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佛指南-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所说的大乘教法,虽有窟外大众,和铁围山的结集,完成了大乘的法藏;但在佛灭後初五百年间,全印度所弘的,唯以小乘为盛。大乘简直是若存若亡,而未能够发扬光显。
  到了佛灭後第五百年时,马鸣菩萨出世,发扬大乘圣道,并著有「大乘起信论」「大庄严经论」等,流传後世。佛灭後六百余年,龙树菩萨广造「中论」「十二门论」「智度」「十住 婆沙」  等诸论;提婆菩萨造「百论」  等,宣说空宗的大乘。佛灭後九百年间,无著菩萨,诵出了弥勒菩萨所述的「瑜伽」「庄严」等五部大论,并且著作「摄大乘」「显扬」  诸论。世亲菩萨广造「唯识」「佛性」「十地」「涅盘」  等五百部大乘论,以宣扬有宗的大乘。於是大乘的教法,日益敷扬,所有禅密等教,也各於时传持不绝。
  从此以後,继龙树提婆的法统,弘扬无相大乘教法的,有清辩,智光  诸论师,继无著天亲的法统,弘扬有相大乘教法的,有护法,陈那,戒贤  诸论师。直至义净三藏游学印度,在他所著的「南海寄归传」内还说:「此间大乘,无过二宗:一则瑜伽,二则中论云云。」此乃是佛灭後一千二百年间的事实。
  佛法传入中国,在後汉西晋时,有支谶,竺法护,支娄迦谶等,传译诸经,然而尚非弘阐的时代。逮至东晋时,鸠摩罗什法师来华,始广译经律论三藏,大为弘布。嗣後佛陀跋陀罗,昙无谶,菩提流支,真谛三藏等,翻译华严涅盘方等唯识诸经论,流通颇盛。唐初的玄奘三藏,传译大小乘的三藏经典,最为宏富。此外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诸师,传译密教。实叉难陀,重译华严。其他传译圣典弘扬正法的三藏大德,实不胜纪述。而历来诸师,因著内证的法门,和当机的方便;於是所施行的,有种种不同的教法;而形成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禅净大乘的宗派。
  以上所述,系自世尊说法,灭後结集,流布中土,而概明大略;今当分述各宗的经过:
  法相宗 溯自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华严」「深密」「楞伽」  等六部大乘经中,宣说法相唯识之理,即是此宗的原始。
  佛入灭後九百年间,弥勒菩萨,应无著菩萨之请,从兜率天下降,在中天竺阿 遮国的瑜遮那讲堂,说「瑜伽师地论」「分别瑜伽论」「大庄严论」「辩中边论」「金刚般若经论」等五部论藏,而树立此宗的法义。其中瑜伽论百卷,广摄诸教,又名广摄诸经论,为此宗的主要典籍。
  无著菩萨,承著弥勒菩萨之学,而述作「显扬圣教论」「大乘阿 达磨论」「摄大乘论」  等,扩扬此了义的大乘。
  无著之弟世亲菩萨,初弘小乘,造小乘论五百部;後因无著的劝勉,回心向大;入大乘後,又造「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五蕴论」「百法明门论」  等大乘论五百部;法相的法门,因此大盛。後来陈那,护法,安慧,难陀,戒贤  诸论师,继续兴起,继续发扬,此宗的教义,乃渐完备。
  在佛灭後一千年间,法相的教法,已经传入中国。如六朝时代的菩提流支,勒那摩提,真谛等,先後传译出「宝性」「三无性」「大乘唯识」「转识」「摄大乘」诸论;弘阐无著世亲的教义,并在当时成立「地论」「摄论」两宗。为後来玄奘三藏成立法相宗的先河。
  玄奘三藏,於唐太宗贞观三年秋八月,出发长安城;单身独步,周历五印度。从戒贤论师,受学五部大论十支论等的奥义,更通达因明声明之学,又参学於智光胜军等师。在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国後,广译经论等千数百卷;又糅合护法,难陀,安慧,亲胜,火辨,德慧,净月,胜友,最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所著的「唯识三十颂」的解释,而纂成「成唯识论」十卷。内中以护法论师所说的为主体,突出菩提流支真谛等法相学说的范围,而别开中土的法相一宗。奘师门下,三千弟子,七十长者;以神 ,嘉尚,普光,窥基四人称为上足,而以基师为泻瓶弟子。
