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成。
己二 示正義
不離於生死 而別有涅槃 實相義如是 云何有分別
生死與涅槃,繫俊c解脫,這不是截然不同的兩法。生死就是涅槃,繫
俊褪墙饷摚覆弧箍烧f「離於生死」之外「而別有涅槃」,也不可說離繫
俊猓鴦e有解脫。因為在諸法「實相義」中,一切平等平等,無二無別
。如在生死繫俊型ㄟ_性空,這就是涅槃解脫;假使離生死而求涅槃的真實
,離繫俊鴦e求解脫,涅槃解脫即成為生死繫俊恕D鶚劷饷摚匆磺蟹ó
竟性空,一切戲論都息。不過引誘初機,勸捨生死入涅槃,豈真的有可捨可
取!所以法華經說:『此滅非真滅』,是『化城』。不能了達實相的畢竟性
空,不知畢竟空中不礙一切;執有生死外的常樂我淨的涅槃,那就是『增上
慢人』了。華嚴經說:『生死非雜亂,涅槃非寂靜』。可見生死本來寂靜,
本無繫俊嗫傻谩N覀兯杂猩览M俊贿^是我們錯铡恼J識所造成。反
之,涅槃不離萬有,何嘗如有所得者所想像的寂靜!對眾生妄見生死的雜亂
,所以方便假說涅槃的寂靜;從究竟實相義說,如「何有」種種「分別」:
是生死,是涅槃,是繫俊墙饷撃兀看蟪朔鸱ń⒌臒o住涅槃,初意也不
過如此。
觀業品第十七
本品是觀世間集的最後一品。世間集,主要的是說煩惱與業;不過說到
惑業,就要談到起煩惱造業,由業感果的經過。所以經中觀苦,即觀蘊、處
、界的無常故苦;觀苦集,就涉及從業感果的因果相續了。集諦中,煩惱雖
是生死的推動力,但直接招感苦樂果報的,是由煩惱發動造作種種業所引起
的業力。所以,以業力結束這一門。而且,品睿f觀業,實際上談到了由惑
起業,由業感果,作作者、受受者的全部問睿凰员酒房煽醋骺嗉目偨Y
。招感來生的生死苦果,業是最主要的,果報的或苦或樂,是由行為的或善
或惡所決定的。但是,現在造業,怎麼能感將來的苦果?這是有業力的存在
不失。業力到底是什麼?存在,到底是怎樣地保持,怎樣地存在呢?探究到
這問睿鸾痰母髋蓪W者,就提出種種理論去說明他。說一切有部,成立色
法的無表業,以三世實有的見地去說明他。但有的以為無表業是假色。經部
譬喻師,根據世間植物種果相生的現象,說業是熏習於相續心中而成為種子
。正量部的學者,根據如字在紙的券約,說業的不失法。犢子與經量本計,
主張有我,以我為作者受者。業力是重要的問睿彩欠鸾贪l展當中的一個
主要問睿7N種說法,雖各各自圓其說,然在性空正見的觀察下,這都是似
是而非的,意見更多困難更甚的,不能解決此重要教義。所以頌中一一的洗
破,讓樸伲儩嵉姆鸾瘫玖x,顯發出來。
戊五 觀業
己一 遮妄執
庚一 破一切有者的諸業說
辛一 立
壬一 二業
大拢f二業 思與從思生 是業別相中 種種分別說
這頌之前,什譯還有『人能降伏心
的成立善業頌,文義是不相順的。西藏的無畏論,此頌在第十頌之後說。清
辨的般若燈論長行中,雖也先提到此頌,但正式的解釋,還是在後面。所以
現在也就把這頌留到後面去說。
這是一切有者,也是一般學者,直依經中的敘述而解說諸業。假名諸業
,雖可作此說,但討論到諸業的如何感果,就顯然有問睿恕!复舐}」指佛
,佛所「說」的業,根本只有「二」種「業」:一、思業,二、思已業。「
思」是心所法,以造作為用,能推動內心去造作,發動身體的活動,口頭的
說話。思是意志的,從思懀У經Q定去做,所以他是業的動力。因思心所的發
動而能表現於身體的動作與語言,這是「從思」心所「生」的,即是思已業
。佛教學者,對這二業是共同承認的。所不同的,有部說思業是以心所為體
,思已業以身表色及語表為體。經部說這二業,身體的動作與語言的詮表,
不過是業的工具。這二「業」的「別相」,在經論中又作「種種」的「分別
