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唐-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因为他主动提出镇守长安,临危不惧,与长安军民共生死,他的威望尤其是在民间的威望瞬间暴涨。这对他将来争夺皇储肯定有利。然而,李倓没有料到的是,李豫竟然在这个时候率军驰援潼关,站在了平叛的第一线上,将来若是平叛成功,他便有一份军功。
  尽管,谁都明白,作为皇子,他不可能真的征战沙场。
  咳咳咳!
  身边的陈希烈剧烈地咳嗽起来。
  李倓回头扫了陈希烈一眼,轻轻一叹道,“陈相,你年老体弱身体不适,还是先回去歇着吧,不必陪着本宫。本宫担心潼关局势,恨不能插翅飞过去亲自助战,心里不安稳呐……”
  陈希烈咳嗽了几声,颤声道,“殿下不必担心,有永宁王总镇兵马抗拒安禄山,范阳叛军一定不会再入关中半步!”
  “陈相,永宁王此刻拥兵潼关,一直没有出战,想必父皇那边有些不太满意吧?”李倓突然问道。
  陈希烈皱了皱眉道,“老臣得到消息,陛下已经下诏命张瑄出战了,但张瑄却以与叛军决战时机不成熟为由,向朝廷奏报,称目前只能守住潼关,待来年开春之际,才可择机进攻叛军,收复河南一地。”
  “永宁王的做法令人不解。本来,陇朔大军气势如虹,携首战大捷之威,应立即向安禄山发起全面进攻,以图在最短的时间里歼灭叛军,收复河南和东都洛阳,纵然不能将安禄山所部全部剿灭,也必可将安禄山叛军赶回范阳去。可永宁王却按兵不动……”
  李倓若有所思地道。
  “殿下,永宁王用兵如神,这样做必然有其原因。其实老臣倒也觉得,永宁王镇守潼关与叛军对峙,暂不出战,无非是避叛军之锐气,谋而后动,无可非议。”
  “不管承认或者不承认,安禄山的叛军战力之强,远甚于朝廷兵马,否则,安禄山断然不会长驱直入,在短短两个月之内攻陷洛阳……这军机之事,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复杂,老臣觉得,朝廷应该放手放权,由永宁王临机定夺为好!”
  “若是朝廷重压之下,永宁王被逼出战,结果导致战败丢了潼关,关中危矣。”
  陈希烈缓缓说道。
  李倓点了点头,“陈相,以咱们两人的名义向父皇奏报,就说战机瞬息万变,叛军强势难敌,永宁王大军长途奔袭需要休整,不可擅自出战。”
  “此外,禀报父皇,本宫将亲自押运粮草辎重及军需物品,往潼关犒赏大军!”
  听李倓这样说,陈希烈眉梢一挑,心里暗暗叹息。
  他知道,李倓在长安呆不住了。李豫在潼关前线获取军功,反倒显得他留守长安,躲在了大后方。
  为了日后的皇储之争,他必须要前往潼关,争取张瑄的支持。
  或许,李倓是在潜意识里担心张瑄会转而与李豫结成同盟战线。
  虽然李豫之前与张瑄曾经有过嫌隙,但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若是李豫给出了相应的筹码,难保张瑄不会动心。
  况且,他与张瑄之间的“盟约”本来就不牢靠。
  张瑄从来没有表态说要支持他入主东宫,只是两人因为走得比较近,多半是李倓故作姿态,给外界造成了一种误解和假象。
  灵州。
  李亨入住了张瑄在灵州的永宁王府,不过,入住之后,他对张瑄府邸的简陋而感到异样的惊讶。不管怎么说,张瑄作为陇朔藩镇和西北最高的军政长官,又是王爵,府邸再怎么奢华一些也属于情理之中。但这座府邸虽然宽大,却非常简洁,根本就没有常规的奢侈用度。
  府中的下人也是屈指可数,而侍女更是没有几个,舞女歌姬更是不见踪迹。
  由此可见,张瑄的勤俭奉公,绝不是虚言。
  李亨微微有些感触。
  不过,他的这种感触旋即又被一种更深的猜忌所取代。
  在局势不明朗、叛军长驱直入的时候,李亨没有这种心思,他想的是如何平叛、如何阻挡安禄山的叛军脚步、如何保住自己的皇位,但张瑄大军所至范阳叛军立即呈现出败退之颓势,局势开始逆转,他的心思就悄然变了。
  他就开始担心张瑄会不会拥兵自重,而稍有风吹草动,他便会敏感地以为张瑄有了异心。
  况且,他身边还有公孙良这些佞臣在他耳边絮絮叨叨。
  李豫和霍长青的连番密报,更加剧了他的这种对于张瑄的猜忌。
  当然,猜忌归猜忌,只是一种心态。在这种时候,李亨知道自己还离不开张瑄,最起码,在安禄山叛乱平息之前,他只能全心全意地依靠张瑄,放手放权。
  至于将来他怎么对待张瑄,说实话,他暂时还没有完全想好。不过,已经初步有了“卸磨杀驴”的心思,只是在李亨看来他这是捍卫皇权天经地义理直气壮。
  事实摆在面前,张瑄功勋可比天高,可李亨已经无法再封赏他了。
  张瑄目前已经位极人臣,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亦或者是兵权,都达到了一个巅峰,还怎么封赏?大概,只有把皇位让给张瑄了。
  所以,将来,李亨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如何处理跟大功臣张瑄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李亨一想就头疼。
  “陛下,李光弼和杨涟退守两宁州,要不要召这两人回灵州觐见陛下?”公孙良笑道。
  李亨犹豫了片刻,摇了摇头,“算了,此二人率军镇守两宁州,震慑吐蕃,事关重大,不能擅离职守。公孙良,杨相,朕有意封赏李光弼和杨涟,以彰其功,尔等意下如何?”
