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江文艺 2009年第10期-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来的游子青春焕发充满生机 
  我歌唱她遨游太空的“神七” 
  把国人世代飞天的梦想变为现实 
  我歌唱她的鸟巢蓝色的水立方 
  见证过北京奥运的成功与喜悦 
  我的歌发自我内心深处每一声 
  都是纯粹的母语诗样抒情 
   
  开国大典 
   
  还有什么时辰比那一刻神圣 
  当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用浓重的湘音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 
   
  哦那洪亮且有些颤抖的话音 
  飘过长江黄河 
  穿越昆仑泰山 
  顿时整个中国沸腾了 
  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 
  每张笑脸都挂满泪花 
   
  是啊人们怎能不欢呼 
  怎能不激动 
  为了那一刻的到来中国人 
  从一八四零等到一九四九 
  苦斗了一个多世纪 
  经历了多少磨难 
  流过了多少热血 
  牺牲了多少先烈 
  起自山沟沟里的革命 
  才得以昂首挺胸 
  健步走上天安门城楼 
  一个曾经跪着的民族从此 
  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永远记住那一刻吧永远 
  记住那个伟岸的身影吧 
  无论岁月怎么流逝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 
   上一个文章: 十月;回到我的平原(二首)



十月;回到我的平原(二首) 作者:刘 安                 文章来源:《长江文艺》                  
  又一个收割的十月 
  又一次回到我的平原 
  六十年啦!母亲 
  我曾在你胸脯上仰望和攀登 
  昨天的仰望成了今天的现实 
  攀登留下无数记忆的脚印 
   
  长江和汉水的唱针刻骨铭心 
  旋转在大平原的唱片上 
  我的歌呢?我的白话诗 
  正如这个季节绽放的棉朵 
  只有懂得珍藏雨露和阳光 
  才会收获温暖的笑容 
   
  儿时的赤脚豆芽菜 
  跋涉在泥泞中的曲径小唱呢 
  又是谁的汽车喇叭声 
  漫过新农村这条标准路 
  淹没了蹒跚在牛背上 
  那些总会跑调的音符 
   
  还有我的小脚干妈呢 
  那位教我“视唱练耳”的私教 
  在用猪尾巴抵债的年头 
  她仍把教尺举得高高 
  白发指点童声唱诵: 
  首都、北京、天安门…… 
   
  把荒年不荒的神圣 
  带到荷包鼓着百元钞的日子 
  带到一夜之间如释负重的 
  几千年完税纳租的田畴 
  再从记忆的隧道找回 
  那个攥紧肉票排长队的少年 
   
  欣然不是我少年的田畴哟 
  树上筛播满畈秋色秋声 
  树下飘洒遍地欢歌笑语 
  十月阳光在低海拔的平原 
  谱写高八度的金曲;和风 
  奔走相告:今年又是大丰收 
   
  呵;又一个收割的十月 
  又一次回到我的平原 
  六十年啦!母亲 
  当我顺着村委会的旗杆再度仰望 
  我的平原之魂、我的祖国啊 
  总在我生命的高处飘扬…… 
   
  站在壶口看黄河 
   
  站在壶口黄河岸边 
  此岸陕西;彼岸山西 
  朝上游方向看去 
  此时太阳在黄河背后 
  黄河却在云中雾中 
   
  仿佛五千年白发飘来 
  轻轻抚过我的脸庞 
  让我感受莫大的母爱 
  温良、醇厚而绵长 
  打湿了我窖藏的感动 
   
  我来之前拜过黄帝 
  黄帝的黄、黄河的黄 
  我这一身黄皮肤的黄 
  帝陵五千年青松繁茂 
  黄河五千年银丝苍苍 
   
  每一个孝顺的儿郎 
  都会铭记和报答母亲的恩泽 
  如对黄河对祖国一样 
  黄河武装了我们的血脉 
  我们的血脉为祖国武装 
   
  早起东海的太阳归巢雪域 
  我枕着黄河的臂弯思想 
  倾听来自天边的交响 
  高亢、雄浑、千呼万唤 
  谁不醒在至高无上的旋律中 



完美的造型(二首) 作者:车延高                 文章来源:《长江文艺》                  
  拼;一个完美的造型 
   
  走上举重台的不叫陈燮霞;叫自信 
  举过头顶的不叫重量;叫自豪 
  闪失和压力都绕道走了 
  举重台上只剩下一个广东姑娘 
  自己成了自己的对手 
  这时目标已不是首块金牌 
  世界记录正在向她频频招手 
  拼;给了她一个完美的造型 
  民族的力量站稳 
  国家和人民的骄傲 
  被一个中国姑娘举到了世界的头顶 
   
