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是过去?是未来?或是现在吗?
但,过去已不复存在;未来犹未来临;现在又不确定。
迦叶,
这是因为心念无法从身内、身外,或身之内外间去捉摸。
这是因为心念无形无色、不可见、不滞止、无法掌握、无法维持,
又飘移不定。
诸佛从未见过心念,现在见不到,未来也不会见到。
诸佛从未见过的,又怎会有观察的过程?除非是出自虚妄的想象
认知?
心念就如魔术之幻;诞生于虚妄的想象力,幻现出千变万状。
心念就如川河之流,剎那也不停息;才刚迸现,就碎散消逝。
心念就如灯中之焰,随因缘递变。
心念就如雷电,瞬间爆裂即杳无踪迹……
菩萨四处寻找心念,于心内、心外都见不到,于五蕴、四大或六
内处也找不到。
因为见不到,他转而寻找心念的动向,并自问:心念究竟来自何
处?
他想到:「心念的对象在哪里,心念就在那里生起。」
那么,心念是一回事,心念的对象是另一回事吗?
不,心念的对象是什么,心念就是什么。
倘若心念是一回事,心念的对象是另一回事,那么就有二重心念
了。
所以,心的对象本身就是心念。
那么,心念能观察心念吗?
不,心念无法观察心念。
正如剑刃无法自砍,心念也见不着自身。
此外,不管怎么从四面八方震荡它、困住它,心念依旧源源不绝、
毫不迟疑、敏捷如猴、飘忽如风。
它范围迢远、无形无体、瞬息万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六
境(色声香味触法)相触即被牵引,且随境流转不休。
换个角度说,心念的稳定、一心、不动、不恼、专注一境与不散
乱,即为正念。
不住无为:《维摩诘所说经》
出处:大正藏第14册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11
中译:鸠摩罗什
何谓菩萨不住无为。
谓修学空。不以空为证。
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
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
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
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
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
观于寂灭而不永寂灭。
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
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
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
观于无漏而不断诸漏。
观无诸行。而以行法教化众生。
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
观正法位。而不随小乘。
观诸法虚妄无牢无人无主无相。本愿未满。而不虚福德禅定智
慧。
修如此法。是名菩萨不住无为。
又具福德故不住无为。具智慧故不尽有为。
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本愿故不尽有为。
若般之心:《心经》
出处:大正藏第8册
中译:玄奘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
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
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睡,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
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
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