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密宗道次第广论-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此为《教授穗论》所破。此所破是寂静论师所许。毗布底师亦说菩提心至金刚根本为喜,至中央为胜喜,入摩尼时发俱生喜,于离喜前及胜喜后,中间而生。金刚跏跌,谓住摩尼,二鼻孔内停息之时。毳衣大师说生时与体性同前,四欢喜中,说于胜喜、离喜中间而生。萨惹哈师亦说俱生智为第三灌顶。若传女子灌顶,于金刚处当知为莲。此如妙吉祥《口授论》第三灌顶时云:“由虚空界金刚合,具正眼者生大乐,若于正喜离欲喜,见二中间远离坚。莲空金刚摩尼宝,莲藏二合金刚趺,若时见心入摩尼,知彼安乐即为智。此是圆满次第道,最胜师长共宣说。贪离贪中皆无得,刹那妙智第道,最胜师长共宣说。贪离贪中皆无得,刹那妙智于彼显,八时一日或一月,年劫千劫受此智。”正灌顶时受须臾顷,正修习时长时领受,经八时等。
  等三灌顶之俱生智若安立为证真实者,则与第四灌顶乐空无别之俱生智,全无差别。若未证者,则与多论所说,为于弟子欲以殊胜方便表示真实义故传此灌顶,及说由修第三灌顶所表诠义能证真实,皆成相违。兹当解释。例如二次第道,随彼补特伽罗根性次第,说有胜劣多种。如是灌顶详细分别,随根性门亦有多种得法。然总经论要旨,第三灌顶之俱生智要能通达真实。如《口授论》开示从色乃至一切种智法性真实。法虽本来如是,然为有情障之所覆蔽,流转生死,故须通真实。通达彼之方便,以多道理说是明妃。于传密灌顶后,次云:“次为知自觉,喜法身遍空,名曰增上天,故授彼童女。”以此等传第三灌顶。其次乃说生俱生智,如前所引。故为表诠真实义故传授第三灌顶最为明显。此非但由菩提心至摩尼,以“泮”字等阻令不出,住须臾顷,息灭众生粗动分别,发生安乐无分别心。以惟彼心,虽无通达实性见者亦可生起,以彼未达真实义故。《口授论》云:“法身喜遍空,死闷绝睡眠,呵欠及喷嚏,刹那能觉知。”此说死等五位亦能觉受法身。此于息灭粗动分别,假名通达真实,不则应诸吸情不待功用得解脱故。故俱生智是于通达真实得正见之弟子,先由师长晓示第三灌顶之智于何时生,次于传灌顶时,由依明妃,于摩尼中持菩提心,息灭粗动二取分别,忆其正见。说此念住正见之智名曰俱生,非惟身心略起乐受,亦非惟由彼力令心无分别住。然于未善了解真实见者,则须于生乐无分别而明第三灌顶。以是住正见上第三灌顶之俱生智,是否现证真实,是最大妄分别生处。以想尔时通达真实须无分别,离分别智,何故不能现证自境?由此故起邪执。若无正见则于我心未趣向,故计彼智即为现见我义智,其执反少。如《穗论》第五云:“彼是见道耶?曰:非尔。”此破印度有诸智者串习密咒,许以第三灌顶之俱生为见道。故此应知表示实义之智,与彼现证无我与总相通达之差别。现证真实之时,是无作之俱生。未现证时,但以胜解作意悟入真实,是有作之俱生,后即第三灌顶所说。如《穗论》第五云:“暂受乐时未见真实,但由增上胜解,修习一切胜事相应不离大悲之空体性。证真实时是出世间,无诸功用,由无造作,故名俱生。未证真实所领受者,有漏非坚,未能增广,不遍诸支,犹如电闪,刹那即灭,是世俗性,有诸功用,虽是造作,亦名俱生。”第三灌顶之智内有二分,谓证家分与安乐分。前者又名为金刚持安慰,后者又名不动安慰。即前论云:“真实安慰说有二种,以大乐智与真实体互相印持,是不动性与金刚持性故,决定出生如来与金刚持。”由得彼道,故能出生如来安慰与金刚持安慰。如云:“方便彼生别,第四义二种,一如来悉地,余为金刚持。”第四谓第四俱生喜。总谓自与师长所授具德相之明妃,生为本尊父母,预备金刚莲花为先,了知发生慧智之界,及胆尔时安住正见有乐之智,即为第三灌顶。若惟依智印灌顶者,亦须明了观想自与明妃成为欲天父母,持天慢等,胜解父母等至,生菩提心至摩尼中,从此生乐。