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西归直指-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免于沸汤者?然彼方子复传子,孙复传孙,以入沸汤也,则惨莫惨于此也。世间两片大门内之家蚕,亦复如是。竭毕世之经营,刚刚为妻子谋衣食,设机械〖指巧诈〗,结怨仇,无所不至。迨家业粗成,而此身已束缚其中矣。万万千千痴人,谁得免于偿报者?然彼方将子复传子,孙复传孙,以偿报也,则奇莫奇于此也。故《四十二章经》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簖篮喻
  渔人设簖中流,使鱼不得越过。其傍浮以水草,示以可藏匿状,而密埋能进不能出之篮于草下。于是鱼争投之,以为可以栖托,而不知已在篮中矣。爱河中之簖篮,亦复如是。人但知无病无患时,家舍可安,妻子可托,悠悠忽过,不觉不知。一旦阎老之篮忽起,而平日最爱之父子夫妻,一一被其登簿勾取,思之岂不可恨?徒恨无益,唯有使其不敢勾取,乃为高着。〖簖(duàn),插在河中拦捕鱼类的竹栅栏。〗

  马喻
  马有四种:其最上良马,见鞭影而驰,不待驱策;次则一鞭即走;又次之鞭轻不走,鞭重方走;其最下驽马,鞭重亦不走,必锥入于肤,痛极而始走。人亦如是。有智慧者,易于醒觉,百里内闻人死,即当骇曰:“百里内有人死矣,吾亦人也,死必及我。”作速修行,以求解脱。此见鞭影而驰者也。其次则见亲戚死而觉悟。又其次见逼邻人死,而后觉悟。若待自己年老,或自己有病,而后觉悟,已是锥入肤而后走者。倘或年老犹不觉悟,或已病犹不觉悟,岂非并此而不若者乎?

  野狐喻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死而待人弃去。未几,果有欲弃之者。一人曰:“狐尾甚佳,待我割之而后弃。”狐闻而惧,忍痛而听其割。俄有童子来,欲取其两耳。狐闻益惧,然思两耳犹无关于性命,仍复忍之。俄复有人曰:“皮可补裘。”狐大骇曰:“若取我皮,必至断头剖腹,其可忍乎?”于是奋然跳起,向外狂奔,而此狐竟走脱矣。人在三界牢狱,无异厨房。业已托胎为人,已难逃于一死,只有念佛往生,乃可死里逃过。错过强壮之时,狐尾已经割去。若到桑榆迟暮,已将断头剖腹矣。苟非立弘誓愿,奋不顾身,其能跳出迷途,蒙佛接引乎?

  归咎冥王
  一人死,见冥王,据孽受罪。其人曰:“早知如此,大王何不先通一信?”冥王曰:“通过信矣。汝发渐黄,是第一信。汝齿渐摇,是第二信。汝力渐衰,是第三信。汝之耳目渐昏聩,是第四第五信。信之通也屡矣。”有少年者泣曰:“彼信通矣,我犹未也。”冥王曰:“通于尔亦多矣。尔犹忆某少年,有病死疫亡者乎?某少年,有刀伤缢死者乎?某少年有水溺火焚、狼吞蛇螫者乎?皆汝信也。岂必呼名而告也?”任汝有拔山盖世之勇,掀天揭地之才,其能免于此间之对簿乎?独有超然事外,不唯免于此间之对簿,并能使冥王敬而礼之者,则唯念佛往生之人。

  扑灯蛾
  灯蛾之死于油火也,非死于油火也,死于见也。人方怜而驱之,彼必乘隙而投之,以为我之所见者,必不谬,是以一往无前,死而后已也。人之嗜声色、嗜货利、嗜赌博者,亦因彼之所见者,止在于此,是以一往无前,直至死而后已也,何不借鉴于蛾也?

  窗内蝇
  痴蝇之在窗也,有盘旋往复,竟日不能出者,由其拘于所见,不能作一退步耳。若能翻然作一退步,处处海阔天空矣。娑婆世界,是一个大窗槅(gé),自古及今,不知关闭多少痴蝇于内。吾今幸而忽作退步,向西飞去也。向西飞去也,快哉!

