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生要看的50部经典电影-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杰克最初混进的是一个睾丸癌幸存者组成的帮助会。这也许并非巧合,而是暗示了在一种空虚的被阉割过的消费主义文化中人的恐惧。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现状,是一种癌症,是现代生活中的癌症。面对现实时的虚弱感是致命的,对生命的空虚感是一种普遍的虚无,其中蕴藏着深深的绝望。虚无使人痛苦,使人希望借各种方式找回存在的真实感。于是搏击俱乐部的成员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的哲学就是:如果不能结束或缓解这种痛苦,那就让它来得更猛烈、更极端、更直接一些,将精神上的痛苦转为肉体上的直接痛苦,将痛苦承受的中心由大脑和精神转移向肉体。
  在搏击俱乐部的初期阶段,暴力还不是毁灭性的力量,如果说它毁灭了什么的话,就是在打斗的时候毁灭了每个人那种虚无缥缈的不真实感,毁灭了虚无带来的痛苦,代之以肉体痛苦的快感。这些博击俱乐部的成员们此时有些像集体修炼的苦行僧,通过一次次肉体的痛苦修行,使他们对肉体痛苦的信仰更加坚定。
  搏击俱乐部更像一个医院,而暴力是药,搏击是精神疗法。更确切地说,暴力是兴奋剂,它与吸毒的作用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用幻觉和模拟的体验使人逃避现实。这种相互分享并且上了瘾的暴力,终将蜕变扭曲。上瘾就意味着被自己之外的东西、被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所控制,成为它们的奴隶,就意味着生活的自主权被阉割。现代人的精神悲剧就是,当他们自我搏斗、脱离了一种精神上的奴役的时候,不知不觉又进入了另一种奴役;他们期待一种精神毒品使他们脱离自身的麻痹,不幸的是,这种精神毒品使他们更加麻痹了。
  当泰勒的理想慢慢成为现实,整个世界都在宣泄,都在革命。可是在人们找寻自然本色的过程中,随着欲望的不断成长,搏击俱乐部成了不可思议的暴力组织并且走向了不可遏制的深渊。当人的暴力本能和欲望本能被唤醒的时候,没有什么能阻止这个精神怪兽。搏击俱乐部本身是对暴力本能的歌颂,也是对暴力本能的诅咒,因而这场所谓的“革命”最终也只能以妥协告终,毁灭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新生。(丛峰)
  电影《低俗小说》被认为是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最重要的作品,在影片中,暴力始终是昆汀作品不可动摇的主题,频繁的暴力场面明确指出暴力事件的发生是循环而永无停止的,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种种暴力已经无所不在,在它面前,生死、对错丝毫没有公正可言。
  《低俗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内涵被誉为是“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之一”,对后来的电影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被称为“电影诗人”的导演奥立弗·斯通执导的《天生杀人狂》是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同时也是令许多人费解的电影。影片有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开头,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讲恶毒的结尾——一对杀人狂魔横行全美,杀父杀母、滥杀无辜并以此为乐,被警察千辛万苦抓进监狱又奇迹般地逃出来,从此过上了普通人的安乐生活。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暴力加黑色幽默的闹剧,混乱、疯癫得离谱,但也有人对影片大加赞扬,认为它所表现的美国社会的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和令人触目惊心的暴力血腥场面反映了“美国人想像不到的一切”。
  四十七、花样年华
  无法抗拒而又绮丽无比的东方之美
  一个有关人生的命题、一段互为交织的爱情
  一种紧张、神秘、情欲的调子,一场苦乐参半的梦
  2000年出品
  导 演:王家卫
  主 演:梁朝伟   张曼玉
  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第六十七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大奖
  第二十六届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
  第三十七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二十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女主角奖等
