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如今已经有两件达到1100万高价瓷器的赛场上,四五百万只能算得上是中等货色了。
不过,有一部分人却又心头起了疑惑,赵卓这连着三场所拿出来的东西都不是普通玩意,总会让人看走眼,那这一次会不会也是如此呢?
联想起上一场阳羡青瓷出现,大家还不是以为只是一件平凡无奇的东西罢了,谁知道一上手才知道那胎竟然是紫砂。
于是,这疑惑便象个涟漪一样渐渐的少数人心头扩散,逐渐影响到了会场里大部分人,待到众人这仔细一看,很快便有人发现了一些蹊跷的地方。
邢瓷类银,越窑类玉,因为似玉文化的影响,越窑青瓷的青色都呈现出碧玉般的质地来,为了达到类玉的色彩,越窑的瓷器颜色也在一直的改进着,最开始为糖黄色,后来才渐渐向绿色过渡,形成了青中带绿的茶青之色。
有着茶青色的青瓷便在越窑中堪称上品,然而,这个小罐子所呈现出来的绿色,竟然比茶青色更绿几分。
这种绿荡荡漾漾,宛如倒映在湖水中的山林之色一般,绿得似乎要挤出水来。
众所周知,水头越足的玉器价格也就越高,而这瓷器若是有了类似水头的感觉,那便几乎和玉相提并论了。
评委们也不由得被这片绿釉之色所吸引,纷纷站了起来,其中一个一拿起这小罐脸上便立刻呈现出一丝异样,只因为这胎体出乎预料的薄。
唐朝以前的青瓷一般都是胎厚釉薄,釉色青黄不一,光感很差,到了唐朝后,越窑选料很精,胎体也渐薄,并且加厚釉层,所以才使得成品瓷器在观感上葱翠莹澈。
不过,这种薄胎体也只是相对于厚胎而言,然而这一个小罐的胎质却比普通越瓷还要薄上一层,但是仔细一分辨,这胎质又细腻致密,绝不象是一件赝品。
几个评委分辨了好一会儿,其中一个资历较老的突然想起了什么一般,握着瓷器的手都猛地颤抖了一下,然后使劲揉了揉眼睛,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了一阵,最后吐出了三个字:“秘色瓷”
这三个字一出,前排的参赛者几乎是一下子弹起了一大片,全都按捺不住了,尤其是一些老收藏家,眼睛更是瞪得浑圆浑圆的。
唐朝青瓷,越窑代表着最高的工艺水准,其中类玉的青瓷为最上品,但是,在这最上品之上还有着另一种瓷器的存在,那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
秘色瓷被誉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有着千峰翠色的美誉,更代表着唐五代十国时期瓷器的最高水平,其存世量不超过三十枚。
而且,由于其极高难度的外表雕饰工艺和严格的釉面退火技术,使得秘色瓷成品率既低、加工时间又长,虽成为世上最为稀少珍贵的宫廷专门御用品,并严格规定:臣子和庶民皆不可用
秘色瓷的产生,也正代表着官窑雏形的兴起,一件秘色瓷足已价值连城。
评委一经鉴定为秘色瓷,这个小罐子顿时从乌鸡变成了凤凰,就连刚才器身上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莲瓣纹也变得非比寻常了一般。
童冬阳等人都不由愣了愣,没料到赵卓居然还能淘到这样的稀罕宝贝来。
在评委们啧啧称奇的赞赏声中,开始了漫长的评估过程,几乎耗费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评委们才得出一致意见,这件小罐为秘色瓷真品,估价为1300万。
赵卓微微一笑,这样一来,便直接将童冬阳拉上的差距减少了两百万了。
全场顿时沸腾无比,场中不乏传出尖叫惊嘘之声,对观众而言,虽然秘色瓷并非是自己的,但是却全然当成自己是发现者一般,兴奋不已。
秘色瓷一现,第四场的比赛已然没了悬念,无论从工艺、釉色还是价值上来看,秘色瓷都代表着唐五代时期的最高水准,其地位是无法撼动的。
更何况,它的存世量可谓稀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够超过汝窑之器。
第四场结束之后,赵卓和纪小帆驱车赶往了西平村旧址,在半路上,纪小帆则将比赛中的事情告诉给了纪渊等人。
一到了发掘现场,纪渊等人便纷纷迎了上来,除了纪渊、崔世烟和景瑶外,还有博物馆里几位老鉴定师。
纪渊也忍不住急迫的道:“小卓,快把那秘色瓷器拿来瞧一瞧。”
待到将秘色小罐拿出来,纪渊拿到手上,只见这瓷罐上的翠色果如千峰之上的松翠一般,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众人也都是鉴定瓷器的行家,在其他博物馆里也算是见过这秘色瓷,但是任何一件新秘色瓷的出现都足以让众人再次震撼。
大家凑着头看着,不时发出啧啧惊艳之声来,纪渊不由赞道:“小卓你这关子卖得可够大的,我要是知道有件秘色瓷在我宅子里呆了这么久,还真会忍不住偷偷打开来看呢。”
众人便都哈哈笑了起来,崔世烟脸上的笑意则更浓一些,因为比起纪渊等人来,他更知道赵卓手里还有着另一样杀手锏。
纪渊笑罢,清了清嗓子道:“小卓,这秘色瓷是你的吗?”
