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瑶儿马上就十六了。我没有老爷想的深远,只望她这一辈子不吃苦,何况,她嫁过去是正妻。正妻总比”总比妾室好,顾老夫人瞧着和蔼,顾廷煊的母亲温柔娴熟,都是极好相处的。他们这样的家庭,到底是高攀了啊。
见童老爹不说,月氏又道:“等瑶儿嫁了,便没人再为难老爷您,您这一天天回来的这样晚,瑶儿嘴里没说,心却不知怎样内疚。”
说到这事儿,周氏不安起来,万一有人跑到顾家人跟前说了什么,那瑶儿岂不是不能等下去了,务必要想出个法子来。
054:对谁影响最大
“三姑娘整日都在屋里,这几天也只有柳姨娘去探望了一次,今儿早上去瞧了眼,听丫头们说,她倒是没闹脾气,该吃饭便吃饭,该喝药便喝药,得闲了也只做些针线。只这两日又热起来,夫人要不要给她送些”
妈妈一边说一边打量着张氏的神情,见她端着冰镇梅子汤,并未表现出不悦来,才继续说道:“老爷昨儿还说,三姑娘那院子夏天最热。”
近几年童家渐渐宽裕,也照着祖上留下的法子,冬天收藏了冰块放在地窖里,每到了夏天最热的时节,便叫人取一些出来,自然是老太太那边最多,下面的姑娘倒是也都没落下。去年冬天童二老爷在家,专门找了些人从河里运了些大的冰块回来,就是张氏手里的冰镇梅子汤,也是今儿早上才从地窖里拿出来的冰块现做的。
天热了喝一口,从嘴巴一直凉到脚尖,只觉浑身舒坦。
张氏舒口气,“这两天倒不觉得很热,再说,老太太这两日用的多,今年到了夏季雨水便少了,也不知要热到什么时候去,还是省着点儿用,小辈的熬得过去,不能让老太太也跟着熬。”
妈妈忙笑道:“夫人说的是,我也是这样回了老爷。”
张氏微微一笑,那妈妈又道:“要不要派人盯着柳姨娘?”
张氏倒一点儿也不担心柳姨娘真的能左右了童若绾的婚事,老太太点了头的事儿,老爷都不敢说什么,何况她只是一个姨娘。“我这些年对她也算好了,跟着来了没过两年就抬了姨娘,怎么还这么不知足?”
“这人有几个是懂得知足的,倘或当年的文姨娘知足,也就不会”
文姨娘是童若涵的生母,怀上童若涵的时候,肚皮尖溜溜又紧实,众人都说定是个儿子。她自己也那么以为了,今儿要吃这个,明儿又要吃那个,又会讨好老太太和童二老爷,还单独开了小厨房,结果呢,生出来是个女儿就罢了,还因为难产搭上了自己的命。
“对了,给五丫头那边送些冰过去吧,她年纪小,又是个休弱多病的。”生母没了,她这个嫡母总该多些关心才是。
妈妈笑着点头,“夫人真是心慈,我也觉得五姑娘最招人疼,话不多。”
张氏冷笑一声,“话虽不多,却不知她脑袋里到底想些什么。罢了,反正年纪还小,三丫头那边就照前面吩咐的办,至于她的嫁衣,就让她自己作吧。腿摔坏了,整日躺着做些有意义的针线才好打发时间。”
妈妈微微一愣,眼下离三姑娘出阁的日子不远了,她能做好么?
张氏斜眼看着她,“她不是自负针线功夫好么?自己的嫁衣都不能做好,还能做什么?”
说完给了妈妈一个警告的眼神,倘或再帮着三丫头说话,可就没好果子吃了。那妈妈一怔,慌忙垂下头。昨儿晚上,柳姨娘偷偷塞给她一包银子,这事儿希望不要被夫人发现,否则,
昨儿张氏去看嫂子,童若瑶好奇地看着她手上的帕子,笑道:“原来二姐姐的针线也这样好,还非得叫我给她做裙子。”
张氏昨儿手上那张帕子,是童若绾孝敬她的,她当时好奇一问,没想到童若瑶随口说道:“二姐夫身上带着的荷包,做的十分精巧,我想定是二姐姐做的。二姐姐竟然骗我,还说她针线不好来着。”
孙博文随身携带的荷包,难不成童若秋会叫其他人做?张氏可是特别叮嘱过童若秋,孙博文的贴身衣裳都叫她自己打点的。
张氏皮笑肉不笑,“他身上的荷包你倒看的仔细?”
