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此以往,贾奎龙觉得雅妮太不像话,就对她进行批评教育。雅妮想不到他在家里还没忘记打官腔,很不以为然地顶撞说:“既然你在外面吃饭是工作的一部分,我在外面应酬也是工作需要嘛。”
贾奎龙想为她调换一个工作单位,使她离开新闻战线,做一个既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的“合格”妻子。雅妮做记者已渐入佳境,职业的自由和丰富性很符合她的性格,哪会跟丈夫达成共识?两人不知不觉就吵了起来,平时憋在心里的话,彼此都没遮拦地说出了口。贾奎龙感叹原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伺候,每晚上床前甚至替他洗脚。雅妮一听见“洗脚”之类就火,这是哪朝哪代的“出土文物”呀!便毫不客气地指出:“不想使老婆太有出息,恐怕是中国男人阳痿的表现吧!”
恰恰,贾奎龙在这方面有点儿毛病因为前妻没有子宫,他克服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很少跟她过性生活,以至于现在也很难让雅妮达到高潮。男人最忌讳女人在性能力上揭短,贾奎龙火冒三丈,顺手拿起酒柜上的一瓶昂贵的洋酒,摔在地毯上。
令人难堪的是,那瓶该死的酒居然不碎。雅妮冷笑一声,把洋酒捡起来,打开,倒了一杯,自个儿慢条斯理地品尝了起来。贾奎龙气得一塌糊涂,第一次发作就不成功,你哪好意思继续发作?只得上床睡觉去了。
雅妮不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她跟丈夫之间年龄相差太大,代沟是明显的。她只是想证明自己的某种价值,而嫁给了他;如果这要以付出自己其它的价值为代价的话,肯定得不偿失。有一个经济学家曾对她说:人们只有在婚姻所得大于单身所得的情况下,才会结婚组成家庭。她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但既然已是“围城”中人,你又怎么能要求事情两全其美呢?
维持一种平衡吧,婚姻是一张跷跷板。
当晚,她向贾奎龙道了歉。后者阴着脸,什么话也没说。
两人仍然过各自的社交生活。
有一次,雅妮跟贾奎龙做爱之后,她突然意识到丈夫较少跟自己过性生活了,即使过一过,也很勉强。她就琢磨,自己曾说过的那句关于“中国男人阳痿”的话,是不是严重地打击了他的自信心?还没等她琢磨清楚,她获知了丈夫有外遇的消息。
这一可靠情报,由一位报社同仁提供,而且还指明了“敌情”范围——市电视二台。她充分发挥职业优势,明查暗访,终于查了个水落石出:那女人,赫然是每天在电视上露面的新闻节目播音员!
一天晚上,贾奎龙以正常下班的时间回了家。雅妮把电视定格在市电视二台,N 市新闻开始以后,她不停地问丈夫:“播音员漂亮不漂亮?”
“她温柔不温柔?”
“看样子,像个小妖精是吧?”
贾奎龙听得她弦外有音,索性不理不睬。
雅妮一下子哭了起来。
贾奎龙赶紧过来抚慰她:“你怎么啦,得病了吧?在家好好休息几天。我抽空陪你。”
“贾副市长,你是大领导,怎么突然儿女情长起来了?”
“雅妮,你瞧……”贾奎龙一时语塞。
“你瞧,我瞧,还有她瞧,”雅妮指着电视上那个女播音员,“我们都瞧见了!”
“雅妮,你一定听信了谣言。”贾奎龙摇摇头,“你知道,我爱你。”
“别说过年话。”雅妮抹抹眼泪,尖刻地说,“这是喷了香水的口臭,就像你在台上作报告一样!”
