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陀传-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章 一切在燃燒──山上的說法──

  在伽耶山 教化迦葉兄弟及他們的弟子,共一千人的釋尊,帶同那些新比丘們,又從優樓頻螺村向王舍城的都城,繼續撸新贸獭.斔麄兂霭l之前,釋尊與他們一起,登上伽耶山。這一帶的附近對於釋尊,是他所難於離去的,種種回憶寄託在這塊土地。在這個山的枺甭矗匈ひ偅遒哪徇B禪那河在它的枺吘従彽亓髦T谒臇|南麓,有他曾經從事苦行六年的地方,而現在又教化了迦葉等的優樓頻螺各村。於它的更遠南方又有他的大覺成就懷念之地,於它的枺礁糁涌梢钥吹降氖乔罢X山。
  
    站於山上的釋尊,   對著那些新弟子們,   說出古經典裡的睿秊椤簾肴肌弧╝ditta〃的一場說法。那個屢屢被歐洲的佛教學者們,比擬於耶穌的『山上垂訓』,而叫它做釋尊的『山上的說法』。那個,比任何其它,情景很相似。『耶穌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而耶穌所說出的一場說法,是從『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的一句開始,是銘感最深的。而,現在釋尊,也同樣站在山上,為這些新弟子們說出教示,也同樣銘感很深的,他的思想和他的表現,在長遠的佛教歷史中,不斷地給它很大的影響。  

    『比丘們,一切都在燃燒著。熾燃地燃燒著。你們必須首先知道這些事。』
  
    它,與以往的釋尊說法,構造非常不同。是理路整然地從人生本來情形觀察出發,而說及它對原因的追尋,它的處理原理,和它的實邸姆椒āa屪鹫f法──其典型的說法就是四諦說法──現在以叫做火焰的一種譬喻來裝璜它,而且想將它加以簡明化。  

    『比丘們,一切在燃燒,是什麼意思呢?比丘們,人們的眼睛在燃燒著,而他的眼睛的對象也在燃燒著。人們耳朵在燃燒著,而他的耳朵的對象也在燃燒著。人們的鼻子在燃燒著,而他的鼻子的對象也在燃燒著,人們的舌頭在燃燒著,舌頭的對象也在燃燒著。身體在燃燒著,而他的身體的對象也在燃燒對。又,人們的心意在燃燒著,而他的對象也在燃燒著。  

    比丘們,那些是因什麼,而燃燒呢?它是,因貪欲的火焰而燃燒,因瞋恚的火焰而燃燒,因愚痴的火焰而燃燒,又,因生、老、病、死的火焰而燃燒,因愁、苦、惱、悶的火焰而燃燒。』  

    現在在釋尊的面前,聆聽新師尊的這種新的話語的眾人,想起他們在幾天前,還是事火外道而修事火法︹aggihutta︺的人們。 以火使一切物淨清的,尊重火,而供養它以求福的人們。可是現在對於他們,世界完全改變了。這個新的師尊說,這個世間的一切,是被火所困擾。你的眼睛也是,鼻子也是,舌頭也是,耳朵也是,身體也是,心意也是,在燃燒著。而指摘煩惱的火焰,在燃燒一切的人們和世界的存在狀態。這種完全改變的世界與人生的看法,對於他們,一定會以特別強烈的印象逼迫他們,於是釋尊又繼續說:  

    『比丘們,那樣地觀察的人,應該要放棄一切,對於它生出厭惡的心。用眼睛厭惡它,用鼻子厭惡它,用舌頭厭惡它,用身體厭惡它,用心意厭惡它。如果,對於一切生出厭惡心的話,即──能離開貪婪心的話,即能夠得到解脫。』 
 

    釋尊那樣地說時,那一千人的新比丘們,他們的心立即離開執著,得以解脫煩惱,經典便這樣地將它結束。  

    煩惱火焰 經典的話語,將這個說法的內容,和這些新弟子們立即得以解脫煩惱的事,很坦率地將它誌載。可是所謂『一切在燃燒著。因煩惱的火焰,你們本身和你們的世界都同樣,在燃燒著。』的釋尊的這種說法,對於他們一定會給他們以很強烈的衝擊。而唯有能夠想像的人,這個說法的高度價值纔能夠為他開示。
  
    像已指摘的那樣,他們在變為釋尊的隨徒以前,是崇拜火、祀奉火的人。舊衣裳剛剛被脫掉不久。昨天崇拜的火,在今天卻被說成為『煩惱的火焰』,所受的教示是,要將它消滅纔是他們從今日起的道。在這種逆轉中產生很大衝擊,這種大衝擊對於他們的回心一定予以很大加速。  

