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其人其事
邹自振
欧阳竟无(一八七一至一九四三),又名欧阳渐,江西宜黄县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佛教居士,佛学教育家,唯识宗代表人物。
唯识学说为古印度无著、世亲所创立,在公元五世纪至七世纪传入中国,对中国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欧阳竟无对唯识宗的贡献见于他的《唯识抉择谈》一书,他反对净土、天台、华严宗所持的顿悟之说,他的名言“佛教既非宗教,亦非哲学。表达了他。佛教是包举了人生各门原理的独特体系。的观点。本世纪二十年代,欧阳竟无和太虚大师进行了一系列论争。太虚大师以为,佛教需要与西方思想进行广泛的糅合;欧阳竟无则反对此种糅合之说,主张谨守唯识宗的教义,不同意熊十力重建新理学以包括唯识宗的做法。欧阳竟无的著作《竟无内外学》在他身后出版,近年又出版了研究他的著作《欧阳竞无评传》(江西人民出版社)。
欧阳竟无六岁丧父;由母亲及外相父母、舅父母抚养长大。清光绪十六年(公元一八九零年),捐得秀才,但他并不继续攻读,以求取功名,从而放弃了科举考试所要求的旧文体的写作。同年,进南昌经训书院专攻注重考据的汉学,兼修天文学和数学。光绪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中国以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可耻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头上又加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这一突变风云对年轻的欧阳竟无触动很大,他转而潜心研究陆象山、王阳明的学说,希望从陆王心学中取得救国之道。
光绪三十年(公元—九零四),欧阳竟无赴北京参加会考未中,在回江西途中,于南京停留,拜访金陵刻经局的杨文会(宇仁山)先生,深受杨之影响而开始学佛。不久,欧阳竟无回宜黄创办诚志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公元一九零六年),任广昌教谕,旋因母亲病重而离职。母亲病故后,欧阳竟无悲痛欲绝,立誓成为一名佛教居土(不出家的修行者)。按当时教规,居士应断肉食、拒仕进,因而他隐居九峰山为母守丧,以求顿觉。一年后,去南京从杨仁山学习。 ,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一九零七年),欧阳竞无因杨仁山之劝赴日本学习密宗佛法。他在东京结识了著名学者章炳麟(章太炎)和刘师培等人,一同探究佛法。次年回国,在广州优级师范学堂教书。数月后,因病回宜黄休养。 .
宣统二年(公元一九一零年),欧阳竟无再度赴南京从杨仁山学唯识宗。第二年,杨仁山病故,欧阳竟无承其遗志,接任金陵刻经局编辑事宜,经营刻经处,并附设佛学研究部。
民国元年(公元一九一二),当国会提出以孔教为国教时,欧阳竞无在南京、北京两地创办佛学会,并在成立宣言中严厉批评佛教侩侣无力护卫佛法。一九一四年,他作为刻经处编辑,刊行了唐代玄奘自印度带回并据梵文翻译的唯识宗经卷。
由于欧阳竟无的佛学造诣日深,数年后他便成为一个著名的编辑和学者,吸引了一大批潜心佛学的佛门弟子和佛学研究者前宋求学。他登坛讲授唯识宗,并按年代顺序和发展情况向学生们介绍早期小乘和大乘的佛典。
一九一八年,欧阳竟无和章太炎、陈三立等人在紧靠秦淮河畔的南京半边街创立支那内学院(佛学院),由欧阳竞无主讲《唯识抉择谈)、《大藏经》、《四书}、《五经》等经典。此后的十余年中,他对佛学进行了许多极有价值的研究。一九二二年,欧阳竟无出任支那内学院院长。初次讲学时,著名学者梁启超和张嘉森等人专程赶宋听讲二十余天,而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亦系欧阳竟无当时的入室弟子。
一九二五年,欧阳竞无和内学院四十多生徒开始编辑刊印唐代以来泽自梵文的佛经一百多卷。一九二七年,因政局动荡,学院又为国民党军队占用,工作被迫中止,欧阳竞无遂与陈三立、梁启超等人往江西庐山研讨佛学。南京稳定之后,他又回到南京,继续有关佛学的编印、研究和讲授工作,并于一九三一年创办了《内院年刊》和《内院杂志》,研讨和宣传唯识论。
不久,东北沦陷,日本大举侵略华北,欧阳竟无无比焦虑。一九三二年一月,欧阳竟无探访他从前的学生、当时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的陈铭枢,要求政府对日本实行武装抵抗。后来,陈铭枢成了淞沪抗战的名将。
一九三七年夏,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欧阳竟无将支那内学院由南京迁往大后方的四川江津,并继续主持该院工作直到一九四三年去世。
欧阳竟无去世后,由国民政府教育部长主持治丧公祭,并呈请国府予以褒恤。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说,。欧阳佛学大师,精研性理,倡导良知”,“编刊内典,著述益宏”,颁恤金六万元,“以彰宿学,而示宋兹”。
欧阳竟无为人慈祥宽厚,除长于佛学外,更擅书法。他蕴集颜(真卿)柳(公权)诸人之长,自成一体,每日必亲自悬腕写出数十字作帖。他除了向学生讲习佛教经史外,还兼教书法。
一九五零年六月十二日,:原国民党爱国将领陈铭枢与毛泽东主席汫论佛法时,毛泽东曾专函论及了欧阳大师的其人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