“你放屁。”贾奎龙不得不捍卫尊严了,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尊严,用力抽了雅妮两耳光。
雅妮摸着被打的脸,愣了很久,看样子要嚎陶大哭了,却冷不丁哈哈大笑起来……第二天,她相当冷静地把一纸协议离婚书递到贾奎龙面前,请他签字。
贾奎龙慌了手脚。身为N市常务副市长,一年半之内两次离婚,上级组织部门会怎么看他?群众会怎么看他?明年春天,换届在即,他这个常务副市长还想不想继续干下去?他只得放下架子,好言恳求雅妮。
女人终归是女人,即使她是最具自我意识的女人,即使她已被深深地伤害,只要男人屈尊求她,她总是心太软,满怀怜悯和同情。雅妮答应贾奎龙,他们可以不去打官司不去办手续,但无论如何要解除夫妻关系,哪怕只有他们两人知道也行。
于是,两人订立了一份荒唐的家庭内“离婚”协议,还在上面毕恭毕敬地按了手樱协议规定:两人从此分居,互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两人可各自物色下一任丈夫、妻子人选,对方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阻挠和破坏;一俟时机成熟,两人即到有关部门正式办理离婚手续;协议有效期2年。
家庭财产分割方案,见附本。此处不赘。
第四章 金币的两面
Musz es Sein?Esmusz Seln。
(它必须是吗?它必须是。)
—一贝多芬
强迫自己变得平庸,也是一种时代潮流。
——作者
人类在使原子裂变产生巨大能量的同时,也震惊地觉悟到另一个更可怕的事实——性爱的裂变。
在上一章 ,我们已看到了婚姻家庭欲罢不能的“围城”状态。你不会在每一个故事中都发现你自己,但必定会有一个或几个故事能使你自己的真实现状清晰化,假如你是一个婚姻中人的话。
两性关系是人们所能经历的最私人化的事件,它们难以描述和谈论,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性爱经验的丰富性和精神生活的内在深处,难以把握和度量。
第三次离婚浪潮的愈演愈烈,固然有社会方面、经济方面等多种原因在起作用,但我们更不能忽视现代人自身更深维度上的悖论状态——性与爱的分裂。
通常,每个人在感受自身的孤独时,都渴望与他人结合。
性爱是自然赋予男女之间最销魂、最忘情的结合形式,曾受到人们最虔诚的崇拜。人类最早的搏斗,就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搏斗。这种搏斗,不仅要凭力气凭勇气,还要凭情感凭灵魂的力量,在对立的搏斗中达到均衡、和谐、统一。
然而一进入中世纪,人类(尤其在西方)对性爱的认识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神学之父圣·奥古斯丁说:上帝创造人类的性器官原是为了生儿育女,但亚当和夏娃却用它来追求快感和欢乐,这是更重的“原罪”,要想免除原罪,进入天堂,唯有独身禁欲,退一步,也要结婚而不性交,再退一步,有性交也必须无刺激、无快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猛烈地批判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许多人文主义艺术家在文艺作品中热情赞美和肯定人的世俗生活,歌颂性爱。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一些敏锐的艺术家进一步声称,要把人从技术的控制和机器的压迫下拯救出来,唯有通过性的途径。英国作家D·H·劳伦斯经常把性爱作为表现对象,把性爱看成美的源泉,认为性爱是人类生活中最强大、最有益、最必要的动力。
中国古代的人对性爱也非常重视。在我国汉朝的画像砖中,常有一种人首蛇身的画像,下身的两条蛇躯紧紧缠绕在一起,分明是正在交尾的情形,而上身的人像,据考证分别是我们传说中的始祖伏羲和女娲。这类画像告诉人们,正是祖先的神灵在性爱的欢乐中创造了天地万物。
然而,在孔夫子“男女授受不亲”的理论指导下,在理学群儒的歪曲说教下,中国经历了长达2000多年的性压抑时期,直到本世纪7O年代,在性的问题上还笼罩着一层虚假的道学气氛,一般男女彼此交往时,就仿佛对方根本没有性器官似的。那时,你要是胆敢说某位女士很性感,她非给你一个耳光不可。
世易时移,今日的变化之大令人惊讶,我们在一成不变的肯定性判断中生活过久,我们心灵栖息的小窝充满了霉味,我们突然发现一个人最基本的、最终的、最不可剥夺的自由是说一声“不”,生活一旦转换成否定性判断,我们就悬在了半空,这很容易从人最本真的性爱关系中显示出来。
然而,因为变化过快,事情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悖论走向另一种悖论。今天的问题不是性压抑,恰恰相反,性的泛滥是以爱的压抑作为沉重的代价。