  他和她是两个生活在社会中产阶层而思想处于边缘的人,因为不经意地发现彼此的配偶有了不寻常的关系,于是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就有了愁绪,有了伤感,有了共同的为惆怅所填斥的光阴。
  “渴望一个笑容,期待一阵春风,你就刚刚好经过。突然眼神交错,目光炽热闪烁,狂乱越难掌握。
  “我像是着了魔,你欣然承受,别奢望闪躲,怕是谁的背影,叫人难受。”
  于是,很多事情不知不觉就来了。他们开始一点一点地,身不由己地,各怀心事地靠近……一切本来都可以顺理成章,足以走到边缘,甚至可能曾经越过极限,但这和越过极限的放纵,然后在极限的另一头迅速坠落,然后伤感的人生并不一样。他们始终不敢也不肯逾越严密的社会道德规范,欲爱不能、欲说还休,他们之间始终隔着一段距离,这距离不大,但足够让细如涓流的情感侧着身子飞逝。
  在爱情的尽头,在“发乎情而止乎礼”的道德约束下,日子在花样年华中过去他们最终迎来的,是永久的分离。
  王家卫的悲情新片《花样年华》含蓄而隐晦,片中没有一幕真正的性的场景表现,也没有一次真正的高潮。但王家卫创造了一种紧张、神秘、情欲的调子,把它尽可能地拉伸,并戛然而止。这是一部互动式的影片,该剧的拍摄手法在情感表现上很成功,可以说,这部影片是一场“苦乐参半”的梦。
  ——《时代》周刊
  《花样年华》这部影片,我认为它主要表达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感觉,尤其是感觉,本来这是一种很难讲清的东西,可是他的故事成功地再现了这种感觉,只要认真去体会,就能有所领会。
  就片子本身来讲,故事可能是很淡的,但是这种感觉通过影像、通过剪接,把都市人物的心理刻画得极为到位。可以说,在今天,大陆还没有人能拍出这么好的影片。
  ——张艺谋
  《花样年华》显示了一种文化旅游的魅力。片中那样内敛和怀旧的叙事方式,可能是西方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故事在时空的碎片中展开,苦涩的记忆,落寞的情怀,如一种细细的痛,透彻人的心骨,怎能不让生活在眼花缭乱的快餐式爱情中的西方人觉得新奇,要忍不住在内心长吁短叹呢?
  ——清华大学传播系影视沙龙
  故事发生在1962年的香港,报馆编辑周慕云与妻子租住了一间位于上海人聚居地的公寓,邂逅了一名与丈夫刚搬进来的美丽少妇苏丽珍。周慕云的妻子常常不在家,周平时除了忙于应付稿约就是和好友一起流连于声色场所。苏丽珍的丈夫常常要到日本出公差,苏在一间出口公司当秘书,闲来看看电影、操持家务。两个家庭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周和苏因为常与房东在一块儿打麻将而相识,他们常常一起聊聊天,逛逛街。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彼此配偶的行为有些怪异:她看见了他有一条与自己先生一样的领带;他发现她有一个与自己太太一样的皮包,而且这些都是在香港买不到的。他们终于明白各自的配偶间有了不同寻常的关系。
  于是,两个受伤的人开始接近,周慕云在酒店里包了个房间写武侠小说,苏丽珍常常去照顾他,他们情投意合,互相爱慕。到了最后,周慕云发现自己已深陷在情感的漩涡之中……
  虽然许多事情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但在严密的社会道德规范面前,他们没有越过一步。苏丽珍的丈夫要回来了,周慕云决定要走了。他给苏丽珍打电话,问她是否能与自己同行,电话那边苏的沉默让他心灰意冷,他一个人去了新加坡。当苏赶到酒店时已经人去楼空了。
  多年后周慕云回到了在香港曾经住过的房子,可是房子已经换了新的主人。他不知道苏丽珍也曾经回来过这里,也去新加坡找过他。两个人就这样遗憾地错过。最后,这段真诚、纯洁而又无奈的感情并没有转化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它始终是含蓄的、中国式的。斯人已去,物是人非,只留下周慕云一个人对着洞口,诉说着自己灼人的秘密。
  秘密
  如果一个秘密封存在树洞中便可以得到解脱,那么世上便多了一棵行走的树。如果一段往事留在古老的庙堂中就能够轮回到他处,那么每颗心便成为一座殿堂。
  《花样年华》总是带有一种沉迷、绵长的调子,它用一种悠远的语调讲述着一场古典而纯粹的爱情,蕴含着神秘和逃避色彩。
  当周慕云和苏丽珍发现彼此的配偶有了外遇之后,他们都以为这秘密只有自己知道。于是他们小心翼翼地试探对方到底知不知道,在他们得知对方都有所察觉之后,很是吃惊,继而是愤怒,继而是伤心,继而……就什么也没有了。
  他们试图重演一下那两个人是怎么开始的,试图更多地知道那个扰乱自己生活的人的生活习惯……在一种淡淡的感伤情绪的支配下,他们开始了一段奇特的感情游戏。
  秘密沉淀在他们的心底,可它是以怎样令人惊异的力量潜伏着,又催生出克制的浪漫?他们想方设法地躲避闲言碎语,他们想保住自己的妻子和他人的丈夫,以及自己和他人的一些秘密。在交往中,她寂寞的芳心无处躲藏地被他看到了。他曾期待过,身体向她靠近过,认认真真地伤心过。无处遁逃时,他问好朋友阿炳:“我问你,从前有一些人,如果心里有了秘密,但又不想让别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做?”