  杨国忠在旁闻言眉梢一挑,立即猜出了皇帝的心思。
  皇帝这是想有意撇开张瑄,直接面对李光弼和杨涟两人,想靠封赏和加官进爵来拉拢这两人,分化张瑄的实力。
  杨国忠还没有说话,公孙良立即躬身道,“陛下英明!此二人为朝廷立下大功,当厚加封赏!”
  李亨正要开口,却听杨国忠在一旁不咸不淡地道,“陛下,此次唐蕃之战,乃是永宁王的谋划指挥,而此二人不过是奉命行事。若是越过永宁王直接封赏这两人,会不会……”
  杨国忠的话说了半截,下面的话没有说。
  有些话,不需要说出口来的。
  公孙良淡淡一笑,“杨相此言差矣。天下之将,都是陛下之臣,陛下封赏有功之臣,还需要经过永宁王?”
  杨国忠瞥了公孙良一眼,轻轻一晒,没有跟公孙良继续争辩下去。
  其实这个时候,杨国忠恨不能李亨跟张瑄起矛盾,削弱张瑄的兵权。只是他心里明白,自己越是反对,李亨越是会这样做;反过来,如若他表态支持,李亨倒是会考虑三分。
  果然了,李亨闻言冷冷一笑,挥挥手道,“下旨,册封李光弼为平蕃郡王、大将军、暂代陇朔大都督府大都督;册封杨涟为宁泊侯、大将军,青海行军大总管。”
  李亨这话一出口,不仅杨国忠等人,就连公孙良都大吃一惊。
  李亨竟然封李光弼为郡王,而且暂代了陇朔大都督,这摆明了是夺去了张瑄的陇朔军职,以李光弼而代之了。
  这样……合适吗?很多朝臣都在思量。
  站在朝臣最末尾的张巡心头一颤,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望着李亨,心里凉了半截。
  本来此次唐蕃之战能取得胜利,都是张瑄运筹帷幄和各方通力支持的结果。李光弼和杨涟二人,不过是奉命行事。可此番,皇帝却破格册封李光弼和杨涟,有意忽视了张瑄的功绩,还试图让李光弼取代张瑄的位置,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张巡感到一阵心寒,同时也为张瑄感到不值。
  张瑄此刻还在平叛的前线,为皇帝的江山卖命,但躲在大后方的皇帝,却准备开始卸磨杀驴了。
  杨国忠皱了皱眉,奏报道,“陛下,李光弼和杨涟二人虽有军功,但也不至于册封郡王……”
  “当初张瑄为朕拿下吐谷浑故地,朕册封他为永宁王,而如今李光弼和杨涟为朕拿下大半个吐蕃,封王封侯又有何不可?”