性与爱的背道而驰日益明显。人们不把性忠诚当回事了,自然也不会把爱情当回事了。性的短暂满足与爱的渴望长久,性的操作性和具体性,与爱的理解性和感受性,就是一对永远的矛盾体了。
人类在使原子裂变产生巨大能量的同时,也震惊地觉悟到另一个更可怕的事实——性爱的裂变。我们也渐渐觉悟到了这一点,只不过比西方人晚了几十年而已。
两个悖论
弗洛伊德泛性论在西方造成的不良影响有目共睹: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从闭口不谈性问题,突然转为狂热地着魔于性问题,从“我爱你”一下子变成“我要你”,一下子把性从性爱中“成功”地分离了出来,并从此取代爱,遂导致性的放纵、爱的荒芜和人的冷漠。
那么在中国,问题显然要复杂一些,当下我们的婚姻观和性伦理道德,正处于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状态,既没有传统的统一和安定,又没有西方国家那种比较能使大众习以为常的开放和自然。
我们的矛盾在于:既对时髦的东西吸收过快,又对陈旧的东西牢守不放。因此,我们在性与爱、性爱与婚姻的关系上,观念进进退退,行为不论是非,典型的“包二奶”现象,是现代商业社会里性爱分裂的畸形产物,最具“中国特色”,西方不存在这一现象,所以它并非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而只是封建残渣的死灰复燃,这一点,尤令人深思。
这是悖论状态之一。
悖论状态之二:作为现代中国人,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培植比西方人来得要晚和没有丰厚的基础,一方面是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一方面又觉得个人的“我”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
我们在急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无法以苍白的情感,对时代的缺失进行创造性的补偿。因此,我们很难在心灵上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价值,只好求助于金钱和性这类更快捷更直接的刺激物。
无须讳言,我们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心照不宣的价值观:市场的可怕不在于出卖,而是卖得太便宜,而一旦卖得太便宜,对不起,宰你没商量,那只能是“假冒伪劣”之类了。
我们也从来没有今大这样摒弃道德和爱的性放纵,爱是“软件”,看不见摸不着,而性才是“硬件”,实实在在。我们在操作性时,由于越来越乞灵于做爱技巧,已使它变得越来越“非人化”,人们企图通过性来摆脱人生的孤独、焦虑和疲惫,实际上反而加剧了这种困境。
性与爱,男人与女人,就像金币的两面,既是一种对称,更是一种悖离。
“它必须是吗?它必须是。”贝多芬说的是他暮年的第135号作品,这基于他对艺术必然性的深刻理解;而我们这样说,则既基于困惑,又基于消解。
我爱你
有人说:“我爱你”这句甜言蜜语,是最当不得真的,这句许多爱情中人婚姻中人的口头禅,其实连承诺的意义也不具备,更不是一种保证。
此话说得不无道理。生活已变得如此随随便便,我们已习惯了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信口开河,有时可能是自欺欺人,有时完全是没心没肺。
时代浅薄的良心,既反映在把“我爱你”挂在口头的撒谎者身上,同样也反映在指出这个事实的旁观者那里,因为我们常常以看破红尘的洒脱自居,不再相信爱的真实、执著,以及它不可抗拒的力量。
而且,正因为爱的个人意义的急剧消解,我们才更需要煽情和蛊惑。在一本汽车杂志的封面上,你会看到令人心驰神迷的性感女郎与轮胎相依相偎,你理不出女人与轮胎的关系,商品操纵下的时尚,不与你讲感情,甚至不与你讲逻辑,它只要煽情和蛊惑。这是我们在拼命地挽救自己对世界行将麻木的感受性。
事情就这么可笑:现代社会疏离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和爱,反而使大多数商品显得温情脉脉。
对此,你只能说好。
我恨你
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互相仇恨,比彼此互敬互爱,更有助于人性的发展和深化,更能推进这个需要强大驱动力的世界。
问题是,爱情是没有的,只有恋爱之人;恨也是没有的,只有薄情之人。当一个人,被恋人或配偶无情抛弃,我们很容易认为他(她)不成爱便成仇,事实上他(她)可能只有一点儿哀怨或气恼,而且这大概还是若干年前的事了,现在则基本上是冷漠或不屑。
我们爱不起来,是一种悲哀,我们也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