  调马四法
  佛世有调御良马者。佛问其用几法,答言用四法:一恩、二威、三先威后恩、四先恩后威。佛言:“四法不调,将如之何?”马师曰:“便当杀之。世尊教化众生,当用何法?”佛言:“亦用四法。其一用恩者,谓善信之人,教以修行学道;其二用威者,谓造恶之人,示以三途轮转;三则先教以修行学道;四则先示以三途轮转。”马师曰:“四法不化,将如之何?”佛言:“我亦杀之。”马师曰:“如来大慈,何以行杀?”佛言:“四法不化,教亦无益,遂不与言。不与之言,即杀之矣。”

  眼药
  世尊之将入涅槃也,摩耶夫人(净饭王之后)在忉利天宫,得数种恶梦。内一梦云:梦下界日轮忽没,举世黑暗,有无数罗刹,手执利刀,挑去世人之眼。摩耶叹曰:“此必吾子释迦如来,入涅槃之兆也。”俄而阿那律尊者,果然升天来报矣。世间毁谤三宝之书,皆挑去人之眼目者也。末劫之人,福力愈浅,则此种书籍愈多。智慧愈微,则奉此种书籍者愈众。故有福之人,必须早自觉悟,不被其挑,固为上也。倘或已经挑伤,宜速以妙药涂之。药何在?此书亦其一也。

  有愿必遂
  宋吕文正公蒙正,字圣功。太宗时,举进士第一,封许国公。每晨兴礼佛时,必祝云:“不信佛者,勿生吾家。愿吾子孙,世食天禄,护持三宝。”后从子夷简,封申国公,每遇元日,拜家庙后,即叩礼广慧禅师。申公之子公著,亦封申国公,于天衣禅师亦如之;左丞好问,于圆照禅师亦如之。左丞之子用中,于佛照禅师亦如之。世世贵显奉佛,果符公愿。夫文正所期,不过世愿,犹能成就。何况发菩提心,愿生安养,而不遂其所求乎?

  为僧者不可不修净土
  宋青草堂禅师,素有戒行,年九十余。曾氏常供养之,屡施衣物。僧感其德,许以托生其家。后曾氏妇人生子,使人看草堂,已坐化矣。所生子,即曾鲁公也。以前世曾修福慧,故少年登高科,后作贤宰相。又如明末浙江僧大成,为寺中收盏饭供众,道经饭店史家。其家奉佛,僧来化斋者必留,大成收饭回寺。史见其日饭少,辄以其饭凑满。史家素无子,后其妻忽有孕,分娩时,亲见大成走入卧房,急追问之,不得。而分娩者,竟产一男。是日大成僧不见来取饭,造寺问之,乃知即于是日谢世。于是即以大成名之。其子幼年,聪慧孝友,茹胎斋,终身不破戒。以顺治乙未,大魁天下。自世俗观之,此两公者,皆富贵而享大名。若修行人观之,两僧之自误者多矣。向使两师知有西方法门,以其所修者回向净土,纵或不能上品,犹或可以中品。何至仅以状元、宰相竟其局哉?

  高僧亦宜修净土
  隋相州释玄景,宗、教俱通,道风遐播。大业二年六月,将欲示寂,沐浴端坐,两目上视。忽自言曰:“吾欲生兜率内院,见弥勒菩萨。云何乃作夜摩天王?”众问之。曰:“非尔所知也。”顷之又云:“天上甚忙,宾客甚多。”遂坐而逝。嗟乎!师修行时,固发心见弥勒。到此不能见弥勒,而转作天王者也。自世俗观之,其位已在上帝之上矣。然较之生于西方,则远不逮也。是知高僧亦不可不修净土也。

  不可甘心作鬼
  大千世界,一切人类,不问贵贱智愚、老幼男女,临终之后,若不出世,未有不为鬼者。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是劝世人不去为鬼也。小儒不信佛法,反从而谤之,不唯自己甘心为鬼,并欲劝一切世人为鬼矣。其现在不为鬼者,特暂耳。目下林林总总一切人,即转盼后林林总总一切鬼也。人惟不知甚暂,所以疲形劳神以求富贵。无论不得富贵,纵使极富极贵,当临去之候,手内不能赍分文,一鬼呼之而辄去,安在其为富贵耶?独有念佛之人,到此无疾无灾,安然脱化。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恶鬼睹影潜踪,阎老闻名顶礼。岂非超然出世之大丈夫乎!人惟如是,而后始能不作鬼也。则夫不作鬼者,诚非易事也。

  九类皆当往生
  九类者,所谓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也。九类,则尽乎贵贱幽明,及天上天下之数矣。九类之中,最苦者,三恶道;最乐者,三界二十八天。止因未出生死,所以轮回六道,是苦者固苦,乐者亦苦也。纵使长寿诸天现享无涯之乐,然而天福报尽,仍堕三途。岂若极乐国土之永脱轮回,长辞六趣乎?余尝于文昌、关帝、东岳庙中进香,礼拜之后,必祝云:“愿帝君尊信三宝,发菩提心,往生西方,行菩萨道。”又尝顶礼斗母尊天,及昊天上帝,虽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之后,亦愿至尊念佛往生,行菩萨道,广度一切。何以故?只因有智慧人,看得世间极高明事,无如念佛。最有福事,莫若往生。念佛往生,非一切福德所可比拟者也。斗母尊天,即经中摩利支天菩萨。昊天上帝,即经中所称忉利天王。世尊每说法时,忉利天王,无不恭敬礼拜,侍立左右。今日闻此默祝,必然欢喜,断无反开罪戾之事。吾辈幸而遇此法门,不思勇猛精进,回向菩提,岂非如来所称最可怜悯者乎?