  窥基大师,由奘师口授,作「成唯识论述记」二十卷,发挥蕴奥。此外广制章疏,如「大乘法苑义林章」七卷,「唯识掌中枢要」四卷,「瑜伽略纂」十六卷  等等,大成一宗的教范。
  同时的有西门寺沙门圆测,讲成唯识,和基师所传颇多异议;於是窥基大师的法嗣淄州慧沼大师,撰「唯识了义灯」十三卷,匡持正义;又著有「能显中边慧日论」四卷,垂传於世。
  次则濮阳智周大师,承著慧沼大师的法绪,振兴此宗;著有「唯识论演秘」七卷,「大乘入道次第章」一卷。
  濮阳大师以後,经安史的叛乱,和唐武宗的毁佛,法相衰微;宋明以来,犹复不振。虽有许多的学者,代出於世;然而除著述以外,於本宗无足传者。因再表列本宗的源流如左:
           三论宗
  三论宗的根源。在於佛说的般若经。
  佛灭後七百年间,龙树菩萨,阐扬大乘。依般若而造论,所谓「中论」「十二门论」是宗经论,另有「大智度论」是释经论,这都是本宗的所依。而龙树菩萨,就为本宗的元祖。
  继承龙树的传统,盛弘此宗法义的:有提婆菩萨,破斥外道,发扬大乘,尝以数月,度人百万。提婆所著,有「百论」二卷;与龙树菩萨的中论四卷,十二门论一卷,并为本宗所依的至典。
  提婆菩萨以後,传法於罗罗;罗罗在当时著有中观论的注释等,今已散佚。
  罗罗传法於青目,青目造中观论释;今所传诵的中论内的长行,便是青目所释。青目以後,传法於清辩论师,和龟兹国沙车王子须耶利苏。
  须耶利苏的法嗣鸠摩罗什法师,龟兹国人。当东晋姚秦弘始三年十二月,来到中国长安,广译经论;就中如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以及智度论等,都在当时译出;中国三论一宗,即於此起源。罗什法师门下,有弟子三千;中以僧肇,道生,道融,僧 ,昙影,慧严,慧观,僧磬,道常,道标等十人,称为十哲。又以道生僧肇僧 道融四人,称为四圣。四圣之中,道生僧 弘化於江南,僧肇道融传法於江北;其中弘传最远的,唯道生的一脉。
  道生以後,传之河东昙济,(昙济的传承 异说颇多 今从通常所说)昙济又传法於高丽道朗法师;朗师弘传颇盛,盛行江左;道朗以後,传於摄山僧诠;诠师的上足弟子多人,而以法朗为受法的正胤。朗师门下,学行最著的:一为吉藏大师,一为明胜法师。
  明胜法师,在北地传弘四论;所谓三论之外,另加大智度论。後来昙鸾,善导诸师,曾承传之。
  嘉祥寺吉藏大师,安息国人,俗姓安氏,生於金陵;童年从著真谛受学,七岁时为法朗弟子;具戒以後,声望甚高。当隋初之时,驻锡在嘉祥寺,大开讲筵,问道者常千余人。广制三论的章疏,如「三论玄义」一卷,「大乘玄论」五卷,「二谛义」二卷,「三论游意」一卷,「中论疏」二十卷,「百论疏」九卷,「十二门论疏」六卷,「大品般若经疏」十卷等,凡数十部。三论一宗,至藏师而大盛。
  藏师门下,有智拔,慧朗,慧英等名哲甚多,盛弘三论;在唐贞观时代,几乎有普遍全国之势。但当时适值玄奘三藏归国,法相兴起,三论宗渐就衰微;此後的系统,遂不易详明。
  以上所说,系就须耶利苏以下一系而言。此外与须耶利苏同时的清辩论师,承著青目的法统,大弘教法,并传法於智光论师。智光论师,弘传更力,破斥小乘,对抗有宗;於是空宗的法门,盛行印度。数传至於地婆诃罗三藏,当唐高宗的仪凤年间,来到中国,弘扬三论,并传法於华严宗的贤首大师。贤首著有「十二门论宗致义记」五卷,为有名的教典。其後元晓、迦才诸师,皆属此系;但此仅学问的传播,而未发扬广大,独立宗纲。本宗的源流,系列如左:
            天台宗
  本宗法门,称为心观正统。依「付法藏传」二十四祖之说:自释迦文佛付法於大迦叶尊者,传至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以下,遂以本宗东土诸师承之;观「佛祖统记」可知。
  又特以本宗的成立,为嫡传龙树的法门;因以龙树为初祖。中国慧文禅师继为次祖。
