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_2007年合订本txt-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生以来第一次在毫无遮掩的情况下面对这个大千世界,感受阳光的照耀。
  
   在一家大型超市里,李亚鹏甚至主动“吸引”别人注意嫣儿:当和别人眼神相对的时候,他就冲别人笑一下,初看到孩子的人会有一点愕然,但看到李亚鹏的笑容,几乎每个人都会友好地对他们笑。那一天李亚鹏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先学会给别人一个微笑,那么别人也会给我一个同样的微笑。
  
   在女儿治疗的过程中,李亚鹏和王菲感受到了家有唇腭裂孩子的痛苦和艰辛,他们还了解到中国有240万唇裂患者,而且大部分患者因为贫困而无法得到医治。
  
   李亚鹏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如果每个人都能去帮助别人,那么每个人就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个世界将会多美好。我在心里祈愿:把爱传出去。
  
   李亚鹏和王菲捐出100万元作为启动基金,成立“嫣然天使基金会”,这是红十字基金会第一次由个人名义发起的爱心基金。从前期的筹备、策划到每个细节,李亚鹏都参与进来。他对王菲和女儿立下誓言:“这将是我终生的事业。我要用我全部的力量去宣传、活动,让人们更了解唇腭裂。当嫣儿懂事的时候,希望大家听到唇腭裂会像听到感冒一样稀松平常,给嫣儿、也给所有和她一样的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嫣然一笑就飞翔
  
   女儿出生后,李亚鹏一直在忙着处理接踵而至的种种问题,几乎没机会放松地享受做父亲的快乐,而现在,他终于开始细细品味女儿每天的细微变化。只要有空,他就会逗弄女儿,嫣儿特别爱笑,尤其是看到父亲来到身边,立刻喜眉笑眼,将小小的身子使劲往父亲的方向探,李亚鹏赶紧将粉嘟嘟的小女儿搂进怀里,所有的疲累,因此一扫而光。
  
   李亚鹏身在美国的小姨曾对他说:“嫣儿是上天给你最好的礼物。当你们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时候,你们将获得人生中最大的收获。”
  
   现在,李亚鹏完全明白这句话了。嫣儿的到来让他在经历了很多心理波折后领悟到了受用一生的智慧,让他和王菲的情感更加深沉紧密,让他找到了全新的人生方向。女儿就是他的人生信仰。现在他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将精力集中起来,致力于做好基金会。
  
   在 “嫣然慈善基金晚宴”接近尾声之际,李亚鹏拉着王菲的手上台,感谢所有人的关爱和支持,然后,李亚鹏深情地说:“我要特别感谢我老婆,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女儿。”令一旁小鸟依人、笑容灿烂的王菲感动得眼眶微微湿润……
  
   小李嫣是不幸的,但她也是幸运的——拥有这么优秀的父母,相信她一定能够拥有健康的心态、快乐的生活。因为,勇敢善良的心离幸福最近。
  
   (李沁摘自《家庭百事通》2007年第3期)
  
  
  


   



           

