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密宗道次第广论-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若作轮围体性,显然是金刚墙所摄,金刚墙护轮之内端触于法生线者,是莲花叶。华叶在处即是法生。其内第一圆线,即莲花须。从须至须,是圆莲蕊。《鬘论》中有许从莲须边印为轮围者。谓龙智云:“牌楼金刚端,其外为轮围,杵鬘具妙光。”此说二金刚鬘为轮围体。破云:“惟金刚墙是轮围体,莲须、莲叶、法生,皆非金刚墙摄,故非轮围。然说杂杵端外即为轮围,故许彼等假名轮围,则为善哉。”又因彼文说自杵外即金刚墙之轮围山,破彼许无莲华及法生者成立杂金刚杵在莲华后,如云:“说无莲华有杂杵者,是大错误。”故于说有杂杵,未明说有莲华之教,堪为定量者之意趣,皆依有莲华派解释。以是故许从蕊此边至蕊彼所有量度,即杂金刚从此股端至股端之所按压。杂金刚脐,形为四方。从脐此边至脐彼边量有十二大分。线量两派,于此义同。其上所安杵股长量,若线长九十六分者,有四大分,如六十四分者,有二大分。《鬘论》破许股量十四分者,于前二种令成决定。故此师规,若许杵股为二大分,则牌楼量为一门量,惟以根本坛场两倍为二大分,则牌楼量为一门量,惟以根本坛场两倍为绳线量。若许杵股为四大分,则牌楼量为三门量,根本坛场及眷属之两倍为绳线量。
  若尔,于脐何处安立杂金刚诸股耶?此中杵股四门量者,其金刚脐每方皆有十二门量,左舍四门,右舍四门,于中四门量边起诸旁股。如《鬘论》云:“牌楼旁侧悬幡处上,从摩竭陀鱼口,出杂金刚诸股,略向外去,中宽三分,长十六分。”此于牌楼高三门量时说,彼时两幡中有四门量故。摩竭陀鱼口者,是彼所出诸股之根本故。以是旁股外边,不可越过幡处外线。故于彼层之外绕股杵者,不应道理,此派离去梵线左右各二门量而绕股杵股,法以十六小分线量,钩回二分,观由何处牵线能到中股外端余二分处,即可了知。此是杵股内线。门面、门侧与门等者,离去梵线左右二门量处,所出杵股外线,亦不可过柱之外线,更未见说绕杵股处较此长者。论说诸股略向外去之义,毗布底端略直向前。说诸旁股长十二分,故与中股相等,然中股端较旁股端长二分者,是由旁股弯曲之故。即与余处说金刚杵左右两股与彼中间三段相等,(如普通杵,两旁股长量与中间脐之长量相等,故名三段相等)亦不相违。余处有说一方莲蕊两倍即为一方华叶之量,然此莲蕊极广,华叶仅说二小分也。
  如许股长二大分者,当从何处生旁股?《鬘论》、《律生经疏》皆无明文,然《鬘论》中为证牌楼之柱安于方台之瓶中,引胜贤《曼陀罗仪规》文云;“鲸口至鲸口,牌楼三门量,从方台瓶出,直画牌楼柱。”如初二句,说鲸鱼口至鲸鱼口为门三倍,则于左右各舍十八小分中间,从有十二分处出生旁股。如是亦顺《空行海经》所说“从柱顶处出,杂杵大光明”,此中亦说旁股触处之处,杵之中股有二小分,故内二分与前说同。此去梵线左右一门量半而绕杵股,法以八分之线,钩回二分,观从何处牵线能到中股即可了知。此是杵股内线。杵股外线,亦不可过柱之外线。
  杵股量有长短二派。有说于股中央绕一圆线,自此边至彼边,前才(股长者)是四大分,后者(股短者)为二大分。然若每方作三股者,不须彼线。若作五股,则自中股中央直往左右以及前后,前者(股长者)各二门量,后者(股短者)各有一门量半。前者旁股之最粗处说有三分,中股未有明文。诸师长说为一门量。杵股短者,未明了说粗处之量,然应同前。
  [科]申二释牌楼线义
  若尔,后者说牌楼量为门三倍,不应道理,以自一层此边至彼边间,有十四小分故。然彼无过,言三倍者,非说牌楼顶之平量,是说基之宽量,基亦无墙。惟是二柱根本之间,门面、门侧与门等者,《鬘论》说为四倍,亦是二柱间也。其面、侧与门不等,牌楼高为三门量者,则二柱间有十四分。其摩羯陀鱼口至彼鱼口虽有十六小分,然牌楼中心之宽量,是说二柱之间。柱外虽有悬幡之处,然彼是顶所悬之庄严,非下宽量之所摄故。