赵卓摇摇头道:“这倒不是,不过这件瓷器的处理权现在我的手上,因为这瓷器的主人也需要钱,所以大概是要进行拍卖的。”
纪渊顿时大喜道:“小卓啊,你看要不然这样,这件瓷器拍卖的时候你通知我一声,咱们馆若是能够有这样一件秘色瓷,那可是件大喜事啊。”
老鉴定师们连连点头,赵卓答应道:“纪爷爷放心,等拍卖的时候我会第一个通知你。”
景瑶当然知道纪渊是打的什么主意,便问道:“不过若是定向拍卖给博物馆的话,这价格方面可就会少很多了,不知道你那个买家会不会有意见?”
赵卓微微一笑道:“价格方面我想我们可以认真商量一下,只要在一个合适范围内应该就没问题。”
纪渊赞同的点点头,却又朝着崔世烟希奇道:“崔馆长,你这也太安静了吧,可别说你对这秘色瓷不感兴趣啊?”
崔世烟呵呵笑道:“我对秘色瓷当然感兴趣,不过纪老你是长辈,你们白城市博物馆又财大气粗,我哪敢和你争啊?而且,我们馆的镇馆之宝可不是秘色瓷能比的呢。”
“你们不是最近挖掘了清朝的墓葬群么?莫非是出土了什么好东西?”纪渊见他连秘色瓷都不放在眼里,一副难得争夺的样子,大为希奇的问道。
崔世烟高深莫测的一笑道:“纪老,这事情我就先保保密,等到你见到的时候定然大开眼界。”
纪渊便不由笑起来道:“好好,你和小卓真不愧是师兄弟,都喜欢卖关子,行,那我就等着开眼界的时候。”
说着,他便将这秘色瓷还了赵卓,众人的话题便又回到了这西平村的挖掘事情上来。
此时,在元家大屋的周围空地上都已经摆满了从地窖里搬出来的东西,而且搭起了棚架,对这些东西做好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不过,虽然工作人员都很细心的寻找着这些古物,却都没有找到任何的相关物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没有发现。
没过一会儿,地窖也已经被清空了,赵卓等人再次来到地窖中,地窖修建得四四方方的,由很大的青砖砌在四周,颇为牢固,地面上也铺起了一块块的青砖,整个地窖可谓是一目了然。
赵卓的目光在地窖里扫了过去,突而问道:“会不会东西不是藏在那些物资里,而是藏在这些砖头里的?”
纪渊等人顿时眼一亮,也觉得极有这个可能,于是,众人便在地窖里细细的寻找起来,一个占据一角,仔细查看是否有青砖是松动的。
因为青砖肯定是在修建地窖时便一起砌成的,所以若是有松动的迹象,那便很可能是后来动过的。
不过,崔世烟等人找了一遍,甚至于每一块砖头都敲动了一下,看看是不是有空心砖,但是最终却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
赵卓的目力比众人都好上数倍,每一块也都仔细查看过,也没有发现异常之处,不过,没道理线索到这里就断掉了,他的目光顺着四壁的砖头朝上移动,落在了窖顶上。
第七十七章雾山
窖顶的青砖排列得十分整齐,在窖子里还有着好几根木柱子撑着,显得颇为牢固,用手摸上去,除了能够摸到那粗糙的质感外,还有和一指头的灰尘。
赵卓的目光在窑顶上慢慢移动着,陡然间,他突然有所发现,然后大步走了过去,走到一块青砖之下时,便露出笑容来道:“你们快来看,我发现了点东西。”
众人立刻兴奋起来,连忙快步走过去,看到赵卓所指的那一块青砖时,一个个眼睛顿时瞪得直了。
景瑶更是脱口而出道:“这不是红叉吗?”