次应令忆正见,安住其上,晓示灌顶。由修如是灌顶时所晓示之俱生智,能生果位俱生,故灌顶时必须悟入真实义之俱生。如《穗论》第五云:“此俱生所起真实菩提心,空性、大悲无别,离于慧智为别有余法耶?答曰:非余,即惟除彼慧智所有逆品说如是相。此是自性,最极明显。”此明显说惟由修习第三灌顶身中所生俱生之力,令离垢障,即是果位俱生自性。《珍珠鬘论》亦云:“然诸如来所有自证法身俱生,量等虚空。此之等流报身俱生,第一殊胜,最极清净,坚固乐相,彼俱生喜,是此中所修者。彼非余事,即于世间俱生欢喜,如其教授,胜解修习,修习圆满即得现证,惟自能知,而非先有。”又云:“由彼了知俱生欢喜更是余者,以是果性之俱生故。”由彼行相随顺菩提性转,故说生为果性。此等于依明妃生四欢喜时说。由此中晓示弟子与业印明了观为本尊父母入于等至,生起俱生喜时安住正见,则亦当了知行者与业印,或行者与智印,或行者与空色明妃,明了想为本尊父母入等至中,起俱生智。以彼同于明想本尊父母入等至时所生空乐,获定解故。如于白牛决定牛相,则于彼类一切皆断疑故。如是依止明妃发俱生者,是由依于和合作用,上下弓形业风,吹燃脐部猛利之力,溶化顶上之菩提心,由风下吹,安住摩尼而生。《口授论》于第三灌顶时云:“精律动弓形,三叉智火炽,界化十六分,犹如拘摩陀。由风加行催,自性善寂静,惟法身寂灭,乐住摩尼中,刹那无念动,即是大修行。”故说以脉、息、空点等无量瑜伽,令风吹入中脉。由彼作用猛利炽然,溶化顶上之菩提心,引生三摩地门。然彼皆由晓示灌顶宗要,于俱生现起时,忆念通达真实义之正见,将护修习,不应妄执惟灭粗分二取分别所生之三摩地,即为俱生之生。
  [科]亥二断诤
  《第二观察经》说:“是大种安乐,故非真实乐,由俱生所生,说彼为俱生,名自性俱生。”此说依止大种之乐,非是真实俱生。又《智成就》亦云:“二根所生乐,恶说为真实,胜佛未曾说,彼是大安乐,凡因缘所生,皆不名真实。”若第三灌顶之俱生通达真实义者,宁不与此相违?答云:无过。彼诸经文,是破道时之俱生智为自性或自体之俱生智,非说第三灌顶之俱生不达真实,或说彼中无俱生智。此如《智成就经》后云:“以彼乐一切,皆非自性有,诸善逝正智,是了知自性,一切乐中尊,故名为大乐,大乐非无常,大乐恒常住。”破彼非真实乐,真实乐是佛地之所有故。故若引彼文以破通达真实之乐,则应许一切有学道,皆无彼乐。故真实乐,及名自体俱生或名自性俱生,义谓不待功用因缘,尽未来际任运相续。《珍珠鬘论》解释“名自性俱生”云:“俱生自性,谓此自性生起,不待余缘,依止前因一刹那心,生起诸余刹那。有如是自性者,是名俱生,与心刹那展转增上,乃至虚空未尽而生。”又云:“俱生有二,谓暂时与常住。其常住者最为第一,以是最胜、真实、无尽及无坏故。”此于相续不断及无穷尽说名为常。若谓即初刹那,于二刹那安住名常,是为外道恶见。种者是出生义,由是因缘和合所造,故是无常。大是极义。总谓极力所修之无常乐。上是《珍珠鬘论》所释。《教授穗论》解“大种乐非实”之义,亦谓非一切时恒起俱生。
  若谓第三灌顶是乐空无别之俱生,则与第四灌顶无差别者,是未了解第四灌顶之谈。至下当释。
  《时轮本释》说于出家惟以语表传授第三灌顶,故可以智印传灌顶。《鬘论》说若胜出家身无余遮缘,可实灌顶。若有遮缘及非胜出家身,应以智印而传灌顶。准此道理,以出家身作密灌顶之阿阇黎,亦当了知。如是第三灌顶之时,随力的能,持菩提心,不能持时,徐徐放舍,从水生中持味取起,由真实见饮三昧耶自性大菩提心。