“说来也是二姐夫拿我逗乐,非说是捡来的,还要我去问问是谁丢的。婶子,你说好笑不好笑,荷包这样的随身物,怎么会掉呢?都是用绳子套在衣服上的。”说着好像还觉得好笑,又笑了笑。“二姐夫和二姐姐真是伉俪情深。”
张氏当时就窝了火,不是碍着在嫂子屋里,只怕就要叫童若绾说来问个清楚明白。这三丫头如此不死心,章亏童若秋回门那天紧盯着,如若不这样,只怕瞒也是瞒不住了,那天本就还有其他亲戚也来了。
想到这里,张氏气得就去童若绾屋里,到了门口却又镇定下来。望着里头日渐消瘦的童若绾,想到下人去郑家打听的结果,慢慢退出来。
“算着日子还长着,你也别担心。”张氏的确是觉得日子太长了,恨不能明儿就把童若绾送去郑家,更恨不能从来就没有一个童若绾,如果不是老太太拦着,她最好的去处应该是童家祖藉蜀地。
妈妈应下,便退出去,张氏觉得热又叫外面候着的丫头去盛了一盅冰镇梅子汤来,刚喝了两口,只见童二老爷从外面进来。
“叫人去给二丫头说一声,明儿你没事去瞧瞧她。”顿了顿又道,“亲家今年才来上京,这几日天气热,给他们送些消暑的东西。我去见老太太。”
张氏笑道:“多谢老爷费心,还记着秋儿。”
童二老爷没接话,转身便出去了。张氏心里诧异,才想起刚刚见童二老爷的神情,好像脸色不太好。可想到他主动关心女儿一次,也没在意。女儿嫁得好,本该多多操些心的,像那些不安分,不值得心疼的,就该远远地打发了。
童二老爷一走,张氏叫立刻传人去地窖,看看要怎样才能将冰块送过去。这大热天的,虽然不远,只怕路上也要融化掉许多。后来人说,用木箱子装了,外面用棉花被子包住,路上快些倒也能成,就是不知孙府有没有地窖搁置。
张氏洋洋得意地道:“咱们家都有地窖,他们府上怎么会没有?” “夫人不知,如果没有存放过冰块,也不知要运多少过去才能保存着”
意思是送多了,这边地窖里少了,只怕也融化的快,张氏想了想,便叫少装一些,以后热了再送去,她也能多上孙家走动走动。这送礼,也不在于贵重,而在于是否有用。童若秋回门那日赵夫人备了那些好东西,想来孙家这些年发达了,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她张氏也拿不出特别好的了。
周氏对童若瑶想出的办法有些质疑,这都过去两天了,也不见那边有动作。手里的针线拿起又放下,童若瑶起身倒了杯茶送来,“娘放心吧,婶子或许没有转过弯,但若是老太太知道了”
正说着,小玉给老太太送东西过去正回来了:“二夫人叫人开了地窖,二老爷还说待会儿送些冰块过来,我想着咱们也用冰块做些冰镇的,陈妈妈听说就出去了,让我给夫人说一声。”
童若瑶朝周氏微微一笑,望着小玉问道:“二老爷在老太太屋里?”
“是啊,老太太和二老爷的脸色都不好看,我送过去就回来了,也不知发生了什么,只偶尔听到还提到了咱们老爷。”小玉很担心的样子。
童若瑶也蹙着眉头,周氏道:“好了你也坐下歇歇,大热天的让你送东西。”
小玉笑盈盈地点头,她知道周氏和童若瑶很随和,和她们相处久了,更能体会出大夫人和四姑娘是真心实意待她。
那日童若秋发现童若绾身上带了玉佩,老太太便将所有在场的人都叫进去,下了封口令不许说出去。可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总是会传出什么风声。何况,童若瑶也给了张氏暗示,孙博文带着童若绾送的荷包招摇过市,外人不认得那些针线,府里的人总会有一两个熟悉的吧?
老太太在乎童家的名声,所以想将这事儿瞒下去,还立刻就同意了童若绾和郑家的婚事。然而外头已经议论起来,赵夫人大概还不知道,周氏和赵夫人接触又不多,最好的还是由张氏开口告诉赵夫人。
赵夫人心疼儿子,自是不愿她儿子才来上京,就传出什么不好的话来,何况孙博文刚刚新婚,再传出什么,那孙博文可就沦落成沉迷女色的无用之辈。赵夫人爱子心切也罢,总会想办法杜绝,若是再稍稍敲打敲打,或者露点儿什么口风。
这莫须有张冠李戴的事儿,她自然会去解决,孙大人不在上京,可孙家在上京并非势单力薄。黄大人不好得罪,郑大人却极好打压了,再说,黄大人门下之人也不止郑大人一个,黄大人真的会护着郑大人么?
