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唐-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豫暴怒,却又咬着牙,垂下头去,无可奈何。
  他已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还有什么话说?
  南霁云接过诏书,微微点头。他转头向杨国忠抱拳道,“杨相,既然诏书到手,就请杨相率群臣劝进吧。”
  杨国忠微微一笑,抱拳回礼道,“正当如此。南大将军且先去恭迎主公,杨某这就持诏书召集群臣,请主公做好准备,霖德殿登龙位!”
  南霁云点点头,转身就走。
  杨国忠微微叹了口气,扫了众人一眼,也欲转身离去。
  这满殿的李唐直系皇族,该怎么处置,谁说了都不算,只有等张瑄登基称帝后自己做决定。
  杨国忠刚要走,却听李倓阴沉的声音响起,“杨相,不知你们准备怎么处置我等?”
  杨国忠轻轻一笑,扫了李倓一眼,抱了抱拳道,“这还要新皇定夺,杨某不知。”
  李倓默然。
  杨国忠再次笑笑,转身扬长而去。
  李倓愤怒地一跺脚,也大步往殿外行去,只是到了殿口处却发现,整座明德殿乃至兴庆宫,都被军卒守卫,戒备森严。他刚一探头,一个军中校尉就冷声道,“奉我主诏令,任何人不得出明德殿半步!”
  李倓无奈,又退了回去。
  回到殿中,听到李亨的几个嫔妃还是在嘤嘤抽泣,哭号不止,李倓暴躁地吼道,“还哭他娘的个甚?哭丧吗?都给老子闭嘴!闭嘴!”
  ……
  ……
  张瑄进城之后,在众臣的簇拥下,直接进了皇城,直入深宫。
  而南霁云的一万神策军同时进入长安城,将长安城以及皇城宫城全部控制了起来。至于哥舒翰的数万人,早已移防城外。
  张瑄站在兴庆宫外,南霁云匆匆而至,伏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张瑄点点头,便率众人向霖德殿而去。
  唐皇李豫的退位诏书已经广而告之,向天下发布。所谓天下不可一日无主,接下来,张瑄要即刻登基称帝,真正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全新王朝,开辟一个空前绝后的新时代。
  本来杨国忠等人商量着,还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举办隆重盛大的登基大典,但张瑄没有同意。他无意定都长安,他要定都洛阳,在长安的登基,不过是为了名正言顺,安定天下。
  杨国忠和一干文臣商讨了半天,决定明日午时三刻拥立张瑄为帝,奏报张瑄,张瑄同意。
  当晚,张瑄就住在了兴庆宫,原先万春居住的万春苑。
  第二日一早,杨国忠率群臣开始操办张瑄的登基大典,而张瑄却带着百余护军,悄然出宫去了陈希烈的府上。
  陈希烈虽然辞官隐居,但唐皇退位、张瑄进城准备登基称帝,这种大事,他焉能不知,只是闭门不出,紧守门户,聊以自保而已。
  张瑄站在陈希烈府门之外,见府门紧闭,不由笑了笑。
  他上前去抓住门环,轻叩三声。
  不多时,一个下人的声音传来,“谁呀?我家老爷闭门不见外客,还是请回吧。”
  “请转告陈相,就说张瑄求见。”张瑄淡淡道。
  里面的下人一怔,旋即大惊,立即开门噗通一声跪拜在地,“小人拜见……拜见陛下!”
  张瑄扫了他一眼,笑了,“不必多礼,去通报陈相,就说我来了。”
  下人爬起来一股脑就往后院跑,一会儿的功夫,陈希烈就披着大氅急匆匆地奔来,望见张瑄,稍稍犹豫一下,拜了下去,“草民陈希烈拜见陛下!”
  张瑄哈哈一笑,上前一步抓住陈希烈的胳膊道,“陈相,请起,我今日来得冒昧,你不要见怪。”
  “草民不敢。”陈希烈诚惶诚恐抱拳道。
  第414章 登基御极,吾皇万岁
  陈希烈确实有些诚惶诚恐。他不太清楚,张瑄在登基称帝之前,跑到他这个辞官归野的老头家里作甚,今年以来,他几乎闭门不见外客,早已淡出了长安的权贵圈子。
  “陈相老当益壮,正是为国出力之时,何以辞官归隐?”张瑄笑了笑道,挽起陈希烈的胳膊,“陈相不请我进厅喝杯茶?”
  陈希烈汗颜,道,“陛下请进,草民怠慢陛下,罪该万死!”