  她笑眯眯的对孙女讲 
   
  一张照片;存放一个历史的切面 
  属于纪实确切地说是当时生活的写真 
  搁久了;成为昨天的符号 
   
  浮在水上的船像一个老人;是渔村的缩影 
  蹲成祖先脚印;不会咳嗽;背着沉重的自己 
   
  船上的女人我叫她嫂子;年轻时比水清澈 
  赶潮的鱼追她;想为一片海创造一条美人鱼 
   
  日子没有成全她;穿过眼角的风很咸 
  缝补艰难;长成岁月一样深刻的鱼尾纹 
  衬托她的丰满;一种成熟的标志 
   
  尤其一双眼;代表一个群体的目光 
  左边一只透出茫然;右边一只潜藏期待 
  里面集中了整个民族的勤劳和善良 
   
  脸上的疲倦是劳动的沉淀;说明过去的沉重 
  背上的孩子睡在昨天;发育的大脑去了明天 
  在一个渔村的版图上种植超现实的梦境 
   
  她当时不懂得什么是蓝图、构想 
  没有想过自己站立的地方会发生奇迹 
   
  几年后;当这里长出一片她不认识的城市 
  她才明白当时的告别就是一次启程 
  在没有路的地方;她走进了新时代 
   
  现在她已经60多岁了;住在临海的别墅里 
  闲了就看电视 
  听一个穿军装的姑娘唱——春天的故事 
   
  有时她会笑眯眯的对孙女讲 
  奶奶年轻那会儿也漂亮;也有这么亮的嗓子 
  只是那会儿没人写出这么好听的歌 
   上一个文章: 十年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 作者:曹先达                 文章来源:《长江文艺》                  
  粮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做好储粮事;为国为人民。 
   
  我来到美丽的洪湖;来到洪湖长江边的叶家门。 
  2000年;洪湖粮库只是位于叶家门村一个仓储量不足4000万公斤;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粮库;只是长江边上司空见惯的粮食收储企业。 
  2009年;我再次来到了洪湖。我突然发现;在粮库主任刘书清的带领下;湖北洪湖国家粮食储备库异军突起;成为整个荆州粮食系统的骄傲。 
   
  当我进入湖北洪湖国家粮食储备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家企业的绿色景致和排列有序、颇为壮观的37栋粮食仓库。粮库乃企业单位;但内部结构却又像一座花园;中央公路两侧;花坛中花木葱郁而整洁;宽阔而高级的茵茵草坪呈正方形镶嵌在办公大楼前方。楼后是精养鱼池;鱼池旁还有一条长方形荷花沟渠;与中央公路呈十字形;芙蓉花正红艳艳地朝你微笑;在中央公路左侧旁有花园一座;里面处处有绿阴与花香;在如此美妙优雅的环境中散步实乃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只有当你抬头望见公路左上方那铁柱电线杆上的警示牌时;你才知道这是一家保证农民收入;服务“三农”的粮食仓储企业;你才知晓这是承诺着“粮食足、天下安”的国家粮食储备库。 
  警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让你过目难忘:储粮备战备荒;管库尽职尽责;以科技储粮为手段;以安全储粮为己任;忠于职守、为国分忧、勤奋工作、为民储粮;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效益;宁流千滴汗;不烂一颗粮! 
  多年来;以粮库主任刘书清为首的领导班子在粮库内部深化改革;带领众多能人狠抓精细化管理;使原本落后的企业迅速从低谷中崛起;迅速步入了湖北省粮食系统先进单位的行列。 
  刘书清主任说得好:“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行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切实做好一系列基础工作;就一定能产生预想的经济效益;就一定能为国为民储备好丰收粮。” 
   