从中国人不买中国品牌说起

◎穆麒旭
 
  2006年11月底,财政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发文公布了政府用车采购清单,涵括标致、雪铁龙、尼桑、奥迪等9大品牌,其中无一是国产品牌汽车。两个月后,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发布的招标公告也明确要求:此次政府采购的绝大多数路面设备必须是国外知名生产厂家原装产品或在国内投资组装,而国产自主品牌生产厂商只能成为“看客”,根本不具备入围资格。
  不仅仅是政府采购,在大众市场上,多数中国消费者似乎也更青睐于洋品牌。一份来自专业调查公司的品牌服装调查数据显示,有53。3%的中国消费者偏好国外的服装品牌。洋品牌表现出强大的偏好优势。
  中国人为什么不买中国品牌
  中国人为什么不买中国品牌?经常看到有人在媒体上鼓与呼,认为这是民族情感缺失、崇洋媚外的表现。一年前曾发生过一次有关国产汽车品牌的大争论,一位国产车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声疾呼:中国人不开中国车是一种耻辱! 随即就有国人反唇相讥:中国人不开中国车是谁的耻辱?
  是呀,谁的耻辱?仅仅是不买中国车的中国消费者吗?我看未必。在类似问题上,我们常常拿韩国人来说事,认为他们是民族情结深厚的“政治动物”,不买外国货,尤其是日本货。事实真是如此吗?实际情形是,就汽车行业而言,在20世纪90年代前,韩国人也不太喜欢买韩国车;韩国人90年代后,开始买国产车,但与爱国不爱国无关。对韩国人而言,韩国车质量不差,服务很好,价格不贵,买它是很平常的事情;相反,如果韩国车毛病多多,价格昂贵,不管是谁再喊爱国的口号,大家也不会买。
  我们离国际企业有多远
  如果我们愿意多花点时间去探究,就不难发现“中国人不买中国品牌”背后,其实隐藏着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的种种差距。
  首先,品牌积累太少。中国本土品牌真正开始快速发展,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以后。与国际上那些知名品牌几十甚至上百年的积累相比,本土品牌火候尚浅、功力不深,许多东西还在慢慢摸索之中。
  其二,品牌意识淡薄。亚洲最大的服装和纺织品贸易商利丰公司的董事长威廉?冯有一个著名的“3美元”论断,他说“平均来讲,在1美元的出厂价和4美元的零售价之间存在3美元的差价,与其去拼抢已经少得可怜的1美元制造成本,不如集中精力去瓜分那3美元的蛋糕。”而不幸的是,中国企业恰恰在为这1美元拼抢。
  其三,品牌战略缺失。有人说本土品牌无战略。这句话或许有些偏颇,但大多数品牌在这方面确实是欠缺的。很多本土企业是典型的投机主义者,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可能屡有新招,但散乱无章,形不成合力,基本谈不上品牌增值。有些企业将他们的品牌无限制的延伸,甚至延伸至一些不相干的产品甚至性质相背的产品,从而造成品牌形象的稀释或冲突,比如某个药品品牌延伸至杀虫剂产品上,不知购买此品牌药品的消费者会作何联想?
  其四,品牌营销技巧不到位。中国企业对品牌认识存在误区,把品牌知名度等同于品牌,把做品牌等同于做广告,因此动不动就使用广告轰炸的手段来强行拉动市场,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美誉度、号召力等方面的发展。
  价格战也是中国企业最常用的促销手段。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价格血拼来抢市场,中国的电视机在世界上卖得最便宜、牛奶卖得比水还便宜——很快就把一个赚钱的行业变得不赚钱,有影响力的品牌也建立不起来。
  其五,品牌服务力低下。还是以汽车业为例。2006年8月,美国独立调查机构J。D。Power发布报告称,尽管中国本土品牌汽车正日益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但是在其公布的“2006年中国售后服务满意度调研”排名中,没有一家本土企业的车型杀入消费者满意度的前十名。尽管本土品牌在店面建设等硬件上和国际品牌相比并不处于下风,但在软件方面差距较大,在服务意识、维修时间、服务标准的执行力度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的余地。
  其六,品牌溢价能力极弱。品牌溢价能力高低,是衡量一个品牌价值的重要标准。据说有的国产品牌和国际品牌的成本只差几美分,品质上也相差无几。可在市场上,双星鞋卖几十元,而一双耐克鞋却可买到几百元,还能获得更多消费者垂青。在这方面,本土品牌的处境显然极其尴尬。在2005年巴黎举行的“中法中小企业合作洽谈会”上,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指出: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可平均一件衬衣只能赚到2。4元。我们出口8亿件衬衣的利润才能买到1架空客A380飞机。
  日韩企业的成功启示
  与国际企业之间的诸多差距,是每一个清醒的中国企业都无法回避的现实——当年我们的近邻,日、韩企业也曾遇到过类似问题,但他们最终从这种困境中逐渐走了出来,并让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如索尼、丰田、三星、LG等,现在都已发展成为声名显赫的企业帝国。
  日、韩企业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要缩小并最终消除与国际企业间的差距,就必须正视现实,解放思想、积极行动。作为竞争对手的国际企业,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本土企业不妨先从模仿做起,学习国际企业的先进理念与手段,减少探索的代价,并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创新、独立,最终超越自己的老师。
  2005年4月30日,在CCTV经济频道举行的“中国品牌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103家企业共同发布了《中国品牌宣言》,呼吁中国企业“要想在未来获得更高的发展平台和更大成长空间,就必须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尽快完成在品牌、产品、服务、人才等方面的升级,进而推动更多的中国品牌尽快实现全球品牌的跨越” 。
  《中国品牌宣言》的内容,大体上涵盖了本土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灵魂。”一位大型企业的老总这样强调品牌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必须放弃长期奉行的以制造取胜的简单扩张模式,转而进行品牌经营。
  总之,在这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中,要让大多数中国人喜欢上中国品牌,并让更多的外国人选择中国品牌,本土企业不能把希望寄托于民族情绪,而应把发展重心放在如何制造出更具性价比的优质产品、如何树立更有亲和力与价值感的品牌、如何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超越对手上,并以此超越竞争对手。
   



