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禅坐的审查就是「培养」和「放弃」的审查。
  这里我说的审查,意思是:
  每逢心经验到一种感觉时,我们仍然执著它吗?
  我们仍然绕著它制造问题吗?
  我们仍然在它上面感受快乐和憎恶吗?
  简单地说:我们仍然迷失在我们的想法里吗?
  如果我们黏著了任何一意事物,
  我们觉察我们被黏著;
  我们知道我们正处于什么状态,
  我们努力去修正我们自己。'7'P。44

  除了觉知以外,放下所有的一切。禅坐时,
  不要被你心里的妄念或声音愚弄了。
  把它们全都放下不要去执著。
  只要住于「不二」的觉知,
  不要烦恼过去或未来,
  你将达到那不前、不后、不住的境界,
  而那儿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抓住或执著的。
  为什么呢?因为本来就是无我,
  没有「我」或「我的」,一切都没有。
  佛陀教导我们,用这方法空掉一切,
  不让任何事物系缚我们,要去了解这个道理,
  了解之后,就是放下!'1'P。8

  即使你发觉你在想,那也无所谓,
  只要你用智慧去想,觉知到它的本然。
  如果你以智慧来了解事物,
  那么你就能放下它而不会有痛苦,
  这时,心是光明的,快乐而且平静的,
  远离了一切纷扰,心是专注的。
  此时能够帮助及支持你的,就是呼吸。'1'P。9

  让平静的心系于呼吸上,
  让呼吸成为唯一认知的对象,
  集中精神直到心越来越细微。
  直到感觉已无关紧要,
  而心境却是一片清明和觉醒。'1'P。7

  「噢!是那声音干扰了我。」
  假如我们认为是声音干扰了我们,
  我们便会因此而痛苦。
  假如我们再深入一点审查,我们将会明白
  是我们出去,并干扰了声音。
  '3'IP。57;'4'P。35;('6'P。115)

  当耳朵听到声音时,审视心。
  它有没有陷入其中,然后造作?它有没有受到干扰?
  你觉知这点,就待在那儿,然后保持觉醒。
  有时候,你也许会想逃避声音,但是,
  这并不是解决之道。你必须藉由觉醒来远离。
  '6'P。129

  你必须小心照料,来维持正念的觉知,
  并且试著去把心拉回来。
  看起来好像是你在将心拉回来,
  但是,它真的哪里都没去,
  只是觉知的对象改变罢了。'5'P。141

  专注就好像呼吸一般,
  如果你决定强迫你的呼吸要深或浅、
  快或慢的话,就会变得很难呼吸。
  同样的道理,
  任何尝试要强迫自己平静下来,
  都只是执著和欲望的表现,
  反而会阻碍你注意力安定下来。'5'P。201

  如果心烦乱的话,提起正念,
  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气,
  直到再也吸不进去为止,
  接下来,将它毫不存留地完全吐出来。
  这样子做两、三次,
  然后再重新将专注力建立起来,
  心应该就会平静。'5'P。139…140

  烦恼(杂染)就如同一只流浪的野猫,
  如果它要多少食物你就给它多少的话,
  它就会时常来你左右要吃的,
  但是,如果你停止喂它,几天后,
  它就会停止再来。'5'P。145;'3'IIP。30

  正念观察和照顾心,不论心呈现什么样的状态,
  你都必须保持这个觉知,
  不要散乱或到处跑。'5'P。140

  坐禅时,你可能会有奇怪的经验或幻影,
  如见到光、天使或佛陀。当你看见这些东西时,
  你应该先审察你自己,以寻察心正处于什么状态。
  你应该视它们为非你自己,
  因为它们都是无常、苦与无我的。
  虽然它们生起了,但不必太在意。
  如果它们不离去,就从重新再提起正念,
  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最少做三次深呼吸,
  如此一来,你便能去除它们。
  要集中注意力,不要期望幻像生起或不要生起。
  '6'P。109