  阿炳回答:“我怎么知道?”
  他说:“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一个洞,把秘密全说进去,再用泥巴把洞封上,那秘密就会永远留在那棵树里,没有人会知道。”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花样年华过后,他是空虚的,她也是空虚的,只有那棵树从此不再空虚,因为在它的心里,已经装下了一个人一生一世的秘密。
  由著名导演许鞍华执导、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半生缘》叙述了一段发生在30年代旧上海的陈年往事——世钧和曼桢是在同一工厂做工的恋人,曼桢早年丧父,家庭生活靠姐姐曼璐当舞女维持,后来曼璐又当了妓女,最终嫁给了有妇之夫祝鸿才。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不能生育的曼璐以一种怨毒的心态与其夫合谋,令祝强奸了曼桢。曼桢为姐姐、姐夫生下一子,葬送了自己的恋情。姐姐死后,她也嫁给了祝鸿才。多年后,曼桢与世钧重逢,两人发现,前情虽在,而后缘难续……
  《半生缘》里世钧和曼桢的爱平淡无奇,他们的爱情在没有大悲和大喜的灰色情绪中错过,流逝的岁月和琐碎的生活磨蚀了他们对爱的渴望,使他们变得麻木,不再反抗,而浓烈的怀旧气息更让这段无望的爱情恍若隔世。
  四十八、一一
  世界现状的缩影,充满迷人的奥秘与美感
  在冷静观世之余,不乏对人的关怀与尊重
  借台北一家人的感情起落讽喻了当今台湾在家与国、传统与现代之间价值观的对抗
  2000年出品
  导 演:杨德昌
  主 演:吴念真   李凯莉   金燕玲
  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第三十五届全美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十佳影片
  《一一》以一种非常细致、有条不紊的步调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生的故事,它的题旨是生命,意味着对一生命途的反思。
  这是一则很普通但很美丽的寓言故事,同时也是一篇高水准的社会学宝典,它以一种温柔的笔触将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常态与变调“一一”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权威的《巴黎世界报》对《一一》相当推崇,赞扬导演杨德昌以社会写真的手法,忠诚地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个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及无奈孤独,认为影片“以敏锐而温热的镜头进行社会心理分析,为社会百态及人性的枷锁做见证”。
  杨德昌以往的电影经常表现一种个人和社会的冲突,以及理想必然破灭的痛苦,而在《一一》里,这种痛苦转变成一种思辨的力量,它反映了一个人从纯真到怀疑再到睿智的过程,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这部电影讲的就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个阶段,身为作者,我认为一切复杂的情节,说到底都是简单的。”或许这也是杨德昌自己心路历程的一种写照。
  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位大师完全掌握支配他的艺术资源的杰出作品,我泪眼模糊地看着片尾字幕,挣扎着去形容那股深深感动我、又扯碎我的力量。是哀伤?喜悦?欢乐?是的,我想都是。不过最大的感受是感激。
  ——《纽约时报》影评人  A·O·斯科特
  《一一》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难得的好片,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