  改革创新;引来发展的滚滚活水 
   
  洪湖粮库的干部群众心知肚明;往事记忆犹新;没有刘书清在改革中的大刀阔斧;没有他马不停蹄、吃苦耐劳的争取项目;就没有洪湖国家粮食储备库辉煌的今天。 
  刘书清上任之前的2000年;企业效益很不景气。在荆州市粮食系统排名倒数第一的洪湖粮库;职工居然三个月未领到工资。恰逢改革大潮;上级部门督促粮库企业改革;进行大幅度裁员。 
  只需60人的二级单位;却有206人;人满为患的现实不容乐观。然而经过严格的定编定岗;应予裁减的分流人员高达150多人;没有相应的裁员标准;裁谁谁都不服气。改革一下子陷入僵局;身处风口浪尖的前任一把手这时突患重病;可谁又肯接手这个“烂摊子”? 
  上级领导慧眼识良才;他们选择了刘书清;刘书清便在这一非常时期走马上任了。洪湖市粮食局领导人的考虑是周全的;为慎重起见;首先任命刘书清为“代主任”;一个“代”字颇有“缓冲”意味。粮库职工拭目以待;有的观望;有的却嘲讽开来:“你刘书清纵有三头六臂也难治理好这个烂摊子”。“分流206人要裁150多号人;怎么裁?还不乱成一锅粥……” 
  局面是复杂的;而刘书清却是明智的!这个后来被人们认定为大能人的人在当时是异常冷静的。上任伊始;他对裁员二字只字不提;他在谋划着争取国家项目的方案。他认为;能获得国家粮食储备的投资项目;能争取到一个亿的储粮指标;企业就有了国家投资的一大笔储备粮保管费。有钱好办事;一是可以用来发展企业;二是可以用来发放职工的工资;三是可以支付分流人员买断工龄的款项。在争取国家投资项目和下岗分流问题上;他主张先争取项目;此乃企业发展之大事;于是;他在大会上强调稳定二字;要求仓库职工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为稳定职工的心态;他通过关系;以自己私有财产作担保;到银行获得贷款。职工工资及时予以发放;顿时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刘书清的第一步棋走得极其稳健而巧妙。 
  2000年下半年;国家决定利用国债资金对全国粮库进行第二期投资。刘书清和他的同事们抓住这个机遇进行攻坚;终于争取到国家对洪湖粮库投资1360万元;使洪湖粮库扩建仓库6栋;新增仓容5000万斤。在花费了一番心血、吃尽一番苦头之后;刘书清又争取到4000万斤压库粮食指标;再次新增国家储备粮指标4000万斤。 
  初战告捷;却尚未达到刘书清预想的目标;不久;他获得个有利条件;多次找贺龙元帅的夫人恳求为之牵线搭桥。为“填平补齐”;国家准备作第三期国家粮库投资。得此消息后;刘书清又立即行动起来;他单枪匹马跑武汉、上北京;他利用洪湖老区这桥;上下奔走为争取到国家储备粮指标投资项目;刘书清风雨中全程陪同;感动了来视察的主管国家粮库投资的领导人;通过对方对自己的良好印象;获得意外的粮库投资项目。2001年刘书清和他的同事们又争取到国家项目资金1100万元;又新建仓库4栋;又新增仓容4200万斤。 
  以刘书清为首的粮库领导班子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在争取国家投资项目上;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原来一个亿的库容量现在翻了一番;已达两亿斤。目前;两个亿的库容已储备了1。3亿斤粮食;中央专储粮的增加意味着国家对洪湖粮库保管费的增加;洪湖粮库资金紧张的局面由此得到前所未有的缓解。鉴于刘书清所做出的贡献;鉴于他出色的工作表现;洪湖市粮食局党委正式宣布他为洪湖粮库主任。随着“代主任”的“代”字不复存在;刘书清便定下心来;认真思索深化企业改革的最佳方案。 
  洪湖粮库206人的职工队伍实在过于庞大;人员开支过大;极不利于企业发展;早就应该裁员减负了。那么用什么方法能让那些不适应在粮库继续工作的人员立即分流而又心悦诚服呢?经过一番冥思苦思之后;刘书清终于想出了一条“打分竞岗”的锦囊妙计;确切的说;是“打分分流”。刘书清在粮库工作多年;对眼下206名职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知识结构了如指掌;哪些人该留用;哪些人该分流;他心中已然明了。只是要借助一杆“秤”;他要让那些应该分流的人员自己“跳”进这个“秤盘”里称一称;你有几斤几两?能达到那个重量吗?达不到;你就得分流;怪不得别人;只怪自己太“瘦”。 
  由于篇幅所限;刘书清“打分分流”的具体方案笔者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刘书清不愧为洪湖粮库的“智多星”;这个“点子”令人拍案叫绝!他们粗略统计;206人经过打分的方式逐个筛选;分流人员可达150人左右;剩下的精兵良将不到60人。实施后即可达到预期目的。 
  总之“计分法”既无情又管用;居然能让那些不愿下岗分流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