  关闭眼、耳、鼻、舌和身,而只留下心。
  所谓的「关闭」的意思是收摄(restrain)这五根,
  只留下心以被观照。'3'IIP。114

  拥有「正念」在控制和监督心,
  一旦心和「正念」统一时,
  一种新的觉知将会现起。
  已经增长了平静的心,被那个平静所约束,
  就如同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鸡……,
  鸡无法在外面到处乱跑,
  可是它仍然可以在笼子里走动。
  它的来回走动不会造成麻烦,
  是因为它被笼子所约制。
  同样的道理,
  当心拥有「念」且平静而不会造成麻烦时,
  所产生的觉醒也是一样,
  感觉在平静的状态下升起,
  心于是同时经验感觉和平静,而不被干扰。
  问题都是发生在当「鸡」跑出「笼子」的时候。
  例如,你可能在观呼吸的进出,
  然后就忘了自我,让心离开了呼吸到处乱跑
  ──心离开了它平静的基础。'5'P。140;'3'IIP。32

  正念就是觉知当下、觉察和觉醒。
  清明的领悟(正知)觉知当下正在发生的情况。
  当正念和正知一齐运作时,它们的伙伴──智慧,
  永远会帮它们完成任何的工作。'6'P。106

  正念是忆持力,正知是自我觉醒。
  正当有正念、正知之时,理解将随之而来;
  我们知道什么正在发生。'7'P。8

  「正念」和「正知」必定是同时存在的。
  「正念」是忆持力,「正知」则是自我的觉醒。
  当下,你清楚地觉知呼吸,这种观呼吸的练习
  协助了「正念」和「正知」一起增长,
  它们分工合作。有「正念」和「正知」的时候,
  「般若(智慧)」将会在同一个地方生起来协助。
  如此一来,它们三者便彼此互相支持。'5'P。142
  你或许会开始想一位朋友,
  抑或明天你将去哪里的念头,
  在禅坐中,你应该这样来解决这些东西,
  视它们为「不稳定、不稳定」,
  并且持续这种觉知。你必须舍弃所有的念头
  ──心里的对话和疑惑,
  在禅坐中别让这些东西束缚住。
  最后,只剩下「正念」、「正知」和「般若」
  最纯粹的形态在心中。
  试著去增长「正念」,
  直到能够在一切时中维持不断。
  如此一来,你就会全然地了解
  「正念」、「正知」和「般若」了。'5'P。143

  盘腿而坐:右腿放在左腿上面,
  右手放在左手上面,
  保持背部直挺,然后对自己说:
  「现在我要放下一切的负担和烦扰!」
  在这个时后,把一切忧虑都抛开吧!'2'P。13
  将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在做观察呼吸的当下,
  不要刻意的使呼吸拉长或缩短,
  不要使它变强或变弱,只要依正常速度,
  自自然然的进出就可以了。'2'P。14
  放轻松,什么都不要去想,不须想东想西,
  唯一要做的事是将注意力放在吸气和呼气上,
  注意每一个呼吸的开始、中间和结尾。
  吸气时,气的开始是在鼻端,
  中间在心脏,结尾在腹部。呼气时,正好相反。
  开展对呼吸的觉知:
  一在鼻端,二在心脏,三在腹部。
  投聚「注意力」在这三点上
  将可解决你一切的烦忧。
  此时或许会有别的念头进入心中,
  它会想到其它主题而分散了你的心,
  但可别理它,只要再次的持好呼吸
  当作你专注的对象就行了。
  心,也可能会陷入研判和探讨情绪当中,
  但是继续去修行吧!
  继续不断地在每一个呼吸的始、中、末上
  保持分明。'2'P。14
  最后,心将会无时无刻在这三点上了知呼吸。
  当你如此修行了一段时间之后,
  心和身就会习惯于这种工作。
  疲劳将消失,身体会感到更轻安,
  而呼吸也会变得越来越细密,
  「正念」和「自觉」将能保护住心,
  而且好好地看守它。
  我们如此这般的修行,直到心变得平和、宁静,
  直到它成为「一」为止。
  所谓「一」是指心全神贯注于呼吸上,
  不从呼吸上分开来。当心变得平静时,
  我们就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鼻端的出入息上,
  而不必再随著呼吸上下,到腹部又回来。
  这就叫做「静心」,让心放轻松而且平静。
  这是一个开始,是我们修行的基础,
  不管身在何处,都要试著每天去练习。
  这称作「心理训练」的,必得在四威仪中练习,
  重点是,我们必须知道,
  每一刻的心境究竟是乐或痛苦?是混乱?是祥和?
  以这种方法去认识心,使心变得宁静。'2'P。16