    我們在這裡應該要想起的是,釋尊所教示道的目標的究極境地叫做『涅槃』nirvana。 現在我們無法知道這個叫做『涅槃』的話語,釋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它做指究極境地。也不能確切斷言這個宗教的術語是釋尊從別地方借來的,或他自己所新造的。可是無論如何,這個『涅槃』的話語與『煩惱的火焰』譬喻有關連,是可以確言。即,這個話語是以『被吹滅』nir…va的動詞為語根所造的話語,意味『火被吹滅的狀態』nir…vana是不容疑議的。  

    據某經,『那麼世尊,像這樣地心得到解脫的人,到底會到何處去轉生呢?』叫做婆蹉的外道,對釋尊,就他所教示道的究極境地這樣問他。他的伲鼏柗椒ǎ瑢夺屪鹚淌揪繕O境地是問不對睿摹D莻外道以為釋尊也說生天的功德之道。對於它,釋尊以『燃燒的火』、『消滅的火』的例子說,得到解脫的人們的狀態不是『前往轉生』,寧可說,應該比擬於柴薪已盡『火已熄滅狀態』。在那裡,釋尊親自以字義那樣的『火已熄滅狀態』,說明涅槃境地。  

    像那樣,如對於彼岸境地應以『涅槃』即『煩惱的火已經熄滅狀態』表示它的話,對於它此岸的狀態可以做『煩惱的火在燃燒著狀態』看待,其實不得不說它只是單純的譬喻。惟,佛教對於煩惱的用語有多種。它,因束俊覀兪刮覀兎锤仓鵁o意義的生死,所以叫做『俊哗ぉな‘。它因為毒害我們的善根,所以叫做『毒』──毒害。又它因為遮蓋我們的智明,所以叫做『蓋』──遮蓋。其他,雖然還有種種語法,其中以這個『煩惱的火焰』的想法,因為比任何別種都更接近人們的體驗,而具顯著陳訴的力量。  

    這個叫做『燃燒』的說法,一定能以這樣的力量,而撼動這些新比丘們的心情。而那個譬喻,也一定能以這樣的力量,在長遠的佛教歷史中,不斷地給人們帶來很大影響。  

    竹林精舍 不久,釋尊到達他所預定的王舍城,駐足於它的郊外的善住寺。人們傳聞了它,釋尊的消息立即被傳遍於王舍城的各鄉鎮。『沙門喬答摩(gotama瞿曇)是釋迦族之子,出家後現在在這個都城的郊外。名聲甚高,被稱為應受世間供養的人(應供),得到最高自覺的人(等正覺者),兼備智慧與實邸娜耍餍芯咦悖蔀槿颂熘畮煹娜耍ㄈ颂鞄煟瑧獮槭浪鹬氐娜耍ㄊ雷穑┑取F渌f的教法,始善,中亦善,終亦善,是兼具道理與表現的。能見到這樣的拢叩娜藗兪怯行业摹!还沤泴⒛莻都城的人們的心聲這樣地誌載著。
  
    它的記述,當然非常地被類型化,使我們不能立即窺視它的真相。不過,迦葉以下多數的弟子們,一舉而成為追隨釋尊的這一點,無論如何,一定很會聳動世間的耳目。而那些事的發生因為是在於摩揭陀國內,和離這個都城不遠的伽耶郊外,所以,這個都城的人們,會對於釋尊的來臨抱著關心,是當然的。  

    摩揭陀的國王頻毗婆羅,聽見他的消息時,抱著很深的關心。因為,這個王,在釋尊大覺成就前,還住在這個都城郊外的山洞時,就曾經親自前往會晤他。又,卓越的哲人、覺者能來這個國,也是這個王平時的心願。於是他,立即前往釋尊所住的地方,聽釋尊的教法,成為歸依於釋尊的人。關於他的說法和歸依,據古經所誌載,也只是被類型化的表現的反覆而已。我不認為有它重覆敘述必要。又,王的歸依,我以為也不是古佛傳作者們所應該致力強眨菢拥亓瞬黄鸬摹2贿^只有一點,關於這個王的歸依,值得敘述的地方是竹林精舍的捐獻,佛教精舍的歷史從這裡開始。  

    因釋尊的教示,得到對於法洠в形鄯x的眼力的頻毘沙羅王,深信『除了這個教以外,別教洠в兴梢揽康摹弧K沆夺屪鸬拿媲斑@樣對他說:  