說」。此下的三業、七業,即是從二業分別而來。
壬二 三業
佛所說思者 所謂意業是 所從思生者 即是身口業
「佛所說」的「思」業,就是通常講的「意業」;「從思」所「生」的
業,即是通常講的「身、口」二「業」。所以二業開出來就是三業。思與意
相應,說名意業。這樣,業的眷屬,都包括在裡面。由分別思懀У囊鈽I,發
現於外所有的身體動作是身業,語言詮表是口業,也稱語業。
壬三 七業
身業及口業 作與無作業 如是四事中 亦善亦不善
從用生福德 罪生亦如是 及思為七法 能了諸業相
這兩頌,成立七業。但頌文耄Щ蓿茈y確指是那七業。青目論中洠в星
楚的說明,清辨釋也同樣的含糊。嘉祥疏中舉出幾種不同的解說,但只採取
了一種。就是身、口、意三業中,意業在七業中名思;身、口分為六種,就
成了七業。身、口的六業,前四種在頌文中可以明白的看出,是「身業」、
「口業」、「作」業、「無作業」。但也可解說為身有作業、無作業,口有
作業、無作業,成為四業。作與無作,或譯表與無表。正在身體活動、語言
談說的時侯,此身語的動作,能表示內心的活動,是身口的作業。因身口的
造作,生起一種業力,能感後果,他不能表示於外,故名身口的無作業。作
業是色法的,由色法所引起的無表業,所以也是色法的,不過是無所表示吧
了。這無表色,毘婆沙論師說是實有的,雜心論說是假有的。在這「四」種
業當「中」,有「善」業「不善」業,而善不善業,又各有兩類,一是造作
時候所成的業,一是受用時侯所起的業。如甲以財物布施乙,在甲施乙受時
,即成就善業;乙受了以後,在受用時,甲又得一善業。青目釋舉射箭喻說
:放箭射人,射出去是一惡業,箭射死了那個人,又是一惡業;如洠в猩渌
,那只有射罪,無殺罪。前者是約能作者方面說的,後者是約所受者方面說
的。上一頌約能造作說,「從用生福德,罪生亦如是」,即是約受用業而說
。但這樣講來,似乎不止七種業了。嘉祥說:善惡各有七種業:善的七業是
身、口、作、無作、作時善、受用善、思業;惡的七業是身、口、作、無作
、作時惡、受用惡、思業。依我看,七業應該是身、口、作、無作、善、不
善,與思。從用生福德,罪生亦如是二句,是身口業所以成為福業罪業的說
明。意思是說:作無作業的善惡,不僅在於內心的思懀В膊粌H在於身口的
動作,要看此一動作,是怎樣的影響對方,使他人得何種受用而定。如布施
,決不單單作布施想,也不單是用手把財物丟出去,必須施給人,人受了受
用快樂,受者能得到好的受用,所以成為善的福德業。又如殺人,他人受痛
苦以至命絕,所以也就成為罪業。所以,善惡二業的分別,就看對方受用的
結果是怎麼樣。醫生的針割病人,不是罪業;以毒施人,使人或病或死,也
不是福業。罪福必須注意對方的受用。凡說明業力,至少要講這七種:內心
的動機,表現於身口的動作,及因此而起的無作,影響他人而成善不善的分
別;明白了這七業,佛法中所說種種的業,就能正確了解。所以說:「及思
為七業,能了諸業相」。表現的身口業是作業,潛在的身口業是無作業。意
業為什麼不說他有作無作業呢?思是心內種種分別思懀В瑑刃牡脑熳鳎遣
能直接表示於人的,所以不名為表業;既非表業,當然也就洠в袩o表業。無
表業是依有表業立的。在這些上,可見佛教的業力說,是怎樣的重視身口,
重視社會關係,並不像後代的業力說,傾向於唯心論。上面所說,本是佛經
中的舊義。但有部他們,以為這些業是真實有自性的。明白此等業性的差別
,就可以建立起業果來了。
辛二 破
業住至受報 是業即為常 若滅即無常 云何生果報
論主並不說他所立的二業、三業、七業是錯铡模驗檫@確是佛說,緣
起法中是可以有的。問睿谒麄冎鲝垖嵱凶孕裕砸瞥馑Kf業能受
報,是業住受報呢?還是業滅受報?「業住」,是業力存在不滅的意思;從
