一些划割、或维持一些划割、或改变打破一些划割。
  划割在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纽带作用,使划割成为认知世界、社会实践、产生欲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