  慧文禅师,生当南北朝的北齐时代,学行精博。读大智度论「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之文;又读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偈;於是朗然顿悟一心三观之道。
  文师门下,徒众千百;将此法门,口授於南岳慧思禅师。思师受心观後,在禅定中,豁然悟得法华三昧。後入南岳,广开法门,启化徒众。著「大乘止观」四卷,「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  等。
  思师以後,传法於智 大师。 师修法华三昧,行二七日,即行大悟。一生广说教法,又立三观四教,摄尽大乘。所述有「摩诃止观」二十卷,「法华玄义」二十卷,「法华文句」二十卷;世称天台三大部。又著有「观音义疏」二卷,「观音玄义」二卷,「观经疏」二卷,「金光明经义疏」二卷,「金光明经文句」六卷等;称天台五小部。此外尚有「四教义」十二卷,「四念处」四卷  等。以上各书,皆是 师的嗣法弟子章安灌顶大师所记。 师门下万余,入室的弟子,三十二人。师说法时,不留章疏;皆是章安大师,随闻随记;至今千百年後,吾人尚能接承 师的教法,不能不有感於章安大师之赐。
  章安大师以後,授法於缙云智威,智威传於东扬慧威,慧威又传於左溪玄朗,玄朗以後,则为荆溪湛然大师。
  湛然大师,盛弘本宗,光显祖意,发扬教观的深旨。广制章疏:如「止观辅行」四十卷,「玄义释签」二十卷,「文句记」三十卷,以及「止观大意」一卷,「十不二门」一卷,「金 论」一卷,「始终心要」一卷,「授菩萨戒文」一卷  等数十万言。门下弟子,於斯最盛;唐代天宝大历之间,帝室徵辟,屡辞不赴,专事讲学,教化甚广。
  荆溪门下,杰出者甚多,尤以道邃禅师为最。日本的比丘最澄,亦来从邃师求法以归,开日本天台一宗。
  道邃以後,传法於广修,广修传於物外,物外传於元 ,元 传於清竦,清竦的嗣法弟子,有螺溪义寂,慈光志因两师,并传心法。
  当时天台的教,远因安史的变乱,近因会昌的焚毁;经教典籍,散佚不完。有吴越钱忠懿王者,因从义寂禅师之言,遣使至高丽求取教典以归;天台的法藏渐全,弘传乃盛。义寂师传法弟子百余人,外国弟子百人,而以宝云义通为嗣法的高弟。
  义通禅师,高丽人,居中国四明宝云寺;义通以後,传法於四明知礼,慈云遵式两师。
  知礼大师,大兴天台的教法;所谓四明之教,遍於海内。所著有「天台五小部疏记」(观音义疏记 观音玄义记 观经妙宗钞)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金光明经文句记)三十二卷,「四明十义书」二卷,「金光明经忏仪」一卷  等十余部。知师的门下,嗣法领徒者三十人,升堂者千人。
  与义寂同时的慈光志因禅师,其门下有晤恩禅师,恩师门下又有洪敏,源清二师,源清门下有智圆,庆昭诸师;此与四明门下的系统既别,而传承的教义,复互有出入,互相指摘,互相非难,所谓为山家山外之争。知礼大师之徒称为山家,而称晤恩的徒众为山外。
  山家山外的传承,系脉繁多,大德名师,不绝於代;其中尤以遵式大师著作诸种忏仪,宗晓禅师著有「四明教行录」七卷,志磐大师著有「佛祖统记」五十四卷,特为本宗的名籍。
  宋末元明以来,传承缕缕,元粹,普容,怀则,大佑,一如,传灯诸德,出於其间。至明智旭大师,弘通本宗,所著有「教观纲宗」一卷,「大乘止观释要」四卷  等数十余部。他如「法华会义」及其他经论的注疏,皆依五重玄义以解释之;实为晚近以来的本宗的耆德。本宗传承的源流,系列如次:
            华严宗
  华严宗的根原,在於佛说的华严经。此经为如来成道之初,对著文殊普贤等大菩萨,而说的一乘最上的法门;所谓为如来称性之谈,二乘劣机闻之,如聋如哑。佛灭後五百年间,大乘的根机未熟,此教未弘。
  至马鸣菩萨出世,造大乘起信论,宣倡大乘的法门,为此宗的先声。
  次至佛灭後七百年间,龙树菩萨出兴,从海龙宫内传来本经。并且造「大不思议论」以解释之。相传现行於世的「十住 婆沙论」十七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