  于何曼陀罗中得此灌顶?《七加行》云:“于清净婆伽,曼陀罗得此。”谓于婆伽曼陀罗得。自性如前经云:“彼之自性者,意金刚自性。”日生说为法身自性,意为已得证彼之胜功能。所净亦如《七加行》云:“贪心等前后,清净不生罪。”三昧耶亦如前经云:“遮绘坛场等,授最胜律仪。”答日迦跋说见女人左绕三匝,作请白等为三昧耶。于修何道得自在者,如前经云:“方便殊胜故,正住如金刚,修胜悉地故,渐依禁仪轨,达诸法远离,能取所取体。”谓于二取空之光明,又名金刚喻三摩地。《集密后后续释》中云:“弟子依于内外现证菩提次第,以贪离贪及中庸贪,渐次现证光明智慧,修成大印。故应先得慧智灌顶。”说此灌顶表示第四光明修习大印。
  慧智灌顶嗢柁南曰:
  供请授明妃,生天加持密,等至发俱生,饮心释灌顶。
  [科]酉四第四灌顶分二
  戌一余经规
  戌二时轮规
  初又分二
  亥一明第四灌顶
  亥二第四灌顶之语云何表示
  今初
  《鬘论》未说请白。当如答日迦跋所说,三返白云:“由师足莲恩,得主三灌顶,今日第四宝,愿垂恩救护。”《结合经》云:“若信解深广,语授宝灌顶。”谓观弟子于深广法有无信解,若信解者,可以语言传授第四灌顶。毳衣大师引经文云;“由烟知有火,依水鸟知水,菩萨具慧种,由诸相了知。面净若莲华,欢喜诸毛竖,智者见彼相,摄为胜弟子。”以此方便观察,即能了知弟子意乐。次释应可授予第四灌顶。以何授予?惟以语言。此中遮词,意谓非如和三灌顶可领其义。以语传授之规,如云:“即彼慧智菩提心芽,由善修习令彼增长,成就无障真实一切诸法不思议性,具足七支大印大金刚持自性,说为第四灌顶。”义谓第三灌顶所说之俱生智,犹如胜义菩提心之苗芽,由修习彼展增长,成就一切障尽不思议之真实自性。总谓由依明妃,得表实义俱生之智,相续修习乃至障尽,法界明了无别之智,现起具足七支大印天身,即是第四灌顶。此中所明第四灌顶,宝铠与毗布底亦说,亦是毳衣大师所许,如彼《曼陀罗仪轨》引教云:“第四灌顶由师口授知者,如说即彼圆满诸义,由离分别垢浊,不异无上正知,诸能仁众无量光明曼陀罗体,如如意珠,以自性语而为授予。”言即彼者,即《鬘论》说“即彼慧智”之义。离分别垢浊不异无上正知者,谓不异离垢真实之如所有智。诸能仁众无量光明曼陀罗者,即是色身。持祥于《红黑(大威德)曼陀罗仪轨》亦如是说。七支,如语自在称云:“满报、结合、乐、无性,悲满、不断及无灭,我许所修七支义,遍修正量智者赞。”圆满报者,谓是相好庄严之身,亦摄法身及化身,以三身无异体故。结合者,谓与同等明妃而入等至,若惟报身,波罗密多中亦宣说,以此结合即胜彼义。何为须尔?惟以遍一切身欢喜自性,即能成办一切有情利故。佛为摄受欲界增上贪行有情,故现等至。幻师所化男女稠密不生大乐,从此则起,故云大乐。领受身乐为乐,领受心乐为喜。大谓最广、无漏、殊妙、尽未来际。为显彼佛是无自性,非执实有,故云无性。《般若经》云;“佛亦如幻如梦。设更有法胜涅槃者,我亦说彼如梦如幻。”《七加行》云:“行者于诸法,善遮颠倒故,当说四加行。”又云:“一切诸法中,说无性为主,以诸法王子,由修此成办,一切佛圆满。”其无自性具一切种最胜之空性,空华兔角之空,是无所有,不可现证。《宝顶经》说不离布施乃至佛法之空,是具一切种殊胜之空性。故报身等与布施等诸相,是为最胜,以彼等相胜出瓶等诸余相故。具足彼诸相者,是具一切种之空性。如无身相则不能饶益有情,如是若无大悲,亦不能利一切有情,故云悲满。无缘大悲如如意珠,无分别中利益有情。言不断者,谓受用身,具足如上所说功德,恒相续转。由是不住寂灭与三有之大涅槃故,常恒无断,非有时转、有时不转间断之法。言无灭者,谓彼报身非暂时住即便断绝,尽未来际随大悲转,乃诸有情无间断故。具上七支,语自在称许为咒道所修之果。非但如是,亦是遍修正理正慧清净智者之所称赞。若约非是转止有间释不间断,则与无灭之非暂住即坏,全无差别,应成六支。然不间断亦通化身,无灭则谓尽未来际不入涅槃,故有差别。《七加行》说无比安乐圆满报身、大乐法身及大悲体性之三身相续,为前不断之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