           

救命的礼物之链

◎徐贲

  
   前不久,美国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28岁的男子马修做出一个决定,他愿意为一个完全陌生的肾病患者捐出自己的一个肾。马修的条件是,接受者的家人也愿意以同样的条件。为另一个陌生的肾病患者捐出一个肾。医生们通过美周全国范围的搜寻,为马修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受赠者。
  
   受赠者巴巴拉是亚利桑那州的一位女士。她的母亲和祖母都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因肾脏疾病去世,她自己电从小就有肾病。她的丈夫罗纳德愿意为她捐肾,但他不是合适的捐赠者。巴巴拉意外地得到了合适的肾脏,罗纳德很愿意为另外一个陌生患者捐出自己的一个肾。他对记者说:“巴巴拉有了这个肾,我们终于可以白头偕老,我们可以一起看着孙儿们长大。这真是一件神奇的礼物。”
  
   接受罗纳德肾捐赠的是安琪。安琪32岁,多年来靠透析存活,每星期都得在血液透析机上度过数个小时。罗纳德的礼物,让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安琪的母亲含着眼泪对记者说:“今天是安琪新人生的第一天。”为此,她要为一个陌生人捐献自己的肾脏。和捐肾给她女儿的罗纳德一样,安琪的母亲成了捐肾礼物链上的一环。美国人体器官匹配联合会主任迈克?里兹从这个礼物之链上看到了器官捐赠的崭新前景。他说:“美国未来将不会有所谓‘愿意但不匹配’的捐赠者。只要你愿意,我们一定可以实现器官移植。”
  
   在这个生命礼物的捐赠之链中,开始的启动者马修是一个完全无私的利他者,他的捐赠是不需要回报的。他的捐赠行为,证明了康德关于利他心是一种理智能力而非单纯“同情”或“恻隐之心”的论断。马修并不知道谁将是接受自己肾捐赠的患者,他的捐赠并非出于帮助具体对象的感情冲动。我们知道,人即使有了同情心,也不一定会付诸实施。而没有同情心作为原动力的道德理性,反而会让人有深思熟虑的道德行为。
  
   马修的捐赠是无私的利他行为。一旦从此启动利他的礼物之链,其余的每个环节,接力者不必出于完全利他的动机。可以说,罗纳德和安琪的母亲,实际上都是因为自己亲人的缘故而捐出自己器官的。他们的捐赠因此包含了某种功利的目的。但是,这并不降低他们行为的利他价值。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可以形成一种并非完全无私的利他关系。
  
   这种利他关系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契约。献血可以说是这种关系的一个典型例子:今天我献血,我并不知道我的血会救谁的命,我也不指望在我需要用血的时候,那个受血者会为我献血。但我相信,由于我和别人生活在一个需要有人帮助的潜在契约关系中,我需要用血时,一定会有其他人为我输血。这种潜在的社会契约,为许多利他行为提供了一种并非完全无私的选择。
  
   这种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