  念佛无枉用之力
  世俗之事,谋而不成,则前功尽弃。独有念佛,纵有始无终,而从前所念,亦决不枉费。昔有樵夫,遇虎登树,一称“南无佛”,多生多劫后,犹赖之以出家,渐至成佛者。何况精诚一世乎?即或现世不能往生,来世必出生死。非如世俗之读书不就,枉费精神。经营不就,反亏赀本也。

  人间胜事无如念佛
  《譬喻经》云:昔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生四种物:一旃檀米斗、二甘露蜜瓶、三珍宝锦囊、四七节神杖。其人叹曰:“吾本求子,何用此物?”天神问曰:“汝欲得子何为?”其人曰:“吾欲得子,将来望其养育耳。”神曰:“斗中之米,取之复盈。甘露瓶中,能消百病。珍宝之囊,用之不竭。七节神杖,以备凶暴。人间孝子,岂能如是?”其人大喜,遂至殷富。后他国闻之,遣兵往夺。其人擎杖,飞行击退,保之终身。世人孜孜汲汲,无暇修行者,不过为妻子耳。然妻子纵极趋奉,安能若此四物哉?至于往生西方,则超出生死,万福庄严,所求如意。又岂四物之所可比哉?故天上人间,第一胜事,无如念佛。


  清光绪二三年,北方数省大旱。有蔚州僧莲某者,于村外小庙中住。有山东饥民突来,喊肚饥,要吃饭。僧云:“我饭已吃过,无有余者。”其人要更急。僧云:“我为汝另煮点。”其僧日课六万佛号,口虽许煮,欲将此一串珠掐完。其人意谓不与我煮,遂执斧,用背向头一打,僧遂跌倒。其人以挖煤铁勺,挖两勺脑肉,倒于煤中而去。其僧昏迷,不知人事,遂到钟前,急撞数十下。村中凡有官事,以撞钟为号令,遂通来庙中。见其僧仍卧被打之处,血流滂沱,而从屋至钟前,来去皆流有血迹。按之,犹有气,因扶起唤醒。云:“被饥民所打。”遂去数十人四路追之,其人被执,愿为偿命,拉至庙中。僧曰:“我与彼前生定规有怨,彼今打我,诸君又难为他,岂不是令我白受打?不但宿怨不能解,更结新怨,我吃不起此亏。我尚有一千钱,与他令去。”其僧之顶遂长合,而且仍复如平人之坚硬,但全顶无一毛,而周围俱有伤痕,亦异矣哉。光绪十三年,光与其师弟莲如,由红螺山朝五台,回至其僧庙中,时已六十余矣,面目奕奕有光,一望即知其为有道之士也。莲如师指其顶,而为光言之。附之于此,以为启信之助。民国十一年,释印光记。


  西归直指卷四

  往生事略
  天下无凭无据者,其言不足信。有征有验者,其说必定真。念佛往生,有征有验者也。盖天下万事可假托,独死生之事,纤毫不可假托。古今来圣贤豪杰,讲道论德,修仁行义者,不啻千万。然其没也,不过以疾卧床,斯为考终命矣〖考终命,老而善终〗。若要预知时至,沐浴端坐,或闻异香盈室,或见天乐迎空,自生民以来,未尝有一人也。独有念佛之人,此种祥瑞,不一而足。是莫受用于念佛之人,亦莫尊贵于念佛之人矣。夫临去之际,既如此安闲,则所到之方,必定是非常福地。人奈何不于此际,动一念乎?因将此地生西之人,摘录数十条,名为“往生事略”。亦欲见贤思齐,同生安养云尔。

  菩萨往生类
  如来记往  《大无量寿经》云:弥勒白佛言:“于此世界,有几菩萨,往生极乐?”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二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小行菩萨,不可称计。不但此国,他方佛土,如远照佛刹,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乃至十方佛刹,往生者甚多无数。我若具说,一劫犹未能尽。”
  文殊愿生  《观佛三昧经》,佛记文殊,当生极乐。文殊发愿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