  若尔,牌楼齐几许宽?如曼陀罗四方之墙,任何外出终不能越杂金刚脐,如是牌楼下部宽量,终不能过杂金刚杵左右二股。又牌楼柱决定不在杂金刚脐,若依所绘有暗层者,从门侧前去一小分,即到杂金刚脐之边,胡脐尽处有牌楼柱。若如所绘无暗层者,则门侧外线之下端,与杂金刚脐边相齐,次去一分空隙之界,有牌楼柱。此于门侧外端平去一分处作,一切皆同。
  有于面、侧与门等者而作暗层,与诸大乘说从根线至垛口线惟八小分而成相违。说柱高度仅有五分,有最下层不能盖覆柱端之过,故所绘者当缺暗层。
  高度一门量者,从梵线左右各去六分处而出旁股,如前已说。若于彼界而作暗层,云何彼层可出旁股?故齐彼界,理应安柱。于所绘中少暗层者,非是所修义中,门与牌楼中间无空而作暗层也。如《鬘论》云:“有说牌楼之柱从墙线起量长七分,不应道理,以牌楼诸柱离宫殿稍远,一一皆安于四方台上故。由在平地见其如与供台相连,故于台外当绘此等。”此以诸住离宫殿稍远为因,而破许诸柱从墙线起者,所破敌者,非于所绘分别有无暗层而许如是。所出责难亦未分辨所绘有无暗层,乃是总破如是许者。故言离宫殿稍远者,是依牌楼总相而说。
  具密《弹线仪轨》亦云:“牌楼一大分,离宫顶一分,门与多惹那(牌楼),不应过密接。”弥底大师破许一门量之牌楼与门相连。自宗宣说台与柱间不应太远,又说彼二下基相等,故于脐上似与台界中无间隔,应从台线绘出。虽台实在脐上,柱从脐出,然说显示不应有高下也。
  略远之理。《鬘论》说暗层一小分,即是彼量。故曼陀罗与牌楼之空隙,亦有名之为中层者。以是所修暗层,非在二柱之中,乃在门与牌楼之间。牌楼之柱,即在所绘对直而有,宽为一分,长为五分,下有方台,台上有瓶,柱由瓶出。此是彼一切之总量。柱根柱端嵌饰众宝,中绘狮子,伸手上承。有说于柱中段作圆镜者。
  柱之数量,《教授穗》等诸大论说每方各有二柱。
  悬幢幡者,牌楼下层与柱擎持之间,若有梁者,即悬梁上;若无梁者,悬于宝檐。彼上嵌有宝云,穷其艳丽,悬诸红黄色等杂色飘带,宝柄小拂。此亦如所绘者悬持,故非柱上庄严。有说幡处,从象身上、狮子口中,悬持众宝璎珞。此非说是从狮子口悬诸彩幡,是说于幡幢旁,从象身上、狮子口中悬挂璎珞之规。
  牌楼诸层由下至上,谓金、水檐、宝、蹄、暗、嚩惹那、暗、水檐、宝、碲、垛。此诸层中二等(厚薄相等)九等。或于三门量及一门量之牌楼,作五等三三等,自下至上,谓水檐、宝、蹄、金、鱼、金、蹄、宝、蹄、金、垛。有于初规(二等九等者)最下层处,说无金砖,而为升斗。论云:“于马蹄层与嚩惹那诸边,尽其美妙,安诸幢幡。亦可安列狮子、八足狮子、鹅王、孔雀、紧那罗及紧那罗女。”故以彼等有情形像,擎持二暗层之上层,如应当作。榜师所译作八足虎。
  论云:“牌楼当悬杂色宝盖、璎珞、宝穗。”谓在曲线之内。“璎珞等者,义谓从上鲸鱼口骨悬诸珠串,尽美应作。”珠串即鬘。曲线以内留半分者,为画宝等。藏地诸师,说于暗层安放除暗宝珠。
  论云:“第十一层,有说惟鹿无诸箭垛,龙智破云:‘安住瓶柱上,牌楼门三倍,具有方箭垛,如铃声宣扬。’此说轮座之侧,牝牡尾之后,各有二垛。”言有方者,是二之名。有方义通鸟有上弦下弦,故跋利译为鸟,是译者过,故鹿非在垛上,是在垛层。后二垛上,有猴持伞,顶有初月宝珠金刚。其伞柄长三小分,白伞周幔高二小分,挂雀舌带,亦有说悬红绢与飘带者。伞量有说六分,有说“上柄寂静,伞幔量亦尔”。论说有此两派。《鬘论》引教证云:“四小八寂静。”此谓门之八分名曰寂静。最外二垛之上,应作一小之幢幡。
  杵股已说。轮者,谓具足十辐之法轮,宽量二分,其座莲月,在第十一层上。此座左右箭垛层处,有牝牡鹿,首望法轮,离轮半分许处而住。连颈共有一分,仰首眼望轮顶。有说“具八幅法轮,具五分量辋”,谓辋量是一小分中五分之一。十辐之轮亦同。于诸辐间,可见中股(杵之中股)。此是所绘,所修义中则为竖立。