  如果我们继续担忧并进而认为:
  「我在受苦、我要停止想。」
  这种错误的见解,只会把事情复杂化。'6'P。46

  即令我们努力修行,试著去达到平静,
  许多的念头和感觉仍然会那样的移动不定,
  因为,心的特性就是如此,
  不会有其他方式了。'2'P。60
  如果我们能看清楚这一点,
  (接受了事物的真实自然)
  那么我们就能从思考和感觉当中离开来了。
  当这颗心真正地了解,它会放下一切。
  念头和感觉将仍会存在那儿,
  但是每一个念头和感觉
  都将发生不了什么作用了。'2'P。61
  心只是心,想和感觉只是想和感觉;
  让事物就只是它们自己吧!
  我们何需费事的去执著它们呢?
  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方式去思考和感觉,那么,
  这就是出离和不黏著了。'2'P。62;'3'IP。114

  当你静坐时,期望不要有感官的接触,不要有思想,
  而这种期望就是欲望啊!
  你愈是和思想挣扎,他就会变得愈强。
  只要把他忘了,继续修行下去,
  当你在隅外尘接触时,便观想:无常、苦、无我。
  把一切丢入这三法印之中,
  把一切都归入这三个的范畴之中,
  然后继续观。'6'P。51

  平静早已存在,你却一无所知,
  而不论你去问谁,你都不会清楚。
  只要去明白你自己呼吸的进与出,
  这样就够了!
  当你的心变平静时,心自然会明白。
  你将能整夜长坐,直到黎明来临,
  却不自觉你是在禅坐中。
  你会法喜充满,
  那种喜悦是无法形容的!'2'P。98

  五个基本的禅坐主题:
  头法、体毛、指甲、牙齿、皮肤。
  什么是它们真实的样子?它们漂亮吗?
  它们乾净吗?它们有没有真正的实体呢?
  它们是稳固的吗?不……,
  它们什么也没有。'4'P。6

  一颗平静的心,有五个因素:
  寻、伺、喜、乐、一境性。'5'P。125

  正当修习三摩地时,
  我们专注我们的注意力在鼻端或上唇的入、出息上。
  这样「举起」心去专注,称作寻或「举」。
  当我们这样「举」了心,专注在一个对象上时,
  就称作「伺」──对鼻端呼吸的专思。
  我们用「伺」去思惟生起的各种感觉。
  当「伺」变得越来越散乱时,
  我们又再次地以「寻」「举起」我们的注意力。
  我们的修行在这一点上必须以不执著去完成。
  见到「伺」的进行与心里感觉相互作用,
  我们可能会认为这心被困惑了,
  于是对这进行变得嫌恶起来。
  我们不快乐全是因为我们希望这心去静止。
  现在,如果我们不执著,
  如果我们以「放下」来修行……
  在活动中不执著且在不执著中活动……
  那么,「伺」将自然而然地变得比较不会分心。
  起先,「伺」到处都去;
  当我们了解这单纯地就是心的自然活动时,
  它便不会打扰我们──除非我们执著它。
  我们会放下,就好似任由水流过去一般;
  「伺」变得越来越精细。
  当思惟的主题就在那儿时,
  将会生起一种愉悦的感觉。
  他可能显现成鸡皮疙瘩、清凉或轻快,
  心是狂喜的;这就称作「喜」。
  也有愉悦──乐,各种感觉的前来和消逝,
  以及一境性所缘的境界,或是一境性。
  当心变得越来越精细时,寻和伺变得较为粗糙,
  于是他们被放弃了,只剩下喜、乐和一境性。
  当这心变得精纯时,喜终于离开了,
  只剩下乐和一境性。
  心渐次地抛却了对它来说会是太粗的什么,
  直到只留下一境性和舍(平静)。
  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了,这是极限!'7'P。95

  假使我们的心停止了被搅动,
  「伺」就会倾向于思惟佛法,
  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思惟佛法,
  心就会转回散乱。'7'P。94

  有关行禅,是在两棵树之间,
  取大约七或八个臂长的直线路径。
  收摄自己,下定决心──现在,
  首先从右脚开始,以正常的步伐来走。
  不断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双脚上。
  如果觉得纷扰不安,便停下来,
  等到平静后再继续走。
  须清楚路径的起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