一开始童若瑶倒是想到了这些,可又觉得不可行。毕竟对于孙博文这样的纨绔公子哥来说,传出点儿什么花边新闻并不会引起大的影响。但张氏爱女心切,老太太注重名誉,自然会想法子让赵夫人插手这事儿。说动了赵夫人,就等于说动了孙大人。
当然也多亏了童若远指点,童若瑶对那些事儿了解也不深。
“如此一来,三丫头这一去”周氐幽幽叹口气,“也罢了,就看她的造化吧。”
童若瑶撇撇嘴,郑夫人只怕是还等着娶了童若绾这个儿媳妇回去,好与孙家也沾亲带故,能从中谋划些什么好处。却不知,张氏、老太太包括赵夫人压根就不喜欢童若绾。
周氏这两天是时而宽慰,时而忧心。顾家求了童若瑶的庚帖,过去了几天都还没有回音,她就担心着怕童老爹上门去回绝了这门亲。好容易才定下的,如果回绝了,瑶儿婚配的最佳年纪过了,后面只怕更难。
周氏想起童老爹讲的那些,心里竟然也有些动摇,这门亲到底好还是不好,她此刻也糊涂了,只盯着女儿,突然问道:“瑶儿觉得顾家如何?”
童若瑶愣了愣,只觉得耳根子有些热,白皙的双颊爬上一对红晕,她这些天是尽量不想这事儿才让自己镇定自如的,哪个女孩儿听说要嫁人会不害羞的?虽然那人黑着一张脸一点儿也不讨喜,可自己这段日子好像时常都能想起那张黑脸。一定是知道不久的将来自己有可能会嫁给他才会这样。
“女儿读过《女戒》、《内训》,儿女婚姻乃父母做主,再说,爹娘也不会害女儿。”童若瑶说的郑重其事,却也有些心虚,自己无端地想起一个异性,貌似有违那些训诫了。
周氏叹口气:“你爹觉得不好。”
童若瑶愣了愣,“为什么?”
周氏没说,这些年没少吃苦,童老爹读书她没有多说,可那些日子在她心里毕竟是留下了阴影。终究是女人,没有那些建功立业的大抱负,只求一辈子安康便知足。然而,童老爹说的,她未必就没有听进去,私心里,她希望童若远以后金榜题名,光耀门楣。那么,瑶儿以后有了孩子,必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正沉思着,小玉从外面进来,她身后跟着张氏屋里的丫头。
“方才赵夫人打发人来请大夫人、二夫人明儿到她府上做客呢!”
老太太的动作还真是叫一个快,这来来去去才多久?童若瑶看了看周氏,周氏微笑着问那丫头,“明儿可是孙府有什么事儿?”
丫头摇摇头笑道:“倒没说什么事儿,只说请大夫人带着四姑娘一起去,说是还有什么年纪相仿的小姐,咱们姑奶奶怕招待不过来,让四姑娘也去陪陪。”
那便是贵客了,可怎么无端端的叫周氏和童若瑶也去?也许,只是因为童若绾如今出不了门,才叫童若瑶去,可请了童若瑶也不好落下周氏。
“二夫人说车马就不用操心,现在天气热,明儿要早些出门。”
丫头说完小玉就领着她下去喝茶,童若瑶打了眼色叫小玉去打听打听,等那丫头走了,小玉才进来说,并没有打听出什么,倒是之前张氏还派人去孙府,结果刚出门,孙府的人就来了。特意嘱托,周氏和童若瑶一定要去。
莫非,赵夫人已经知道了郑大人编绯自己和孙博文的那些话?童若瑶马上又否定,童老爹态度强硬,郑大人和黄大人也不敢明着乱来,反正童老爹一穷二白,拼了命的反咬一口黄大人和郑大人,即便不能动摇他们,亦会产生一些影响。当然没有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童老爹不会这么做。那么会不会是郑夫人为了讨好赵夫人,特意跑去告了状?
如果真是这样,童若瑶笑起来,那就正好可以借赵夫人之手,铲除郑大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好端端的没得罪你,你干嘛来诬陷我?这个想法当然不敢叫周氏知道,周氏一直觉得是因为她将郑夫人介绍给张氏,才把童若绾给害了。而在童若瑶看来,如果童若绾安分守己,以现在童若秋嫁去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