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悲为等起的发心(菩提心)等。
(辛)二 明各各功德的体
颂曰:施谓舍自财,尸罗为益他,
忍辱远离瞋,精进总持善。
禅一境无惑,慧抉择谛理,
悲于诸有情,悲愍一味慧。
布施即是对他普舍自己财物的心,及由布施心为等起的身语业。尸罗即是为饶益他,远
离唯求自利。忍辱即是远离瞋恚,谛观法忍。精进即是于诸善事,勇悍为性。静虑即是对于
善法心一境性,远离沉掉昧觉之惑为性。智慧即是抉择二谛和四谛等义。大悲即是缘诸有情,
欲令有情离苦的悲愍心,一味利他的智慧。
(辛)三 明各各功德的果
颂曰:施受用戒乐,忍光泽进威。
禅寂慧解脱,悲成一切义。
由布施感受用圆满的果;由持戒招感乐趣的安乐;由忍辱感得身相光泽;由于精进善法
感得威光;由于静虑令沉掉等烦恼寂灭;由于智慧能解脱三有;由于悲心能成办自他一切义
利之事。
(辛)四 明共的功德果
颂曰:此七等无余,由波罗蜜多,
得不思议境,为世间依怙。
此等七种无余功德,同时在有学位修习,由于修习波罗蜜多,则当获得智慧不思议境界,
为世间依怙主——正等觉。
(辛)二 十地的建立分二:一、总义;二、别义。
(壬)一 总义
《入中论释》云:「菩萨无漏智为大悲心摄持者,得名曰地,是功德所依故。」此有四义:
即体性;由何功德所摄持;得地名的理趣;名义。
第一明体性:由实执染污无明,或无明习气随一所染者,即是有漏所染,离彼有漏的智,
是名无漏。如《显明文句论》云:「是指远离无明翳的清净无漏智,非是就无漏境的体而言。」
此即说明在未得佛地以前,未为无明习气所染的智,除圣根本无分别智以外,余则非有,因
为在后得位时,还有由习气所染的智生起故,直至第七地中尚有由染污无明所染。得第八地
以后和声闻缘觉二种阿罗汉,由于断彼染污无明,即不为彼染污无明所染,但无明的习气还有。
第二明由何功德所摄者:即是由大悲和一千二百功德等力之所摄持。
第三得地名的理趣者,谓是功德处所,或所依故名为地。
第四明名义者,即是建立极欢喜等各各地的规则,即由四差别门建立:
第一差别,初地有一千二百种功德;二地有一万二千种功德等。功德数量逐渐增长。
第二差别,在各各地时,以净治垢染的力,及趣道行的力,倍倍增长,即是殊胜能力,
获得辗转增上。
第三差别,初地施波罗蜜多殊胜;二地戒波罗蜜多殊胜。其余后后诸地按十度类推。
第四差别,初地感南赡部洲的轮王,二地感四大部洲的转轮圣王等异熟果倍倍
增长。然彼等地,唯就后得位而言,不是唯就根本定而言。
(辛)二 别义分三:一、如声闻有八地一样,菩萨亦分十地;二、十地各各的功德及
体;三、略义。
(癸)一 如声闻有八地一样,菩萨亦分十地
颂曰:如声闻乘中,说声闻八地;
如是大乘中,说菩萨十地。
如声闻乘中说:种姓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声闻地,如是声闻七
地和缘觉地,说名为八地。如是大乘经中就因位说菩萨十地。
(癸)二 十地各各的功德及体分十:
(子)一 初地
颂曰:彼等初欢喜,菩萨欢喜故,
三结永断除,生如来种姓。
彼所感异熟,施度极殊胜,
能动百世界,作阎浮提王。
从彼等地中,初地名极欢喜地,《十地经》说:得初地有七种功德。(一)由于远离所治
品的见所断惑,则生起菩萨不共殊胜欢喜故。(二)又由于永断障得解脱为主的萨迦耶见、疑
和戒禁取三结,则超越声闻缘觉地。(三)由于生起与如来的遍光地相随顺的见道,则生如来
的种姓中故。(四)初地所感的异熟果者,由彼异熟力,则施波罗蜜多特别殊胜,(五)因为