    『世尊,我在太子時,祈願的有五項,現在我都將它成就。第一願,願能夠受灌頂而得為王,那個我現在已經將它成就。第二願,願能夠在我國國土有最高的覺者來臨,那個我現在也得以成就。第三願,我願得侍奉世間所尊重者(世尊),那個我現在也得成就。第四願,願世間所尊重者為我說法,我所願的這個現在也得成就。又第五願,我願能領悟世間所尊重的法,這個現在也得成就。  

    我的五個所願全部,現在都因釋尊而得到成就。所以,我現在想在這裡,歸依於世尊與世尊的法及世尊的比丘眾。世尊願你能容允我做在俗的信徒。並願世尊,接受我的招待,明日與比丘眾一起前來接受我的供養。』  

    釋尊像以往那樣默然地,答應王的所請。便於它的翌朝,釋尊帶同多數的比丘們,前往久闊的王舍城的都城。王,引導釋尊和比丘們到既設坐席,親自端菜添飯從事供養。且說飯畢後王心裡想:『世尊住的地方那裡好呢?它,要離市鎮不遠也不近,便於往來,而又必須為所有求法的人們所容易出入的地方。而且,白天不雜沓,夜晚洠в性胍簦疫m於靜居禪思的地方。』這樣想時,王想起那個竹林園纔是符合這些條件的地方。於是王,提起水瓶將水倒在釋尊手上說: 
 

    『世尊,我現在,想將那竹林園,捐獻給以世尊為上首的比丘眾。請你接受。』這是佛教受最初的精舍捐獻。  

    舍利弗 從那時起不久,釋尊得到兩個優秀的弟子。其一叫做舍利弗,他後來成為釋尊的法嗣,被指定為『能將如來所轉動的法輪,確實地跟他那樣轉動它的,除了此人以外洠в袆e人。』的人。又一個稱為目犍連,他是於後來,被舉為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在釋尊的比丘眾中,被稱為神通第一的高足。所以,這兩個人的歸佛,在佛傳裡所有的重大意義是不亞於前些時候的迦葉的教化。他們的歸佛經緯,據經,大約如下。
  
    翻讀古代印度思想史的人,都可以知道,在釋尊時代,有很多的新思想潮流。那些主要的在佛教經典中所誌載的為『六師外道』。『外道』,是指佛教以外的思想修行者,那個時代的外道,主要的有六種,叫做『六師外道』。他們大抵都是以摩揭陀國為中心而活動,現在在釋尊進入於王舍城時,有六師之一的叫做刪若的,也止住於這個都城的附近。  

    他所主張的是,於真理並洠в胁豢勺儎拥囊患页R帲瑢蹲约阂詾樯频谋闶巧疲瑢蹲约阂詾檎娴谋闶钦妗K乃f,恰與古代希臘的詭辯家們,特別是與哥爾期亞(Gorgias)的虛無言說相彷彿。 經典稱它做『鰻論』。他們兩個人也是他的徒弟中,為他的高足而從事修學的。而這兩個人結為親交相約說:『假如誰先得到不死之道的話,必須相告。』  

    有一天的早上,釋尊的年輕弟子阿說示,穿內衫、持著缽衣,走進王舍城街上行乞。他的態度端莊,他的合於威儀的舉止,引起舍利弗的注意。『假如這個世上,有真正的拢叩脑挘@個人一定是他的弟子之一。我想問這個人,他的師尊是什麼人。』他因為被這年輕弟子的態度所打動,所以心裡這樣想,而等到年輕比丘托缽完畢為止,靜靜地跟在他的後頭。  

    阿說示托缽完畢,將就歸途時,舍利弗叫住他,與他打招呼後問他:『你的面貌極為清淨,氣色又好。你是因什麼人出家的?以什麼人為師尊?信什麼人的教?』阿說示回答說,他是因釋尊出家,以釋尊為師尊,是信釋尊之教。『那麼,你的師父有說什麼?所說的是什麼?』舍利弗復又問。可是,阿說示回答說,我因出家日子尚湥圆荒軐熤躺钊胝f明,也不能將它的要領略說。舍利弗卻不就此斷念。『那麼,假如不能深入又不能盡它的要領,能夠多少為我講述它的片鳎Ш湍莻師的教示就好。』他這樣地請求他。那時,阿說示告訴他,關於師尊教示所說的話語,被誌於古經典如下:

  『諸法由因而生,
   如來說它的因。
   關於諸法之滅,
   如來又如是說。』

    那個的確只是釋尊教示的片鳎А?墒牵崂ィ瑓s能夠從它洞見釋尊所教示的是什麼。『生者皆必有滅。假如只是這麼一句,也就是真正的教。這個師的弟子們,必定已經覺悟到無愁境地。』那對於刪若之徒,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