  “陈相啊,陈通目下已是我军中中郎将,正随张巡和仆固怀恩镇守范阳。他为人做事踏实稳重,勤勉谨慎,堪为大用。我有意让他经略范阳,为范阳十三郡行政主官,不知陈相意下如何?”
  张瑄笑道。
  陈希烈一震,旋即欢喜感激道,“陛下恩宠,草民全家感激涕零。草民替陈通孙儿,拜谢陛下!”
  张瑄一把扶起陈希烈来,笑了笑道,“陈相,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正需要陈相这种德高望重的老臣掌舵,我有意让陈相再次出山,不知你意下如何?”
  请陈希烈出山,是张瑄早就谋划好的。
  他登基称帝以后,大唐朝廷内部需要整合,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保持和延续中央朝廷的有序运转,否则,天下还是不会安稳。只要中央朝廷安稳了,地方各道州县就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陈希烈虽然才干能力不够出众,但胜在沉稳,德高望重。目前,也就是陈希烈最合适作为百官之首了,若是张瑄直接提拔自己的亲信入朝,难免会引发大唐旧臣的恐慌。
  陈希烈先是一怔,旋即有些犹豫,他年事已高,本不想再参与到朝堂争斗当中,安心颐养天年。但张瑄作为新皇,放下架子,亲自到府请他出山,他若是再不点头,那就成了不识抬举。
  陈希烈起身拜了下去,“老臣愿意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瑄哈哈大笑,摆了摆手道,“陈相莫要如此——”
  “陈相,我的意思是,中央朝廷一应国务体制,沿袭不变,但略微有些变更,稍作调整,梳理清楚,然后各行其是各尽其责,确保我大国政务运行通畅。”张瑄笑道。
  陈希烈似懂非懂地点头应是,“请陛下赐教。”
  张瑄继续给他解释着自己的思路。
  张瑄虽是来自现代社会的穿越者,但他心里很清楚,在这个时代,推行现代制度是不可行的,那只能自取灭亡。王朝统治自有王朝统治的特点和制度,强行变化,只能引发天下人的反弹。
  他本来想模仿明朝内阁体制,设立内廷与外廷,让内廷与外廷相互制约,但转念又一想,担心会引起朝堂动乱,决定暂时沿袭旧制,照旧施行三省六部制,维持唐制基本不变。
  等他坐稳了江山之后,自会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目前而言,以稳定和休养生息为主。
  “沿袭三省六部制,但改门下省为内务省,掌内务侍从诸事。将中书省与御史台合而为一更名为都察省,掌言官纳谏行监察督政之责。将尚书省改为政务省,总知天下政务,下设六部,所谓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六部24司保持不变,但加设通商贸易司,列户部名下。”
  张瑄大声道。
  他的思路很清晰,说白了,内务省就是为宫廷服务为皇帝侍从,而都察省就是监察百官政务,直属皇帝管辖;政务省则总揽天下行政大权,沿袭了唐制尚书省所有职责。至于加设商务贸易司,无非是加强商贾贸易,推动经济发展,这是增强国力的唯一途径。
  唐时商人地位不高,张瑄也有渐渐逐步提高商人地位的考虑,只是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只能徐徐图之,采取温水煮青蛙的策略,稳步推进。
  听张瑄这么一说,陈希烈长出了一口气。他同意出仕辅佐朝政,但又担心张瑄作为新皇,会全面否认唐制,另立新制,导致朝廷内乱动荡。见张瑄大体上主张沿袭旧制,略有改革,也算是稳健之君了。
  陈希烈躬身拜了下去,“陛下英明,老臣感佩之至!”
