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溃约嚎梢圆徊。约嚎梢裕淙荒晁昴昴暝龀ぃ诮】狄坏闼鸷γ挥校膊蝗菀桌匣馐鞘裁矗啃奶谩U馐欠鸱ù颐窍智暗恼媸道妗�
中年以上的人,大家都着重在健康,健康靠保健品那是假的,那些东西都很可怕,为什么?它有副作用在里头,那不是好东西。好东西是你的心态,调整心态,断恶修善,所以素食是最好的养生之道。我学佛不到半年就采取素食,我这不是迷信。因为在没有学佛之前,我在学校读书,中学读书的时候,在南京,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一个人在南京,住在同学家里,姓陈,耳东陈,陈智,以后他学医,我住在他家里面,好像住了两个学期,一年。他们的家庭是多元文化,他的祖母是念佛的,家里有个小佛堂,念佛、烧香的;他的妈妈是基督教徒,爸爸是回教徒。所以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对于基督教跟伊斯兰教懂得一些,常常听他们老人来讲。而且我很喜欢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讲五功五典,五典就是儒家的五伦。所以中国的伊斯兰跟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融合成一片,非常温和。以后我在国外,印尼爪哇那一派的伊斯兰教是郑和传过去的,所以它带着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在里头,非常温和。郑和是回教徒,他的老板永乐皇帝,那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所以他也皈依佛教,他也传伊斯兰教。在印尼苏门答腊那一支,那是从中东传过来的,就比较强悍,跟爪哇不一样。所以南洋这一带受郑和的影响很大,这是我们一直到现在六百年了,都能看到这些效果。
我那个时候就懂得,伊斯兰教的饮食,它比一般要讲究多了。我们一般人只懂得卫生,生是生理,饮食是保卫自己的生理,这是卫生。伊斯兰教不但懂得卫生,它懂得卫性,性是什么?性情,我们的性情温柔与饮食有关系。所以凡是性情不好的动植物,他们都不吃,我那一年懂得这么一个道理。以后一接触佛法,佛法采素食,它讲三个,它不但懂得卫性,还懂得卫心,心是慈悲心。所以佛家的饮食,它卫生、卫性、卫心,这是个很圆满的养生之道,我一接触我就接受了。我素食到今年五十九年了,明年就一甲子,健康,一生不生病。我参加许多次国际会议,参加会议,人家问我最多的,就是问我:“法师,你用什么方法养生?”我告诉他们,素食,清净心,我没有别的养生之道,只是素食、清净心。尽量回避外面的染污,物质的染污,精神的染污,尽量回避,天天亲近古圣先贤,这就是我天天生活的状况。他们大家看到我身体好,都很羡慕,这就是为人说法,他虽然不懂佛教,也不想学佛,看到我身体好,希望跟我学习,我就教他这一招,非常有效。最大的,就是阿弥陀佛给我们建立一个修行的道场,极乐世界。这个世界非常的圆满,这部经里面就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介绍他的历史,介绍他的状况,生活状况,介绍那边的教学成果。当然最好的方法是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在那个地方得到毕竟常乐处。
“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诸位要记住,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就是觉悟,真正的觉悟是毕竟常乐处。反过来,迷而不觉,那是真正的常苦,六道轮回就是迷惑颠倒造成的,是一场恶梦。觉悟了,你就醒过来。“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者,则违菩提门”。这句话说得好,我们对一切众生,自己得到,不帮助别人得到,这是跟菩提相违背。我们自己得到,那就有义务帮助一切众生都得到;我们自己向往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得帮助一切众生统统到极乐世界去。在那个地方跟这里环境不一样,那个地方的人化生,不是胎生,所以没有生苦。那个地方的人无量寿,这个无量寿我们今天懂得,你的心态保持在一定的正常,身体不会起变化,那就叫金刚不坏身。金刚不坏身,一点都不稀奇,你明白这个道理,有理论的依据,只要你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这个身体里面的细胞就不会改变,永远保持着正常。如果你有烦恼,那就不行,它就起变化;有贪瞋痴,那变化就太大了。所以不起心不动念,永远保持正常。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阿弥陀佛加持你,天天在那里指导、教导你,你不会起心动念,把这个宇宙形形色色,性相理事因果,都给你讲透了,你都明白了,你再不会起心动念,极乐世界是这么来的,那是一个好的教室。“故令一心专至,愿生彼国,欲使早会无上菩提也”。“会”就是你得到、你证得,这个会是这个意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五集) 2010/4/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2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十四面倒数第五行,从头看起。
“又海东元晓师《宗要》云,发菩提心,是明正因”。这是韩国的元晓大师,前面我们略略的介绍过,《宗要》是他老人家注疏的名称,都是讲《无量寿经》的,是《无量寿经》的注。这里面说发菩提心是明正因,这些祖师大德们都是强调发菩提心的重要;如果不发菩提心,就像善导大师讲的,到最后不能往生净土。所以我们要重视四十八愿里面的两愿,不是一愿,许多人都把第十八愿看重,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十九愿讲发菩提心,讲生到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这第十九愿讲的。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好,他说能不能往生完全是信愿之有无,你有深信切愿那你就能往生,可见得发菩提心重要;念佛功夫的浅深,是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之后提升品位。如果念佛没功夫,真有深信切愿,这个愿就是菩提心,真有度众生的心,真有作佛的心,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些开示非常重要,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
