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_净空法师(共159会)-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丝毫犹疑都没有。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与别人交谈,你的言词决定是智慧的真实语。智慧的语言不是学来的,到哪里去学?智慧的语言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佛教人要求明心见性,修净土的人也不例外。决定要求明心见性。心性是一切众生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这个东西不是修来的,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现在我们为什么心不明、性不见?佛告诉我们,这是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佛讲的次数讲多了,我们听了几十年,渐渐省悟过来,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了,我们对於世出世间法都不执著了,这第一个障碍破了,在佛法里面讲,你就证阿罗汉果。
  再进一步,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了,你第二重障碍破了,你就成了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修平等心、清净心、六度心,你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再能把最后一个无明障碍也能够除掉,你就超越十法界,你就入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的人,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所谓「分证佛」。虽然你没有圆满证得佛果,你证得部分,这个部分是真的不是假的。经典里面常常用月亮来做比喻,十五的月亮是圆满的,究竟佛果;初三、四虽然是月牙,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水中的月影,它是真月。这就是宗门常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分证佛。
  我们能不能做到?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一生当中,可以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怎么知道?《华严经》上善财给我们做了示范,善财童子一生圆证佛果。《法华经》上龙女也给我们做了示范,可以证得的。为什么不能证得?你不肯把烦恼放弃,关键问题在此。只要你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成就了。你的智慧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当然,面对一切众生『如实答问』。这哪里是学来的?别人所问,你所答的,你无需要去读经、去研教。翻开佛经,你答的跟佛所讲的一样,佛也是这么答覆的。
  所以经典做什么用处?在这个时候,经典的作用是给我们做证明的。智慧是不是真开了?真开了智慧,你所有一切言行跟经上所讲,决定是相同的。如果跟经典上讲的还不一样,自己要反省。要明了自己烦恼没有放下,智慧不开,答覆别人问题,多半是从自己成见上来答覆的,是自己的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用这个答覆。这不能解决问题,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把问题是愈搞愈乱,愈搞愈混淆。由此可知,言语多么重要。
  【三、定於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
  『威』与『德』都说的是智慧言行。智慧言行依於道德,这是真正的威德,人天敬仰,诸佛护念,这是『最胜』,没有比这个殊胜的。不一定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你看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生前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平民,没有做过大官,贫穷不富有。他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於道德,不违背道德。千年万世提到孔老夫子,哪一个不肃然起敬?这是「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我们应当学。
  释迦牟尼佛虽然有地位、有财富,他放弃了,他乐意过贫贱的生活,乞食来维持生命。乞食,在中国人讲的是乞丐,他过这个生活。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於道德,不违背道德,教化遍及全世界。三千年之后,你看看对释迦牟尼佛敬仰的人有多少?这两位圣者年龄都不很高,释迦牟尼佛圆寂的时候七十九岁,我们中国人称他「住世八十年」,中国人算虚岁。孔老夫子走的时候,也是七十几岁。都不到八十岁。在这个世间岁月不长,能有如是的成就,凭什么?我们在这里多想想。我们是愿意作释迦牟尼佛、作孔子,还是愿意在这个世间作达官贵人?仔细想想,选择自己前途正确的道路。这个纯正的道路,诸佛护念、龙天拥护!这是三种决定。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是将你自己所修学的功德,不自己享受。回向是什么?完全让社会大众、一切众生去享受。
  【后成佛时】
  你能够这样做,将自己所修积的功德福德,统统给一切众生分享。到你将来证得圆满佛果的时候,
  【即得如来诸所授记】
  『诸所授记』就是太多太多的授记了。这些授记,都在大乘经教里头;大乘经教里诸佛所有的授记,你统统都得到了。
  【皆不唐捐】
  『唐捐』是丧失的意思,这是古人的术语。你都不会缺失,样样都具足。所以何乐而不为之?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八集)  2000/8/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58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面第一行: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於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这一段意思深广无尽,诸菩萨的修行全在这一条,六道众生的堕落也在这一条。由此可知,这一条关系凡圣之区别太重大了。贪瞋痴,世尊在一切经教里面告诉我们,是三毒烦恼,是无量无边烦恼的根本。虽然说三个:贪、瞋、痴,三要归成一,就是贪。所以佛教菩萨六条修学准则里面,第一条就是布施,布施就是对治贪欲的。虽然说六条,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要归成一,就是布施波罗蜜。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为什么能成为圣贤?能离贪欲。贪欲的根拔掉了,这个人就成佛;真肯拔除,还拔得没有干净,这个人叫菩萨。凡夫不但不离,天天在增长。增长贪欲,就是增长堕落三恶道的机会;离开贪欲,就远离恶道。我们要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换句话说,人生苦短,纵然活上一百年,也不过是刹那间之事。百年之后,时间还长著,怎么办?往哪里去?聪明人不能不考虑。即使眼前你所希求的福报,决定不是从贪瞋痴里面得来的;贪瞋痴只有折福,不能增福。今世所求得的福报,是过去生中修的业因、修的善因;这一生所造的恶业,果报在来世。因果通三世,决定的道理。