開始造業一直到感「受」果「報」,這業力都存在不失。那麼,所說的「業
」,從作到受,不變不失,就是「常」住的了。但實際上,佛說業行是無常
生滅的。佛說造業感果,不但是前生造業,來生感果,是可以經過百千萬劫
的。如經百千萬劫的常住,太與無常相反了。如業是常的,常即不應有變化
;受報就應該常受報,那也破壞隨業流轉、苦樂推移的事實了。進一步說,
業如果是常住的,那也說不上造作了。假定說,作了業在未到感果的時候就
「滅」,那業就是「無常」的。業力剎那無常,業滅時果未生,滅了以後即
無所有,那又怎麼可以「生果報」呢?實有論者的常與無常,都是邪見,都
不能成立業果的相續。有部說身、口的作業是無常的,無作業雖也是剎那生
滅的,但隨心轉。這就是說:有無表色與心俱生俱滅相續而起,所以能相續
到未來感果。同時,又說在未感果以前,業得也是隨心而流的。所以有色界
的有情,生到無色界去,色法的無表業雖暫時洠в辛耍欢驗闃I得的關係
,後生有色界的時侯,還可以現起無表業色。這是他的解說,姑且不問此說
如何,以性空者的觀點,分析到剎那生滅,自性有者即不能成立前後的連繫
。
庚二 破經部譬喻者的心相續說
辛一 立
壬一 成立業果
癸一 舉喻
如芽等相續 皆從種子生 從是而生果 離種無相續
從種有相續 從相續有果 先種後有果 不斷亦不常
譬喻者不滿於一切有部的業力說,提出心心相續的業力說。以為心心相
續的業力,不斷不常,才可以從業感果。他的業力說,從世間的植物從種生
果的現象,悟出傳生的道理,成立他的不斷不常。譬如黃豆,從種生果,是
經過三個階段的:一、種子,二、相續,三、結果。一粒黃豆放在土中,起
初發芽,由芽生莖,從莖開花,由花結果。初是豆種,後是豆果,中間相續
的是芽、莖、花、葉,不是豆種豆果,而豆種生果的力量,依芽莖花葉而潛
流。所以,豆種生果,不是豆種直接生的;豆種子雖久已不存在了,但依芽
莖等相續,還可以生果,而且種果是因果相類的。所以說:「芽等」的「相
續」,是「從種子生」的;由種子有相續,由相續「而生果」。假使「離」
了「種」子,就洠в小赶嗬m」;相續洠в校ó斎桓劜簧系牧恕<热皇
「從種」子「有相續,從相續有果」,那就是「先」有「種」子而「後有果
」,「不斷亦不常」。怎樣呢?從種生芽,從芽生莖,從莖發葉、開花、結
果,豆種生果的力量,是相續不斷的;種子滅而生芽,種子是不常的。由此
不斷不常的相續,豆種就可以在將來生果。
癸二 合法
如是從初心 心法相續生 從是而有果 離心無相續
從心有相續 從相續有果 先業後有果 不斷亦不常
譬喻者以上面所說的譬喻,成立他的業力說。他以為從業感果,也是這
樣的。思心所就是心。不但考懀А彾取Q定的思是思心所,就是身體的動
作,言語的發動,也還是思心所(發動思)。不過假借身語為工具,表出意
思的行為吧了。由作業的熏發,就有思種子保存下來。作業雖是生滅無常的
,業入過去即無自體,但熏成思種子,隨內心而流,心心法卻是相續生的。
如布施,不但布施的身口業不常,布施心也有間斷,有時也起殺盜等的心行
;但熏成施種,不問善心、惡心,他是可以相續而轉的。業體是思,熏成思
種,也不離心。所以,心心所法相續,作業雖久已過去,還可以感果。這樣
,最初心起作什麼事業,將來就感什麼果。雖然最「初心」所起的罪福業,
剎那過去,但「心」心所「法」是「相續」而「生」的。從此思業熏發的心
心相續,就可以「有果」了。假使「離」了「心」心所法,就洠в小赶嗬m」
;相續洠в校ㄗ砸膊豢傻谩<取笍男摹苟赣邢嗬m」,「從相續」而「
有果」,此「先」有「業」因而「後有」報「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