在彼地中,由于远离布施的所治品,所以布施特别殊胜。但此仅就初地中,由于未圆满其余诸
度,故名布施殊胜。(六)功德差别者,由于能震动百世界及令光明等,成就一千二百种功德。
(七)又感作南閰浮提的轮王,这是异熟增上的差别。
(子)二 二地
颂曰:第二名离垢,身语意十业,
清净无垢故,任运住彼等。
此所感异熟,戒度极殊胜,
作吉祥七宝,利生转轮王。
第二地名为离垢,因为二地菩萨专为自利求解脱的作意业已防护故,身语意十业道,虽
在梦中,亦皆清净而无犯戒的垢染故,任运能安住彼等律仪中故。彼功德所感的异熟者,以
得彼功德为缘,故戒波罗蜜多极其殊胜。成就一万二千功德等,亦应配合。异熟增上的差别,
当感得吉祥王四洲的七宝具足利益众生的转轮圣王。
(子)三 三地
颂曰:三地名发光,智放寂静焰,
起静虑神通,永尽贪瞋故。
此所感异熟,忍辱行殊胜,
作帝释天王,能遣诸欲贪。
第三地名为发光,在根本定中由能焚烧所知障薪的智慧火,发出寂静的光焰之力,自身
及在后得位时,亦如初升的太阳,先放射出红黄赤铜色的光明故。在彼地中,生起四静虑、
四无色、四无量定和五神通,及永尽贪瞋痴故。由于此地所感的异熟增胜,及以彼等功德为
缘,所以此地菩萨修忍辱行极其殊胜。又此地所感的异熟,常作善巧帝释天王,由彼善巧之
力,即能遣除诸贪欲故。
(子)四 四地
颂曰:第四名焰慧,发正智焰故,
一切菩提分,增上修习故。
此所感异熟,作夜摩天王,
善能破一切,萨迦耶见等。
第四地名为焰慧,由能发出胜出第三地的正智寂静光焰,故名焰慧。由于四念处等七类
所摄的一切三十七菩提分法,能增上修习故。此地菩萨所感的异熟,常作夜摩天王,善能破
除一切细微的萨迦耶见,即能善巧摧坏,由俱生萨迦耶见所摄的执我有自性的微细实执,和
计有独立补特伽罗我的粗执。
(子)五 五地
颂曰:第五极难胜,诸魔难胜故,
善知圣谛等,微细深义故。
此所感异熟,作睹史天王,
能破诸外道,烦恼恶见处。
第五地名为极难胜,谓尚不为一切世间的诸天子魔王所战败,何况听天魔命令的属从?
由于诸魔不能战胜故,所以此地名为极难胜。又此地菩萨善知四谛粗细等义,如《十地经》
中所说能善了知二谛等微细甚深义故。此地所感的异熟,常作睹史陀天的天王。此地的果,
即是能破内道和诸外道的烦恼及恶见处。
(子)六 六地
颂曰:第六名现前,佛法现前故,
由修止观力,得灭及增广。
此所感异熟,作化乐天王,
声闻不能夺,能灭诸我慢。
第六地名为现前,因为佛法缘起如影像等现前故,如《摄正法经》中说:「心住根本
定时,能如实了知真实义。」由于第五地中静虑波罗蜜多圆满的力,则般若波罗蜜多圆满;
由于修习菩萨不共止观,依止静虑波罗蜜多之力,若有乐欲能够长时安住空性之中,能得
根本定的灭及增广故。此地菩萨所感的异熟果,常作化乐天王,一切声闻无能引夺;及能
灭除诸我慢。
(子)七 七地
颂曰:第七名远行,由数远行故,
刹那刹那中,能趣入灭定。
此所感异熟,作自在天王,
现证圣谛故,为胜阿阇黎。
第七地名曰远行,由于历经二阿僧袛劫,超越以下诸地功德的数量已经长远行故;又
是第八地的近因故,所以名为远行地,因为较第六地以下远行故。在刹那刹那中,即一一
刹那中,皆能趣入灭定,以此原因,即智慧力亦能映蔽诸声闻缘觉。此地菩萨所感的异熟
果,多作欲界他化自在天王。由于现证圣谛故,所以常为圣者最胜阿阇黎耶。
(子)八 八地
颂曰:第八童真地,不动无分别,
不动身语意,行境不思议。
此所感异熟,千主大梵王,
抉择诸法义,声缘不能夺。