  李亨轻描淡写地道。
  杨国忠心里暗暗冷笑:“李光弼和杨涟不过是张瑄部将,若没有张瑄,这两人能拿下吐蕃王庭?扯淡的事儿。”
  虽然杨国忠也想削弱张瑄的兵权,但他更清楚李亨这样做会引发的后果。
  第379章 张瑄的表现
  尽管引起了一些朝臣的强烈反对,但李亨还是强硬地力排众议下了册封的诏书。
  在李亨看来,他这不过是一种试探。试探张瑄的动静。
  如果张瑄有异动,他便会立即转变态度,转而向张瑄示好。但那样一来,也就试探出了张瑄确实有异心,将来等安禄山叛乱平定,李亨便会立即向张瑄下手,毫不手软。
  同时,李亨想要牢牢将青海这八万人抓在自己手里,有了这八万兵马,再加上哥舒翰的河西之兵,哪怕是张瑄继安禄山之后叛乱,他也有几分抗衡的资本。
  李亨的诏书在最短的时间下达两宁州和青海,两宁州的李光弼和沙柳河的杨涟同时接到册封诏书,只是反映各有不同罢了。
  杨涟大吃一惊,立即想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在书房里犹豫良久,才主动给朝廷上了一封奏表,大概意思是说自己人微功轻当不得朝廷如此厚封,请辞宁泊侯的爵位。
  同时,杨涟立即修书一封,派人昼夜兼程八百里加急送达潼关密报张瑄。
  其实,大概也不需要杨涟密报了,这个消息早就由张巡送出去了。
  而在两宁州的青海都督府中,李光弼接到皇帝的册封诏书,表面上神色平静,内心却是狂喜。
  李光弼一直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不甘屈居人下。张瑄到任之前,他被郭子仪死死压制住,内心就非常不爽。因此,才与郭子仪两人针锋相对,明争暗斗。
  张瑄到任之后,以强力铁腕统一陇朔军政归心,更是对李光弼恩威并重,李光弼心里的那点不甘心和野心,渐渐被压制了下去。
  然而,随着他军功渐长,这一次率军进攻吐蕃,接连战胜吐蕃军马,最后更是直接拿下吐蕃王庭,扶植了一个傀儡吐蕃王,自觉盖世功勋大唐朝廷无人能比。
  由此,他的权力欲望和个人野心不断膨胀。
  至于张瑄,早就被他有意或无意地抛之脑后。在他心里,他的才干和威望乃至功勋,丝毫不亚于张瑄,这一次被皇帝册封为郡王代理陇朔大都督,情理之中,理所应当。
  因此,与杨涟的反应不同,李光弼在第一时间上书皇帝,表示谢恩和忠诚。
  由此,李光弼在两宁州踌躇满志,随时准备率军返回陇朔,掌控整个陇朔藩镇。
  ……
  ……
  潼关。
  张瑄正在书房看书,张瑄和杨涟的密报几乎是同时抵达。
  南霁云匆匆而入,拱手抱拳神色复杂道,“大帅,灵州张巡张大人和沙柳河杨涟杨大将军派人送来密报!请大帅过目!”
  张瑄一怔,点了点头。
  接过杨涟和张巡的信函,张瑄没有犹豫,先拆开了张巡的一封,看去。
  旋即脸色一变。
  张巡在信函中所写的内容让张瑄看了大怒,但却强自按捺住要暴走的情绪,又紧接着打开了杨涟的信。
  看完两人的信,张瑄将信函立即烧掉,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南霁云站在下方,瞥见张瑄脸色的变化,却没有敢说什么。
  南霁云虽然没有看到杨涟和张巡信函中的内容,但从送信之人口中却也得知了一些消息,大抵猜出了两人信中所写为何。
  李亨这一次的“动作”太惊人了,几乎是一种肆无忌惮的挑衅。
  他竟然越过张瑄,将此次唐蕃战役大捷归功于李光弼和杨涟两人,直接将李光弼封为郡王,还暂代了陇朔大都督,等于是变相将张瑄的陇朔军职免去。
  李光弼被册封为郡王,又兼任陇朔大都督,身份地位和权力等级几乎与张瑄平起平坐了。而真要严格说起来,张瑄的天下平叛大元帅是临时性的职务,一旦安禄山叛乱平息,职务自动解除,而他又失去了陇朔军职,等于是只剩下一个王爵。
  南霁云诚惶诚恐地侍立在侧,却没有“等”来想象中的张瑄的雷霆大怒和剧烈反应。
  “南八,赏杨涟和张巡的信使各钱十贯,速速打发他们离开,不要在潼关停留。”张瑄挥了挥手,声音非常温和。
  南霁云飞快地抬头扫了张瑄一眼,似是没有想到张瑄的表现如此平静,一时间倒是怔在那里。
  张瑄淡然又道,“南八,本帅的话你没听到吗?”
  南霁云吓了一跳,赶紧涨红着脸躬身领命,“末将遵命。”
  南霁云走后,张瑄的脸色立即阴沉了下来。他猛然一拍桌案,眸子里中一丝寒光一闪而逝。
  李亨此举直接激怒了张瑄,同时也让他非常失望。他心里很清楚,李亨是通过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