原来在那块青砖上,有着一个淡淡的红色叉印,这红叉显然是用涂料之物画上去的,因为地窖里灯光颇暗,所以不容易看清楚,而且过了这么多年,色泽已经相当黯淡了。
若不是因为赵卓目光异于常人,就凭纪渊等人,估计在这里找个一年半载都不会发现这道痕迹。
崔世烟则是刹那间醒悟过来道:“那个红叉原来指的根本不是地窖,而是地窖里的这块砖头”
纪小帆伸手碰了碰砖头,发现有些松动的痕迹,立刻掏出一把小刀子,在将青砖两边的泥浆敲掉后,这块大青砖便落到了手中。
感觉到青砖的重量,纪小帆眉头一皱道:“这东西不是空心的,好重。”
众人连忙抬头朝着青砖被挖空的地方看去,发现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被挖空后的凹陷处也都是一片泥土和四面泥浆。
众人便顿时狐疑起来,这青砖不是空心的,凹陷处又没有藏东西的地方,那这块砖还能够在哪里藏着线索呢?
赵卓稍稍一想,将青砖接过来,将上面的泥土慢慢拂去,感觉到泥土上的凹凸不平,面色一喜道:“砖上有东西。”
众人立刻又兴奋起来,纪小帆打开矿泉水瓶子,待到赵卓将砖上泥土清理干净之后,众人豁然发现,这砖头的背面上竟然刻画着一副地图
这块砖显然是单独烧制的,砖面上的地图也非常简单,一个四四方方的屋子,显然就是元家大屋,在大屋旁边有着几座大山,在屋子右边画着一条道路,蜿蜒的通向其中一座山的山腰处,在哪里还画着一个圆圈。
纪渊面露喜色道:“是藏宝地石达开的宝藏就藏在那座山上”
众人都纷纷点头,崔世烟则是朝着赵卓翘起大拇指暗赞了一下,大家一起出了地窖,按照青砖上的地图辨别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立刻确定了大山的位置。
那座青翠的大山就在右边石头山的背后,离西平村并不远,纪渊叫来了一个帮助挖掘的西平村村民,询问了一下便得知,那座大山名叫雾山,山下有和一条河流流过,十分的湍急,山上的地形也十分险恶,周围一旦起了大雾便容易迷失方向,就连野兽都不敢靠近那里,本地人自然也是望而生畏。
这么一说,众人便更加确定那里是宝藏所藏地,虽然地形险恶,但是对于石达开的大军而言,要想将宝藏藏进去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
然后又派元德藏在村子里,这样对村里猎户的动静也可以掌握清楚,从而保护宝藏。
虽然雾山十分危险,不过众人还是决定到山脚下去看看情况,如果非常危险,那肯定只要装备精良了之后才能上山,但若是没有村民所说的那么危险,众人自然更想着由自己亲手来找到宝藏的所在地。
而且,根据这地图上的显示,藏宝地应该是在大山东麓的山腰上,方向倒是十分明显的。
于是,在那村民的带领下,赵卓一行人便朝着东边行进,大概走了半个小时的路,雾山便已在眼前。
离得远还没发觉,直到离得近了,众人才发现这山上果然象村民所说的一样,缭绕着一圈圈的白雾,整座山宛如仙境一般。
透过白雾,可以看到山上大片的原始森林,树木茂盛无比,和周围的石头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待到山脚下,众人却纷纷倒抽了口凉气,只见山脚下便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山涧,山涧底下是一片湍急的河水,水面上有着大量尖锐的石头,若是掉到里面去,不死也是重伤。
通向山脚的唯一道路是一条古老的木桥,桥身不过百来米,两条颇为粗大的绳索紧紧的套在两边桥头的铁环上,木桥底是一块块看起来颇为厚实的木板,有几块已经残缺得只剩一半。
领路的村民名叫曾显,三十来岁,是村子里最熟悉山脉地形的人,同时也是上代村长的儿子,据他所说,这座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风吹雨打了这么多年,都没有维修过,但是要想从西平村入山,就只有这么一条道路。
这一说,不由让众人面面相觑起来,一个个都有些忐忑不安,明明这宝藏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