如是第八地童真地,言不动者,谓永尽实执,无实有分别故;由于不为实执所动,如是
身语意所行的境界,亦不可思议。此地所感的异熟果,多作一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在抉择诸
法义时,诸声闻罗汉和缘觉等皆不能引夺。
(子)九 九地
颂曰:九地名善慧,如王太子位,
得无碍智解,故此名善慧。
此所感异熟,二千主梵王,
有情心所问,罗汉等无夺。
第九地名曰善慧,譬如王子将得太子灌顶一样,当得大光明灌顶,由于圆满获得四无碍
智解,故此地名为善慧。此地菩萨所感的异熟果,多作二千世界主的梵天王。对于有情的随
心所问,皆能正确解答,不为诸阿罗汉等所引夺。
(子)十 十地
颂曰:第十名法云,降正法雨故,
菩萨得诸佛,光明灌顶故。
此所感异熟,为净居天王,
无量智境主,殊胜大自在。
第十地名为法云,如从雨云降澍大雨,为了世间善法的秋收丰产,而降澍正法雨故,名
曰法云。若得此地时,即能证得菩萨百万阿僧袛三摩地,及所有最后菩萨三摩地名,与一切
智智无分别灌顶。因为才证此三摩地时,即有与百万三千大千世界量相等的大宝王莲花出现,
种种宝相极其殊胜,名曰庄严。遍满百万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数莲花而为眷属,菩萨身相,
与其莲花,正等相称,示坐彼宝王莲花座上。才得彼三摩地时,即坐彼宝王莲花之上,放大
光明。菩萨适坐彼座,诸佛从十方一切佛刹普悉降临,皆从眉间放白毫相光,入此菩萨而为
灌顶。诸佛以大光明灌顶而为此菩萨灌顶故。此地菩萨所感的异熟,作净居天王。无量智慧
者,即是佛智,彼智为境而作灌顶境的主,是名殊胜大自在者。
(癸)三 略义
颂曰:如是彼等十,菩萨十地说。
如是上说彼等十地,在《菩萨十地经》中广开演说。
(庚)二 究竟功德分二:一、明佛一一功德亦无量;二、于彼生起信胜解的因。
(辛)一 明佛一一功德亦无量分二:一、佛无量功德依于十力;二、功德无量之喻。
(壬)一 佛无量功德依于十力
颂曰:佛地与彼异,广大不可量,
此处但略说,与十力相应。
诸佛的地与前面所说彼十地不同,因为一切门中,无量无边,极其广大者,犹如方虽无
量可摄十方中,所以此处但略说佛的无量功德皆可摄于十力之中。
(壬)二 功德无量之喻
颂曰:彼力又一一,如众生无量,
诸佛德无量,如方隅虚空,
及地水火风,仅略说彼相。
诸佛的力,如处非处智力等一一力皆如众生其数无量。即以诸佛的功德无量,仅略说彼
相犹如诸方的虚空和地水火风,无量无边。
(辛)二 于彼生起信胜解的因分四:一、以佛功德无量的理由则知彼因敬礼等福德无量;
二、为饶益无量众生而发愿则因无量;三、功德的福不可限量;四、安立证明。
(壬)一 以佛功德无量的理由则知彼因敬礼等福德无量分三:一、佛功德无量的证明;
二、积集无量福德的理趣;三、略示七支。
(癸)一 佛功德无量的证明
颂曰:若佛因仅此,则不见无量,
于佛德无量,难生决定信。
不能算出佛功德是若干,何以故?设若算出佛的因仅齐此数量,则不能见为无量,那就
对于佛果的功德是无量,即不能生决定信心,然实不尔,何以故?佛功德的因是无量无边故。
(癸)二 积集无量福德的理趣
颂曰:在佛像塔前,或余处亦可,
于此二十颂,一日三时诵。
由于须积无量福资粮因,是故应于佛像和灵塔前,或者于殊胜资粮田的圣僧等其余处亦
可,对于以下所说的此二十颂,应当一日三次念诵。由于如是念诵,则有无量福德,因为佛
果是无量故。
(癸)三 略示七支
颂曰:于诸佛正法,僧众及菩萨,
恭敬皈依已,顶礼堪供者。
消灭诸