  我前两天到中国去看一个老医生,这个老医生也在看我的录像带,从录像带上看到我的相,告诉我有病,我跟他谈了一些之后,的确是有学问,绝不是一般的大夫。他对病人,要问你出生的年月日,要问你出生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看中医、西医都没见到过的。什么道理?你的身体的本质,很有道理。你身体本质是什么,你会得什么样的病,这是从根本。在佛法里面讲,这个本就更深,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业。他能够讲到出生的处所、出生的时间,来观察你体质的本质,这相当高明。告诉我们养生之道,最健康的饮食是当地生长的,是这一个月份生长的,这是最营养的。我们今天喜欢吃外国的东西,味道是不错,会得病,跟你的体质不相应。哪个地方土地长的东西养那个地方的人,我们入境要随俗,到那个地方要吃当地的东西,这是最健康的。你不肯吃当地的东西,还要吃别地方的东西,所以就水土不服,你就会生病。这些道理很高明,我们小时候老人都曾经教过,时间久了疏忽了。其实在古书里面,《礼记?月令》就讲到,「月令」讲十二个月份哪个月份吃些什么东西。可是要记住,必须是当地出产的。这个地区所出产的,对你身体决定有好处,养生之道。
  你懂得养生,不懂得养心,那就是你的病根不能拔除。心是什么?清净平等慈悲。如果你的心是贪瞋痴,那你的心病了,这是真正的病根,万病的本源,不能不晓得。大夫告诉我,我内里头有风寒。我回来的时候告诉大家,睡觉的时候决定不可以吹风,决定不能吹冷气,病根从这里得的。这个道理我懂,我们小时候老人告诉我,睡著的时候连搧扇子都不可以,因为睡著的时候你毛细孔全部张开,很容易受寒。得病的时候不知道,到中年以后病发的时候很不容易治,这个风寒会伤害你的肾脏、肝脏,破坏里面许许多多器官的系统,这都是生活上不谨慎、不小心。
  我们心地很清净,读书、打坐。打坐为什么身上要包得紧紧的?因为你身体是静态的,静态最怕风。所以我们在读书,很安静的时候都不可以吹冷气,不可以用电风扇。活动的时候没有关系,你身体在动,这个时候没有关系,静止的时候不可以,我们疏忽了。所以大夫跟我说,现在这是很流行的,叫冷气症,冷气房间里面住久了都会有这个毛病。所以我们看到病重的,面色苍白、面门发黑,那就相当严重,脸上没有光彩。所以大家在生活起居上要注意,不要贪凉,贪凉是要命的。
  贪欲的范围非常广大,特别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但是让人的德行堕落,它是三恶道的第一个因素。要断贪的念头,不是说改变贪的对象。我现在对世间名闻利养不贪了,五欲六尘也不贪了,来贪图佛法,行不行?不行。佛教我们断贪心,不是教我们换对象。换对象的结果,你贪恶的你堕三途,善法生三善道,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再跟诸位说,你念佛不能往生,这个关系太大了。所以佛在《金刚般若经》上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舍」就是不贪,并不是说不要了。我们凡夫不要佛法怎么行?一定要佛法,绝不贪著佛法。我需要佛法帮助我们脱离生死轮回,可是你不能贪著,你贪著你的愿望就达不到了。
  贪心不能不舍,但是确实是很难舍的。为什么难舍?人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习气太深了,无量劫来就受这些烦恼习气薰习,今天想把它一下断掉,谈何容易?可是不断,不断就不得了,这个问题比生死的问题还严重。生死要跟这个问题相比,生死是小事,断烦恼习气是大事,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无量劫来搞生死轮回,是我们的奇耻大辱。怎么会搞成这样?为什么别人成圣、成贤,作佛、作菩萨,我们还在六道里打滚?这里头第一个因素就是贪瞋痴放不下,永劫脱不了三界轮回,原因在此地。
  远离贪瞋痴,远离十恶业,不是不能做到。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求人难,这个事情是求自己的。自己有没有这个认识?有没有这个决心?有没有这个毅力?这三桩事情,尤其是认知为第一。认知要靠圣贤人的教诲。圣贤人不教我们,我们怎么晓得贪瞋痴有这么严重?不知道。佛菩萨先知先觉,他们明了,透彻的理解,提醒我们,告诉我们。我们果然明白了,就要下定决心,彻底放下,不再干这个事情。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开经偈里头所说,「百千万劫难遭遇」,真的百千万劫才遇到一回,不是容易遇到的。我们这一生能得人身、能闻佛法,这是百千万劫里遇到这么一次,如果不把这个机会抓牢,趁著这一生短短的几十年当中,下定决心,舍弃贪瞋痴慢,舍弃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释迦牟尼佛慈悲,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他生在帝王家,他可以继承王位的,舍弃。这么崇高的地位舍弃了,富贵舍弃了,妻子舍弃了,给我们做最彻底、最究竟、最圆满的好样子。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边都不沾,过乞食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这个生活。这是教我们什么?彻底离开贪瞋痴慢,我们才有出头的日子,永脱轮回。
  诸位要晓得,贪瞋痴慢是轮回的因,六道轮回是贪瞋痴慢的果报。你能够把因离掉,这个果永远就不会现前。了生死、出三界、脱轮回,就在这个认知,你是不是真的认识、是不是真的明白了,我们要懂。佛在此地告诉我们,果然离开了,那就像诸佛菩萨一样,你成就五种自在。五种自在是一切众生所羡慕的、所向往的。这五种自在是果报,永离贪欲是业因。你修因必定证果,你不修因,你怎么能证果?
  第一个就是我们常讲的健康长寿。『三业自在』,「三业」是身、语、意。『诸根具足』,「诸根具足」这一个名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身心健康,你的身体没有一丝毫缺陷。身诸根具足,这是果报,三业自在又是它的因缘。什么叫「三业自在」?「自在」是没有烦恼。你有烦恼,你不自在;你有忧虑,你不自在;你有牵挂,你不自在;身心清净才自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个妄念都不生。什么叫妄念,必须要搞清楚,为自己的都是妄念。你修行,为自己成佛、为自己作菩萨都是妄念。
  佛教我们无妄念,无妄念要有正念。正念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