下面给我们说明菩提心,“又云发菩提心有二”,这个又云还是《宗要》里面说的,第一个是“随事发心,烦恼无边,愿悉断之,善法无量,愿悉修之,众生无边,愿悉度之,此心果报虽在菩提,而其华报在于净土”。这个也说得好,我们看这个,就知道这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四弘誓愿。里面说了三愿,说了三条,这种发心果报虽然在菩提,菩提是正觉,菩提是正等正觉,他的华报在净土。换句话说,这个果报是在净土成就无上菩提,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最后那一愿,“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究竟圆满的果报。“所以然者”,这是回答一个提问,“菩提心量,广大无边,长远无限”,菩提心,菩提心是自性圆满的觉心,这是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菩提心就是智慧。实在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说智慧,下面德能、相好当然包括在其中,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先说心量,心量广大无边是讲空间,没有边际,大而无外,长远无限这是讲时间,都是无量无边、无尽无限。所以大乘里面常说,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话是真的。佛心如是,我们每一个众生心皆如是,一丝毫的差别都没有。无差别当中现在好像有差别,这是怎么回事情?迷失了自性。于是在无差别里面现出了差别,在觉悟的人,不要说圆觉,圆觉是佛,大觉这是菩萨,在他们境界里面差别即是无差别。为什么?大菩萨入不二法门,我们有二、三,他没有,我们有一多,他也没有。我们再问一次为什么?何以故?如果我们真正明白,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里面讲的三种周遍,你不就明白了吗?那是《华严》圆满的境界。无论是正报,无论是依报,所有一切现象,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是波动的现象,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近代的科学家说宇宙之间什么都没有,就是波动,精神现象是波动形成的,物质现象也是波动形成的,形形色色不相同是频率不一样。这个说法跟佛经上讲的相应,三种周遍相应,“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后面一句其实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含容空有”。
“故能感得广大无际依报净土,长远无量正报寿命”,末后这两句好,“除菩提心,无能当此”。这句话就是说,遍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他讲从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见闻觉知。在自性,断尽无明习气回归到常寂光,这里头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所以有些人问我,既然他不起心、不动念,他还有知觉吗?他有知有觉,不就起心动念了吗?不起心、不动念,他怎么会有知觉?他就是有这个东西,精神、物质现象确实没有了,他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就是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它不生不灭,因为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物质、精神都是缘生法,我们讲精神是什么?讲受想行识。如果一念妄动,见闻觉知就变成受想行识,有了受想行识,从受想行识里面就变现出物质现象。那就是他所受的、他所想的、他所行的、他所认识的,变现出来,自自然然的。所以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也可以说包括十法界,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他是活活泼泼的,他不是死的。他感的时候现相,不是起心动念现相的,是感应现相的。虽现相,他还是没有起心动念,完全是自性起用,不可思议。我们想去理解它,错了,你理解不了,为什么?你是用心意识,心意识缘不到自性。要怎样才能缘到?把心意识放下,它就现前,当下即是。这是大乘法里面、是禅宗里面,不管是哪个宗派最高的境界。末后这两句话说,除菩提心,无能当此,这真的是把根本讲出来,这就是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这是随事。
下面,第二“顺理发心,信解诸法皆如幻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这段文长,我们先看这一句。首先你要相信,你不能怀疑,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这怀疑。我们学佛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说实在话几个人真信佛?信佛信了一辈子,对佛还打问号,到底真有吗?谁能够一丝毫疑惑都没有?那是真信,真信的人肯定依教奉行,果报不可思议。我们对佛就是有怀疑,你说不信还挺相信的,你说真信吧,他做不到,所以佛法真难!佛法确实知难行易,那个知是什么?没有疑才是知;有疑你无知,虽知,不透彻,拖泥带水。真信、真解,所以信跟解有关系。我们凡夫真正搞清楚、搞明白,相信了,这是一般中下根性。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他就真信,这种人非常难得,为什么?他能够死心塌地修行,他有成就。这里面两种人,我们中国古人讲上智下愚,多少?上智也不多,下愚也不多。下愚他虽然不解,你教他,他就一口咬定,他真干,说念佛,他念个两年、三年他真的往生,瑞相稀有,他懂不懂经的道理?他不懂。谛闲老和尚那个锅漏匠的徒弟就是属于这种人,他往生的时候,老和尚赞叹:稀有!赞叹他的成就,“讲经说法的法师、名山道场的住持方丈,不如你、比不上你”,老和尚赞叹,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站着走的,还站了三天,等谛闲法师去替他办后事,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所以,信解!诸法是佛说的一切法,皆如幻梦,它不是真的,真正相信、真正理解,对于一切法你决定不执着,你也决定不分别,乃至于一切法里不起心、不动念,你就得三昧。一切法非有非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它有相;你说它有,它这个相不存在,是极其短暂的一种相似相续相,不存在。我们看电影,从前电影那个幻灯片,一秒钟更换二十四张,张张不停,一秒钟二十四张,每一张它的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你还没有来得及想又换掉,这生灭法,生灭速度太快!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不是一秒钟,“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你怎么能说它有?你怎么能说它无?它的事实真相非有非无。离言绝虑,你没有法子说它,你说,那个时间已经很长,它不晓得到哪去了;虑是想,你也不能想它。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言是言语道断,离念是绝虑,心行处灭,言语跟思虑达不到,这是它真相。
“依此信解,发广大心”,这个信解就是前面讲的四句话,“信解诸法,皆如幻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这四句话把一切法的真相都说出来。发广大心,这是什么?真心现前,你对于一切诸法再也不会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个时候发广大心。广大心是什么?就是前面讲的,度众生的心,断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