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_2009年合订本-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妈问:如果有人给你吃的东西,你能不能吃啊?
  孩子毫不迟疑地回答:谁给的都不能吃。

  妈妈又问:为什么不能吃呀?

  孩子说:因为不知道吃的东西有没有毒。

  这个回答当即令我一惊。

  孩子眨眨眼,很老练地说:我就说我不知道。

  我忍不住问:连自己住哪儿都不知道吗?

  孩子仰起小脸:妈妈说了,现在坏人多,不能让别人知道我住在哪儿。

  不能说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不对,当下社会刑事案件步频发,孩子应当懂得防范。但当这个孩子遇到困难,如走失时,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会遭遇怎样的情况呢?

  做好事要懂得“保留好证据”。“要让别人知道你行为的目的。”——这是给了陈思为公道的法官对行善者的提醒。

  我却从中感到了一丝寒意。假使陈思为当时没有招呼另一个年轻人一起帮忙,假使此情此景并没有旁观者看到,陈思为岂不是跳进黄河也冼不清了?再进一步,假使再遇到这类事情,陈思为还会出手相助吗?即使他能够病愈重回正常人的生活,他能走出这个事件的道德阴影吗?如此善举留给他的思考或“教训”是些什么?恐怕不仅仅是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甚至在做好事前,一定得三思再三思,自己有没有能力留取证据呢。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摘自《读者》2007年第18期56

全球最严重的几次股灾
将明倬

  在牛市来临的时候,坊间流传的多数是让人啧啧称道的股市暴富神话,燃起了更多人的希望,而恐惧却慢慢地被淡化。唤醒历史上那些令人恐惧的时刻,也许才会让更多的满怀希望的人不至于滑向疯狂……

  1929年:纽约股市大崩盘,一小时内11个股民自杀身亡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这一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美梦破灭。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任何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点30分,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结果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股民自杀身亡。

  恶梦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像其他人一样,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后来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到1936年的时候,他靠投资股市把财富又增长到了50万英镑以上(相当于现在4500万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资金又缩水了62%。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接连出现,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4次银行恐慌。尽管在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损失的人有限,但银行无法避免大量坏账的出现,而银行系统的问题对所有人造成间接冲击。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一直持续了10个年头。

  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世界首富一天损失21亿美元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股市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10月19日到26日的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

  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当天,当时的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

  90年代初:日本股市暴跌使整个国家财富缩水近50%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国“黑色星期一”过后,率先恢复的是日本股市,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此后,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态势。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股市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赚取交易手续费生存的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影响所至,连房地产也未能幸免。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1996年、2001年:中国股民最难忘的两次股灾

  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3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摘自《读者》2007年第18期46

全球化中的中国利益
郑作时

  世界是平的

  全球精英分子们都曾关注一本书:《世界是平的》。

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哥伦布发现地球是圆的之后,现在我们正面临一个轮回:世界变平了,是互联网和IT技术把圆形的地球拉平了。因为互联网和IT技术的出现,世界变得没有了差异。

  世界变平了吗?至少对中国来说,看起来很像。

  进入21世纪之后,发展中的中国热浪滚滚。全球化、资本大规模进入、证券热、人民币汇率重估,当入世为全世界打开了中国之门之后,中国开始变得烫手了。中国市场正在与世界接轨、中国公司一个接一个地被全球财团并购、手握重权的各国政要们纷至沓来,连全球投机大鳄索罗斯都连连声称要住到上海来。

  作为一个后进国家和一个在工业化刚刚初步完成就遇上了信息化浪潮的国家,中国是幸运的。这个古老的文明在衰落了160年后,在她快速迈开追赶的步伐时,正好碰上了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技术浪潮,在信息化浪潮中,中国在一些领域的后进反而成为优势。比如说中国可以直接用光纤组成自己的通信骨干网,而不必像很多西方国家一样痛苦地废弃以铜芯线为主体的通信网。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机会的分配开始出现均等的趋势,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可能接触最先进的产品和理念。这使这个拥有全球最多人口的国家在完成其现代化过程中呈现出格外多的商机,有谁愿意放弃在一个13亿人口的市场上开拓的机会?

  于是在中国彻底打开国门之后,“全球化”一下子充斥了中国人的视野。头一天还是在美国某次会议上讨论的一个创业模式,第二天在中国就会有试图依葫芦画瓢实践的创业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很简单,因为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年代,我们必须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沿着这样的方向去做可以得到风险投资,可以在纽约或者伦敦的交易所上市——一句话,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就意味着成功。看看互联网行业吧,有多少照抄美国模式的IT人拼命造势,一夜成名,成了哪怕是烧光了风险投资也有名的英雄?上市是最终的目的,而成名则是一个副产品。成了名,再创业也就容易了。

  在这个逻辑里,世界真是变平了。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特别大的市场,你只要有模式和名声,资金完全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只是你有没有海归的经历,能否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

  而另一方面,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更是成了主流的声音。中国有什么理由不成为世界的工厂,这个国家有巨大的农村人口,他们需要进入城市来享受现代文明,让他们在工厂里找到工作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他们得到了就业,世界则从这些源源不断而来的廉价劳动力身上得到了更便宜的中国产品。

  中国的全球化是否走偏了?

  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进入了城市,中国的出口也迅速上升,结果是整个国家快速繁荣。一切看起来似乎都顺理成章,反对的声音被湮没在黑暗里,成为一些小圈子的喁喁私语。

  可人们怀疑的声音越来越大。一个谁也回避不了的问题出现了:中国到底是在为什么、为谁全球化?是为城市人口吗?数量众多的城市居民现在感到的是物价的上涨、工作压力的增大、无休无止的加班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那么是为享受到城市文明的农民?进城民工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城市对他们的歧视,是无处安家的漂泊感、是下一代人不知把根扎在哪里的疑惑,还有超负荷的体力劳动。

  几乎每个普通中国人都在为他的“老板”拼命。老板们的压力也不并小,企业里的老板们在烦心着自己的企业明天能不能生存,政府里的“老板”们关心着自己的政绩能不能得到上级的认可,大学教授则在为自己的学术地位、排名而“奋斗”。

  而所有这些付出,中国人在总体上得到了什么呢?我们仅仅是在为中国越来越大的外汇储备而奋斗吗?是在为一套我们仅在深夜才回来睡觉的大房子和一辆在大城市速度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的豪华车而奋斗吗?或者我们还获得了一些自豪感,因为中国已经可以出口世界上最多的衬衫和鞋子,终于可以换回来一些高价的瑞士手表、德国菜刀还有美国运算速度更快一些的电脑?须知我们付出的,是中国几乎所有大城市的已经受到污染的空气、大量再也不能饮用的水源。甚至在付出了这些代价之后我们辛苦制造出来的衣服和鞋子,在国外却引来失业的抗议和焚烧的火焰!

  是时候来反思了。中国到底为什么而全球化?

重要的前提

  已经有经济学家提出:现在流行的全球化概念,对中国来说有一个极不公平又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全球化要求的经济要素流动中,有一个要素是不能流动的,那就是人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