  牌楼左右非太远处,诸如意树生宝瓶中,具足轮等七宝。轮宝八辐黄色,象宝六牙白色,马宝色绿,女宝绀色,二八年华,珠宝黄色,具足六楞,长者红色,具无尽藏,兵臣黑色,身披甲铠,手执枪剑。是《光显密意论》所说,经说珠宝蓝色八楞,当如是绘。《鬘论》未说彼等行相,于空隙处绘诸得成就者,于诸云中绘诸天子,手执华鬘。
  [科]未二释垛线至增墙线义分二
  申一释墙线义
  申二释砖线至垛线义
  今初
  墙之五重,论中说有上下重叠及内外五层之两派,未说何者应理,然以后者为善。以五种墙说为一分,是厚量故。于所绘中多明显说内外五重,即所修义亦无不可之理。有说:“彼五重墙共只门量四分之一,每重为门量二十分之一。故是相触未合,中无空隙。然灯贤云:’应画诸纹间,麦许未相触。’又云:‘门分二十分,平均画诸纹。’此是自语相违。”此言过矣。若尔,《律生经》云:“诸纹画之间,麦许应弹绘。”应亦相违。以墙为四分之一,是彼规故,于墙厚量分五分,即门二十分之一故。故彼二说,是依根线一肘量者而说,门量四分之一,有五麦又四分这一。故是每纹此至彼边作一麦里,非是二纹中间有一麦量。虽余一麦四分之一,然就粗算,舍而未计。未相触者,如答日迦跋云:“麦许未相杂,应绘一切纹。”是诸彩土互不相杂之义,非说中空未触。又寂静论师云:“言麦许未触者,谓下分量,其上随美而作。”意说所绘,墙基稍粗,有一麦量,上无彼量,非所修义。说门二十分之一与一麦量之意趣,至下当说。
  墙所到界,若是面、侧与门等者,则门侧五重墙,俱达于杂金刚脐之边际。此有门侧之梁。如《鬘论》云:“龙智菩萨谓门侧二线上之线,即为横梁,是故不许中隙暗层与上顶层。”彼线有十四分,然梁安于墙内门侧,直至对方门侧之间。若于门侧前面安梁,则超杂金刚脐,不应道理。故长为十二分,宽为一分,此派于门侧之梁上,决定不作五重墙也。
  如面、侧门不等而牌楼作三门量者,于所绘者亦有暗层,故从门侧之端至杂金刚脐边,中有一分,于彼中间有墙相连。此中门侧内线之端直至对方内线之端,线长八分,即是梁长八分,此是《鬘论》及随行者所说,次门侧外线之端至对方外线之端,线长十分,即是支梁升斗处,或顶檐处,或是梁上五色墙处,此是《鬘论》所说。藏地诸师有作此说:二线中间宽一小分,作五色墙,就所绘说。约所修者,墙在门侧八分梁上,是故门与牌楼,中空二分。彼说非理。梁上五墙,即门侧五墙之相续。彼等不当间断。以是门侧前之五墙,是于梁上而来,须如所绘而筑,故于门与牌楼之中绝非如彼所说。若门侧内墙界至外墙界平头截断,则与《鬘论》“第四四小分”说门侧外线长四小分而成相违。论说梁有八分,不应错误,彼是正说门侧内端互望之量,非谓彼外便无梁到。以是门侧之前内外五墙非全平齐,实有长短。梁为斜形,渐渐长至外墙之端,故梁外端,约略未满十小分也。此说或一大梁,或具升斗,故梁宽量如是。如说门侧外端至对方之外端线有十分,亦说彼为五色之处,除外层色,内四层色皆无十分。如是梁为八分,但依内面说,非谓外面定为彼量。《律生经释》亦云:“八小分上梁,应知为十分。”有说为十分者,彼就一门量(牌楼之量)者而说。此中门侧下边应如何作,虽未明说。然非如侧面门等者五墙相齐。若觉不美(五层墙有长短,故不美),于横断处略向内斜,即可美观。
  若牌楼作一门量者,门侧内外皆须长于门面,如前已成。故门侧外层墙直到杂金刚脐边。梁处在下,五色墙在上,门顶通彼二上。故凡侧脸与门不等者,梁上之墙与门侧之墙相连,如所绘者,甚为美观。
  如是三派,门侧梁下,所绘虽无柱,然修时应有。论云:“四方有四门,八柱而庄严。”若谓彼是坛内人柱,故所证不成者,不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