  “陈相,我的意思是,内务省设内务令一人,侍中两名。都察省设都察令一人,侍中两名。政务省设宰相一人,六部尚书参知政事,共理国政。由你出任宰相如何?”张瑄摆了摆手,轻轻一笑。
  陈希烈大惊,惶恐地俯身跪拜在地,“老臣何德何能,不敢妄居宰相之职,请陛下收回成命。”
  唐时的相国其实是很多的,这是皇帝为了分割相权而做出的举措,所谓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就是入相。而张瑄的构想,则是设立宰相一人,总揽朝政,这就赋予了宰相极大的权限,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陈希烈当然是有些受宠若惊。
  但实际上,却也不尽然。所谓六部尚书参知政事,也即入相,也就是说,政务省有一个大丞相,六个副丞相,共同理政,因为后者更具有实权,所以会形成相互制约。
  因此,在张瑄的谋划中,政务省宰相的权力貌似最大,其实受到皇帝和六部尚书的制约,荣耀大过权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有陈希烈堪为这个职位了。至于杨国忠这种奸佞小人,张瑄日后会逐步弃用,只是暂时还不能不用他。
  张瑄微微一笑,起身将陈希烈扶了起来,“陈相德高望重,堪为百官之首。还请陈相以国事为重,不要推辞为好。”
  陈希烈情怀激荡,脸色涨红,慨然再拜,“陛下知遇之恩,老臣感激涕零,自当舍死忘生以报陛下厚恩。”
  “好。”张瑄微微点头。
  “此外,我有意要重新调整天下行政区划,对各道进行调整……而藩镇之事,军政刑法合一的体制带有诸多缺陷,地方藩镇权力过大,严重影响朝廷权威。我意,去除天下藩镇,政务、军务、刑法分离,各道设立巡抚、各州设立刺史、各县仍设县令,县向州、州向道、而道向朝廷政务省,自上而下节制,总领天下政务。”
  “各道设立都察使衙门,直归朝廷都察省。监督地方官员,向朝廷负责。”
  “而军务,则仍旧设立八大大都督府,总领天下兵马。为安西、北庭、陇朔、河西、剑南、河南、范阳、安东。朝廷设立天下兵马总领大都督府,统率各地方大都督府,兵部辅之。”
  “由此,地方军政督察三权分立,相互监察制约,独立运行,各安其责。”张瑄微笑着望向陈希烈,“陈相以为然否?”
  陈希烈长出了一口气,知道张瑄这时吸取唐时放纵地方藩镇权力过大的“前车之鉴”,等于是变相的削藩。若是平时推进此策,肯定会引起各大藩镇的抵触,但现在,天下打乱重新洗牌,张瑄掌控大局,利用强力手段推进,障碍很小。
  而事实上,范阳藩镇、陇朔藩镇、河南藩镇和安东藩镇形同虚设,而河西哥舒翰作为降臣,自不敢说什么。至于安西的杨錡、北庭的程千里以及剑南的安思顺,恐怕大势所趋也无能为力,只能从命。
  “陛下英明,老臣深以为然。”陈希烈笑道。
  ……
  ……
  张瑄在陈希烈府中呆了两个时辰,临近登基大典时才离开陈希烈府中,回宫。
  陈希烈也跟着张瑄进了宫,两人一番长谈商讨,已经基本上将新朝的各项大事定了下来。当然这基本上就是张瑄的个人主张,陈希烈不过是遵从罢了。
  见陈希烈从张瑄入宫,杨国忠等朝臣吃了一惊,猛然醒悟过来,此次张瑄请陈希烈出山,想必是要拜相了。
  杨国忠当然有些失望,却也无可奈何。
  张瑄回宫在一干太监宫女的侍候下更换上了崭新的龙袍冠冕,午时三刻时辰一到,便摆起皇帝銮驾仪仗,驾临霖德殿。
  咚咚咚!
  朝鼓奏鸣九九八十一次,昭示着新皇御极。
  张瑄在司仪太监和宫女的引领下,缓步进入霖德殿。早已列队等候在殿中的满朝文武整齐划一地拜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张瑄缓步登上皇台,转身凝视着台下的众臣,此刻,他终于跨上了权力巅峰,真正的天之下、万万人之上,成为开辟一个新朝的新皇。
  “众臣平身免礼。”张瑄朗声呼道,缓缓坐在了龙椅之上。
  接下来,是诸多礼仪程序,比如什么宣布唐皇退位诏书、上众臣拥立劝进表、宣布新皇登基诏书等等,而完了之后,还要议定国号、年号、册封百官、定都,最后还有祭天、饮宴等诸事。
  反正非常复杂,张瑄也无可奈何,只能耐心地履行这些程序。
  其他的倒也没有什么问题,进展很快,但是在国号和年号、定都上,却起了较大的争议。
  以杨国忠为首的旧臣则认为,张瑄之父张九龄本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张良为韩人,当立国号为韩,宜继续定都长安。
  而以郭子仪为首的张瑄心腹大臣则坚持认为,应定都洛阳,而河南为周大兴之地,当定国号为周。
  第415章 国号、年号、定都及册封百官
  两派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张瑄端坐龙椅之上,安之若素,不发表任何意见,听凭众人争执。
  其实对于两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